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的微光 作文
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田野变成了深绿色的,我悠闲自得地躺在草丛的身边。一阵微风吹来,青草也随风起舞,我看着眼前的风景,感觉舒适极了。忽然,我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光芒。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刚伸出手想抓住它的那一刹那……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闹钟在毫不留情地叫着迷迷糊糊的我。“嗯?”我揉揉惺忪的眼睛,眨眨眼——现在是周六,我明明取消闹钟了,怎么它还是响个不停呢?过了一会儿,我恍然大悟:今天要去“农村一日游”啊!这个暑假,我对妈妈说出了想要去乡村的想法,妈妈一开始不答应我的要求,理由当然数不胜数,比如:农村没有太多平坦的街道,都是崎岖不平的小路;我并不熟悉那里,容易迷路……但是,凭借着我的“聪明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妈妈终于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答应了我要去在我眼中“世外桃源”的要求。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我在车中坐立不安地一遍又一遍地问:“妈妈,是不是快要到了?还有多远呢?”
妈妈总是冲我微微一笑,回答道:“还有一段路程呢。”这时,我总是撇撇嘴,很不满地看向窗外。看着飞快闪过的风景,我又浮想联翩起来……窗外,温暖的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照向大地,叶子们挨挨挤挤,随风舞蹈,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坐在大树下,微笑地闭上了眼睛感受着乡村的美好,我深吸一口气,闻见了大自然的气息,天然、清新。那照在树荫下的阳光,我好像似曾相识——那奇妙的微光……和印象模糊的光点中的一样温暖,却又有些不同。“我们到了。”妈妈轻轻地把我从幻想世界中呼喊回来。
我们从车上下来,果然,我闻到了清新的气息。把什么事都想好了的妈妈把事先租好的两辆单车推了过来,拍拍车座,对我说:“骑上来吧!”我点点头,骑上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我在田野间奔驰,把体质本来就不怎么好的妈妈甩在了身后。“小心点……别骑那么快……妈妈跟不上了……”妈妈在我身后气喘吁吁地说。我装作没有听见,继续向前骑着,骑着… …可是原本心情很愉悦的我,渐渐不再那么开心,心里有了几丝说不清的感觉。我依旧飞快地骑着,可却无心感受乡村的气息,只是一直都在看着前面。
我听不见了妈妈的声音,我的心中多了担心。
妈妈万一没有追上了,或者看不到我担心怎么办呢?我还是等一会儿妈妈吧……可是,我刚才没有理会妈妈,现在要是转过去看她是不是会她让生气?还是继续骑吧……我还在犹豫着要不要等等妈妈,或者转过头去看看她的时候,我的好像脚步变得很沉重,骑车的速度也慢了许多。一瞬间,我好像又看到了那田野的光亮……我愣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我干脆不骑了,直接停下来,转过头去看着妈妈。
只见妈妈竭尽全力地骑着单车,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她上气不接下气却没有停下,双脚用力地骑着,发白的嘴唇吐出几个字——我可以从口型看出她是在说:“文玉,小心点……”
我的视线变得有些模糊,把头转了过来,任泪水爬满我的脸颊。原来,这就是妈妈,这就是妈妈对我的爱。 也许,我如果不发现这一切,妈妈一生也不会对我表达妈妈这默默无闻的爱。我连忙擦干眼泪,丢下车,疯了似的跑到妈妈身边。 我要对她说:“请让我像您一样为您做好一切……”
我眯着眼看着美丽的夜空,和梦中一样舒适地躺在草丛的旁边。我也知道着田野的微光是什么了,那是一种微妙的、神奇的爱……我把它捧在手心,看见了小萤火虫的亮光——那一定是萤火虫妈妈怕他迷了路而点亮的吧。忽然,我听见了妈妈的声音:“看什么呢?快去睡觉吧!”【旷野的微光读后感】
旷野的微光阅读答案
1.进中学的第一课,着名散文家赵丽宏就告诉我们“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请根据这篇散文,说说他是怎样走进这扇大门的.
2.走进这扇大门后,作者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它(小油灯的光)微弱、幽暗,却是那么坚韧,那么美丽地闪烁、闪烁”,对这里的“坚韧”、“美丽”是怎样理解的.
1.进中学的第一课,着名散文家赵丽宏就告诉我们“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请根据这篇散文,说说他是怎样走进这扇大门的.
作者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一直与一盏煤油灯相伴,陪伴他读书,开阔了视野,从而认识了语文这片神奇的世界
2.走进这扇大门后,作者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田野里干那繁重的农活,流着汗,淋着雨,顶着寒风,确实很辛苦,然而一想起那盏小油灯,想起它的温暖柔和的光芒,我的心头便会感到一阵欢悦,觉得自己寂寥的生活有了一些慰藉,有了一种寄托.
3.“它(小油灯的光)微弱、幽暗,却是那么坚韧,那么美丽地闪烁、闪烁”,对这里的“坚韧”、“美丽”是怎样理解的.用油灯比喻求知的热情和一直保持着这种热忱之心,在知识的海洋里,可以学到很多,可以感悟很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所以说它是美丽的
旷野与城市 读后感
旷野是一个心旷神怡的地方,而城市是一个气魄雄伟、高科技的地方.
旷野心旷神怡的原因是,绿色代表生命,那里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可是因为人类不停地砍伐树木,用科技斗争,导致森林变成沙漠,绿色世界渐渐离去.人类也将会渐渐灭绝.给后代留一个绿色世界不是很好吗?如果在这样下去,人类简直是在杀自己.
城市虽然雄伟,但是却有造影污染,没有新鲜空气,很少有绿色.但是两个世界各有各的优点,城市,拥有高科技,让外国人不敢入侵.而且让城市里的人过的快乐乐.
人类一直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其实人类往深处想,其实,自然才是世界的主宰,无论人类有多么强大,也强大不过世界上的动物和自然,人类用智慧,动物当然用智慧,人类有感情,动物当然也用感情.凡是人类会的,动物总有一天也会有.包括那看不见的微生物.那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所用的生物永远都会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死了一个等于我们都死,因为,我们是在一个星球上生存的生物,我们应该互帮互助.
谁有旷野与城市的读后感
500~600
读了这片文章后,我认为旷野是人类城市的祖先,没有旷野就没有城市.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为什么?
旷野是人迹罕至的世界,旷野是动物的世界,城市是人类的世界,城市在无限的扩大.据资料显示,地球上有29%的陆地,这其中就有1/3是沙漠,我们停止开发旷野,不如去开发沙漠.沙漠的面积在以每年6万千米的速度扩大,照这样下去,我们不停地开发旷野,沙漠就会不停的扩大,到时候没有了旷野,只有沙漠,那是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一定会谴责那个提议开发旷野的人,是他把我们害成这样的.
大自然是地球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为什么乡下的空气比城市的空气新鲜呢?那是因为城市里过于现代化,到处都是汽车尾气,如果没有绿化带,我们可能已经二氧化碳中毒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位老爷爷在锄地,本来有很大的一片田野,可是随着我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立交桥、高速公路、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田野的面积不断地被减少着,最后只剩下一点点了.看过这个广告后,我感慨万分:如果没有了田野,没有了氧气制造机,我们有那么多的现代化设施有什么用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了旷野,城市也会不复存在,让我们来保护这个世界吧!
太阳路读后感
刚刚读了贾平凹的《太阳路》,短短的一篇散文却寓意深刻。记得小时候,我也猜不透太阳,放着红色的光芒,“悬挂”在空中,却看不到半根绳子栓着。它走了,天就黑了,我们就睡觉;它来了天就亮了,我们就该起床干活上学。我就奇怪,天怎么就不能自个儿亮呢?
一看到题目《太阳路》便引起我的注意,通往太阳的路会事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和太阳一样有着五彩的光芒,还是平平的马路,照射出黯淡的微光。文中的“奶奶”告诉“我们”,把自己喜欢的种子种下,五天测一次高度。每测一次高度,这些高度就等于是一个个台阶,我们只要走上去,就是一条通往太阳的路。太阳路非常漫长,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攀爬。其实,“奶奶”真正想告诉我们,太阳路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样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会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能长成木材……
人生的路虽然崎岖,但是要敢于攀登,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好听的作文题目 【多一些的.
1怀想天空 2.自由畅想3.杨帆起航 4.温柔的夜 5.送你一匹马 6 闹学记 7.旷野的微光【旷野的微光读后感】
《伊索寓言》读后感
伊索寓言》这本书,我很小时就看过了,一点都不深,只有短短几百个字,现在拿起来重温一遍,却发现小故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这本书是古希腊作者伊索写的,他是一名黑奴,却很有智慧。这些故事经过后人的修改,编成了《伊索寓言》。每个故事,都教育了我:《龟兔赛跑》让我懂得不能骄傲;《狼来了》告诉我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农夫与蛇》让我知道了对于恶人,决不能怜悯。
那么多故事,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爱虚荣的乌鸦》。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宇宙之王宙斯打算挑选出一个百鸟之王,决定召开一个群鸟大会,选出最美丽的鸟儿。知道这个消息后,所有的鸟儿都精心准备起来,乌鸦也不例外。可是,她自己也知道,这丑陋的模样是不可能当选的。于是她找遍了森林和旷野,把从其他鸟儿身上掉落的漂亮羽毛全部收集了起来。大会那一天,乌鸦插着漂亮羽毛赶来了,她的美丽令所有鸟儿都黯然失色。正当宙斯宣布乌鸦为百鸟之王时,所有的鸟儿都愤怒地一拥而上,拔下原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乌鸦恢复了原样,还是黑糊糊的乌鸦。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课文《落花生》,花生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却为别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乌鸦本来就没有漂亮的羽毛,为他人做出的贡献也少得可怜,这样,只用虚假的手段去追求荣誉和体面,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唾弃。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些小小的故事中,却有着令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的大道理!
《呼兰河传》第一章读后感600字,30分钟内解决!
第一章或第一章第一部分的读后感都可以,但不要全文的!
1 ; ——读《呼兰河传》有感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呼兰河.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我与地坛》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它在无形之中,浓缩了人世种种无常,有一种缩命的味道.史铁生身处荒芜的古园,即地坛.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然而,有许多思索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泣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死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但人总归要活着,而且是一如既往的活着,无论上天注定了什么样的结果,无论上天给予了什么样的归宿,既然已给予了生存,就必须思索如何生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人世的情,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总染着无奈的色彩,有人老别世的,有相遇陌生的,有聚散匆匆的等等.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也或许人世本如是,不可言说.
母亲最伟大,同时也最痛苦,尤其是作为一个被“命运击昏了头”的儿子的母亲.她面对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儿子,她总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儿子最终的幸福.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在心灵上有一份宽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灵上的“痛苦”与“惊恐”.其中的味道,也只有天底下的母亲最明白.伟大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承受.可,造化总在弄人,人世的无奈正在此.在史铁生第一次获奖的日子里,在希望能给母亲一个安慰的日子里,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还活着,用自己的成绩给她一个小小的安慰,那怕是让她有一个微笑,但是她却熬不住了,人世艰难,事与人违.
多少的日子里,四季的风,四季的雨,从没有停过.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些凄凉之意.春夜有淅淅沥沥的雨,夏日有黄昏入暮的斜阳,秋夜有纷纷凋零的落叶,而冬天则有漫无边际的大雪.
但是无论怎样,只能独自慢慢地品味,慢慢地感受.苦也好,酸也好,随它去吧,人生就是这样.
眼前,落日的黄昏,永恒与变迁的对比,使爱情更无常了些.夕阳下携手同行的老人,也不知道曾经有过多少的日日夜夜,度过多少的风风雨雨,人老了,情深了.那种素朴的,风雨无阻的真情,不会随时光流逝,但时光却把人从中年送到了暮年.
相遇无奈,友谊无常,在人生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本就陌生,陌生地相遇,又陌生地离去.而其中总有些味儿,奈人寻觅,或许是甜的,或许是苦的.
行文匆匆,人世也匆匆,在时光的流逝中,有些随意,如老人家喝酒的闲适;有些消散,如鸟儿不知何去何从.总之,事事匆匆,物是人非.在光阴如飞的日子里,给自己留些幻想,留些平静的安逸.或许更好.
人生总逃不过无奈,岁月飞逝,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一去不复返,面临的是人世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谓的哀号,永不如无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因为无言的背后,有一个人世的无常,默默地忍受一切.没有人把这个世界想个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好像一出戏,各有各的角色.然而,扮演何种角色,“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人世“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惶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他的话不难令人想到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所谓人生是一个悲剧,更何况无常.然而,人生的悲剧却是美的,因为,人总是面对它,并且给自己生的勇气,给自己思索的空间,所以才有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而活着的遐想.
人生的事不能一一说尽,所以人生的关键还是用心灵品味人生的美.
死亡是崇高的美,降临则是新生的美.而人生是从降临之时就走向了死亡,或许有一天“跑出来玩得太久了,便想起了它”,或许不必想,自然而然,该来的总会来.
命运的神秘、深奥,时常以无常的形式让人感到困惑迷茫.然而,命运却也洁白如水,时常感到一切本如是,不必多想,自寻烦恼,远不如漫步夕阳下来的美
2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
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
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
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
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
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
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
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
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
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
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
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
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
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
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
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
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
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
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
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
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
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
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
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
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
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胭脂》判词和读后感
《胭脂》的命运坎坷曲折,这未必是她所期待的.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可能只是期望与那个美术教员共同度过平淡的婚姻生活,但时代的动荡搅乱了她的愿望.她选择的偶像是个拥有丰富故事的人物,她的单调与空白被这个复杂的美术教员点染得丰富而绚烂,有如一幅光怪陆离,而又山高水长,奇峰与险滩互现的景致.可见美术教师之功底,而他又是一个涉足政治的美术老师,离开了校园与讲台,没有了画布与颜料,他将美术创作中的灵感、才华与热情尽现于政治活动中,胭脂就是他的一块画布,胭脂的人生就是她毕生的作品.甚至在临死前,他还在牵挂着这幅作品.
胭脂也是幸运的,虽然她有迷茫痛苦挥之不去,但她始终生活在心灵的充实之中.被痛苦包裹时,她心中还有希望的一丝微光若隐若现,让她在苦海中顽强挣扎,不至于自我抛弃,绝望沉沦.大婚将至,她逃婚至沪.深陷情网,无力摆脱.情人蒸发,顿失倚靠.一个弱女子被社会逼入了绝境.重返家乡,却被水匪劫持,她为了丈夫将自己置身虎狼之穴,而深爱她的丈夫却懦弱屈从,拱手将爱人献给水匪.这个对比的设计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想到这里,让人难过.她为所爱之人,可以逃婚,可以忍辱,甚至为她非爱的丈夫,她亦能舍身赴难(她为亏欠丈夫而自责内疚).他为所爱之人可以忍爱妻逃婚之辱,可以放飞所爱之人,但当妻子为救己而身陷水匪网罗时,他的怯懦丢尽了男人的脸.令人怀疑他荷尔蒙分泌是否正常.而这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胭脂柔中刚强的品质,是否他的雄性激素被作者转移至胭脂体内.抗战结束后,她救助乡民,解放后,她家财尽失,屡遭审查.为什么所有的变故都青睐她,天将降灾于斯,必先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终而弃之如草芥.这就是李广难封,胭脂终弃.
繁星第一首诗的完全解释和读后感受?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鉴赏〕: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