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鱼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生态养鱼具体的养殖技术,欢迎阅读参考。
生态养鱼技术
一、选址: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池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田、山垅田;池塘中水的排灌方便,不易洪涝,同时要光照好、交通、供电等方便的位置。
二、规划:池塘建设,规划要先行,选址选好的田、山垅田要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好路、池塘、猪栏、鸭舍、鹅舍、沼气池等位置及工作人员居住场所等。道路建设必须环绕池塘四周,一方面便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运输砖头、立电杆、架电线等;二是便于投放鱼饲料、夜间巡逻、观察鱼的动向和捕鱼时装车。合理规划好道路、猪栏、池塘等,对于拿饲料喂鱼方便,猪粪能够全部排放到池塘中。
三、建塘:池塘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田的大小可建成每口3-5亩、8-10亩以上的池塘,或者山垅田中,将山垅田中的狭口沿山而建鱼池堤坝,直接建成每口10-30亩或更大的鱼塘。鱼塘的建设必须分浮萍池和养鱼池,浮萍池要占总鱼塘的三分之一,养鱼池占三分之二;池塘的水位深度不得低于1.8米;鱼池堤坝必须取用山边黄土作为主要材料,建设堤坝时底部淤泥必须清理干净,堤坝斜度做成四十五度的斜坡,堤坝建设高度要达2米或者更高些,但要考虑到防洪等问题;堤坝底部宽6-8米,顶部2-4米宽;如果建设3-5亩的池塘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每口池塘建设过程中要有建设排洪设施,底部要预埋直径20厘米的排水管,堤坝顶部靠山边根据地理条件和水流量建设排洪沟,避免在暴雨来时管理不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增氧设施:为鱼增氧有两种方法:一是电力增氧,可选用1.5千瓦或3千瓦的增氧机,每台1.5千瓦增氧机可为3亩池塘鱼供氧,每台3千瓦可为10亩的池塘鱼供氧;二是泉水增氧,在没有电力地方可用山泉水架入鱼塘中央做增氧设施,增氧水管高度离鱼池水面1.5-2米,灌入池塘中就可起到增氧作用,不需要增氧时就把水堵截,避免池塘中水过多而造成养分的流失。
四、建栏:将猪栏建在池塘的上游位置,沼气池建在猪栏和养浮萍池之间,猪的粪便直接冲洗到沼气池中,沼气可供猪取暖或人煮饭、照明,沼液流到池塘中作为浮萍肥料,这样环境不会受到污染;鸭舍、鹅舍直接建立在浮萍池的水面上,粪便直接进入浮萍池,直接作为浮萍养分。浮萍因为昼夜温差大,生长速度快,加上有充分的肥料,三分之一的浮萍池养的浮萍,可供三分之二鱼池的草鱼主鱼的天然饲料,养出的鱼无土味、无污染、无药物残留。这种方法养殖的鱼只可能在内地才能实现。 四、浮萍:因季节变化,在浮萍池中可生长三种浮萍,第一种浮萍是生长在每年4—6月,名叫“七仙浮萍”,可饲养夏花鱼苗;第二种浮萍是生长在每年6-9月,名叫“杂交红底浮萍”,可饲养250克-500克以上的中鱼;第三种浮萍生长在9月至次年3月,名叫“杂交七层浮萍”,可饲养500克—1000克以上的大鱼。还要做好浮萍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五、养殖:
1、投苗:投苗之前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到每年4至5月份期间要投入优质鱼苗,投入以草鱼为主的夏花,每亩池塘中可投入1000尾,其他品种鱼可根据池塘实际条件自由投放。
2、投浮萍:早期鱼苗投入鱼池后,每天早上7点钟至8点投入七仙浮萍,下午4点钟之前补充投入含30%蛋白的鱼饲料,使用浮料能观察鱼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情况。中期、后期养殖的鱼每天早7-8点钟和下午4点钟之前投杂交红底浮萍、杂交七层浮萍,确保鱼能喂饱,但不能多吃。
3、池塘含氧量:每天都要注意观察池塘的含氧量,每年5-8月因内地海拔较高,夜间鱼池水中施放氧气较低,导致池塘中的鱼缺氧,这时就要起用增氧设施。
4、防范工作:养鱼平时多消毒、多防病、防乏塘、防敌害、防逃鱼、防偷鱼。
六、捕捞:大约草鱼养至1000-1500克时,池塘的鱼密度较大,采用吊网捕捞一部分鱼,剩余鱼再饲养到次年夏花投放之前采用干塘捕捞,这时池塘里的鱼每尾可达3500-5000克,池塘中鱼捕捞完毕后再清理池塘进入次年的养殖。
如何让鱼塘里的水透明不发绿
1.工程性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鱼塘,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
2.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例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3.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
生态养鱼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营养需求和理化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一种新型的鱼、水、菜和谐协同共生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生态养鱼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可以好好学习养殖技术,实现致富。
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效益的方法
一、引进养殖新品种。近年来,罗非鱼、淡水白鲳、彩虹鲷及河鲍鱼等新品种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池塘的养殖效益。
二、强化养殖技术措施,调整放养模式,推广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传统的养鱼模式,即以施肥结合注水技术饲养,鱼产量、效益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种草养鱼具有鱼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产品无公害的优势。那么,如何进行种草养鱼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种草养鱼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养鱼的种草高产栽培技术
种草地应选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土壤水源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饲草生产要尽量用无污染的腐熟农家肥,少用或不用化肥。饲草一般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不得已防治时,也要用无污染的高效生物或植物农药。只要不受旱害和涝害,各种土壤都能种植黑麦草和杂交狼尾草,但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易获高产。
(1)黑麦草的种植。
可供选用的优良品种有:赣选1号黑麦草、赣饲3号黑麦草、上农四倍体黑麦草等。黑麦草可在9~11月播种。耕地前,667平方米应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也可泼施腐熟猪、牛、人粪水2000~2500千克,接着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长任意、宽1~1.2米的畦。播种前,种子应用35~40℃温水浸泡5~8小时,捞起沥干后与适量磷肥或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待播。黑麦草以条播为最好,撒播亦可;播后在种子上覆一层薄细土,667平方米一般播种2~3千克。
当黑麦草发芽后长到10厘米左右时,应除草和追肥1次;此时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或泼施腐熟对水猪、牛粪200~300千克。当黑麦草长到50~60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收割(第1次收割留桩高5~6厘米,以后每收割1次留桩高4~5厘米),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每次收割后都应按如上追肥1次,如此黑麦草可收割到下年的5月中旬至下旬。如管理中等,667平方米可收割黑麦草4000~6000千克,喂鱼时用多少收割多少。
(2)杂交狼尾草的种植。
该草高产、优质、抗旱、耐肥、抗逆性强,多用育苗移栽。育苗在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育苗地播种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后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宽1米、长适当的畦。播种量667平方米2.5~3千克。播前先用55℃温水浸种1~2小时,捞起沥干后用草木灰拌种并均匀撒播于畦面,最后在畦面覆一薄层细土。幼苗长到2叶1心时移栽大田,667平方米栽植2500~3000株。大田栽苗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或腐熟猪、牛粪水2500~3000千克,接着翻耙2次并整成宽1~1.2米,长任意的畦。幼苗移栽后的10~15天要拔(除)草1次,然后667平方米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
当植株长至70~80厘米可行第1次收割,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全年可以割7~8次(霜降前停止收割)。收割时要留桩高6~7厘米,否则将减产。
每次割草后,667平方米都应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本草667平方米一般产量6000~7000千克,高产的可超10000千克。
无公害养鱼技术
池塘(水库、湖泊)的池泥、池水、水源必须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灌排便利且远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
(1)养殖水域要求和环境消毒。
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3334平方米以上为好;要求池深2.5~3米,池底於泥厚10~15厘米,池底不漏水,水质好。水库、湖泊和河道以中、小型面积为宜。水库面积应控制在67公顷以内,湖泊控制在133公顷以内。
鱼种放养前的10~15天,池塘堤埂应修整并清除污染物,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30~150千克遍洒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
鱼种多在12月至下年2月底放养,以11月至下年1月放养最好。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鱼为主,搭配放养一部分鲢、?、鲤、鲫鱼等。为获高产,要选用大规格鱼种,要求草鱼250~300克/尾、鳊鱼和团头鲂100克/尾、鲫鱼50克/尾、鲢和?鱼500克/尾。池塘667平方米放养总量为400~450尾,其中草鱼占70%、鳊鱼5%、鲢和?鱼占15%、鲤和鲫鱼占10%;水库、湖泊等的放养量据情而定。
鱼种放养前要用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8~10分钟。
(3)抓好饲养管理。
鱼种放养后每天投喂3次青草,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每天饲草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4%~5%,以2小时吃完为度。平时每天巡塘2~3次,据情调控水质,保持水透明度30厘米;遇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和连日阴雨,要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
投饲场每天要将吃剩的残渣捞起,同时每隔10~15天用250克漂白粉对水12~15千克均匀泼洒食场消毒1次。为预防发病,每隔15~20天667平方米要全池泼洒1次15千克生石灰水等广谱、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药剂,严禁使用强氯精、孔雀石绿、红霉素等有毒、有残留的药物防治鱼病。
种草养殖有机鱼技术
一、选好草种适时播种
种草既要求高产,又以确保常年有草供应,实践表明每亩池塘配备300~400平方米草地,既可确保养成鱼的需要草量,又能确保饲草全年供应。春用草种以苜蓿、黑麦草为主体品种。苜蓿为多年生饲草,春秋播种均可,每亩池塘搭播80~100平方米,从4月初开始供草,至6月底可收割3次;黑麦草于8月底、9月初播种,每亩池塘搭播80~100平方米,4月份开始供草,每25天割一次,可割3~4次,与苜蓿搭配饲喂。越夏后10月份又能供草,正好接茬苏丹草和杂交狼尾草。苏丹草和杂交狼尾草为夏季主体品种,每亩池塘配套种草150~200平方米,可分期播种。3月初播,6月中旬供草,6月初播,7月中旬供草,草长到70厘米可割青。饲草每次割取后,应及时中耕施肥,以使进其再生长。
二、合理搭配放养
种草养鱼,应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如草鱼、团头鲂,搭配混养鲫、泥鳅、黄颡鱼、塘鳢等杂食性鱼类,而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比例应缩小。要主放大规格草鱼,其摄食性能力强、生长快、死亡率低,对增产最为有利。团头鲂虽然生长慢,但经济价值较高,并能吞食草鱼吃过留下的碎屑。因其摄食量比不上草鱼,放养时应以数量取胜。鲫、泥鳅、黄颡鱼、塘鳢吃的是残饵,放养数量随着单产的提高而增加。鲢靠吃草鱼、团头鲂排出的鱼类粪便而获取的浮游生物饲料,放养比例可相对缩小。
三、加强饲养管理
每日投草量可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水质、鱼类食欲及活动情况适当增减。一般青绿饲料以上午8~9时投喂,下午4~5时吃完为度。如短于上述时间吃完,则次日的投喂量应酌量增加,吃不完或天气转坏,则次日酌量减少。吃不完的草渣应于当天傍晚捞除,以免腐烂大量耗氧而败坏水质。种草养鱼,开始水深增高15~20厘米,6月中旬达到最高水位2~2.5米。以后每隔10天补水1次。水质较差或放养密度较大的池塘。每次换水量可达原池水的20%~30%,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PH在7~8之间。
河道养鱼是指在河流、渠道设置拦鱼设施进行的鱼类养殖的一种模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河道养鱼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河道养鱼技术
地点选择
一般适宜养鱼的河道水质应无严重污染,河道两旁的堤坝要牢固,不受洪水等灾害的影响。河道中进出水口要少,并能确保这些进出水口不逃鱼。另外,河道水底要较平坦,便于管理和捕捞。长年水位落差较小,最好不超过2米,养鱼季节水深不能少于0.8米。水的流速不宜太大,以每秒0.5米内为好。河道中或河道邻近水域有较丰富的水生生物,并能较方便地利用。还要了解周围农田灌溉、储水、泄洪等情况,在修建拦鱼设备和养鱼时,解决好养鱼用水和水利方面的矛盾。
拦鱼设备
河道养鱼拦鱼设备一般较简单,可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段拦养。选择有条件的河段饲养鱼种,就地解决河道放养所需的鱼种。水面比较开阔、水质肥沃、环境幽静、管理方便的河段还可建筑拦鱼设备与其他部分分开投放人工饵料,进行河道精养,提高养鱼产量。
围拦清整
围拦内河道的清整主要目的是清除污泥和凶猛鱼类,底部污染可用挖泥船或小型夹泥船清除,或待干旱、枯水季节时人工挖出。清除污泥会使水环境条件得到改善,防止水质恶化。河道的凶猛鱼类主要是翘嘴红鲐、蒙古红?、乌鳢等,可采用药物、钩钓、网具反复捕捞等方式进行清理,以保证放养鱼种的安全。
鱼种选择
河道养鱼一般选择水位较稳定、水质较肥、通航较少的河段,放养鲢鱼、鳙鱼、鲤鱼、鲫鱼、草鱼、武昌鱼等,主要靠天然饵料使鱼成长。水面较小、管理较方便的河道可适当投喂人工饵料,平时须加强对拦鱼设备的检查和管理,以防破损逃鱼。
鱼种规格
河道养鱼虽也注意清除敌害,但由于是敞水区,河道之间相通,一些凶猛鱼类如鳜鱼、乌鳢、?鱼、?鱼、鲈鱼都难彻底消灭,其他如鳗鲡、黄鳝、鳖也能吞食小型鱼类,因此若投放鱼种过小就会遭到敌害,影响鱼种的成活率和回捕率。其次由于河道拦鱼设备要适应水流,因此网目不宜过小,河道放养的鱼种应在13.2厘米以上,19.8厘米以上更好,放养0.25千克左右的鲢、鳙热水鱼则效果更好,草鱼最好19.8厘米以上0.25~0.5千克更好,鳊、鲂一般9.9厘米以上,鲤、鲫鱼6.6厘米以上。
鱼种放养
粗养河道每亩水面放养200~300尾,精养河道每亩放300~500尾,然后根据年终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水质较肥的河道应以放养鲢、鳙鱼为主,通常占70%(鳙∶鲢=6∶4),再搭配30%的青、草鱼、鳊鱼、鲤鱼(青、草鱼占5~10%,鲤、鲫、鳊鱼占10~15%)。放养时间一般为冬季,因为冬季气温低,鱼种运输方便,放养成活率高。另外,河道中天然食料丰富,放养后可加速生长。
设备管理
在鱼种放养前和冬季大捕捞前,要特别注意检查拦鱼设备有无逃鱼口,平日要控制好箔门高度,要保证经常露出水面8~10厘米,若天气变化或发大水时要注意调节箔门,平时要经常清除拦鱼设备前的污物,使水流畅通,要随时检查和维修拦鱼设备,维修的有关材料要随时准备着。
分段养鱼
河道养鱼要根据水面特点,因水制宜,分段养鱼,用网箔把水面隔分若干段,每段可以是数十亩、数百亩或上千亩,进行分级分区放养,这样便于使鱼种分布均匀,便于人工投饲,便于饲养管理和捕捞。要使河道实行精养,要确保肥料和饲料的来源,可在河道边搭猪厩,也可在河道内饲养鸭子,还可引进粉渣水或食品厂废脚水。
饲养管理
投饵一般与池塘相同,原则是以主养鱼为对象,照顾混养鱼,按不同季节合理搭配天然饵料和商品饵料。投喂时应将饵料投在食台、食场、食框中,各种饲料要新鲜。颗粒饲料的大小要适当,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要满足鱼类的需要。由于河道中的水是流动的,因此最好用颗粒饲料投喂,其它种类的商品饲料在投喂前应用水浸泡。精料食台要搭建在偏进水口端,以减少饲料的散失。在适宜施肥的河道,可施一些粪肥、化肥和发酵过的绿肥等,使水变肥,施肥时也应注意将肥料投放进靠进水口端。
疾病防治
河道养鱼由于河道水体交换频繁,鱼病的发生较池塘低,但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精养高产的河道也时有鱼病发生,应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防治工作。同时,河道常常是各种污水的排水通道,特别是靠近城镇的河道,一些有毒的工业污水、废渣进入河道,引起鱼的死亡。因此防止有毒污水流入河道,是河道养鱼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
生态养鱼技术的介绍
中国传统养鱼的特色是在同一水体中进行多种鱼类混养,既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又充分利用水体本身的食料资源,同时又把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衔接,起到互补互利的作用。生态养鱼属生态农业的一个分支,是以水体为依托,以养鱼为核心来组织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鱼缸其实是要模仿自然环境,但是,这是根本没有可能达到的,所以,换水还是必须的。养鱼最好养小型鱼,红雀 红箭 红绿灯玛丽就可以,密度不要太大,可以适当的种点水草,喂食量要小,能保证鱼的基本生活就可以了。泵要24小时开着。不然,鱼缸内的生态平衡会很快被打破。
陶盆古法养鱼技术
陶盆养金鱼虽对于金鱼生长十分适宜,但毕竟盆体粗糙,只宜点缀庭院,不易放在居室观赏。而精美典雅的瓷缸就完全不同,瓷质如玉,放在紫檀架子上,盛一泓清水,养数尾游鱼,置于室内,极具观赏价值。但是瓷盆缺乏陶缸的通气性,内壁极为光滑,不易着生菌藻类,水质不如陶盆容易控制,故瓷盆养金鱼还是有其不同于陶盆之处,所以接下来以瓷质鱼盆为例,谈谈瓷盆养鱼的方法。
养水
用清水彻底刷洗新缸。把自来水注入盆中。打开过滤器。瓷盆养金鱼建议使用过滤器,有过滤器辅助饲养的金鱼更容易管理,水更容易养护。过滤器可选择顶滤、内滤或桶滤,顶滤和桶滤都会破坏缸体的整体美,故而不作推荐。而内滤的选择要注意功率与缸体水体的匹配,另外要选择出水方式和缓的内滤,使盆内水体保持平和、宁静,这样金鱼会很舒服,观赏的人也会有份悠然的心境。当盆内自来水放置两天以后,可以选择健康的鱼入缸,称为开缸。同时往盆内加入适量消化细菌(按说明使用),此时进入养水阶段。注意一定要选择健康的鱼入盆,只有健康的鱼儿才能帮助把水养好,而非健康的鱼儿不但不能起到养好水的作用,还会破坏水质。所谓养水,很多人以为自来水放置或晾晒了几天的水就是养好的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所谓养好的水,是当鱼儿入盆,依靠水中有益的细菌,把水里有害的物质逐级分解,建立起了生物过滤系统,这个建立过程就是养水的过程。注意,养好的水是清清亮亮的,而这种清亮与自来水的清亮相比,多了几分油亮。鱼入盆后的第二、三天,盆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奶白色,如果方法得当,大概在七天到十天左右,水会养至清澈。建议开缸选择少量而健康的鱼,鱼越少奶白色的程度就会越轻。另外开缸的鱼儿应该正常投喂,但投量应该适度减少。接下来就是日常养护了。不同情况下的养护也应该有所不同。
换水
有过滤器而盆内不点缀奇石。优点是省事,水容易管理。缺点是不够美观。盆内有过滤器但缸里没有石头,当鱼儿的密度合适,并投喂适度的时候,鱼儿的排泄物随着鱼儿游动便会被过滤器吸纳并处理,这样每周只需更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不要少于四分之一且不能多于三分之一,即可。注意:过滤器内的过滤棉不要清洗太频繁,当过滤棉上布满赃物的时候再作清洗,清洗时用清水即可,不要用热水,不要用消毒水或杀菌水,最好是用缸内换出的水清洗。盆里也可点缀几块奇石和水草,会更有观赏性,缺点是给日常养护带来麻烦。盆内有过滤器又有石头,即使盆内有过滤器,但由于石头会藏污纳垢,所以两三天要用吸管把藏匿在石头缝隙里的粪便清理干净,并注入等量水入盆。一周累计换水不要少于四分之一,不要多于三分之一。
投喂
投喂的原则要考虑两点:一个是鱼儿的食量,另一个要考虑的是水体对排泄物的承载能力。鱼缸养鱼通常一天只喂一次,最多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依照鱼儿的大小,水体大小及有无过滤来定量。要洁净、定时、定量。
其他
瓷盆养鱼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鱼的密度。密度过大不利于养水,并且也不利于观赏。通常缸口直径在六十厘米左右,高在四十厘米左右的鱼缸,适合养十五厘米左右的金鱼四尾。其次注意鱼的大小与缸的大小的比例,如果过小的水体养殖大鱼,很难养好,并且从观赏的角度会觉得不畅快。最后注意投食,鱼盆养鱼一天投喂一次,要养成定时定量的养殖习惯。因为水体过小,过滤有限,太多的排泄会导致水质变坏。换水最忌讳整缸换水,瓷盆中养鱼,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养鱼的兴趣,同时也是要满足人们观赏的兴致。为此在瓷盆中合理的搭配好草、石头会营造出别有洞天的意境。盆中可以搭配的草通常有:水榕草、铁皇冠及蜈蚣草等,这些草皮实而好养护。草的摆放要注意草的高度和水体的高度、草的数量与水体体积的协调,草如果过高和或过多,会使观赏者有拥挤和压抑的感觉,并且也会争夺鱼儿的生存空间。如果草太矮或者太少,又会有零落的感觉,达不到美化鱼缸的目的。瓷质鱼盆内色有白、黑、黄等颜色,配置鱼时,要注意尽量挑选与缸内色反差较大的鱼儿入缸,才能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