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写的一遍序文。做送董?p南游河北序的训练题巩固知识,本文是小编整理送董?p南游河北序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的资料,仅供参考。
送董?p南游河北序文言文原文
送董?p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董?p南游河北序文言文训练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3.吾知其必有合也___
4.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5.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6.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
7.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8.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9.吾因子有所感矣
10.为我吊望诸君之墓_
11.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1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
董生自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
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董邵南"连不得志于有司",他得"志"更多的是在于"功名"。()
(2)各藩镇的叛臣为了对抗朝廷,自然要广揽人才。翰愈作为董邵南的朋友,不愿董邵南去为割据势力卖力。()
(3)翰愈不愿董邵南去河北,是怕那里的人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热情,怕董邵南去到之后,没人照顾,没人赏识。()
(4)翰愈要董邵南"为我吊诸君之墓",是因为望诸君乐毅是古燕赵地区的名将之一,也是古燕赵"感慨悲歌之士"之一()
(5)翰愈要董邵南帮忙,"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是想知道河北一带的习俗改变了没有。()
(6)"昔时屠狗者"高渐离等虽然出身低微,但也是古燕赵地区的"感慨悲歌之士"。()
(7)"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表面上是对像当年高渐离那样出身低微的"感慨悲歌之士"发出号召,要他们出来为天子效力,实际上是暗示董邵南要留在长安为国效力。()
(8).文章第一句"古称"二字,作用是婉转地提出董生:今天的燕赵可能已无"感慨悲歌之士"你此行未必有合,要三思而行.故不能删去。()
(9)."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这句话的作用是:又再提醒董生,原有的感慨悲歌之士可能已因风俗易化而不能称"感慨悲歌之士"了,此行"未必有合",要三思而行。()
(10.)作者是不支持董深去河北的,但文章表达得很委婉,依据是按照"明送-暗劝-实留"得顺序构思的。()
(11).作者委托董生到河北替他帮两件事,作用有二:1.表达了作者对"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和关切。2.暗示董生:既然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都应到长安来,你还有什么理由离开长安到燕赵呢?()
.3."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吾知其必有合也。"能表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B.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C.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5..董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士一致的?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本文内容看,你觉得翰愈的政治倾向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董?p南游河北序文言文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划线的字。
号称/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2.比喻杰出才能/往、到/这个地方
3.有所遇合(受到赏识)4.不走运、假如、仰慕正义、力行仁道/同情
5.何况/本性6.曾经/跟随/教化/改变7.怎么/跟/故时所说的
8.姑且/凭/测定9.因为/感慨10.凭吊
11.到/从前/指像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12.致意/圣明/出来/做官
二.翻译:略
三.回答
1.第一段:写董生河北行的缘由,祝他能遇到机会
第二段:从古说到今,指出董生能否遇到机会还很难说(分两层;第一层:第一句。)
第三段:说出本意,希望董生能留在朝中效力,不要去河北
2.(1)√(2)√(3)×(4)√(5)×(6)√(7)√(8)√(9)√(10)√(11)√
3.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B
5.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法一致
6.不同:前者表祝愿;后者是告诫董生应有所警惕
7.是一个极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人
猜你喜欢:
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有哪些
2.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3.高考文言文的做题技巧
4.高考语文古诗文技巧
5.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共3篇)
在中考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模拟试题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就要充分利用好,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成绩。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你带来的最新模拟试题,希望能帮到你哈。
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 .试题共6 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别忘了将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卷上。
3 .试题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答卷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固满的答卷。
一、积从与运用(共20 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去年以来,我市振兴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人们chángyáng( )于浩森书海中jíqǔ( ) 营养,陶冶性情,努力为自己的多彩人生涂亮底色。
2 .选出并修改病句。(2 分)
A .春夏之交的江北水城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B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3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着名文学家。
B.我国古典名着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南;诸葛亮——卧龙;孙怡空?——弼马温。
C . “书圣”王羲之的《 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立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4,按要求填空(14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 , ,密密的斜织着。(朱自清《春》)
②撤屏视之, , , , , 。(林嗣环《口技》
③夫站,勇气也。 , , 。 (《左传• 曹判论战》 )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_。(陆游《 卜算子 咏梅》 )
关关堆鸣,在河之洲。 , 。 (《 诗经• 周南》 )
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⑦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⑧ 世有泊乐,然后有千里马。_ , _ 。(韩愈《马说》)
⑨ 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 。
⑩ 锗葛亮在《 出师表》 中告诫后主刘禅要“深追先帝遗诏”, “遗诏”中有两句话表明了先主刘备对“善”‘恶”的态度,之后逐渐成为警世格言,这两句话是: _ , _ _。
二、文言文阅读《 共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一10 题
(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解释下加点的词.(2分)
①沙鸥翔集
②不以物喜
6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2 分)
(二)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8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宋人或得宝
或遇其叱咄
B.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故敢献之
温故而知新
D.玉人以为宝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 .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 分)
三、现代文阅该(共3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0题。
(一)
永不疲劳的奥秘
① 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心疲劳?
②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③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的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0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作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工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看出,心脏工作于休息的时间比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用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④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脸,如关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 秦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⑤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陈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 … 关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 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11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 也可以用“我们能永不疲劳吗”作为本文的题目。
B 第③ 段“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约为3 : 5 ”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⑤ 段’‘揉揉”“伸伸”“远眺”“席地而坐”等词语的运用,增添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D文末亨利• 福特的话.意思是指休息比工作更加重要。
12 .简要概括城劳产生的原因。(4 分)
13 .简要分析第③ 段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4 分)
14 第④段中泰勒搏士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4 分).
(二)
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2,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3,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4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5,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6,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7,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8,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9,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10,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1,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2,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13, 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原文略有改动)
15.“我”发誓要“保护”孩子,为何还要选择“殴打”? ( 3 分)
16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3 分)
17 .第② 段中的”火”在文中指什么?( 4 分)
18 .具体谈谈“我”在什么情况下才“谨慎地使用殴打”( 4 分)
19 .文末为什么说打孩子“重要的”“是心累” ? ( 4 分)
20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母打孩子行为的看法(6 分)
四、写作(共50分)
21 ,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看责备批评别人时… … 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 … 其实,对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你我而言,他视与自视都不可或缺。请你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扦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 行。
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略
一、回顾:
1、河北201X中考古诗文阅读部分试题分析:
古诗文阅读部分共 8 题5 分,考查了文学常识知识,诗句的朗读节奏,律诗的基本知识,名句的赏析理解。近十年来,我省中考对古诗词一直以默写的形式考查,没有以阅读的形式进行过深层次的考查。201X年关于文学常识、朗读技巧、蕴涵哲理的考查,有利于考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既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也与高考相接轨,这一导向无疑是积极的。
文言文阅读共5个题14 分。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和人物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及对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评价。
在重点考查《曹刿论战》的基础上,涉及了课外文言语段以及《醉翁亭记》、《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马说》课内五篇古文,考查范围广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省近几年的《语文学科说明》在考试范围中也明确了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虽然2008、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也有课外文言句子的相关链接题,但没有真正落实考查课外文言小段的要求。今年选取的一篇课外文言小段,节选自《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中的“泓之战”,与所选课内文言文《曹刿论战》作比较阅读,并且对课外小段中的疑难词语作了注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针对课外文言小段,共设大小题三个:一是解释实词“鼓”,这是考查迁移能力;二是把“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译成现代汉语,这是考查翻译能力;三是“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考查通过课内外比较,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今年的课外相关文言小段的考查,体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可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给文言文教学带来蓬勃生机。
诗词赏析第7题将作者与涉及到的名家结合在一起命题,新颖别致;以选择题对文言虚词进行考查,是新形式;首次对课外语句的翻译进行考查;
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在今年正式登场,但是,今年的试卷再次避开了呼声很高的《送东阳马生序》《鱼我所欲也》《满井游记》《口技》《记承天寺夜游》等篇目,考查的是《曹刿论战》和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令不少人大跌眼镜。这警醒学校在教学中要扎实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行为要不得。
2、试题回顾
1992年中考:《出师表》 1993年中考:《曹刿论战》 1994年中考:《愚公》
1995年中考:《核舟记》 1996年中考:《生于忧患》 1997年中考:《捕蛇者说》
1998年中考:《狼》 1999年中考:《桃花》 2000年中考:《出师表》
2001年中考:《爱莲说》 2002年中考: 《陋室铭》 2003年中考:《曹刿论战》
2004年中考:《五柳先生传》(非课改)《马说》《课改区》 2005年中考:《三峡》
2006年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改区)《小石潭记》(非课改区)
2007年:《岳阳楼记》 2008年:《醉翁亭记》 2009年:《爱莲说》、
《与朱元思书》 201X年:《曹刿论战》
提示:8年重复,《出师表》和《爱莲说》都是8年,曹刿论战11年;近几年内不重复。
3、2001年后没考过的篇目: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出师表》 5、《桃花源记》
6、《记承天寺夜游》 7、《送东阳马生序》 8、《口技》 9、《满井游记》
4、2006--201X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考点及赋分值统计表:
文言文知识点分布2006年 (共16分)2007年 (共13分)2008年 (共13分)2009年 (共14分)201X年 (共19分)
文学常识1分0分0分0分2分
背诵0分0分0分0分0分
划分停顿2分0分0分0分1分
字词、成语释义0分4分3分3分5分
句子翻译4分3分3分4分4分
思想感情2分0分0分3分2分
语言品析3分0分0分0分0分
内容理解0分0分4分2分2分
拓展探究4分6分3分2分3分
诗词赏析诗词赏析0分0分0分0分共5分
二、展望:
1、文言文阅读
从201X年中考试卷来看,文言文的考查都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特别是比较阅读题成为新宠。这类试题的选材有将同一类型文章进行比较的,有将同一人物的不同故事进行比较的,还有将不同人物如何对待同一问题进行比较的等等。这样的考查方式加大了考生的阅读量,对考生综合理解能力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难度也就相应增大了。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基本框定在文学常识、解词、译句、默写、理解文意中。但考生阅读的自主权越来越明显。
★2011年河北中考文言文重点复习重点篇目:
我建议在复习时把这19篇重点文言文分三类:
(一)考试首选课文7篇:《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口技》。
(二)考试次选课文5篇:2000年《出师表》、2002年《陋室铭》、2004年《马说》、2005年《三峡》、《论语》。
(三)考试可能不选课文7篇: 2006年《岳阳楼记》、《小石潭记》、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2008年《醉翁亭记》、2009年《与朱元思书》《爱莲说》(2001年)《曹刿论战》(201X年)
2、古诗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共34首,《语文学科说明》选取其中的10篇作为古诗词的阅读考查范围。近十年来,我省中考对古诗词一直以默写积累的形式进行较浅层次的考查,没有以阅读的形式进行过深层次的考查。201X年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既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也在逐渐的与高考接轨,这一导向应该是积极的。
★考试说明规定的古诗词阅读篇目:
《望岳》《钱塘湖春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使至塞上》《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天净沙秋思》《赤壁》《己亥杂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已考)
三、备考策略:
(一)古诗词阅读
首先要明确复习方向
了解《中考说明》考查要求:
①.识记作家、朝代、代表作。(记文常)(已考)②.理解词义和句意。(解词句)
③.划分朗读节奏。 (划节奏)(已考) ④.欣赏词语和句子。(赏语言)
⑤.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知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悟情感)(已考)
⑥.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明写法)
其次圈定复习题型
●201X年古诗鉴赏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2分)
8.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答: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再次梳理相关知识
1. 记文常
望岳钱塘湖闻王昌龄使至塞上江城子破阵子天净沙酬乐天赤壁己亥杂诗
作者
朝代
其它
2、 划节奏
分 类节 奏意 义
五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1”式或“212”式)问女/何所思
七言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21”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或“2212”式)两岸青山/相对出
词 曲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在天涯。 可根音节或意思断句。
基本原则:不管是按音节还是按意义划分,不许将一个联系很紧的音节擅自读破。
3. 赏语言设题方式一:赏词语
⑴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⑵诗句中的某个词语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理由。
1.抓诗眼
浩荡离愁白日斜 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句叫“诗眼”或“词眼”。它能体现文中的主旨,表达诗人的情感。
2.富有表现力的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词
解题示例: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解答: ①“钟”,聚集或集中之意。②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
在它身上。③体现出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设题方式二:赏句子
1、运用了典故、修辞的句子。2、哲理句、主旨句等名句。
解答技巧:
①指出所用修辞手法或典故(如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设问、反问、反语、比兴等);
②阐明哲理是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解题示例: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答:词人以古人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4、知内容 悟感情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题目 二、意象 三、主旨句 四、作家经历及写作背景。
解题示例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左迁”指降职远调。王昌龄李白的好友,被贬为龙标蔚。通过描绘暮春之景,情景交融,巧用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5.明写法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等。
(二)文言文阅读
1、研究近年中考试题,想想中考怎么考:
考查题型有哪些?考查重点在哪里?解题技巧是什么?
2、圈定复习题型:
●考试说明规定的具体考试内容:
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②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③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④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⑤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归纳起来是:解释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及用法(一词多义)翻译重点句子
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赏析文章内容语言写法特点(涉及的成语)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比较阅读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在近几年来的考查中已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考点:
(一)、必考点,就是连续多年,每年都出现的考点:
⑴实词解释: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中已连续十多年出现此题型,并且分值(3-4分)相对不变。所选字词都是来源于课文下注释。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把重点放在课下注释中的以下几类字词: 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作③古今异义④通假字等。
⑵句子翻译:
我省近十几年翻译句子是必考题型,题量由多到少,分值有所增加。2003--2006年为个每个2分, 2007、2008年为一个每个3分, 2009、201X年为两个每个2分.
3、梳理相关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题目 ②作者姓名 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号、对作者的评价、相关作品等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2)文中名句的默写: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
(3)朗读节奏的划分:
这种题要求考生用“/”来划出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提示,如告诉考生划两处或三处。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应对这一题型,我们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
(4)解释实词、虚词的含义:
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5)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句子翻译切记以下三点:
①语句翻译以直译为主,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通达流畅。
②翻译时,忠实原文,不违原意;掌握实词,活用虚词;辨析词义,弄清语序;遇到难句,前后联系。
③句中人名、地名、固有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的字词,不必翻译。
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教参,加以整理。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7)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