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正文

元旦论文(共9篇)

来源:话题作文   2018-07-28

篇一:元旦论文

迎元旦 作文

  时间就像一条记忆的长河,匆匆地、悄悄地流过,眨眼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今天是新一年的开始――元旦.
  虽然元旦这几天天空不作美,寒风刺骨,使人感到冷飕飕的,再加上零星细雨,冷得人直打哆嗦,但街道上还是人织如流、车水马龙.人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充分地享受着闲暇的时光.街道边摆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品,小贩叫卖着,趁着这喜庆的节日,搞了各种促销活动:一个买羊毛衫的小伙子,打了“真材实料、物廉价美,假一赔百”的招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那个卖港式夹克的叔叔,写上:“亏本处理大甩卖”七个显眼的大字,过客蜂拥而上……这些机智的小贩们都拿出看家本领,打折促销.
  有的还自编了一道道广告词,使得路人驻足不前,心驰神往.谁都想买到便宜的东西,小贩和顾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顾客们拼命地杀价,小贩们拼命地推辞,讨价还价声吵成一片.一位买小棉袄的阿姨对商贩说:“便宜点,大过年的,求个好兆头,算我16元,六六大顺吧.”小贩皱皱眉头,说:“不行啦,我也是靠这养家糊口,要不再添点,18元!幺发――要发,大家发!怎么样?”“好,成交!”阿姨高兴地付钱,高兴地把温暖的小棉袄装进袋子里――也许她的眼里正经浮现着自己那可爱的孩子穿上这温暖的棉衣的温暖的幸福的样子.地摊上有许多卖假花的,五颜六色的假花可谓巧夺天工;以假乱真,许多路人都驻足欣赏,买上一两束.小孩们最欢了,到处乱逛,看到又圆又大的糖葫芦或印着卡通人物的气球,就拉着大人的手嚷嚷地闹着要,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话就愁眉苦脸,大人们无可奈何地掏腰包把钱往小贩手里塞,孩子们手中拿着,嘴里含着,蹦蹦跳跳地高兴极了!‘广场里更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山人海,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在广场上闲逛着,欢歌声此起彼伏.广场里还摆着各色小吃,叫人看垂涎三尺,卖上一点带上.人们的欢声笑语出喜庆的心情.
  在党的奔小康的好政策的引领下,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长大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多出一分力.元旦是一个多么喜庆、热闹、快乐的节日啊!我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一定是“天天有今日,岁岁似今朝”!
207赞一下
1、作文网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网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作文网投稿,获名师点评,得精美礼品.
相关推荐·关于快乐的作文:快乐的愚人节_600字·关于快乐的作文:快乐,真的很简单_1200·[PK赛]关于幸福的作文:我幸福,我快乐_9·快乐的元旦_650字·关于快乐的作文:快乐的六一节_400字·关于快乐的作文:快乐的失而复得_600字·关于快乐的作文:我的中秋节如此快乐_100·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快乐的元宵_650字·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其乐融融的元宵节_900·快乐的元旦_450字
百科词条:作文 900字作文
快给分【元旦论文】

篇二:元旦论文

迎接元旦 作文【元旦论文】

2013年12月30日下午,学校广播室里播出明天上午第三、四节课在各班教室里举行“走进新春,迎新年”庆祝活动。

12月31日第三节课教室里热闹起来,向老师说:“有气球的同学把气球吹大系好,在上面系上彩带,然后把它挂在窗户上和黑板上。”然后,向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喜接新春”几个大字。顿时掌声四起,教室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同学们忙着布置教室,有的吹气球,有的挂彩带,欢乐的气氛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叮——叮”,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来到楼下,看到每个教室里都喜气洋洋,整个校园都欢腾起来。特别是我们班的教室,布置得真漂亮。天花板上挂满了心形的气球、闪光的彩带、红色的灯笼、五颜六色的花,让人目不暇接。

上课了,教室里沸腾起来,因为庆元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想在活动中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我也不例外。有的同学讲故事,惹得我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讲脑筋急转弯,可我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我和付雨萌、晏煜、江佐瑶等同学表演了《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教室里欢声笑语,我们唱着、跳着、欢笑着,尽情地欢庆新年的到来。

“叮——叮”,下课了。同学们在狂欢中送走了2013年,迎来了2014年。我们班的“喜迎新春”班队活动在师生的欢歌笑语中接束了!

六年级:沧月星空

篇三:元旦论文

求一篇有关中秋节的专题小论文
速度啊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篇四:元旦论文

迎元旦作文
急……

路边的元旦
时间就像一条记忆的长河,匆匆地、悄悄地流过,眨眼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今天是新一年的开始――元旦.
虽然元旦这几天天空不作美,寒风刺骨,使人感到冷飕飕的,再加上零星细雨,冷得人直打哆嗦,但街道上还是人织如流、车水马龙.人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充分地享受着闲暇的时光.街道边摆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品,小贩叫卖着,趁着这喜庆的节日,搞了各种促销活动:一个买羊毛衫的小伙子,打了“真材实料、物廉价美,假一赔百”的招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那个卖港式夹克的叔叔,写上:“亏本处理大甩卖”七个显眼的大字,过客蜂拥而上……这些机智的小贩们都拿出看家本领,打折促销.
有的还自编了一道道广告词,使得路人驻足不前,心驰神往.谁都想买到便宜的东西,小贩和顾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顾客们拼命地杀价,小贩们拼命地推辞,讨价还价声吵成一片.一位买小棉袄的阿姨对商贩说:“便宜点,大过年的,求个好兆头,算我16元,六六大顺吧.”小贩皱皱眉头,说:“不行啦,我也是靠这养家糊口,要不再添点,18元!幺发――要发,大家发!怎么样?”“好,成交!”阿姨高兴地付钱,高兴地把温暖的小棉袄装进袋子里――也许她的眼里正经浮现着自己那可爱的孩子穿上这温暖的棉衣的温暖的幸福的样子.地摊上有许多卖假花的,五颜六色的假花可谓巧夺天工;以假乱真,许多路人都驻足欣赏,买上一两束.小孩们最欢了,到处乱逛,看到又圆又大的糖葫芦或印着卡通人物的气球,就拉着大人的手嚷嚷地闹着要,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话就愁眉苦脸,大人们无可奈何地掏腰包把钱往小贩手里塞,孩子们手中拿着,嘴里含着,蹦蹦跳跳地高兴极了!‘广场里更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山人海,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在广场上闲逛着,欢歌声此起彼伏.广场里还摆着各色小吃,叫人看垂涎三尺,卖上一点带上.人们的欢声笑语出喜庆的心情.
在党的奔小康的好政策的引领下,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长大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多出一分力.元旦是一个多么喜庆、热闹、快乐的节日啊!我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一定是“天天有今日,岁岁似今朝”!

篇五:元旦论文

汉语历史上所有与“pk”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祝新年快乐!
写论文用,想找出汉语中所有与“pk”相近或相同的词语,可是靠我一个人搜集的速度太慢了,我视野也比较狭窄,时间挺紧张的,大后天就要交稿子了,祝各位新年快乐!
还有,古汉语与“pk”相同的有哪些?

切磋
决战
对弈
对抗
挑战
比试

【元旦论文】

篇六:元旦论文

关于压岁钱的小论文 400字
一定要简短精炼 论文

喂喂,.
在除夕岁朝过年之际,小孩子大多从长辈处得到一份甚至几份“压岁钱”,以体现尊长对晚辈的关怀,小孩子为此也体会到无穷的“过年”之乐.这长盛不衰的“压岁钱”,又是怎么在民间形成的呢?
在我国民间,盛传着这样一段关于“压岁钱”来历的故事:从前,有个叫“祟”的小妖,专门在除夕之夜出来祸害小孩,它用于在熟睡的孩子额头上摸几下,孩子即因受惊而啼哭发热,等热病退去,便由聪明伶俐的孩子变成个痴呆儿.有一对夫妇于除夕之夜用红线串了八枚铜钱逼孩子玩.孩子玩累后,把铜钱撂在枕边睡去了.夫妇俩却不敢合眼,点亮灯火坐在床头守护.半夜里,一阵阴风吹灭灯火,“祟”溜了进来.正当它把手伸向孩子时,孩子枕边那串铜钱突然迸发出道道雪亮的闪光,吓得它尖叫遁去.此事传开后,人们也在除夕之夜用红线串上八枚铜钱置于小儿枕边.果然,“祟”不敢来降灾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正好暗合八仙之数,其法力能降“祟”祛灾,因“祟”与“岁”同音,其后讹为“压岁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压岁钱”的源起,一方面是古人逢年过节时以钱娱儿的偶然行为,另一方面也暗含着人们把钱币用来镇邪祛魅,以期孩子健康成长.51-论文-网-欢迎您
这种习俗,最早出现在唐代宫廷内,用于春节祝吉以及小儿祝福.据王仁浴《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唐代春节是“立春日”,当时正月初一叫“元旦”,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并不流行于民间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写道: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51-论文-网-欢迎您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昭花边树.51-论文-网-欢迎您
寒日内人长打白,看中先散与金钱.”
可见,在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是很盛行的.又据《资治通鉴》卷26中记载,时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王建《宫词》中有“妃子院中扔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诗句.当时洗儿钱除志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的护身符,原来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立春日为“春节”而代之,不少原立春日转到正月初一的春节上,洗儿钱风俗又和春日散钱风俗混合在一起,演变为今天所说的压岁钱风俗,不过早期压岁钱并不用流通货币,而是一种特别的不能流通的币制,叫“压胜钱”,后来才以通行的钱币用红绳贯穿后,派作“压胜”用场,固定于年根除夕,一般专施于小孩,经放在枕边床脚或随身佩挂才能生效,又名“压岁钱”.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压岁钱有两种,一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二是“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清人顾禄《清嘉录》所记吴俗中压岁的风俗内容就更加丰富:“长幼度岁,互为糕果、朱提相赉献,谓之”‘压岁盘’”;“置桔、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徵.”长者用红绳事以百钱送给小儿叫做“压岁钱”.这一切,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希望.吴曼云在《江乡节物词》小序称:“杭俗,儿童度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线,置之卧所,曰压岁钱.”,他还在《江乡节物词•咏吉利》诗写道:“闽荔乾红邓橘黄,深宵酒醒试偷尝.听郎枕畔朦胧语,新岁还君大吉祥.”在诗中她生动地描绘了年轻夫妇新年夜吃橘子、荔枝等压岁果子,祝愿新年吉利的活动.苏曼云还在《压岁钱》诗中“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小诗中可以看出儿童对于压岁钱充满无比的喜悦.蔡铁翁诗云:“铮铮排户投琼响,半掷床头压岁钱.”,都是当时风俗的写照.另外,在我国部分地区,以所贯铜钱须与小孩子岁数相同,称“带岁钱”,也有用芝麻壳来代替铜钱,按小儿年岁取之早起,贯穿系在衣带上的,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口彩,以预兆孩子富贵长命.51-论文-网-欢迎您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除夕岁朝以各种方式赐予孩子的”压岁钱”,一方面寄托着人们利用这新春赏赐,除旧布新,以期孩子健康成长,富贵长命,财源茂盛;另一方面暗含着人们通神役鬼、辟凶致吉的特殊寓意

篇七:元旦论文

求一篇关于中秋节的英语论文.急.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传统,发展,和自己的感受.英文2000字以上的.

【元旦论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history,"Mid-Autumn festival" term originated in kaogongji book.Jin,"to the oracle Xiao cows,holds the Pennsylvania about with tiny Mid-Autumn generic jiang".Until the early tang dynasty,Mid-Autumn festival became fixed festivals.The tang dynasty,emperor "record book" August 15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n qing dynasty,and began,has become China"s name,with the main festivals.This is China"s second largest after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tradition.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in August,for the autumn,autumn is called "the second half past autumn",and "half past autumn in August 15 again,so called" "Mid-Autumn festival".Because there are many nicknames:Mid-Autumn festival in August 15,so called "BaYueJie","half" August,Because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ctivities are conducted on "around,so called" month ","YueXi;" Mid-Autumn moon symbol,reunion,and TuanYuanJie called ".In the tang dynasty,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alled the "correct".TuanYuanJie about "the earliest records in Ming dynasty".The west lake in more than sightseeing volunteers "August 15,said:" the Mid-Autumn,folk with moon cakes to send,the meaning of reunion.The emperor jing scenery of also said:"on August 15,their bread will be offering circular,melons,carved teeth will double as lotus.it"s a GuiNing,will return,janet TuanYuanJie also." Mid-Autumn evening,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and burger "reunion" custom,namely burger a symbol of unity,similar to the moon cake,bread in the small packets of sugar,sesame,and vegetables,osmanthus pressure moon,cinnamon,rabbits,etc.After months of home,offering with cakes elders will be cut into pieces,each piece,if someone is not at home to the left,a family reunion.The Mid-Autumn festival,thin cloud mist,moonlit bright moon,folk in addition to hold on,eating moon cakes,offering blessing reunion a series of activities,such as some places and grass dragon dance,pagodas,etc.Besides the cakes,fresh fruit in season is autumn leaves.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the origin of another day:Chinese August 15 just moments,the mature rice worshiped god.Mid-Autumn festival is probably YiSu of autumn.

篇八:元旦论文

高斯是谁啊?

高斯(Gauss)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 ,也是科学家,他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795年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第二年他就发现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欧几里得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数论研究 总结 在《算术研究》(1801)中,这本书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它不仅是数论方面的划时代之作,也是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着作之一.高斯对代数学的重要贡献是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证明开创了数学研究的新途径.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欧几何的原理.他还深入研究复变函数,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发现了着名的柯西积分定理.他还发现椭圆函数的双周期性,但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没发表出来.1828年高斯出版了《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曲面理论后来由黎曼发展.高斯一生共发表155篇论文,他对待学问十分严谨,只是把他自己认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其着作还有《地磁概念》和《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1801年高斯有机会戏剧性地施展他的优势的计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个后来被证认为小行星并被命名为谷神星的天体被发现当时它好像在向太阳靠近,天文学家虽然有40天的时间可以观察它,但还不能计算出它的轨道.高斯只作了3次观测就提出了一种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而且达到的精确度使得天文学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够毫无困难地再确定谷神星的位置.高斯在这一计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约在1794年创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种可从特定计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学中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认.他在《天体运动理论》中叙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适应现代计算机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获得类似的成功.由于高斯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学中的杰出研究成果,他被选为许多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成员.“数学之王”的称号是对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赞颂.

篇九:元旦论文

关于新年的诗句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己未新岁》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
年代:宋 作者: 李思衍
《元日》
笋班玉立五云阶,曾醉天家舞马杯.
坐困庚楼分月久,明从尧殿带春来.
洪钧暖入宫桥柳,金鼎香传驿使梅.
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
年代:唐 作者: 张说
《岳州守岁二首》
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年代:宋 作者: 晁补之
《失调名》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
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年代:宋 作者: 史浩
《喜迁莺》
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
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
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女
伴.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
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
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
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年代:宋 作者: 李处全
《玉楼春》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
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
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
明朝末後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年代:宋 作者: 孙惟信
《水龙吟》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
《鹧鸪天》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嬴.
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
《金缕曲/贺新郎》
岁事峥嵘甚.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
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
但笑拣、梅簪公鬓.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语取东君信.
巾未堕,笑重整.他年不信东风冷.
鼓连天、银烛花光,柳芽催迸.
漫说沈香亭羯鼓,自着锦袍吟凭.
待吹彻、玉箫人醒.
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馀年剩.
歌此曲,休辞饮.
年代:元 作者: 邵亨贞
《恋绣衾 辛丑元日》
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
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
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
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
年代:元 作者: 王寂
《转调蹋莎行 元旦》
爆竹庭前,树桃门右.
香汤□浴罢、五更后.
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
萱堂次第了,相为寿.
改岁宜新,应时纳佑.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
休辞最后馀、酴酥酒.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丁酉除夕》
浮生过五十,光景如飞鸿;寒暑俛仰间,四序忽已终.
殊方感漂泊,晚境嗟龙锺.
桃符舆爆竹,嬾复随儿童.
不寐非守岁,燕坐夜过中.
气定神自凝,海日何曈曨.
岂惟三彭逃,坐觉六人空.
徂年勿惆怅,阅事方无穷.
年代:宋 作者: 陈与义
《除夜二首》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年代:元 作者: 高士谈
《庚戌元日》
旧日屠苏饮最先,而今追想尚依然.
故人对酒且千里,春色惊心又一年.
习俗天涯同爆竹,风光塞外只寒烟.
残年无复功名望,志在苏君二顷田.
年代:宋 作者: 苏辙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
旧来喜与门前客,终日同为酒后狂.
老大心情今已尽,尘埃须发亦无光.
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年代:宋 作者: 陈天麟
《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简陈仲恕》
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
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旧饮屠苏.
暗中石火频过眼,忙裹银丝欲上须.
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
年代:宋 作者: 邓深
《除夕把酒》
爆竹惊今夕,屠苏荐诘朝.
去来时转眼,新旧岁中腰.
立地符先钉,倚门钱未烧.
土人珍裂饼,聊以荐金蕉.
年代:宋 作者: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穷巷闲门本閴然,强将爆竹聒阶前.
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
口不两匙休足縠,身能几屐莫言钱.
扫除一室空诸有,庞老家人总解禅.
年代:宋 作者: 葛起耕
《除夕》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
年代:宋 作者: 李洪
《元日》
元日欢情客里稀,追陪人事强开眉.
不知爆竹催年去,但怪屠苏到我迟.
梅蘂欲撩东阁兴,宦情终愧北山移.
未甘直道犹萧索,詹尹何辞为拂龟.
年代:宋 作者: 刘克庄
《岁除二首》
儿童烧爆竹,妇女治椒花.
独有龙钟叟,凄凉感岁华.
年代:宋 作者: 舒邦佐
《和洪龟父岁暮韵》
两鬓点秋霜,黑白交相互.
倒指数行年,如日斜岁暮.
始污千佛经,颇叹儒冠误.
夜声喧爆竹,晓炬惊鸦树.
又是一年新,三百六十度.
年代:宋 作者: 苏辙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年代:宋 作者: 吴锡畴
《癸酉元日》
一声爆竹又惊春,荼垒中间写此心.
忽忽行年周六甲,便便痴腹拟三壬.
酒泉郡里宁甘饮,饭颗山头尚苦吟.
强健得闲元是福,何妨终老住云林.
年代:宋 作者: 吴锡畴
《旅舟度岁呈范尧臣》
柏琖椒盘且罢休,吕蒙城下泊孤舟.
昏独照还乡梦,久客新添别愁.
爆竹无声惊寂寞,梅花有意伴淹留.
明朝例是加年事,不信公侯不白头.
年代:宋 作者: 阳枋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今年爆竹楚江滨,别岁迎春仅隔辰.
小筑偏边聊尔尔,幽居心远自申申.
儿从豹变当斯世,我得鸥间着此身.
学易假年天若许,横书长作傍梅人.
年代:宋 作者: 杨公远
《春夜雪再用韵十首》
数声爆竹入新年,万子千红信为传.
巽二搀先施妙手,花开倾刻更堪怜.
年代:宋 作者: 杨万里
《除夜宿石塔寺》
醉後先眠客莫嗔,谁能守岁费精神.
幸无爆竹惊寒梦,休羡椒花颂好春.
今岁明年才隔夕,人情物态顿趋新.
遥怜儿女团栾处,政欠屠酥第十人.
年代:宋 作者: 杨万里
《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开禧元祀更元正,宿两新收放晓晴.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方知人喜天亦喜,作麽锺鸣鸡未鸣.
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
年代:宋 作者: 姚孝锡
《岁晚怀二弟》
和易成欢老易伤,壮游垂白未还乡.
烟尘无复音书到,魂梦犹疲道路长.
爆竹又惊新荐岁,屠苏空忆旧传觞.
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
年代:宋 作者: 叶茵
《除夜立春》
别岁传佳话,论文忆旧盟.
黄柑凝腊酿,爆竹带春声.
节序有终始,儿童争送迎.
此身强健在,列炬到天明.
年代:宋 作者: 赵蕃
《丁卯除夕寓泸南独坐舟中有感去岁此夕》
米仓山寨雪连云,不见椒盘见贼尘.
今日江城闻爆竹,莫嫌杯酒不沾唇.
年代:宋 作者: 赵蕃
《元日寄成父四首》
家家节物竞今朝,风俗未分南北遥.
莫向除薪觅如愿,且凭爆竹走山魈.
年代:宋 作者: 赵友直
《己卯岁除夜》
刚迎新岁至,俄惊岁复分.
烧灯明万户,爆竹响千门.
愁对梅花咏,强将柏叶吞.
经年心底事,明日付东君.
年代:宋 作者: 郑刚中
《辛未除放》
爆竹懒能熏,桃符又上门.
老身迷岁月,春色偏乾坤.
桂岭家何在,茅堂酒满尊.
小笼温衲被,清梦接黄昏.
年代:明 作者: 程嘉燧
《元日同唐孟先垫巾楼晏坐》
不知残腊即春朝,时见村翁过野桥.
欲访寒梅愁信远,稀闻爆竹觉人遥.
自开画幅闲寻壑,共对铜瓶晚听潮.
释子诗朋相间信,莫嫌还往日萧条.
年代:明 作者: 罗洪先
《新正》
邻家爆竹五更残,虚阁深松一榻寒.
花胜又将春色至,蒲团只道共心安.
箧余旧历身同弃,囊入新诗客未看.
见说场师重梧丱,后园须更补阑干.
年代:元 作者: 赵孟頫 
《万年欢 中吕宫元日朝会》
天上春来.正阳和布泽,斗柄初回.
一朵祥云捧日,万象生辉.
帝德照光四表,玉帛尽、梯航来会.
彤庭敞,花覆千官,紫霄鸳鹭徘徊.
仁风遍满九垓.望霓旌缓引,宝扇徐开.
喜动龙颜,和气蔼然交泰.
九奏箫韶舜乐,兽尊举、麒麟香叆.
从今数,亿万斯年,圣主福如天大.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推荐访问: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最新文章
  • 阳光下成长作文9篇

    阳光下成长作文篇(1):阳光下成长_800字阳光,一种纯粹的光芒,一种... 2019-05-24

  • 风的自述10篇

    篇一:[风的自述]风的自述_450字大家好,我是一股冷飕飕的风,相信大... 2019-05-24

  • 景色的作文2篇

    景色的作文篇(一):秋天的景色作文_描写秋天景色作文秋天是美的画意... 2019-05-24

  • 我的老师作文450字9篇

    我的老师作文450字篇1:关于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_450字我有一个美术... 2019-05-24

  • 越野赛作文9篇

    越野赛作文篇(1):疯狂的越野赛_600字就在今天,在这个狂风怒吼的下... 2019-05-24

  • 小确幸作文4篇

    一:[小确幸作文]小确幸_800字小确幸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喜欢凌晨... 2019-05-24

  • 物以稀为贵作文7篇

    物以稀为贵作文篇(1):物以稀为贵_800字一幢幢摩天大楼,一条条宽阔... 2019-05-24

  • 盛夏作文5篇

    篇一:[盛夏作文][暑假作文]盛夏_650字不知是否你听过这样一首歌《剩... 2019-05-24

  • 关于鸟作文5篇

    第一篇关于鸟作文:关于鸟的作文:坚强的小鸟_500字清晨,我站在窗口... 2019-05-24

  • 三年级关于秋天的作文5篇

    一:[三年级关于秋天的作文]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7篇作文一:秋... 2019-05-24

上一篇:孙悟空的故事(共10篇)

下一篇:机器人管家(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