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观后感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共10篇)

时间:2019-02-18 来源:观后感 点击:

篇一:红色经典电影

需要一篇红色经典着作(影视作品)读后感(观后感).
包括《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我家好像有本.很多东西要经历过才明白,这就是我们和家长哥哥姐姐有代沟的原因.他们觉得感人,未必我们也这么觉得.

篇二:红色经典电影

写革命影视作品的作文
要500字的,比如《景岗山》!

看老电影《革命家庭》
值中共建党84周年之际,我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革命家庭》.这部电影是根据革命老人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改编的.
这是我第n次看这部电影,但仍然被深深的打动、感动、震动.
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于蓝精湛的表演是打动我的直接原因.我认为这是于蓝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比《烈火中永生》的江姐演得还好.感情真挚细腻,分寸准确到位.最精彩的是两场戏:欧阳梅生离家几年后随着北伐军回来,夫妻重逢时;欧阳立安从苏联回来,母子重逢时;于蓝感情的变化,吃惊、喜悦、甜蜜、幸福,诸多复杂的感受通过她的眼神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出来.还有她对亲人和同志表现的爱和亲,对敌人表现的恨和仇,准确到位,充分显示了这位老演员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
除此之外,打动我的还有更深一层次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革命者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尤其在当今这个理想信念严重缺失的时代,这一点尤显珍贵.
当然,从今天的高度看这个故事,英雄的有些行动是无谓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纪念五一节时的飞行集会,示威撒传单,就是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表现,这样做,对敌人毫无打击,只会暴露自己的同志和组织,使革命力量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还有,陶承的被捕是为了保持上海中央和江西苏区的联系,而上海中央对苏区起的错误作用比好的还多,如果失去联系,也许反倒有助于苏区的发展也未可知.还有,欧阳立安的牺牲实质上是党内宗派主义迫害的恶果.欧阳立安和何孟雄林育南等人因反对王明米夫操纵的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路线,而遭到王明康生的报复,他们的牺牲据说是康生为了宗派利益借刀杀人,向国民党告密所导致的.
但是,尽管中共上层路线斗争错综复杂,但基层的广大党员群众的革命热情是崇高的,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他们英勇的献身精神是伟大的,至今仍然是值得学习和怀念的.在当今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强盛而奋斗的事业中仍然迫切的需要这种高尚的精神.
这部电影大腕云集,完全可称为全明星阵容.当年文化部公布的22大名星中的四位参演此片,即于蓝、孙道临、于洋、张平.于蓝的丈夫、当时的北影厂长田方也参与演出,还有名演员温锡莹、石羽、张亮、着名童星石小满等,
推荐三场精彩之处:
陶承见到久别的丈夫归来和欧阳梅生为她剪头.
陶承欧阳立安在上海受尽劫难后和同志们重逢.
陶承和欧阳立安牺牲前诀别.

篇三:红色经典电影

红色影片观后感400字

【红色经典电影】

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心情很久也无法平复.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所有人会更好.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篇四:红色经典电影

20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
20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电影有那些?

英雄儿女、南征北战、战上海、地道战、地雷战、停战以后、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党的女儿、苦菜花、青春之歌、渡江侦察记、董存瑞、老兵新传、钢铁战士、地下尖兵、三进山城、战火中的青春等等

篇五:红色经典电影

重温红色经典 弘扬民族精神——《开国大典》观后 作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在那天从首都北京发出的一声呐喊,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哪一刻世界为之震撼,华夏儿女为之欢呼。

这标志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和压迫的历史终于结束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回想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和外来压迫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振兴中华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史。

革命先辈们用尽生命的最后的一点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正如《开国大典》所描绘的那样,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的血肉之躯铺成了我们今天的共和国,这是我们要时刻铭记的历史!为了报答先烈们的英勇牺牲,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可是我们就能以此为借口忘记那些曾经活跃在太行山麓上的身影吗?

在参加了学校展开的“重温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影评活动后,我想到了很多,看着影片中一位位先烈倒在血泊之中,又再一次爬起来,那种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建立新中国的信念使我非常感动。

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却肩负着和革命先烈们同样的使命与信念,那就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应该从小立大志,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将来报效祖国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每位交华学子要倍加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非常好的学习条件,努力攀登学业高峰,继承和弘扬先辈留下的民族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六年级:周雨波

篇六:红色经典电影

材料一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彰显着“教育要优先,育人为根本”的理念。
材料二 2011年1月3日,重庆卫视推出全新版面,全天候全力打造“中国红”频道特色。以大型电视栏目《信念》领衔,评述杰出人物,感悟崇高信念;《经典电影赏析》搜罗红色经典电影,带领观众重新领略“最有价值”作品的魅力;《记忆》、《民生》等多个红色栏目合力打造“红色时段”。 重庆卫视此番改版,在全国独树一帜独具红色魅力。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纲要》为什么要彰显“教育要优先,育人为根本”的理念。(6分)
(2)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民族精神角度,谈谈你对重庆卫视全力打造“中国红”频道的认识。(7分)

(1)①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分)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2分)
③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
(2)①重庆卫视打造红色文化展示了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
③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篇七:红色经典电影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电影电视翻拍经典成风,很多人急功近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不断重塑经典,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
①但影视创作人员需要秉承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注入时代内涵
③遵守艺术规范
④反映了原创力的不足和作风的浮躁
⑤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重新审视
⑥经典包括红色经典
A.④①②③⑥⑤ B.④⑥⑤①②③ C.④⑥⑤①③② D.④①③②⑥⑤



篇八:红色经典电影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500字左右)【红色经典电影】

红色经典书籍《红岩》读后感
第一次读《红岩》,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是文革后期,许多书籍还被禁锢着.利用自己放学后兼职学校小小图书管理员的便利,我从角落里找到了这本尘封的《红岩》,带回家中如饥似渴地阅读.
记得打开书的扉页,有一行“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的文字,曾让生于英雄辈出年代的我热血沸腾,遗憾自己生不逢时,要不一定象江姐一般奋不顾身投身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出生命,将国旗染得更红.
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从梳着辫子的小姑娘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可小时侯阅读的《红岩》还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深处.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的江姐、许云蜂、成岗、刘思扬、华子良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栩栩如生,犹如放电影一般浮现眼前.
记得我们那时还喜欢唱《绣红旗》歌曲,一边唱一边就想起《红岩》里江姐和那些在狱中绣着红旗盼望革命胜利的难友.可以说,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书中最让我敬仰的是江姐,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将竹签子钉进江姐每一根指尖,但江姐咬牙挺住宁死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哇,好一个江姐,女中豪杰、铮铮铁骨,成了我心中崇拜的偶像.
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将被特务屠杀,拖着铁镣的他毫无惧色,赶赴刑场: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对跟随其后的特务大声说:“走!前面带路.”
哇,好一个许大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今天,在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红岩》,我再一次被《红岩》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感谢这些革命先烈,正是因为他们的前赴后继,才换来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的今天.
可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迷恋的是神曲;追逐的是超女;崇拜的是明星,早已淡忘了这些为新中国而捐躯的英烈.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向年轻人推荐这本《红岩》,让她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中被《红岩》精神所感染,被江姐等英雄人物伟大人格所感动,让《红岩》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年轻人坚定对党信念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经典电影】

篇九:红色经典电影

关于革命电影的观后感,400字的.
开头要写谁是主角,影片主要讲述了什么,这是最主要的.
中间主要写精彩片段,就是主角经历的事情.
最后主要写自己的感想.【红色经典电影】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篇十:红色经典电影

红色经典故事400字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推荐访问:红色经典电影大全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上一篇:领袖1935观后感(共10篇)
下一篇:骡子的10000米(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