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英语知识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英语知识

物理知识

时间:2016-05-09 来源:英语知识 点击:

第一篇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通过上面对声音的传的讲解,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点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认真参加考试。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二篇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见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为:
  0.001km=1m=10dm=100cm=10mm=10n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3. 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
  ①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④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
  量。例如: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5. 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见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为:
  1h=60min=3600s
  6. 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石英钟、机械表、电子表等。
  7. 误差: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的人和工具、测量方法、环境温度及湿度引起的差不能避免。

第三篇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点集锦

  一、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二、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
  面积(S):米2(m2)
  体积(V):米3(m3)
  速度(v):米/秒(m/s)
  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
  密度(ρ):千克/米3(Kg/m3)。
  力(F):牛顿(N)
  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
  压强(p):帕斯卡(Pa)
  机械效率(η)
  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
  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
  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三、单位换算
  1nm=10-9m,
  1mm=10-3m,
  1cm=10-2m;
  1dm=0.1m,
  1Km=103m,
  1h=3600s,
  1min=60s,
  1Kwh=3.6×106J.
  1Km/h=5/18m/s=1/3.6m/s,
  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
  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四、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
  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
  I=I1=I2,
  U=U1+U2,
  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
  I=I1+I2,
  U=U1=U2,
  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五、物理学家与贡献
  安培: 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 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
  焦耳(能) 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六、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
  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
  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推荐访问:趣味物理知识

上一篇:网络知识
下一篇:会计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