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言语表达与理解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答案(10.9)
1.在现代民主制国家中,法律至少在形式上追求六个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平等、民主、秩序、自由和效率以及程序的正义。为了实现上述的价值或协调上述价值以充分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和效率,法律必须首先确立其在社会成员中的权威,使人们自愿接受它所确立的行为规范。而要促成这种结果,就一定要依靠民主制度自身的建设。民主愈发达,就愈能有效地控制权力的滥用和特权的滋生。这将会为法律的适用和遵守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法律也因此而更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主是现代法最核心的价值目标
B.民主是实现现代法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C.民主决定现代法的发展方向
D.民主是现代法的威力与作用的保障
2.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始终没有断过敌人,东西南北,四面都有。虽然有的当年的敌人今天可能已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但是在当年,他们只能算是敌人。我们决不能把古代史现代化,否则我们的苏武、岳飞、文天祥等一大批着名的爱国者,就都被剥去了爱国的光环,成为内战的牺牲者。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民族英雄都是爱国者
B.内战和统一交替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都具有狭隘性
D.不能因历史变迁而否定民族英雄事迹
3.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但是,每一种思想却不一定导致一定的行动。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地交流思想,越是能达于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任意乱动。
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行动产生于思想
4.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不断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不断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B.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C.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5.着名学者齐美尔认为,由于允许冲突的存在,结构松散群体和开放社会会对那种危及基本意见一致的冲突形成保护层,从而把产生有损核心价值观念的分歧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对立群体的互相依赖和这种社会内部冲突的交叉,有助于通过互相抵消而把“社会体系缝合起来”,这样就阻止了沿着一条主要分裂线的崩溃。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某些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稳定
B.社会冲突可能会导致核心价值观念的分歧
C.开放社会的特征是允许不同群体间的冲突存在
D.社会的和谐与冲突是辩证的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6.2,1,3,10,103,( )
A.8927 B.9109 C.9247 D.10619
7.2,3,7,25,121,( )
A.545 B.619 C.721 D.825
8.某服装店老板去采购一批商品,其所带的钱如果只买某种进口上衣可买120件,如果只买某种普通上衣则可买180件。现在知道,最后该老板买的进口上衣和普通上衣的数量相同,问他最多可以各买多少件?
A.70件 B.72件 C.74件 D.75件
9.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
A.3% B.2.5% C.2% D.1.8%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类比推理。每道题先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请开始答题:
11.葡萄酒:名酒:酒精
A.火箭炮:火箭:战斗力 B.敞篷车:跑车:发动机
C.宇航员:人员:驾驶员 D.玫瑰花:鲜花:牡丹花
12.满腹经纶 对于 ( ),相当于 ( ) 对于 震撼
A.才能;精彩绝伦 B.才华;触目惊心
C.才干;美轮美奂 D.才学;绚丽多彩
13.( ) 对于 动物,相当于 ( ) 对于 星座
A.理智;幸运 B.凶猛;星星
C.可爱;神秘 D.珍稀;温馨
14.理想 对于 ( ),相当于 ( ) 对于 钻研
A.梦想;学习 B.书籍;欲望
C.志向;探索 D.年龄;路程
15.( ) 对于 轿车,相当于 牡丹 对于 ( )
A.吉普;雪花 B.卡车;菊花
C.动车;梅花 D.轮船;浪花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6-20题
2009年H省年末常住人口达到7034.4万人,出生人口90.7万人,出生率为12.93‰;死亡人口45.1万人,死亡率为6.43‰;净增人口45.6万人。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830.6元,增长10.66%;转移性收入4674.2元,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2251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78.8元,增长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0元,增长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1.9平方米,分别增长1.5%和4.0%。
16.2009年H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6.5‰ B.6.9‰ C.7.2‰ D.12.6‰
17.2009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约增长( )
A.8.7% B.9.2% C.9.5% D.9.8%
18.2003年至2009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最大的年份是( )
A.2005年 B.2006年 C.2008年 D.2009年
19.2008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约比农民人均居住面积( )
A.少1.62平方米 B.少1.17平方米
C.多0.23平方米 D.多0.85平方米
20.根据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2003年至2009年,H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最多的是2008年
B.2008年H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3.5个百分点
C.2008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足9000元
D.除2009年外,H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