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1-10回读后感300字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 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 没忘进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 ,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 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网,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点事情,总得有面旗帜,应和那所谓人类文明之说!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得实在!历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从无法生存开始的?民以食为天,革命革命,说俗点,就是改革现实中不佳的命运.水浒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们周围的人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容易理解!
求水浒传读后感10篇.
每篇300字左右即可.每10章内容一篇.
替天行道 忠义双全
——读《水浒传》有感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第88回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第88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说的是被招安后的梁山好汉们奉命征讨辽国,辽军摆设"太乙混天象阵",十分厉害,宋江指挥部下攻打数次,损兵折将,无计可施.是夜,忽梦二仙女引其拜见九天玄女.于是玄女再授破阵之法.宋江次日即以此法挥师破阵,大败辽军.
九天玄女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军事理论家.传说她曾向黄帝面授兵符印剑,助其战胜蚩尤.并且还帮助过薛仁贵跨海征东.九天玄女的出现,或许正是作者想要表明宋江征辽,是替天行道,所以得到天助.技巧地诠释了“忠义”的主题.且不论宋江归顺朝廷出于什么动机,但是在征讨辽兵为国效力这点上,是值得颂扬的.如果说梁山好汉们当初聚义,是为了求得个人的生存,那么现在赴汤蹈火,却是抛弃私人恩怨,报效国家.好汉们的英雄形象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水浒传》——一部不朽的经典传奇,以它独特的叙述方式、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天空永远闪耀着星光,那一百零八将带着他们悲壮的神话永驻人们心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自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我们要善于选用事件,来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深意.
水浒传读书笔记(300字左右,含片段读后感,精彩片段整理,
就说鲁智深救金家父女的一段,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先世在饭店外堵住门口,不让店小二汇报,等到走远了之后,才到郑关西的肉铺去,买肉的同时是消遣他,结果郑关西等不得先发火跳起来之时,他拔步到了街当中,早已做好准备,...
水浒传读后感
16~20回的,随便哪一回写一篇赏析读后感250字~300字的
16回
通读《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杨志,虽然决定在炎热难耐的中午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但是在押送过程中,他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便是人的问题.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且不让军健们休息,正因为如此,军健们便不愿听从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这便直接导致杨志在这群人中被孤立了起来,这也是其生辰纲遭劫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之后众人来到了黄泥冈,军健们执意要在此休息,而杨志却依旧要求赶路,这使的军健们更加对杨志不满,这也使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越来越深,致使杨志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时,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出场了,他们利用其内部矛盾,将下手对象定在了那些没有经验的手下人身上.果然不出所料,众军健顺利上当.众人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使杨志不得不同意众人买酒.而炎热的天气和众人的一拥而上,也使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正是因为这半瓢酒,杨志中计了,倒进了吴用等人早已运筹已久的圈套里,也倒进了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至此,故事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再次回味故事情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杨志这个人虽是精明警惕,谨慎小心,但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善于带兵,不善于处理自己与其他同行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他的“蛮横”,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和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才使得所有人无法齐心起来,也最终导致杨志等人在生辰纲遭劫.
通过这个故事,不难得出,在现在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并且在我们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特别注意方式与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因方式不对而被孤立起来的情况.
《水浒传》读书笔记
1.主要内容简介 2.好词语 3.好句子 4.读后感 字数大约300字.分章写!
10篇!
文档已上传,点击可查看,可不必下载,祝您愉快!谢谢【水浒传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350字【水浒传读后感300字】
高俅从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子弟,居然官至殿帅府太尉,一个没有军籍的流氓居然执掌禁军.其发迹原因值得深思.
高俅的发迹,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个人来说,首先,他一专多能,尤其有一技之长.《水浒传》说“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其次,他善于抓住机会,勇于表现.当气球滚到身边时,他不象一般人一样,小心地拾起,恭敬的呈上,而是“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第三,他还善于伪装,在端王面前表现得比奴才还要奴才.这么乖巧听话的“奴才”何处找?因此很快得到了端王的赏识.
从社会来说,下层民众的明哲保身哲学帮助了他.董生药明知道高俅是个“帮闲的破落户,没信行的人······倘若留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于是把他转荐给苏学士,苏学士也是“知道高俅是帮闲浮浪的人”,自己不喜欢,却又把他荐给王晋卿.本来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子弟,却在他们荐来荐去中越混越好,一个个成了高俅进身的阶梯.
从政治来说,上层社会的腐朽没落成全了他.别看高俅在下层民众中没有市场,但在上层社会却颇为吃香.王晋卿和端王都是皇亲国戚,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普通民众中一无是处的高俅在他们眼中却是“风流人物”.你看王晋卿一见高俅“便喜”,留在府中做个亲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如果说小王都太尉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的话,那端王却是主动索取了.你看“端王大喜,那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后来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
概而言之,高俅的发迹,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自己有一技之长,二是旁人的举荐,三是端王(后来的皇帝)的赏识.这三个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高俅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有人举荐,他也得不到端王的赏识.同样,如果没人举荐,纵然能把气球踢成金球,高俅也只能在东京街头混饭而已,他接近不了端王,更别说得到端王的赏识.再说端王,如果端王不是一个“浮浪子弟”,而是出身草根;或者虽然身为皇室,而不爱“帮闲之事”;更或者虽爱“帮闲之事”,而能分清工作和“娱乐”的界限,高俅又何能以一身球技而统率千军万马?因此,高俅的发迹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宋朝腐朽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在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注意.高俅的发迹是从董生药等人的举荐开始的.董生药等人为什么要举荐高俅呢?是因为高俅德才兼备,堪为大用吗?不是!是因为高俅有一技之长能踢得好脚气球吗?也不是!恰恰相反,高俅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举荐,不是因为他的优点,而是因为他的缺点,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而是因为他品质低劣.《水浒传》说他“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这个缺点不是一般的缺点,而是致命的缺点.若在正常的社会,这种人必定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难于立足.但在宋朝,他不仅没有人人喊打,反而一次次得到举荐,最终飞黄腾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的社会是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社会,说明整个社会的正义缺失良心泯灭.即使如苏学士之流也莫不如此.因此,在小人当道君子受欺的黑暗社会,正义之士群起反抗就是历史的必然.这也许就是中国历史上绿林起义很多而梁山英雄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顺便说一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切合了群众愿望,顺应了时代潮流,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如果不是半途而废,中国的历史也许从此就要改写.
水浒传第十二回读后感200字左右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的第十二回——【杨志卖刀】这篇文章后有着很大的启发,我来逐步的说一下:杨志他为人老实,黑霸主牛二很是不讲理,牛二想到不花一分钱就去拿到杨志手里的那把宝刀他也太不讲理了吧!杨志的宝刀有三大绝技,一是砍铜剁铁,刀刃不卷.二是吹灰之力,毛发必断.三是杀人不见血.前两项牛二已经证实了可是第三项牛二非让杨志杀个人给他看看,在牛二的纠缠之下,杨志把牛二杀了,去官府自首,老百姓都去给杨志伸张正义,官府把杨志关了几天牢,打了几十板,通过比试武艺当上了统帅,通过这事,我们要知道,做人和做事,都不能傲气十足,否则一事无成的!
《水浒传》读后感30篇每篇一百字
可以是一大篇分拆开的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名着,讲的是梁山108位好汉起义反抗朝廷,后接受招安的故事,《水浒传》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忠和义.
忠就是对人民对国家很忠心.宋江对梁山事业很忠心,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这就是忠.他大破辽兵,为国出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忠,也许绝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是,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可是,《水浒传》里的108位好汉每个人都做到了义字,他们都可以为别人赴汤蹈火,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别人的性命都愿意.而我们现在,谁能做到以命换命呢?所以,我们很少做到义这个字.
我记得鲁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恶霸郑关西欺负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三拳打死郑关西,虽说有些鲁莽,但这种为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的义气是让人敬佩的.
而我们社会上也曾有一些卖国贼和坏蛋,像秦桧、汪精卫,他们根本就是不忠不义,他们跟108位好汉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而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他们也像108位好汉那样,有忠有义.对国家和民族忠心不渝,非常正义,这种人才是最好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他不图名利,一心只想精忠报国,他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再比如说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他也是一个有忠有义的人.他对祖国人民赤胆忠心,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荒而逃.他也很讲义气,有一次,他的战友失血过多,他要医生把他的血全部抽去给朋友,看的出来他很讲义气.他也是我所崇拜的英雄.
《水浒传》里的108位好汉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有血有肉,都是响当当的铁汉子.他们的忠心和正义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的故事,我也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爱英雄们身上的忠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