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顽皮,真调皮!”这是我又爱又痛的人——爷爷对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谈及爷爷,我不禁打开尘封已久的宝箱,思念之情溢满心中。
“爷爷,这是什么?”一声稚嫩而甜美的童声。那是4岁时的我,此时正和一位白发苍苍却很精神的老人在菜园中玩耍。“宝贝,那是黄瓜,很好吃的。”爷爷笑着回答。听爷爷这样说,我迫不及待地送到嘴里。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又看到一个绿绿的东西,只是跟刚才的黄瓜有点不一样,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嘴里送。“啊!好辣好辣。”我喊道,泪水溢了出来。爷爷听到了这一惊叫声,马上跑过来看,心疼地哄我,看到我手中的辣椒,无奈地笑了笑:“小顽皮,真捣乱,干嘛乱吃东西呢?那是辣椒,很辣的东西。”我看了一眼手中的辣椒,马上丢掉,还用脚踩了踩。“不要踩踏蔬菜,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也很疼呢,要爱惜它们,知道吗?”
从记忆中走出来,我的心泛着疼痛,呆呆望着天空,往日的天不再明亮清澈,而是透露着一种蓝色的、淡淡的忧伤。
“孩子,宝贝。”我慢慢地睁开眼,眼前出现了一个我难以置信的事实,爷爷!爷爷竟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爷爷、爷爷,我好想你啊!”说着,我跑向爷爷。激动、伤心、思念一下子踊跃出来,泪水哗啦啦地流了下来。那熟悉的味道,厚实的宽胸一直没有变,爷爷不阻止我的任何行动,尽情地由我拥抱。等我安静下来,爷爷严肃地说道:“宝贝,你要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开心快乐地面对每一天。”我使劲点点头,心里满是高兴。可是就在这时爷爷消失了,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见了。我撕心裂肺地呼喊,可是没有人理我,最后我惊醒了,眼角还留有泪水。
爷爷,您知道我有多么想念您吗?您的每个动作、每句话语都深深地印在我心中。爷爷,您的孙女会听您的话,不会辜负您的希望的。
人生是个矛盾的命题。
比如:
生命里太多温馨美好的回忆都在昨天,我们却只能在今天隔着岁月的烟雾观望。
人生所有美妙诱人的希望都只能存在于明天,而我们永远到不了明天,明天不可触摸,一旦走近,它便是今天。
我们在今天做着一生的事情,只为了有一个温馨的昨天可以回忆,有一个美丽的明天可以憧憬,但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回到昨天的路,也永远触摸不到明天的裙角。
比如当我正在思索着昨天、今天、明天的联系时,我看到时光在我笔尖流过,今天在逐渐变为昨天,明天在逐渐向今天靠拢,但永远也不可触摸,就像双曲线,只能无限接近,永远无法接触。
但这就是人生,这才是人生,昨天永远只能用来怀念与回忆,明天只能用来憧憬与向往,今天则是不停地奋斗与调整方向。
我们留恋昨天,因为昨天有温暖的阳光里永不褪色的童年;有奶奶白发里唱不完的歌谣讲不完的故事;有爷爷粗糙温暖的手里永远也变不完的棉花糖;有“大花”“大黄”在慵懒的午后追逐、撒娇的可爱与笨拙;有和煦的暖阳里温暖的稻香与飘落的蝴蝶;有被阳光托举着的雪白的梨花和那“吱呀吱呀”的大木椅……太多的美好都藏在了昨天,让我们心醉。可昨天并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不能停留在昨天而忘了前行,生命是向前的,人总还是要长大,终归要告别不识愁滋味的童年。
我们憧憬明天,是因为今天有了些许不如意而明天拥有太多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从而成为寄托我们某些情感的场所。我们那渴求幸福的心会主动自发地勾勒一幅关于明天的美好蓝图。但我们是否明白少了今天的努力,一切的美妙构想都只是空中楼阁呢?明天是今天的映射,不论在今天的集合里少了哪个元素,明天都不会是完整的。过于的在意明天就好像一朵花只知羡慕随风飘落那一刹那的完美而忘记了繁华枝头的快乐与充实。
我们总是不知如何对待昨天、今天与明天,在踯躅间,岁月已经流走。我们不能荒废人生而人生可能荒废我们,我们也许没有遗忘时间却有可能被时间遗忘,这是今天对无知的我们的惩罚。
把一份心思留给昨天去回忆,一份心思留给明天去向往,将八份心思放在今天去奋斗,才能使人生这株三叶草永不凋零,释放出生命所有的光华!
“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思念是不可决堤的海……”每当听到这首歌,我自然会想起在小学里那段日子,那段时光是多么令人怀念,难忘啊!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6月28日,小学毕业会考。那天,我们怀着激动与不舍的心来到校园。这天,同学们的脸上似乎少了往日的欢乐,而满是不舍。校门外的那些花花草草似乎也没有了往日的碧绿和美丽。校门外的鸡冠花枯萎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种下的那棵樟树苗,叶儿枯黄了,全都掉落在了草地上,它也似乎不愿我们离去。
6月的天,无比炎热。我们严肃认真地迎接会考,就连那平时“不务正业”的男生也都十分努力。
头顶的风扇,“吱嘎,吱嘎”响个不停,我们手中的笔也随着这伴奏舞个不休。终于,一场精彩的笔与纸的斗争在风扇的伴奏中结束。这时,贺老师凝重地走上讲台,他高高瘦瘦的,好比一棵挺拔在边疆的白杨树,正是这棵白杨树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让我们懂得许多道理……“孩子们,恭喜你们!从今天起你们正式结束了小学生活,即将步入初中生活了。希望你们在中学里能一如既往地优秀,听话。同学们,不管走到哪都要记得老师常给你们说的一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贺老师依旧用他慈祥温和的语气嘱咐着我们,“最后,祝同学们假期愉快,路上注意安全,都早点回家吧!再见!”
风扇依然在旋转,我们也依然坐着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贺老师,似乎要把他装进眼中带走。而贺老师却觉得很惊讶,他问我们:“怎么了?还有事吗?”我们没回答,只是低下头默默流泪,我们努力不让他看到我们的泪水,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和蔼地说:“孩子们!我知道你们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你们啊……”他的脸慢慢胀红了,他哭了,他也不舍地落泪了。那是他第一次在我们面前落泪啊!
这天,将会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一天。
母爱有千万种,情只有一份浓。我们即使能阻挡一切,却难以阻挡超越生死的母爱。
——题记
轻风拂拂吹过大地,偶尔间,近处的树林在晃悠悠左右摇摆。大地似乎都在保持着沉默,唯有那微风过耳的细细的流沙般的不可触摸的声音。
炊烟从那黑炭一般的烟囱里跑出来,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摆动着飞上天空。一位极度憔悴的母亲,她正在忙碌地做着晚饭,她的无力的手在空中颤抖,那撕心裂肺的一颤!腿在微微摇摆,她好像没有力气。是的,她生病了。
夕阳竭力地洒下最后一点儿余光,落在了她那苍白的脸上,金黄的头发在空中徐徐飞舞,她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依扶着门探出头来,朝着那方向———儿子上学的路上望去。从她眼睛里蹦出了那急迫的等待,她希望。希望儿子快点回家,她已经做好了晚饭。
夕阳落山了,天顿时暗淡了下来。满山冈顿时回荡起了猫头鹰的叫声,一切陷入了凄凉。风更加狂妄起来,片片落叶无忧无虑地在空中打着卷,似那飞舞的蝴蝶,跳着一支支火热的舞蹈。她还是孤独地等待着……
天越来越暗了,她坐了断下来,焦急地望着风袭卷的窗外,她倦缩了起来。风更大了,天更暗了……
一切顿时没了光彩,全都处在了黑暗当中。黑暗吞噬着一切,她极力地点燃一支流泪的蜡烛。显而易见,她每天都在等待儿子回来。
儿子没有回来,她还是坐在那儿。她知道,儿子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回来得很晚。她并不抱怨,反而希望儿子那样。那蜡烛似乎同情她,在簌簌地流着泪!在街道上,除了寒风以外,就是黑暗和寒冷,唯独那桌上的那一支蜡烛发出的一点微光!
天更暗了,风更大了……
真挚的母爱比山高,比海深。也许我们腰缠万贯,以难以还清母亲的债。
在别人的眼里,他与他母亲是没有距离的,是相亲相爱的。而在我的眼里,我与我母亲是遥远到不可触摸的,像隔了一层厚膜一样,是冷漠无情的。我经常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时,我不禁感到心酸。
我和母亲又吵架了。根本不容对方解释,两个人只是高一声,低一声叫喊。不久,我们同时都精疲力竭。而导火线,仅仅是关于我出行穿什么的问题。母亲看着我,眼光中分明流露出对我的任性的无奈。我低下头,不愿看她由于气愤而变得奇怪的神情,等到我抬起头看她时,我发现她的眼角有些湿润。一股莫名奇妙的愧疚感从心底升起,我开始后悔。而母亲,这时却用那漠然又冷峻的眼光瞟了我一眼,然后愤怒地甩门而出。
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刚愧疚的心情荡然而去,“大人有什么了不起”,我越想越气。为什么我和母亲之间会有这么深的代沟,以至于连我穿什么衣服都要由她做主,要跟我争论不休?我从沙发上站起,决定不再想这烦人的事。我从旁边的杂志架中抽出被埋在书报下面的电视遥控器。“啪”的一声,有样什么东西掉了出来——是母亲的记事本。我好奇地翻开来看,上面记载着竟是——母亲在每一个日期后面都记着我的健康状况:5月16日,晚上有点咳嗽,明天要她吃药;5月18日,感冒……直到翻到最后一页,我才想起前两天我的喉咙不太舒服,晚上还着了凉。刹那间我才明白,为什么母亲执意我要我多穿衣服而与我吵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我知道我错了。我拿起电话打母亲的手机,没人接。母亲会跑到哪里去呢?我心急如焚地想着。正在这时,母亲回来了,她带着一脸的欣喜对我说:“你还是穿你自己喜欢的那件衣服吧,我到外面去转了一下,不太冷。”听了这句话,我再也抑制不住,眼泪一下子全都滚落下来。
我跑上去紧紧地抱住母亲,不住地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母亲只是微笑着用手轻轻地拍拍我的头,眼睛也慢慢地湿润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和母亲之间根本就没有距离,而所谓的心灵距离,其实只不过是我自己用冷漠虚拟出来的所谓的“代沟”。
我和母亲没有距离,我和母亲永远不要距离。
曾几何时,那幼稚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是多么渺小,即使被践踏的凌乱,也只能作出兽儿般鸣叫那样的抵抗、虚弱、无力。
在那时,我把梦想译作梦里的想象,在客观实在的基础上加入幻想。于是,梦想变成可观不可触摸的东西,模糊不堪,如夏日的泡沫,一触即碎,遥不可及。抱着一丝的希望,最终也只是竹篮打水,因为梦想终究会有醒来的一刻。因此,我不能沉醉于那没有归路的幻想,我必须点燃青春,脚踏实地,让青春激扬,让梦想不只是梦机械地加上想象。
当时间匆匆走过时,它给我们留下岁月的沧桑,当我们让时间白白流走时,剩下的便是一生的遗憾。于是,我把自己沉浸在书海,细读万卷书,以知识为粮,以书为友。渐而,我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博学,范仲淹的胸怀是如此广阔,孔夫子是如此聪慧……
从此,梦想不再是渺小,因为有知识的充实,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因为努力在伏笔,我把青春注入梦想,把它当作风筝般操控。年少的青春不再沉重,但它却注定要在拼搏中度过,继而幻化,如湛蓝无边的天空,美丽而令人幻想,化作风筝的帆幕;如无法捉摸的傲风,轻柔中夹杂刚强,化作风筝的动力;如明媚的阳光,有条不紊地照耀,化作风筝的指引,把梦想带往高空,如风筝般翱翔。
熟悉的青春之歌再次奏鸣,在校园荡漾,翻来覆去地徘徊、游戈着,渗透每一个角落。声声刺剜着热血沸腾的胸口,再次击起那熄灭的激情,却又随着乐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