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念兹在兹”是什么意思?
释义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 《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念兹在兹是什么意思
念兹在兹[niàn zī zài zī]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自】:《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示例】:他们和F总长,都“~”,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文言文中的念是什么意思
1.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3.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4. “廿”的大写.
5. 姓.
6.梵语刹那,译曰念,刹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于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刹那义翻为念.
1,常思;思念,惦念.
念,常思也.——《说文》
天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不念昔者.——《诗·邶风·谷风》
不念旧恶.——《论语》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念鬼.——《史记·陈涉世家》
念母劳家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念蒙君实.——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白首完节,尔尚念皇祖养士之仁.—— 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2,思考,考虑.
顾吾念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忧虑.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泛澜.——唐· 韩愈《龊龊》
4,爱怜.
宋·马令《南唐书·舒雅传》:“﹝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常与雅易服燕戏,猱杂侍婢,入末念酸,以为笑乐.”
5,哀怜,可怜.
念窦娥身首不完全.—— 关汉卿《窦娥冤》
6,纪念.
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红楼梦》
7,想法;念头.
一念之贞.——清· 袁枚《祭妹文》
爱汝一念.——清· 林觉民《与妻书》
8,同“廿”.二十.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与妻书》
9,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念谓于缘明记不忘.——《俱舍论》
10,姓氏.
念 贤:氐羌胡族,字盖卢;金城枹罕人.着名东晋、西魏大臣.
11,诵读,按字读出声.
欲为《论》,念张文.——《汉书·张禹传》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念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奴店切《集韵》《韵会》《正韵》奴玷切,?音?.《尔雅·释诂》思也.《疏》常思也.《释名》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着不能忘也.《书·大禹谟》念兹在兹. 又《小尔雅》无念,念也.《诗·大雅》无念尔祖. 又姓.西魏太守念贤. 又《转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书·洪范》汝则念之.叶下咎受. 《六书精蕴》人当念所当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念
常思也.从心今声.奴店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常思也.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许云.怀、念思也.左传引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从心.今声.奴店切.七部.
形容想念思念的字有哪些?
魂牵梦绕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望穿秋水
朝思暮想
成语: 狐死首丘 拼音: hú sǐ shǒu qiū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魂牵梦萦 拼音: hún qiān mèng yíng
出处: 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 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 蒹葭之思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 剪烛西窗 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 刻骨相思 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出处: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 暮云春树 拼音: mù yún chūn shù
出处: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典故: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 念念不忘 拼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出处: 《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典故: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 念兹在兹 拼音: niàn zī zài zī
出处: 《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典故: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语: 白云孤飞 拼音: bái yún gū fēi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 春树暮云 拼音: chūn shù mù yún
出处: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典故: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 睹物思人 拼音: dǔ wù sī rén
出处: 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典故: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 甘心首疾 拼音: gān xīn shǒu jí
出处: 《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典故: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 归正守丘 拼音: guī zhèng shǒu qiū
出处: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寒泉之思 拼音: hán quán zhī sī
出处: 《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典故: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 鹤唳华亭 拼音: hè lì huá tíng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典故: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成语: 秋水伊人 拼音: qiū shuǐ yī rén
出处: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成语: 室迩人远 拼音: shì ěr rén yuǎn
出处: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典故: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语: 首丘之情 拼音: shǒu qiū zhī qíng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涕零如雨 拼音: tì líng rú yǔ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典故: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 天末凉风 拼音: tiān mò liáng fēng
出处: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典故: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成语: 望云之情 拼音: wàng yún zhī qíng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 畏威怀德 拼音: wèi wēi huái dé
出处: 《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典故: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成语: 西窗剪烛 拼音: xī chuāng jiǎn zhú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拼音: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出处: 《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典故: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 一日三秋 拼音: yī rì sān qiū
出处: 《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典故: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成语: 驿寄梅花 拼音: yì jì méi huā
出处: 三国·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春.”
典故: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成语: 月明千里 拼音: yuè míng qiān lǐ
出处: 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典故: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成语: 辗转反侧 拼音: zhǎn zhuǎn fǎn cè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典故: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念兹在兹是什么意思】
与刻骨铭心意思最相近的成语是什么
念念不忘,言犹在耳,犹在心目,记忆犹新,永志不忘\x0d没齿不忘,拳拳服膺,铭诸肺腑,念兹在兹,刻骨铭心铭肌镂骨,铭心刻骨,铭心镂骨,刻心刻骨,镂心刻骨
我死了 ,为什么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因为我太爱这土地了
请教带有念字的成语,带有解释最好
我就知道个念念不忘哈哈
百念皆灰
发 音 bǎi niàn jiē huī
释 义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 处
示 例 我如今~,只求归见老母.(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
不念旧恶
发 音 bù niàn jiù è
释 义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 处 《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示 例 谁叫咱们有~的泱泱大国之风.”(俞平伯《我生的那一年》)
不念僧面念佛面
发 音 bù niàn sēng miàn niàn fó miàn
释 义 不看僧面看佛面.
出 处 草明《乘风破浪》十七:“你不念僧面念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坏啦.”
长念却虑
发 音 cháng niàn què lǜ
释 义 思前顾后,反覆考虑.却,后.
出 处 《史记·秦始皇本记》:“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况诛猾臣,为君讨贼.”
非分之念
发 音 fēi fèn zhī niàn
释 义 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
出 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示 例 你不能对她有~.
画符念咒
发 音 huà fú niàn zhòu
释 义 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出 处 瞿秋白《乱弹·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旧念复萌
发 音 jiù niàn fù máng
释 义 萌:开始,发生.旧时的念头或想法又重新发生.多指重犯旧时的缺点或错误.
出 处 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此妇今虽放回,恐其旧念复萌,为害不小.”
念念不忘
发 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释 义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出 处 《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示 例 此吾所以感刻于心,者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念念有词
发 音 niàn niàn yǒu cǐ
释 义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念兹在兹
发 音 niàn zī zài zī
释 义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 处 《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示 例 他们和F总长,都“~”,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拳拳在念
发 音 quán quán zài niàn
释 义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出 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老夫自登仕路以来,与兄弟张镐,数载不能相会,未知进取功名也流落四方,老夫常切切之心,拳拳在念.”
私心杂念
发 音 sī xīn zá niàn
释 义 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
万念俱灰
发 音 wàn niàn jù huī
释 义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 处 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万念俱寂
发 音 wàn niàn jù jì
释 义 俱:全部.所有的欲望、打算都消失了.
心心念念
发 音 xīn xīn niàn niàn
释 义 心心:指所有的心思;念念:指所有的念头.心里老是想着.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示 例 有人遇一事,不肯舍,毕竟何益?(宋《二程全书·遗书二上》)
一念之差
发 音 yī niàn zhī chā
释 义 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
出 处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示 例 世间孽子、孤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一念之误
发 音 yī niàn zhī wù
释 义 一个念头的差错.同“一念之差”.
出 处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示 例 但此~,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与?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二章【念兹在兹是什么意思】
和“聚精会神”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哪些?
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心无二致
心无旁骛
心无二用
屏气凝神
敛声屏气
倾耳注目
专心致志
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引申出来的成语是什么?
将自己费尽周折得到的答案公布一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这段文字中引申出来的成语是什么?
正确的答案是:“秋水伊人”、“兼葭秋水” 均可,因为二成语皆由此句延伸而来.
“秋水伊人”
秋水:秋天的水.谓对景思人.
【出处】“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例句】(古)清·龚萼《雪鸿轩尺牍 .答许葭村》 :“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适接瑶章,如同晤对,即满浮三大白,不负茱萸令节也.”
【例句】(今)望着南飞的雁阵,俯视江面的点点归帆,叫人怎能不动秋水伊人之思呢?
【近义词】念兹在兹
“兼葭秋水”
“兼”:同“蒹”.兼葭,没有长穗的芦苇.秋水:秋天的水.比喻思慕的人.
【出处】“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例句】(古)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兼葭秋水,失之交臂,我劳如何?”
【例句】(今)他心中的兼葭秋水就是邻班那个白皮肤、大眼睛的女孩儿.
【近义词】秋水伊人
——《中华成语大词典》
蒹葭伊人 蒹葭伊人
jiān jiā yī rén
成语典故: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例句:奉教忽焉经岁,蒹葭伊人,自是朋辈相怀,终以一水为恨;若不肖于先生,直高山仰止耳.(徐世溥《寄侍御李匡山先生书》)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思念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