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就想吃水晶糕,放冰箱里冰一下吃,真的是爽呆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水晶糕的做法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水晶糕的食材
水晶糕的步骤
1.将板栗去皮
2.糖块入锅加入适量的水煮化
3.化开的糖浆
4.板栗切碎
5.马蹄粉倒入容器
6.放入板栗加入清水搅拌
7.然后倒入盘子中
8.加入煮好的糖浆,一起蒸20分钟
9.自然冷却就可以小贴士入锅蒸20分钟即可
桂花水晶糕做法
食材
糯米500克,白糖200克,糖桂花、青梅、京糕各15克。熟植物油5克。
做法
1、将糯米放人容器内。加入清水浸泡5小时左右,淘洗干净。
2、糯米中加入清水300克,磨成稀糊状,用布袋装好,吊起沥去水。
3、将磨好的糯米倒入铺有湿纱布的笼屉内。用大火蒸至熟透取出。
4、将青梅、京糕均切成粒状。将蒸熟的糯米糕内加入白糖、糖桂花充分揉匀揉透,成正方形的3厘米厚的糕坯。
5、将糕坯放入刷有熟植物油的平盘内。放入冰箱内冷藏3小时左右。
6、将水晶糕取出,切成方块,码摆在盘内。再撤上青梅粒、京糕粒即成
猜你喜欢:
1.红豆水晶糕的制作方法
2.兰溪水晶糕的做法
3.美味水晶红豆糕的简单家常做法
4.美味黄金糕的制作方法
5.彩色年糕的制作方法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道红豆水晶糕是很有名的广东小吃哦,美味又甜糯,很多人都喜欢呢,快学起来吧。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豆水晶糕做法,希望大家喜欢!
红豆水晶糕成品图
红豆水晶糕材料
红豆水晶糕步骤
1.先把红豆洗净放入盘中,加入适量水蒸熟,放冷备用
2.把粘米粉,澄粉,糯米粉放入盆中,先加入120ML清水拌成糊
3.再把380ML水加入白糖烧开,把白糖溶化
4.把开水撞进粉糊中拌匀
5.把碗里抹上一层油
6.倒入粉糊,再把红豆放入,冷水上锅,蒸25分钟
7.蒸好的糕点用竹签或牙签脱模
8.冷冻了更好吃
做红豆水晶糕的小贴士
1.把粉糊倒入碗中时要用勺子搅动一下。
2.白糖可以用红糖和片糖取代,按自己口味增减,这道的份量是偏甜。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那么在春节瑞安会怎样过节呢?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瑞安春节传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瑞安春节传统习俗
冬节圆儿吃爻大一岁
瑞安人称冬至为冬节。冬节这一日,全家早上吃汤圆(有肉馅、麻心,或外粘豆粉,称馍糍)。谓“冬节吃爻汤圆,人又长了一岁。”
《乾隆瑞安县志》中的《岁时》记载冬至为:“粉米为丸,设馔祭祖考。”
事实上,瑞安人对过年的感觉,不是从腊月(农历十二月)开始的,似乎早早地从冬节就开始了。冬至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按农历来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月尾。
在瑞安,冬至也称小年。因为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所以民间有“冬节大如年”的说法。
瑞安的“冬节圆儿”有好几种:馍糍、鸡蛋圆儿、汤圆等。其中馍糍和鸡蛋圆儿是小孩子的最爱,冬节当天早晨都要吃好几个馍糍与鸡蛋圆儿,把小肚子撑得饱饱的,接下来的每天放学还拿馍糍当点心,总是吃不厌。
在瑞安,冬节有吃汤圆过节的风俗,寓意团圆和喜庆。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冬至,粉糯米为丸,或炊舂为糍,以享先充馈。官僚相贺,略如元旦。”大约自宋代开始,民间有“吃了冬节汤圆大一岁”之说。
从冬至开始至来年立春前夕,瑞安城里还有“敲梆”的传统习俗。每夜22时过后,夜深人静时,就会自远而近传来一声声清脆的“笃笃笃”的敲梆声。敲梆人边敲边喊话:“寒冬腊月,小心火烛。前门照照,后门看看!”
捣年糕、晒腊肉,办过年货
瑞安人至今仍十分喜欢吃年糕,有“吃爻年糕,年年高”的说法。用糯米或粳米做的年糕有几种,放糖的称“糖糕”,不放糖称“水晶糕”或“水浸糕”,印上状元图形的称“状元糕”。
古时,瑞安农村经济条件差,常用年糕做“米鸡”、“猪头”、“元宝”代替“三牲”及元宝贡天、祭祖。农家将捣成的年糕浸水,储至来年清明后,佐以油菜花头、芥菜煮以代主食,或作春耕时点心,瑞安话称之为“接力”。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除了捣年糕,瑞安人还喜欢晒腊肉。一般来说,进入腊月之后,天气晴好,晒肉干、鸡、鸭干以备过年时款待客人,称“腊肉”或“酱油肉”、“酱油鸡”、“酱油鸭”。还有晒海鳗干过年,称“鳗鲞”。
这些都是瑞安人喜欢的干货。
在古时,因新年期间歇市5天。如今的春节正月期间,商铺通常也会休息几天。所以,大家都要年底备办过年食品、衣帽鞋袜,称“办过年货”。
以前,穷家少钱,往往直至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才上街办货,而货价大涨,称“杀穷汉”。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民俗历来有“正月里不剃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所以,理发和置办新衣服也是过年风俗。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图个好兆头。
掸新、送神进“交年”
《乾隆瑞安县志》中的《岁时》中记载的“腊月”一条虽然精短,但基本说出了瑞安的腊月风俗习惯。其中记载:“二十四夜祀灶。先期选日扫舍宇,至是设祭,送神,次日人家多斋素。”
也就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夜,有送灶神上天“呈好事”的习俗。
在送灶神之前,还有选一个好日子,进行掸新。掸新,择日扫舍宇,或称换新。近年社区服务单位专设(掸)新钟点工,上门服务,颇受大家欢迎。
掸新一般都在腊月二十日或祭灶之前,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有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
早年,瑞安人的“祀灶”风俗也颇兴盛。腊月二十四夜,灶神上天呈报岁事,在灶前点香烛,放爆竹、罗果品、酒,特别要有麦芽糖,以示灶神喝醉酒,用糖粘住嘴巴,上天时只能点头称好,避免“天谴”,来年赐福。二十四夜谓之“交年”。
山西吉县春节有怎样的习俗
过去叫过年,现在叫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这天送灶王爷上天,要向灶王爷贡献糖瓜,据说可封住他的嘴,以免说主家的坏话。给灶王爷贴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是迷信,现在取消了。
吉县过年要扫窑。因过去大都住窑洞,扫时将所有家什全搬到院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以暂新面貌迎新过年。现在住楼房、平房打扫就容易多了。经济条件好的也有雇人打扫的。
准备年食
过去正月十五以前商家不开门,因此年食普遍准备的多。要蒸许多馒头,玉米面豆子馍,都装在一个大缸里,放到院里或者阴?地方。现在一般家庭蒸的少多了,随吃随蒸;而大多买现成的馒头,一元一个,非常方便。
除了蒸馒头,还要蒸寿桃、猪头、枣兰、回腿等。寿桃、回腿是奉送老人的,猪头是男人吃的,枣兰是女人吃的。
炸糕和油脱子(类似油饼的一种炸食)也是必备的。糕是软黍子?做的,油脱子用的是上等白面。炸糕比较麻烦:先将软面和成馒头状蒸熟,而搓成条状,冷却后炸时切片即成。
过去生活条件差,许多家庭以准备主食为主,副食买的很少。现在就不同了,要割肉,要打豆腐、鸡鱼虾莱必不可少。
在吉县,除夕这一天叫月近,也就是春节前一天,要扫院子贴对联、挂大红灯笼、要将饺子包好。
过去是大年初一凌晨放鞭炮,以驱邪扶正,废旧迎新,不知何时改作午夜零时,随着新春的钟鸣,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夜空五彩滨纷、万花绽放,整个县城沸腾了。
年初一早晨也放鞭炮,但比除夕夜少多了。有个讲究,节门炮是必放不可的。
早饭普遍吃饺子,现在还要炒上几个菜。
在除夕包饺时里面要包上一个钱,有的几囗人包几个钱,谁吃出来予示新的一年有福气。
过年时,??辈要给长辈拜年。过去是年岁大的晚辈领头排成一个长队,挨个给长辈瞌头拜年;现在少有瞌头,以送营养礼物为主。不知从何时兴起初一在坟茔给已故老人拜年,放鞭炮,献贡品,热闹非凡,别有一番景致。
长辈要送比较小的晚辈?崴昵?有的家户凡没结婚成家者的??辈,均给?崴昵?I僭?元10元,多则50元100元不等。比较讲究的将钱装入红包,以示红红火火、吉吉利利。现在的儿童极是聪慧,等不及长辈给就嚷着要,惹的合家大小欢乐无比。
广州的春节食物有哪些
1、年糕年糕,年年高升,象征收入、职位和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是东南亚地区的过年传统食品。而广东及香港的年糕是橙红色的粘糕,属甜味,由糯米、片糖及猪油制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比较油腻。传统上,过年的时候,老人家都会蒸年糕,在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携鸭带鸡地回娘家的时候,年糕就是老人家给“外嫁女”的回礼
2、煎堆。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龙江煎堆等。而广州地区、港澳地区则以九江煎堆为主。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
3、角仔。角仔又称“油角”,是广州人过年的必备食品,不少家庭现在还保留这自炸油角的习惯。角仔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但比饺子要饱满得多。角仔在新年中代表的是饱满的荷包,荷包鼓鼓,馅越多,来年荷包就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