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拥挤的候车室里,我呆呆的望着你的背影。心中那些曾经的味道交织着我们之间点点滴滴的片段,五味杂陈。
“为什么要去外地上学啊?你才多大?”我拽着你的衣角,还是不情愿你离开。你伸手摸摸我的脑袋,苦笑了一下。
“十八岁,”你扯扯嘴角呢喃出几个字,略带苦涩。
哦,对,我们已经十八岁了,青春路上已经走过半个轮回,可我依然意犹未尽,总感觉昨日两个人还一起嘴里含着棒棒糖手拉手过马路,今日的我心中却载着满满的不舍站在车站为你送行。我轻轻松开了紧拽衣角的手。你转过身去背对着我,假装在看时间,及腰的长发一扬,淡淡的古龙水香飘过来——这是你独特的味道。
那,我们的友情,是什么味道的?
顺着时光轴,回到那个只属于我们的清晨。阳光扑进房里,我被击打窗玻璃的声音惊醒。懒懒地拉开窗帘,看到了背书包的你提着早餐。你看起来有几分无奈。我顶着一头乱发睡眼惺忪,拉开窗,蛋黄包和豆浆的香味扑鼻而来。你无奈地晃晃手中的早餐,“就知道你又懒床,早饭我买好了,你抓紧时间!”接着就露出了好看的笑颜,一颗小虎牙与微微上扬的嘴角。那一刻所有的困意都烟消云散,心中只有满满的感动。后来初中的每一个清晨,你都会帮我买好早餐。我们的友情,溢满了蛋黄包和豆浆的味道,甜蜜而醇香,正如你阳光下灿烂而迷人的笑容。
我低下头笑了笑,走到你身边,手里拽着几张揉成团的面巾纸,为你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这个熟悉的动作又把我的思绪拉进了回忆的漩涡:那是13年6月13号,我们从小到大面临的第一场大考。九年磨一剑,六月试锋芒。说来也怪,前一天上学时,你还死猪不怕开水烫,没复习完也无畏上考场。结果到了考试点外面,你就紧张的直冒汗。密密的汗珠布满了额头,你焦虑的一会看手表,一会又翻书包看书。考点学校旁的白蜡树开了花那净白的小花顺着枝叶生长,花朵虽小却晶莹剔透。清风一吹,淡淡的香味拂面飘过。我跑到白蜡树下捡了一小株白蜡花。静静地走到你跟前,用面巾纸为你擦去了额头的汗珠,将那株白蜡花轻轻放在你的手心。
“记住啊,无论什么时候,我与你同在,不要怕。“我笑着说。
你轻轻闻了闻那株白蜡花,慧心的笑了。我们的友情,在那个融着白蜡花香的日子里渐渐升温,那淡淡的味道亦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我此刻的内心。时间是个可耻的小偷,它偷走了我们的时光就悄悄溜走,让我们猝不及防,来不及回忆就只能感受离别。
“马上要检票了,我会记得给你打电话,你要好好的。“你边说边露出那迷人的微笑,转身托着行李箱走向人群。
人潮拥挤的候车室里,我呆呆的望着你的背影。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或许有人会觉得,朋友之间的情谊也是这样。但我不相信我们的友情与缘分会因为一次次的离别而褪色,那些熟悉的味道都是对我们伟大友谊的见证。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你我友情的味道才最令人难忘。愿朋友你在远方一切安好。
广西三月三有什么美食你知道吗?广西人是比较注重过三月三的,那么他们在这一天会吃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广西三月三的美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广西三月三的美食
蕉叶糍
蕉叶糍是壮家民间风味小食,南宁街头巷尾随处可以买到,也是南宁人的家常早餐的选择,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用蕉叶包成长条状,放到蒸笼上蒸,蒸好的蕉叶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叶糍有花生馅或者芝麻馅的,也根据各人口味,有咸和甜两种。
红薯糍粑
红薯糍粑是扶绥县有名的特产之一,具有壮家的独特风味,扶绥当地的做法是把选好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剥去薯皮,再和糯米浆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儿的糍粑皮。
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乌米饭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凭祥竹筒饭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八宝鱼生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男女青年山歌对唱,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绣球则是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三月三为什么要吃鸡蛋
在南京,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三月三为什么要吃鸡蛋?传说三月三这一天吃鸡蛋可以祈求平安,防病去灾,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头不昏脑不疼。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
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另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悼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虽然“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其科学性还有待考证,不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地菜虽然是野菜,但是营养丰富,里面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加上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卵磷脂、维生素A也丰富,这样两种营养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对身体有好处。
又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所以人们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成一束,放入鸡蛋、红枣、生姜一起煮,剥蛋喝汤,既沾一点财气和灵气,又能防病健身。但要注意,红枣应在鸡蛋煮熟后再放,这样既可保证荠菜的清香及药用功效完全渗入鸡蛋中,又可让红枣不烂、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