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20字)!
越短越好,
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自己可以浓缩一下
数学小故事20字--30字多的不要!【数学小故事20字】
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有两个人前来报名,商人想测验一下这两人中谁更聪明.他把两人带进一间既没有镜子,也没有窗户,全靠灯来照明的房子里.然后商人打开一个盒子说:“这里面有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现在我把灯熄掉,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我把盒子盖上,点亮灯后,你们要尽快说出自己头上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说毕,就照着做了.当灯亮之后,两个人都看见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过了一瞬间,其中一个人说:“我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这个人猜对了.想一想,他是怎么猜对的?
想:应首先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然后一步步推出必然出现的情况.
猜对的人是这样推想的:一共两顶红帽子,商人头上已经戴了一顶红帽子,如果我戴的是红帽子,对方马上就能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我们都不能马上判断,显然对方和我戴的一样,都是黑色的帽子.由于他抢先一步,就猜对了.
20个数学小故事,20-30字以内
是故事!好的有追加分
1.符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当时他们并不表示“加上”“减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减去”.
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有七个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七巧板”流传到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
3.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
4.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
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6.小方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一个,还剩几个?”小芳说4-1=3,三个.师傅告诉他,有5个
2009-9-11 两则数学小故事,20--30字左右
1.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有两个人前来报名,商人想测验一下这两人中谁更聪明.他把两人带进一间既没有镜子,也没有窗户,全靠灯来照明的房子里.然后商人打开一个盒子说:“这里面有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现在我把灯熄掉,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我把盒子盖上,点亮灯后,你们要尽快说出自己头上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说毕,就照着做了.当灯亮之后,两个人都看见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过了一瞬间,其中一个人说:“我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这个人猜对了.想一想,他是怎么猜对的?
想:应首先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然后一步步推出必然出现的情况.
猜对的人是这样推想的:一共两顶红帽子,商人头上已经戴了一顶红帽子,如果我戴的是红帽子,对方马上就能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我们都不能马上判断,显然对方和我戴的一样,都是黑色的帽子.由于他抢先一步,就猜对了.
2.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数学小故事20字】
两则数学小故事,20--30字左右.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着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数学家的小故事20篇短一点
1、丘成桐(Shing—tung Yau)
丘成桐博士为国际着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着名的克雷福德奖 (Clifford).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冲之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麽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苏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着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麽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3、陶哲轩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数学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家的故事并感受20字
华罗庚故事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我的数学小故事 作文
今天,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青岛游玩。我们的第一站是海滨浴场……车子刚一到达,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海边跑去,蓝蓝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我脱掉鞋子,光着脚丫,站到了海水里,感觉着凉凉的海水卷着浪花汹涌的扑过来。我兴奋地叫着、嚷着,感觉真是太棒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我就被一望无际的大海给迷住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深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拥挤而快乐的人群,大海真美呀!
这时,外公走过来说,今天人真是太多了,恐怕得有好几万人吧,还好这里的面积够大的,我想:是啊,这个浴场大约有多大呢?于是我便仔细观察起来,我发现:这个浴场大约是个长方形的,只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就可以了,但是怎么知道长和宽呢?这时,沙滩上的一排遮阳伞引起了我的注意,遮阳伞在沙滩上一字排开,直达两端,每两把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我先在两把伞之间走了一次,数了数,大约50步,我的每步大约40厘米,两把伞之间就是40×50=2000厘米,2000厘米=20米了,我又跑到后面的高坡上数了数,一共有60多把伞,这样沙滩的长度就有了:60×20=1200米。
宽嘛,就简单多了,原来,从水边到岸边拉着一根警示用的长绳子,上面每一米扎着一面小红旗,小红旗一共是30面,宽就是30米,沙滩的面积就是1200米×30米=36000平方米。我在沙滩上写出计算方法给外公看,他看得直点头,旁边的游人也不住地夸我呢,今天我既游览了海边的美丽景色,又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问题,我真高兴。
江苏省海安县海陵小学五(9)班 张子律
本文系作文库(zuowenku.net)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求趣味数学小故事急
狐狸买葱与数学
狐狸瘸着腿一拐一拐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
瘸腿狐狸看见老山羊在卖大葱,走过去问:“老山羊,这大葱怎样卖法?共有多少葱啊?”
老山羊说:“1千克葱卖1元钱,共有100千克.”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问:“你这葱,葱白多少,葱叶又是多少呀?”
老山羊颇不耐烦地说:“一棵大葱,葱白占20%,其余80%都是葱叶.”
瘸腿狐狸掰着指头算了算,说:“葱白哪,1千克我给你7角钱.葱叶哪,1千克给你3角.7角加3角正好等于1元,行吗?”
老山羊想了想,觉得狐狸说得也有道理,就答应卖给他了.狐狸笑了笑,开始算钱了.
狐狸先列了个算式:
0.7×20+0.3×80=14+24=38(元),然后说:“100千克大葱,葱白占20%,就是20千克.葱白1千克7角钱,总共是14元;葱叶占80%,就是80千克,1千克3角钱,总共是24元.合在一起是38元.对不对?”
老山羊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数来,只好说:“你算对了就行.”
“我狐狸从不蒙人!给你38元,数好啦!”狐狸把钱递给了老山羊.老山羊卖完葱往家走,总觉得这钱好像少了点,可是少在哪儿呢?他低头看见小鼹鼠从地里钻了出来.他让小鼹鼠帮忙算算这笔帐.
小鼹鼠说:“你原来大葱是1千克卖1元.你有100千克,应该卖100元才对,瘸狐狸怎么只给你38元呢?”
老山羊点了点头,知道自己吃亏了.可是他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吃的亏?
鼹鼠说:“狐狸给你1千克葱白7角,1千克葱叶3角,合起来算是2千克才1元钱,这你已经吃一半亏了.”
老山羊问:“吃一半亏,我也应该得50元才对,怎么只得38元呢?”
鼹鼠写了一个算式:
(1-0.7)×20+(1-0.3)×80=6+56=62(元).“你1千克葱白吃亏0.3元,20千克吃亏6元;1千克葱叶吃亏0.7元,80千克吃亏56元,合起来正好少卖了62元.”
老山羊掉头就往回跑,看见狐狸正在卖葱,每千克卖2元.老山羊二话没说,一低头,用羊角顶住瘸腿狐狸的后腰,一直把他顶进了水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