来源:读后感 2018-10-22
少年阅读新视野自然之谜 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大约五千万年前的一天,陆地和陆地间发生了强烈的大碰撞,碰撞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海底的地面升起来,越升越高,喜马拉雅山就这样诞生了.于是我明白了大自然的山,河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都有一定的演变过程和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
还有河湖之谜里神奇的玛瑙湖之谜中讲到曾在这个湖里发现过世界上最独特的玛瑙雏鸡,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就是一个石头,然而科学家用激光照射石头里面时,发现石头里竟然有一只化石小鸡,鼻子,嘴巴,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让人惊叹!据有关专家鉴定,这块玉石价值达1.3亿元.看到这里我不禁赞叹自然界的奇妙,正是有了科学家的伟大发现,才使这宝物得以重见天日!
读了这本书感叹自然神奇的同时,又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大自然的更多奇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可以发现更多的奥秘.
喜马拉雅之谜阅读答案
含义:山脉最大的承受能力.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
说明:山脉的升高有一定的极限,诺大的山体就会散架崩塌.
万米高山:山体达到极限就会崩塌,而科学家认为极限的负荷是10000米,所以这一假说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
[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最近,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这本书叫《自然与科学之谜》,它是一本关于数学和科学的书.它不仅给我知识,还让我大有感触. 就拿其中的一篇——《可怕的地震》来说吧.它介绍了从1900年以来发生的重大地震,如:1920年12月的中国宁夏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1976年7月的唐山大地震,经济损失上百亿元……这些事件令我越看越心酸,因为死亡人数都上万,读后感《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 而且我在书上也了解到地震还可能造成火灾、海啸、水灾、山崩、地陷、火山爆发等次生灾害.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像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把建筑用的钢筋换成竹签,使房子的抗震能力大大降低;有些人不停地向地底打洞,改变了地底结构. 我每次听到地震的新闻,心里总会想:为什么人们不都加固下房子,虽然那样的投资可能比较大,但总比发生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小得多,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的伤亡,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自然与科学之谜》使我获得了知识,还让我学会了思考.我喜欢它! 指导老师:任静霞
〔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知道中国西藏喜马拉雅“雪人”之谜
雪人,是传闻中在喜马拉雅山雪地出没的类似于人的动物.关于雪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
雪人,是传闻中在喜马拉雅山雪地出没的类似于人的动物.关于雪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今年9月初,征服过世界上所有14座海拔高度8000米以上山峰的意大利着名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已经揭开了“雪人”之谜. 1986年,他一个人来到喜马拉雅山.那是一个黄昏,梅斯纳正在爬一个陡峭的长满茂密树木的山坡.突然,他听到前面发出“沙沙”的声音,猛地抬头,他吓出一身冷汗:一个又大又黑的家伙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个家伙似乎在同一时间也发现了他,转身跑进丛林里. 梅斯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那个黑家伙有时候像人一样直立着,但却比任何人都跑得快,无论是树枝还是沟壑都不能使它慢下来.它不停顿地向丛林深处跑去. 梅斯纳跟在它的后面,它足有7英尺高,长得异常强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行走速度.借着月光,梅斯纳发现,它有着浓密的头发,腿稍短,胳膊却很长而且很有力量.不知为什么,那个家伙突然发出愤怒的嘶嘶声,梅斯纳甚至看到了它的眼睛和牙齿.眼睛很小,但很亮;牙齿很白,与黑黑的脸皮形成强烈反差.它对着梅斯纳呲牙咧嘴,足足有几秒钟,也许看到梅斯纳毫不退让,就转身跑进树丛中. 此时,梅斯纳才突然想到:“雪人!这肯定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雪人!” 在接下来的12年里,梅斯纳放弃了到其他地区登山的计划,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喜马拉雅山和周围地区,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雪人”.现在,他决定写一本书,使人们费时费力费钱的寻找雪人的种种计划画上一个句号.书中的结论其实只有一句话:“雪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雪人只不过是喜马拉雅山的棕熊而已! 其实,梅斯纳并不是第一个指出“雪人是熊”的人.早在1939年,一个名叫埃恩斯特的人按德意志帝国的旨意率领一个秘密任务小队到达西藏,煽动西藏武装反对英国.埃恩斯特也得出了与梅斯纳相同的结论.埃恩斯特在1992年去世之前写信告诉了梅斯纳他看到的一切,他说,当地人神秘地告诉他,山上有一个“雪人”,生活在山洞里,埃恩斯特不以为然,提着枪找到那个“雪人”并把它杀死了,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藏熊. 可是那些在雪地上的大脚印是怎么回事?这可是两条腿的大动物留下的,难道棕熊也会像人一样两条腿走路吗?梅斯纳经过多年的考察发现,这些大脚印就是大棕熊留下的.熊的确是用四条腿走路,但与其他种类的熊不同,它的两只后脚掌正好踏着两只前脚掌留下的脚印,留下的脚印看起来就像是两条腿的动物走出来的!
满意请采纳
1001个科学之谜读后感__王思豪
[1001个科学之谜读后感__王思豪]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书——《1001个科学之谜》,1001个科学之谜读后感__王思豪.从遥远的宇宙到我们身边的世界,有许许多多有趣而神奇的现象,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疑问,即使到了今天,也还有许多的疑问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从数理化疑案、天地奇观、人类谜团等领域中选取了最有趣、最离奇的未解之谜,通过丰富的资料和一个个不可思议的谜团向我们展示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时光真的能倒流吗?谁能跑的比光快?金属也会“疲劳”吗?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谜即有价值又有趣味,读后感《1001个科学之谜读后感__王思豪》.其中"动植物疑云"中动物思维之谜是我最感兴趣的.如果我问你"动物有思维吗?"你会怎么回答我?其实,动物是有思维的,也许你不信,那我们找一些例子来说吧,比如:海豚会搭救一些落水船员;大猩猩会从三个物体中找一个不同的出来等, 《1001个科学之谜》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它就像我的一个良师益友.同学们,有机会的话你也去看看这本书吧!相信你也会会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1001个科学之谜读后感__王思豪〕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生物之谜》的读后感【喜马拉雅之谜读后感】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这句话是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是啊,正如华罗庚所说的,科学不是等来的,而是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只有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才能共同创建美好的未来……这不,我将我的目标锁定了这一本科普读物——《生物之谜》。这一系列的书将带领你走向你未知的“神秘空间”,让你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好奇心;从未有过的探索预感;从未有过的想象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为人类的朋友——动物,更是变幻无穷,千奇百怪。这本《生物之谜》就可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尼斯湖水怪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动物要集体自杀?植物真的有“喜怒哀乐”……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动物集体自杀之谜!不管是身材渺小的旅鼠,不管是那体形中等的野牛,还是那身材庞大的鲸鱼都会进行集体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这些事,科学家们可不少转动脑筋,提出了不同的评论:
看看鲸鱼吧!有人说是有一条鲸鱼里面有寄生虫,寄生虫一传十,十传百,在一群鲸鱼中扩散开了,导致鲸鱼们忍受不了疼痛——搁浅了!有人认为鲸群可能受到意外的刺激而仓惶出逃,或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击或人的骚扰而有意登陆搁浅的。还些人认为有些鲸喜欢群聚,群中常有某个成员充当领导,整个群往往随其一起游泳,一起觅食,也一起逃跑。当“头头”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搁浅时,整群鲸也就随之同归于尽。总而言之,关于鲸鱼的自杀一直是个迷啊!
关于旅鼠的周期性自杀,一直是个难解的迷,科学家认为旅鼠是要为了寻找那当那曾经存在过的冰原,而奔向现在的大海。而人间的老百姓则认为,旅鼠吃了村里所有的庄稼,内疚自卑,所以集体自杀……
而对野牛的评论更是离奇,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3天时间,连续有28头牛跳崖身亡,山脚下形成了个死牛堆。有人说因为,这种牛到了山顶,太阳光让他们暂时失明,从而坠落崖谷。有人表示,生活在山区的牛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如此集体跳崖自杀,也许是对周围的某种危险的做了评估后做出的选择……
这就是那让人探索的科学,让人着迷的科学,在此我呼吁大家,多看科普书籍,增长知识!
天火之谜的读后感
字数可能有点少
《天火之谜》,主要讲了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来揭开了人们的心目中可怕一雷暴.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直到了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克兰林解开了这个谜团.
当富兰克林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没有人相信他,还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但是富兰克林的决心并没有因此动摇.
他决定用实验证明.
在做“风筝实验”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这两段话分别表现出了富兰克林的决心和勇敢,还写出了富兰克林是一个勇敢无畏敢于献身的人.但如果富兰克林没有决心,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心,被人家三言两语一说,心就动摇了.那怎么还可能有“风筝实验”呢?
后来,富兰克林还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读过这篇文章后,最使我感动的是,富兰克林那不怕危险,敢于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
400字左右最好超过...【喜马拉雅之谜读后感】
姨姥爷过生日的时候,我向他家的小表哥借了一本书,名字叫《世界未解之谜》.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写满了神神秘秘的事情,让人毛骨悚然.
其中《怪圈之谜》介绍了中国南方某地的公园里出现了一个怪圈.怪圈内寸草不生,怪圈外面的草都枯萎了.放在怪圈里的录音机、遥控器、玩具汽车全部神秘失灵.如果人类走进去就会生病,然后导致死亡.动物也是一样的.
《圣玛丽亚号失而重现之谜》讲述的是圣玛丽亚号轮船从某个地方出发到英国伦敦去,可是这一去就没有了消息,面对茫茫大海人们无从寻找.谁知有一天,埃及女王号轮船前往另一个城市的时候路过失事地点,却发现了失踪六年之久的圣玛丽亚号.它再一次成为轰动全球的焦点.
《恐怖的食人植物》告诉我们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是光和作用和吸收土壤里的养分生存的,而另有一些植物却是靠吸收人类和动物的养分而生存的.有一次,一个士兵到小河里舀水,一不小心被河里的藻狸缠住,怎么也挣脱不了,别人不敢动他,只好砍掉他的双手.谁知藻狸却将那双手里的养分吸收得干干净净,只剩下白白的手骨.还有一个公园里有一棵大树,树高约3-4米,外边围着坚固的篱笆,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游人不得擅自进入.另一块牌子上写着这棵树恐怖的食人过程.
以上就是这本书里最吸引我的地方.你们认为有趣吗?它清清楚楚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神奇而恐怖的精彩故事.它告诉我地球上不仅仅有我们看到平凡事情,也有许许多多依靠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能解释的迷团.
我认为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努力探索和发现,尽力解开谜团,发现地球妈妈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迷团会被我们揭开面纱,看到它的真面目.
世界很大也很小,世界很奇妙.
《自然未解之谜》读后感
今天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叫《自然未解之谜》的书,回到家我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自然未解之谜》分为四大板块,分别选取了大地怪象、水域悬案、迷幻气象、生命迷团等四个领域中最不可思议的大量“悬案”。书中让我探索了地球的秘密,见识了闪电的魔法、龙卷风的威力,感受了死亡海、吃人洞、杀人奇石的惊悚可怕,了解了钟乳石能开花的奥秘……科学家们对这些不可思议和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了许多推测,可是都不能科学的来解释,然而它们确确实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存在和发生过,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海市蜃景》,刚看到这个题目,我迫不及待的把这个故事看完:1985年7月26日,在山东渤海与黄海交界处的一座岛屿上空突然出现一座从未见过的大岛奇景,持续一小时后消失;着名作家峻青在渤海南岸千里之外的海滩上看见了在蓝天白云之间的一带山峦,那掩映在葱茏林木中的庙宇寺院,亭台楼阁,那耸立在海边和山上的淳岩怪石,尤其是西山上的观音寺,东岭上的鸽子窝……这一切,跟真的一模一样,宛如二张同样的照片叠在一起似的;1985年6月26日,在江苏连云港海州湾也出现一幅水墨山水画,时而静止,时而浮动,十分壮观,约20分钟后消失。看完这些,我心里暗暗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是孙悟空变的,还是人本身的幻觉?……种种猜疑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我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更深一步的让我认识到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用更多的知识去揭开去探索世界上更多的未解之谜,去了解宇宙、地球、地理、文明、人体、动物、植物的各种谜团。
我要为实现我的梦想,现在开始发奋学习!
六年级:小叶子7442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1) [三年级小摄影师读后感]续三年级课文《小摄影师》_250字高尔基... 2019-05-24
未来时光机的读后感篇(1):未来的时光机_750字在23世纪,科学家们发... 2019-05-24
阳光少年我们是好伙伴读后感一:我是阳光少年我是一个热情开朗,聪明... 2019-05-24
第一篇狗猫鼠的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_800字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 2019-05-24
第一篇茶花女读后感:《茶花女》读后感_650字茶花女,当我看到这个名... 2019-05-23
淘气包埃米尔读后感篇(一):读《淘气包埃米尔》有感_750字寒假里的一... 2019-05-23
(1) [伞的故事读后感]读《伞的故事》有感_700字母爱是伟大的。母亲... 2019-05-23
(1) [读后感范文]《傲慢与偏见》读后感_2000字《傲慢与偏见》是英... 2019-05-23
我们仨读后感一:读杨绛《我们仨》有感_1500字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 2019-05-23
名利场读后感篇1:读《名利场》有感_900字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名利... 2019-05-23
上一篇:写读后感的格式(共10篇)
下一篇:丑小鸭读后感100字(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