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考试作文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考试作文

宜昌市中考(共10篇)

时间:2018-05-09 来源:考试作文 点击:

篇一:宜昌市中考

2015宜昌中考物理题 为什么亮度相同时 发光二极管功率比灯泡小?
答案是:发光二极管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更高。可我还是不懂 为什么啊 请结合答案回答 谢谢

亮度相同就是发光功率一样然而灯泡还有一部分发热功率所以二极管的总功率就小

篇二:宜昌市中考

1. (2015 湖北宜昌中考) 一

l.C句意在过去的几年中互联网上的商业经营已经

击败了传统的商ik经营吗? 一不见得。由时间状语in the past few years可判断出用现在完成时。


【宜昌市中考】

篇三:宜昌市中考

2011年湖北宜昌市中考物理题33题第(1)问最后一空
牛奶密度是检验牛乳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华为了比较市场上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采用了如下方法:
(1)分别将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测出来进行比较,为此他利用弹簧测力计、空饮料瓶、水、细线等物品来测量.其操作步骤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饮料瓶的重力G1;
②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水的总重力G2,计算水的体积V= ( )(用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ρ水已知);
③ ( )(说出具体方法和要测出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④计算牛奶密度ρ= ( )(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 (G2-G1)/g/Ρ水(3)再测出瓶子装满一种奶的重量G3 (4)(G3-G1)/g/(G2-G1)/g/P水=(G3-G1)/(G2-G1)/P水 希望能帮助你!

篇四:宜昌市中考

2011 宜昌中考数学卷 我这么做哪里不对乐,,为什么答案写的好麻烦,求各位解答一下
抛物线 y=ax²+bx+c 与 直线 y=mx+n 交于两点 (0,-½) (m-b,m²-mb+n) abcmn为实数 am不为0
(1)求c值 (2) 设抛物线 与x轴两交点为 x1,0 x2,0 求x1·x2
(3) -1≤x≤1 抛物线与X周最大距离的最小值为
第一问跳过。。。 第二问我是这么做的 带入(m-b,m²-mb+n)得到了 am²+ab²-2mab+mb-b=m²-mb m²的系数应该相等 所以a=1 所以就变成了 m²+b²-2mb+mb-b=m²-mb 合并并且销项 b平方-mb-b=-mb所以 b平方-b=0解方程b有两个值,带到抛物线得出最大值,比一下就完事儿了。。。。不对么?纯手写的,帮忙解答下吧

不对,a,b,m都不是未知数啊!不可以比较系数得出a=1的。 解:代入(m-b,m^2-mb+n),得(a-1)(m-b)^2=0,所以a=1或者m=b,又因为m-b=0与题目中“交于两点”矛盾,所以a=1

篇五:宜昌市中考

2012年宜昌物理中考30题马德堡半球实验
题大概是这样的: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取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两边各八支),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只)马产生的拉力是?(大气压值约为10五次方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π=3.14)
过程是F=PS=12560N F拉=12560N/8=1570N 我很好奇为什么是F=PS而不是F=2PS 尽管说是个圆盘,但也有两面啊 对它的压力也应该是两面加起来 马抵抗的压力也是两个压力加起来啊

所以才是F=PS,你单独对一边的半球做受力分析,就收一个F=PS的大气压力和8匹马的拉力.
其实这实验和半球吸在墙上用八匹马拉开是等效的

篇六:宜昌市中考

一道数学
2011年湖北宜昌市数学中考试卷中第6题目选A我认为有错

如图,在一间黑屋子里用一盏白炽灯照一个球,球在地面上的阴影的形状是一个圆,当把白炽灯向远移时,圆形阴影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B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大小不变 D、不能确定
本题考点:中心投影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区分开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根据题意,灯光下影子越长的物体就越高,可联系到中心投影的特点,从而得出答案.
灯光下,涉及中心投影,根据中心投影的特点灯光下影子与物体离灯源距离有关,此距离越大影子才越大.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中心投影的特点是:①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
②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

篇七:宜昌市中考

02年宜昌市数学中考题
在"三峡明珠"宜昌市蕴含者丰富的水电,旅游资源,建有三峡工程等多座大型水电站.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发电,估计当年将有200万人次来参观三峡大坝(参观门票每张50元计),有此获得的旅游总收入可达7.02亿元,相当于当年三峡工程发电收入的0.26(每度电收入按0.1元记).这题
26、在“三峡明珠”宜昌市蕴含着丰富的水电、旅游资源,建有三峡工程等多座大型水电站,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发电,估计当年将有200万人次来参观三峡大坝(参观门票按每张50元计)由此获得的旅游总收入可达到7.02亿元,相当于当年三峡工程发电总收入的26%,(每度电收入按0.1元计),据测算,每度电可创产值5元,而每10万元产值就可以提供一个就业岗位,待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其年发电量比2003年宜昌市所有水电站的年发电总量还多了75%,并且是2003年宜昌市除三峡工程以外的其它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总和的4倍,
旅游部门测算旅游总收入是以门票为基础,再按一定比值确定其它收入(吃、住、行、购物、娱乐的收入),两者之和即为旅游总收入,请你确定其它收入与门票收入的比值;
请你评估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由三峡工程年发电量而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有多少个?是这题

解答如下:03年三峡旅游收入为7.02亿元,那么当年三峡发电收入为:
7.02÷0.26=27(亿元)
那么当年三峡总发电度数为:
27÷0.1=270(亿度)
下面设03年其它发电站发电度数为X亿度,完全建成后三峡发电站发电度数为Y亿度;则有: Y=4X①
Y=1.75(X+270)②
解这个方程组得X=210(亿度) Y=840(亿度)
那么完全建成后三峡可提供就业岗位为84000000000×5÷100000=4200000个
即可提供岗位420万个.

篇八:宜昌市中考

百思不得其解的中考地理题.
2008年湖北宜昌的选择题: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其中A选项是荒山、戈壁、沙漠均不属于自然资源.可答案是C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有规律.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为什么不选A?难道荒山之类的也是自然资源吗?它们不是不能被利用吗?感激不尽!【宜昌市中考】

荒山、戈壁、沙漠均属于自然资源.它们是能被利用的,如可发展节水农业,用于建太阳能电站等
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有规律.如:鱼类资源分布在水多的地方,不可能分布在沙漠, 生物资源的分布与环境条件有关

篇九:宜昌市中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按照“西气东输”计划,2004年底“川气”将进入宜昌市.“西气东输”输送的气体是______,其主要成分为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
 

【宜昌市中考】

(1)“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
 
CO2+2H2O,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催化剂 
.
 
CH4+2H2O.
(4)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氧气,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大量利用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故选A.
故答案为:(1)天然气;CH4;CH4+2O2
 点燃 
.
 
CO2+2H2O
(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4H2+CO2
 催化剂 
.
 
CH4+2H2O     (4)A.

【宜昌市中考】

篇十:宜昌市中考

(2014•宜昌)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探究】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
 实验方案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上述方案中有两个是合理的,写出合理方案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uO
  △  
.
 

(1)【方法探究】方案A和方案C都是合理的,方案B不合理,因为方案A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案B中二氧化碳多,一氧化碳少,无法点燃,且即使能点燃也会引入杂质氧气;方案C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CuO
  △  
.
 
Cu+CO2或Na2CO3+2HCl=2NaCl+H2O+CO2↑或CO2+2NaOH=Na2CO3+H2O
(2)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因为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故答案为:硫酸镁
(3)步骤①: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先加水溶解,其中的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后,A是硫酸钡,B中有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三种溶质;故答案为:BaCl2+K2SO4=2KCl+BaSO4↓;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
(4)步骤②: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氯化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溶液即可)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故答案为:MgCl2+2NaOH=2NaCl+Mg(OH)2↓(合理即可);OH-、Cl-
(5)步骤③:滤渣D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因此乙溶液是盐酸,故答案为:HCl.

推荐访问:宜昌市中考时间 宜昌市中考试卷

上一篇:警察考试题库(共9篇)
下一篇:描写纳兰性德(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