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语文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语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共10篇)

时间:2018-10-27 来源:语文 点击: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共101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 2、解决问题 3、倒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解决问题 3、比和比的应用
第四单元:圆 1、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第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统计 扇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有的人》的意思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所有要概括的内容

不好找的,望采纳
《山中访友》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 .作者 “带着满怀的 ”,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 .本文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还采用 、 、 等手法作者要访的是 、 、 、 、 、 、< 朋友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 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 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的 想象,追随着一只 ,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 的游历. 变成了粗大的森林, 成了游侠,“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 ;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 的 ;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 ;看到了的演奏会 ;看到了 远方归来的村民们……文章运用、 等修辞手法,最后表达了.
《詹天佑》
本文结构按照 的方法安排材料的,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的铁路干线,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 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 介绍,再 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按照 的顺序,从 、 和 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 铁路的过程;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分别是 、
《怀念母亲》
作者 ,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 .课文以 的形式,作者借助 、 的语段,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 ,一位是 “对她们怀有 、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 ,对祖国母亲 .文章结尾与开头 . 突出了了作者对 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 .
《穷人》这是 着名作家 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 的夜晚,桑娜与渔夫 的故事,通过对 、 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 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 ,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的语句是 、
《唯一的听众》本文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 、 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 .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父亲和妹妹说“我”在 ,使“我” 十分 , .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说“ ”,“我”找回了 ,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 .“平静地望着我”文中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 、 ,读出了老人为 ,读出了老人 .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赞扬了老教授 、 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 的老教授的 、 之情.
《只有一个地球》
这是一篇 ,读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五: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所有公式.急急急!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 《最后的姿势》课文 急啊~~囧
这篇课文大概多少字?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ta出去散步,然后早早的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上的价值是什么?是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伴随着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凌空而起.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能让所有的学生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砸下.
13日22点十二分,当人们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扑到我们身上.”获救得同学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在同学们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篇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答案40页41页

.方法1 设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X页
5/7x=35
x=49
方法2 35÷5/7=49(页)
2.方法1:设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X克钙质.
3/8x=3/10
x=4/5
方法2:3/10÷3/8=4/5(g)
3.解法1 设:宇宙飞船的速度是x千米/秒.
40/57x=8
40/57x÷40/57=8÷40/57
x=57/5
解法2 8÷40/57=57/5(千米/秒)
4.设这水桶重x千克
x-1/10x=9
(1-1/10)x=9
x=9÷9/10
x=10
方法2 9÷(1-1/10)=10(kg)
5.15/16÷3=15/16×1/5=3/16 12/25÷8=12/25×1/8=3/50
8÷4/5=8×4/5=10 21/40÷7/8=21/40×8/7=3/5
16÷2/17=16×17/2=136 7/24÷6/49=7/24×17/2=343/144
18/35÷0.6×2/3 4/9×15/16÷5/6
=35/18 ×10/6×2/3 =5/12×6/5
=6/7× 2/3 =1/2
=12/21=4/7
( 2-0.6)÷7/15 35/64÷(1/8+3/4)
=1.4×15/7 =35/64÷7/8
=3 =35/64×8/7
=5/8
6.(1500+1000)×3/5=1500(元)
7.48+48÷4/5=108(万台)
8.5200÷52/55=5500(km
9.(1) 24÷1/2=48(件)
一等奖:48×1/6=8(件)
二等奖:48×1/3=16(件)
(2) 48÷120=2/5
10.3/5x=25/72 8/9x=1/6×16/51
3/5x÷3/5=25/72÷3/5 8/9x÷8/9=8/153÷8/9
x=125/216 x=1/17
x÷6/35=26/45÷13/25
x÷6/35×6/35=10/9×6/35
x=4/21

篇八: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篇九: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前的(包括六年级上册)的所有数学公式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篇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120页11题

(1)
300乘30%等于90(m的平方)
300乘20%等于60(m的平方)
300乘15%等于45(m的平方)
300乘35%等于105(m的平方)
(2)
30%乘8000等于2400
35%乘8000等于2800
2400+2800等于5200
望接纳

推荐访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上一篇:怎样写记叙文(共10篇)
下一篇:开学计划表(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