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描写腊梅花的好词好句,注意不是诗词!尽量仔细描写化的外貌,形态
亲,一定要自创,写的有文采一点昂,急昂
不爱桃花空艳色.独爱寒梅傲雪寒
还有..等下修改..还有什么要求..说下..
小小的花瓣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力量..在大学纷飞的寒冬...一处粉红色的小点点的飞舞.
它可以变化的..至少在我的眼里.他是多变的..可以是任何香味.可以是任何形态..我就是喜欢小小的花瓣.花蕊的味道.还有在茫茫的浩瀚大雪中不屈不挠的影子
没有任何的语言可以描述它的美丽...我的眼神在整个冬季彷佛就在追寻她的身影..这里.哪里..还有..春天慢慢的到来..它消失了它愿意把暖和的春天让给别的花朵..它的不争不斗不善言语.是不是注定它一生都将在浩瀚的大雪里面..高傲.优雅...看的我的心微微的发疼..其实不用那么倔强...
谁能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雪转寒梅同花落,晚风停留波纹间.
分别解释这两句:
雪转寒梅同花落.
晚风停留波纹间.
各句给人想像的画面是什么颜色?
请解释得具体点在发!
解释楼上的已经解释的很好了,我只说我感觉到的颜色
雪转寒梅同花落.
应该是银白色,背景偏灰蓝色,周围很静,只有一棵独梅,雪很大,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想到的场面有点像舞台剧的布景
晚风停留波纹间.
这句应该是墨绿+一点点昏黄,阴天,只有一点点夕阳,像一个躲在阴影里的人观察到的景色【寒梅图片】
一轮明月千山秀,景象光辉万物新是什么意思
爆竹一声除旧岁
桃符万户换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庆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
春联户户迎新春
喜鹊登枝盈门喜
春花烂漫大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发福生财吉祥地
堆金积玉富贵门
春回大地风光好
喜上心头气象新
春回大地风光好
福满人间喜事多
开门迎春春扑面
抬头见喜喜满堂
向阳门第春常在
富贵人家庆有余
向阳庭院花开早
勤劳人家喜事多
春风吹绿门前柳
华灯映红窗上花
全家共饮新春酒
举国同迎富贵年
华夏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欢欢喜喜辞旧岁
高高兴兴过新年
万象更新春光好
一年巨变喜事多
红梅点点风日丽
春意融融人杰灵
鹊送喜报风送爽
莺传佳音梅传春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五谷丰登人人喜
六畜兴旺处处欢
春到山乡处处喜
喜临农家院院春
天地回旋春讯早
乾坤运转喜事多
雨过芳草连天碧
春到寒梅映日红
冬去不忘诗酒会
春来欣入画图中
勤俭自古为美誉
节约至今是佳称
鱼跃碧海赞海阔
鸟飞蓝天颂天高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玉海金涛千里秀
绿树红楼万户春
花灯灿烂逢盛世
锣鼓喧天颂华年
桃红柳绿千里秀
张灯结彩万家欢
文坛英才挥彩笔
艺苑新秀唱颂歌
美酒千盅辞旧岁
梅花万树迎新春
校园春光无限好
师生团结讲文明
几行绿柳千门晓
一树红梅万户春
破旧立新创大业
励精图治展宏图
爆竹千声歌盛世
红梅万点报新春
万象更新春光好
一年巨变喜事多
大地回春千山秀
国强民富万户荣
满园春色催桃李
一片丹心育新人
春种满田皆碧玉
秋收遍野尽黄金
屋后树林添新绿
门前田园迎春风
赤心迎来三江客
笑颜送走四海宾
高歌唱出花千树
妙手绘出画万张
百花园林春风暖
万里征途战旗红
美酒红灯歌盛世
银筝玉管迎新春
庆胜利豪情更壮
迈新步信心倍增
国增财富人增寿
春满人间福满门
文艺园地百花艳
教育战线凯歌洪
浩荡东风鼓千帆
英雄儿女闯万关
政策对头家家喜
经济腾飞户户欢
勤俭持家皆称赞
劳动致富最光荣
山向红日四时绿
水随人意八方流
庆丰收全家欢乐
贺新年满屋生辉
同心同德干事业
一心一意为人民
勤俭持家家家富
艰苦创业业业新
风吹杨柳千门绿
雨滋桃杏万户红
山青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旗展五星光日月
花开四季丽山川
春风化雨千山秀
红日增辉万木荣
求贤急似渴思饮
治学犹如蝶恋花
八一军旗红天下
万千肝胆壮河山
夹岸晓烟杨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还能输入 9999 字
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2条
落地知春秋
回答者:ccclllppp123 | 三级 | 2011-2-12 16:19
gfkljgkfghityu
回答者:182b | 二级 | 2011-2-13 20:10
转发到:vinoul一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茁壮成长 +10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扬帆起航 +660..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x
关闭 下载百度Hi,答案早知道!
诗集的名字(包括诗和赏析)关于四季的.快!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单就自面看,格调挺清新.
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
后两句,桑麻行不尽,意指繁华,这么看来,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也就是太平盛世的人.可能是有初夏欣欣之景而生此感.
不过陆游身处南宋,此诗何以如此,就不明白了.不过只由夏日新景,能有如此感想,也可以说是大自然让人忘记了国家之忧.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 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杨万里,南宋江西吉水人.着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诗构思新巧,风格清新活泼,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牛郎织女星”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唐张谓的《早梅》
千树万树白玉条,
过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作品鉴赏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小诗,它字浅句顺,让人过目成诵,经久不忘.如果一个人只能背诵三首古诗,《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当我们陶醉于它的凝练的时候,不禁会思考它到底表达了什么?
一首诗的内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个典范.西方中世纪释读《圣经》,曾有“四义释读法”,主张分字义的、寓意的、规训义的、灵义的四个层次理解《圣经》.我们也不妨从多层意义上来欣赏这首小诗.
首先从最浅显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后两句是小焦点:在这大背景中有条江,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描绘极有层次,很多的国画常常取材于此.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马上会想到诗人恐怕不单单是为了画一幅毫无意义的图画吧?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怎样一付情怀呢?自永贞革新失败以来,诗人屡遭打击迫害,被贬谪到荒凉的永州,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独之中.这陷入幽静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万径的人世间也没有同伴的孤苦老渔翁,不正是此时诗人的自况么?
然而,用诗人的政治、人生遭际作比附,虽然可以一一应验,却不能中止我们对诗意的领会.从更深一层看,这首诗则反映了诗人的在此厄运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其执着之心,虽历冰雪而不改其高洁之志.有论者以为在这样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这个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不过,精神写照说,还算不得最高层次的理解.因为这样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来,诗境真正的高超之处却在于超越这个苦寒的世界,而达到精神的沉寂.这便是禅的境界.诗人深受佛禅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飞鸟也好,万径也好,人踪也好,江面、小船、钓钩、老翁,不过都是空无,唯一存在的是渔翁的超脱.所钓非鱼,乃禅也.
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同层次上体会这首小诗的美,层次虽有深浅之分,然而每一层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美.言有尽意无穷,这也许是《江雪》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据中国文学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跪求情景交融的片段,300字到400字,最低必须达到300字!最好是350字左右,要加赏析!
昨夜的一场秋雨,打湿了我的眼睛,静静的看人来人往,叶绿叶红,不知疲倦的心,游弋在红枫的森林.前世为着今生的相逢,不愿过奈何桥,不愿喝孟婆汤,化做一滴清露,挂在枫叶间,浸润着枫叶,陪着它寂寞,陪着它燃烧.且让那一树一树的火焰化做古筝,让我的三千青丝为琴弦,在这样一个寂静的黎明,为你,柔柔的弹奏一曲,红枫是暗夜里跳动的火焰,青丝是前世的印记,你,是无法忘却的今生.那筝声,只有你听得懂,因为昨夜我并没有醉,是这满树的灿烂惊醒了沉睡千年的梦,梦醒时,我仍然无法把握那份等待的情缘,无法看清那一瞬间的情殇.
在如此绚丽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来,这满目的繁华,这跳动的火焰,这凝视的双眸,只能徒留虚空与寂寥.不问前世,不问来生,多想,就这样醉在静静的拂晓,用你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默契,抚平我生命的沧桑,拭去我暗夜的清愁,让我感受一片枫叶的静美与精致、一滴露珠的晶莹与纯粹、一缕清风的柔情与向往.多想,就这样飘浮在如火如荼的枫林里,期待你的马蹄声声敲碎黎明的清冷,我与枫叶一起燃烧,洒落一地殷红的相思,片片散落你的行囊,点点滴滴,串成今生的无悔.
几许沉醉,几许痴迷,在深秋的霜林里,你在飞翔还是在栖息?可否听见那悠远纯净的筝声,可否望见那满树的火焰,燃烧的倾诉?我捧着前世遗失的泪珠、今生幻化的清露,洗去你许多年来岁月的浮尘,洗去你前世的沧桑今生的疲惫,你累了吗?无论何时,我都会在破晓的霜林里静静等候,这里是你永远的驿站,面对高山和流水,面对厚土和黄天,铭记生命中的美丽,相约千年.
不知是谁在幽幽清唱:纷乱人世间,除了你,一切繁华皆背景,这场戏用生命演下去,付出难得有这番约定,这段情只对你我有意义.在晓雾朦胧的霜林中,如果你不曾忆起,如果我不曾来过,只有,繁华如烟,一梦如蝶,轻轻跌落在背景里,跌落在红尘外.而我固执地以一种古典的情怀,抚筝低唱,缱绻了秋风浓雾,醉红了拂晓枫叶,只是,只是,背负着相思的枫林日渐消瘦,我,比枫林更瘦.
拂晓,雾浓,霜重.整个枫树林嫣红如醉,醉得鲜红欲滴,醉得几近透明.醉了的前世和今生里,寻寻觅觅,我,只愿是枝头最红的那一片枫叶,点燃你的生命之火,照亮千年的轮回之路.
“陪伴空城的,应是闲钟.正如叶落之于秋;尘埃之于光阴;流水之于溪旁歇脚的逆旅.那一瞬不是为着相逢,而是为着没有错过而欣喜.为着这一瞬,所以不惮说分离,且不管这分离竟是真的海角天涯遥遥无期.因着这无期在心中有期,所以不惮等待;因着这等待而凋残了多少季的花期,所以梳一把白发,岁月萧萧地落地.且把山色和水色在目极处绞织成如画的山水,恍惚中,那山是我,那水是你……”
“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窗外芳草斜阳的光彩,像是等待一场古老的黑暗.退潮后的海滩,礁石嶙峋,宛如裸露着的心事.
“一朵花摘了很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
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记不得收;
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
一句话想了很久,心碎了也说不出口”
轻抚灵魂的琴弦,思绪成水,恍如暗暗涌动的浪潮,任意东西,没有方向.
心海泛舟,谁在我的文字里这样滞留着不肯离去,成为我蓦然回首中的灯火?谁在我文字里这样执着地舍不得走远,成为我文字中的永恒?谁美丽了我的文字,谁总是睡在我的心河之上,让我把文字写进月光,顺着洛水静静流淌……
玫瑰在暗夜里绽放,掩尽了它所有芬芳.月光的瀑布,洗亮眼睛,灵魂靠近雪天的琴手,你的诱惑在耳畔细语.花飞叶舞的季节里,你用丰盈的血液,点燃隐匿深处的激情.温柔的絮语如丝丝缕缕的阳光,和煦地照耀着我冰冻的心田.蓦然回首,亮丽的灵魂击节而歌,听花开花落、风吹断枝的声音,一路穿越寂寞的风尘.千百次回旋之后,迎着灿烂的风,一剪寒梅已化作青春的书笺,夹入一本古典的诗经.
站在岁月的风口,听潮起潮落.在月亮的河床遭遇,世袭的荣誉,次弟绽开高贵的心扉.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总是在字里行间爱着你.每个流霞的黄昏,在岸边用清碧如玉的流水默默地为你作诗.沉默的手指,抚摸着键盘,为你碾尽一池墨香,记录下所有流逝的情节,一段接着一段,悄悄延续.千古的情在文字里演绎,过往的爱在文字中缤纷,金色的锦缎在时空中无边铺展.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耳边的老歌听听停停.透过窗外如水的月色,探出头去,看到的是满街繁华的灯火.依旧是万丈红尘,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总独自在夜深人静时冥想,体会着似曾遥远的虚空.留一方清雅的角落,让灵魂驻脚,任由思绪的音符在平静的心底漾起层层柔柔的涟漪.折一片月光给你,孤单的心,睡在月色之外.不需要任何的繁华的装点,只希望多年以后,伴你琴瑟和谐,于古丽文章中染满掌的芬芳,留一纸清香,为人生填奏最后一曲动人的华章.
你说我像那位丁香雨巷里款款走来的姑娘.那些月光流荡的舷边,及那细雨霏霏的路上,有我给你的真心祈愿.幸福的花瓣纯洁的花瓣,因为我们共有的梦幻而绰约.洛水的彼岸是你,你日夜踏浪而歌,歌声清越,我循着歌声寻你.是否,我和你,真的只是隔着一朵花的距离?
----------------------------------
以上几个片段,你可以选一选【寒梅图片】
李清照的渔家傲,清平乐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这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是简要分析个事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朋友你好!第一首:
【注释】:
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
腻:光洁细腻之意.
香脸:指女人敷着脂胭散发香味的面颊,作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花朵.
旖旎:柔美妩媚之意.
玉人:美人.
造化:指大自然.
玲珑:清晰明亮.
金尊:珍贵的酒杯.
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洒的代称.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前所作,是首咏梅词.梅花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缩影,深有寄托,借咏梅歌功颂德颂自己的婚姻爱情.此词外意是写梅花,内意是写人,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这也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溶溶月色皑皑雪,疏影横斜,傲然绽放,一片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中,梅花的一缕芳魂更衬得孤傲卓绝.人在梅影下痛饮,有暗香浮动,酒石酸醉人耶?梅醉人耶? 此花不与群花比,是爱极之语.而人的才气品格却可与此花斗艳,譬若易安.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描写花品质的诗句
并说名是哪种花,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梅:梅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宋代大诗人陆游“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
南宋诗人张道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代曾几在《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诗中写道:“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明朝田汝成诗曰:“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枝独先天下春.”宋人林逋:“众芳摇落多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唐朝诗人来鹄《梅花》诗:“一花香千里,更值满枝开.”
齐已的《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宋代陈亮的《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形象地刻画了梅花凌寒独开的坚贞品质.
唐朝李商隐少年早慧,科第早登,然而后来受到一系列打击流落异乡.当他看到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遗憾之余便怨恨起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王冕在《白梅》式中写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
苏东坡的咏梅诗:“寒心未肯随心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借此抒发了傲视权贵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
明朝徐渭多次乡试,屡屡不中,在痛苦绝望中,借梅抒发哀怨:“雪压烟迷月又蹉,前村昏暗月增坡,梅花也自难主张,数尽寒梅耐尔何.”读来令人心醉.
唐朝诗人张谓《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早发,而且写出梅花晶莹洁白如雪.
〔南朝·梁〕王筠诗曰:“翻光同雪舞,落素混水池.”写大雪纷飞,而梅花与之同舞.
北周庚信的《梅花》诗:“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王安石的《诗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更是令人拍案称绝.
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了脍炙人口的咏梅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气势磅礴,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抒发了革命豪情,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
竹:竹:气节 积极向上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坚贞、孤直和高洁
古往今来,松一直为世人所厚爱,求诸唐诗,俯拾皆是.如王昌龄《过华阴》,杜甫《谒真谛寺禅师》,韩愈《山石》,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夜归》,又《余杭形胜》,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随处可见,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诗人们两眼所视,满目青松,尽在有意无意之中.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的坚贞、孤直和高洁跃然纸上.贾岛堂弟无可的《松》,有一种“苍翠远惊人”、“自与九霄邻”的气慨;王睿的《松》,则体现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一特性.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谣》),“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等.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难怪韩愈在《醉留东野》中,叹言“自渐青蒿倚长松”了.
松树,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们的百般呵护.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种境界,则与宋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齐己在《新栽松》中,对“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尔高”的愿望.
翻译诗句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树枝雪.
应是:霜天晓角梅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难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是词调名,始见于北宋林逋词.又名《月当窗》.
此词别本题作[梅].上片经疏淡的笔墨描绘春日黄昏的景色,“脉脉”二字修饰梅花,赋矛她生命和感情,描其神韵,同时表现作者的爱赏之意,“数枝雪”三字状疏梅的形、色,与淡天闲云的映衬,组成一幅清绝、胜绝的图画.过片承上赞叹美景,抒写当此良辰美景奈何天,作者满怀情愫无谁告语的忧愁.末二句借飞鸿诉说孤寂和月夜凭高念远之情.整首词风调十分清婉含蓄.
意思是: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提供一下关于王维诗《相思》的信息
王维的《相思》是写给谁的 或者有什么背景么 古人为什么以红豆喻为相思呢
相思 作者:(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着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着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着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李清照 《清平乐》 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写这首诗? 有什么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 急需!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题 解】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从往昔赏梅写起,以今日怜梅收篇,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境遇,表现了身世飘零的不幸,寄托着深沉的家国之忧,思想内容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深广.
清平乐 (年年雪里) 词意图 廖松岗 绘
句 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 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
鉴赏一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鉴赏二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