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如果说林则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那么埃德加斯诺则是第一个睁眼看中国的西方人.红色的中国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是神秘的;红色的中国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是邪恶的.可真相究竟如何?
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漫长的黑夜里徘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不断的探索.直到有一天国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此中国革命踏上新的征途.当北伐军凯歌前进总理的遗愿:中华民族即将与世界共享万国和平之时,412的屠刀让刚刚初现的曙光再次被茫茫黑夜所吞噬.终于八一南昌的炮声震撼了神州大地.……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C |
|
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 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
|
D |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由“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得知“大迁移”指的是红军的长征。所以选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去谈判?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周恩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毛泽东说,美国人斯诺1936年着的《红星照耀中国》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着作之一。这部着作记述的重大事件主要是 |
[ ] |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中共一大胜利召开 C.国民革命运动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
A |
读《巧渡金沙江》有感 作文
长征,是用血与火写成,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直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风云二万五千里,漫漫长路有过多少流血牺牲!真可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天,我读了《巧渡金沙江》这个故事,不禁为红军的机智勇敢,不畏艰险所折服。
四月下旬,红军来到金沙江龙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机可以低飞骚扰,无法过江。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红军假装在龙街渡口架桥,使敌人上当,再从绞车渡渡口渡江。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为顺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巧渡金沙江,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官兵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这是红军长征中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一次精彩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巧渡金沙江,红军靠智慧取得了胜利,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田单大摆火牛阵,以几十人胜几千人,收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秦始皇用60万大军使离间计智破楚国,以同样的方法打败了齐、燕、韩、赵、魏五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晋国本是春秋旧中国时期的大国,因内战被三个小国瓜分……以此可见,智慧是多么重要。
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险困难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红军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气概也是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空前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15分)“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着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1)结合你的理解,简述1937年1月“红星照耀西方”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4分)。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l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 (4)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
(1)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每点2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 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6分) (4)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分,言之成理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