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的素材
事例和名言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2、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3、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传递文化;2、教育传播文化;3、教育选择文化;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一,科学对教育的作用:1,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以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教育对科技的发展作用:1,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向科学提出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以上!
班队活动安排表 主题: 教育的要求: 教育内容: 活动形式及安排: 越多越好,谢谢啦
主题:
教育的要求:
教育内容:
活动形式及安排:
找一本教育学,随便一翻,都可以翻到好多啊!
这是一个样本周次 班队活动主题 班队活动内容、形式(各中队可相同,也可不同.不同的要每个中队一一注明.)
1 行为规范教育 学习《小学生守则》;班会
2 中华诗歌美文朗诵会 诗词朗诵;班会
3 行为规范知识学习 背诵、深化《小学生守则》;知识竞答
4 读书交流会 交流读书笔记;班会
5 国庆长假 * * * * * * * * * * * * * * *
6 庆祝建队节活动 学习队知识;班会
7 重阳节感恩活动 为父母长辈做一件事;分小队活动后交流
8 爱国主题班队活动 为社会做一件事、为祖国描蓝图;小队活动后班会总结
9 校运动会
10 消防安全 消防知识竞答;演练
11 心理健康教育 讲名人诚信故事;班会
12 科普教育 制作科技小作品;小队活动
13 科普教育 观看科普资料、展示作品;班会
14 法制教育 看法制教育片;班会
15 法制教育 批评身边的不良行为;班会
16 我喜爱的一部影片 影片观后感交流;班会
17 迎新年 元旦联欢;班会
18 环保、节约主题活动 学习环保知识,深化环保意识;班会
19 环保、节约主题活动 制作环保作品,展览;班会
20 总结、评优 评比三好学生、各类积极分子;班会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B |
教师不断努力成长800字作文
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就注定了要在教师岗位上奋斗一生.我们从20岁左右参加工作,到60岁正式退休,会在教师岗位上工作近40年时间.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干一辈子,没有获得过一次荣誉称号,没有出示过一节县级的公开课,没有发表过一篇教学论文,甚至连篇获奖的论文也没有,也没有教出过几个优秀的学生,那将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与其碌碌无为地在教师岗位上干上一辈子,不如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加强学习与研究,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教育足迹充满闪光的亮点,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无悔无憾.
今天,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与青年教师们谈一谈专业成长的话题.
一、教师要坚持积累.
我们从参教开始,便一天天地重复着进行备课、批改作业、作读书笔记等教学活动,一个学期下来,我们会写下很多有关教学的东西.可是,大多数教师在学期教学工作结束之后,把这些教学材料大都扔掉或卖作废纸了,很少有人刻意保存下来.我认为,教师应做有心人,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应当把每学期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保留好.教师积累的,首先应当是自己的教学常规材料.每年积累的教学常规材料,教师要注意定期进行研究、分析、鉴别,哪些材料是不断改进的,哪些材料浸透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哪些材料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最有用,哪些是需要剔除的,都要进行系统整理,而非单纯地放在柜子或橱子里多年不动,那样积累的材料是没有用的.教师要特别注意积累下自己撰写的随笔、感想、论文等材料,这些文章记录着个人专业成长和足迹.其次要注意积累自己购买阅读的书籍、订阅的专业报刊,参加教研会下发的论文资料等,这些材料积累下来,对我们的教学帮助也会很大.第三,要建立查阅目录.资料多了,查找和检索就成了问题.为了理清头绪,用“活”自己积累的资料,我们就要把它们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建立目录,编制索引,编成一本系统实用、查找方便的《教研资料目录》.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语文教师应注重积累》,介绍了语文教师积累教育资料的方法,最关键的是积累之后运用资料的方法.我在积累、整理资料与信息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这些资料和信息的作用,经过调整、组合、筛选、扩展等工作,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学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
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B项“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C项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由于”和“导致了”两词可删去其中一个。D项“发展和重视”语序颠倒,应为“重视和发展”。 |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教育将成为家庭消费的热点。按照消费目的分类,教育消费属于
|
A |
本题考查消费的类型知识点。按照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教育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
教育家!泰勒!个人资料 他的作品(最好三个、最好有片段和页数)急!记住是教育家!不是那个数学
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是美国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Ralph Tyler1902年出生于芝加哥,在内布拉斯加州成长并接受教育.19岁大学毕业后,在南达科他州教自然科学的时候,Ralph Tyler迷上了教学,后来便将他的专业从医学转向了教育.
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认识了受人敬仰的教育家Charles Judd 和 W. W. Charters.两位教育学家关于教育和考试的思想对他后来的工作颇有影响.1927年,他成为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老师,在那里他进一步研发了一种新的考试方法.
1938年Tyler开始闻名全国,受Robert Hutchins之邀,他带着他八年来的工作成果从俄亥俄大学到芝加哥大学.
Tyler 是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在位14年.他坚信为了获得研究上的独立精神,研究人员应该有充分的自由.
虽然Tyler在1967年正式退休了,他实际上一刻也不曾退休过.他工作于许多国内外的教育组织.甚至当他80岁的时候,他游历全国家,给教师们和管理人员们关于如何在各自学校确立开展最佳教学的目标给以建议.
他的着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资料】
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打水球这句话引用的修辞手法是( )
不是先扬后抑吗?我在教育资料上查的是这样,不知道对不对阿
排比,有的...,有的...,有的...,出现了3句,每句字数差不多,排比句的要求有3句以上相同的句形,每句字数差不多.
封建社会胎教思想的特点?
封建社会对于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秦时李斯着有《苍颉篇》,赵高作《爱历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简称“三、百、千”,则是古代蒙学字书编写的代表作,它们流传极广,甚至为朝鲜、日本所学习.这些字书虽不是专为家庭幼儿教育而编,但实际上许多家庭已将它们作为家教识字课本,原因在于这些教材编得生动活泼,而且均采用韵语,或三言句,或四言句,句短合仄,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诵.此外,它们虽都按集中识字编排,但并非字的机械组合,而是把它们巧妙地组成富于思想意义的句子,由此介绍日常生活常规、自然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可见,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分散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教材,这种编写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古代家庭教育中,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因手骨没有发育完全,执笔有一定困难,故识字教学与习字教学常常是分开进行的.一般的家庭在幼儿6.7岁时才开始教他用毛笔在纸上练习写字.教幼儿习字的程序大致是先教幼儿把笔,“盖蒙童无知,与讲笔法,懵然未解.口教不如手教,轻重转折,粗粗具体,方脱手自书.”(崔学古:《幼训》,《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其次是教幼儿描红,第三步则是教幼儿临摹名家碑帖,最后才是脱离碑帖习字.不过,古时也有出于种种原因,在幼儿4、5岁时即以芦荻或木棒代笔在地上教其学书的,如南朝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李延寿:《南史•隐逸传下》卷76,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97页.)又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4岁时丧父,母亲郑氏督教很严.因家贫买不起纸笔,即以荻画地教子习字,后因以“画荻”为称颂母教的典故.
及早教幼儿识字、习字是为了使幼儿能及早阅读儒家典籍.在某些家庭中,或出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或由于幼儿特别聪慧,当幼儿4、5岁已能识得一些字后,便开始教授《四书》、《孝经》等,北齐的颜之推曾说:“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1页.)可见当时的士大夫家庭对幼儿进行儒家经典的教学已很普遍.
由于诗赋是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故在家庭中亦极为重视对幼儿进行诗赋知识的启蒙.当时在家庭中主要是选择汉赋中的某些名篇、唐宋诗中的某些名家作品让幼儿背诵.最为常用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等.
在学前家庭教育中,当时除重视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外,还着意于使幼儿养成乐学、勤学的学风.为此他们常常鼓励幼儿要从小立下大志,以此作为勤学苦读的目标和动力.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视志向为成才的前提与保障.颜之推也认为:“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1页.)同时他们还经常用许多古今学者珍惜光阴、勤勉学习的范例激励幼儿勤学、苦学,如颜之推在家训中就曾引古时苏秦刺股苦读,孙康映雪读书,车武子囊萤照书等事迹教育子孙后代勤奋学习,从小养成踏实勤奋的求学作风.
(4)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
古代学前儿童的教育内容是以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但同时在许多家庭中也注意到教养结合的问题,强调注重对婴幼儿的身体保健工作.明代医师万全在《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中认为:“(小儿)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明人徐春甫要求僮仆、婢妾“不可训其手舞足蹈,无礼骂人,高举放倒,猛推闪避.”(徐春甫:《古今医说.婴幼论》,《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422.)为了提高婴幼儿抗御疾病的能力,许多中医学者反对婴幼儿过饱过暖.明时许相卿说:“婴孩怀抱,毋太饱暖,宁稍饥寒,则肋骨坚凝,气岸精爽.”(许相卿:《许云?贻谋》,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3页.)民间也有“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的谚语,元代的张从政甚至主张:“儿未坐时,卧以赤地,及天寒时,不与厚衣,布而不绵.”(张从政:《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5页.)
游戏是学前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古代家庭中加强幼儿身体锻炼的一种重要方法.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就有小孩玩“过家家”游戏的记载:“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土)为饭,以涂(泥)为羹,以木为?《肉块》.”古时能起到锻炼身体作用的幼儿游戏主要有拔河、跳百索《跳绳》、放风筝、踢毽子、踢球(琢石为球,以足蹴之,前后交击为胜)等,许多游戏至今仍为幼儿们所喜爱.
纵观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涵盖了德、智、体等诸方面,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了教育的连贯性.但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又是偏颇的,它过于突出德育与智育,而且许多繁杂的教育内容过于成人化与教条化,使幼儿难以承受,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page1]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继承了奴隶社会实施胎教的传统,并进一步向前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中医学理论的介入,使得人们对胎教的认识与实施更加符合科学.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中医学着作,成书于秦汉时期.该书结合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成因、疾病的起源等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指出人的某些疾病起因在胎儿时期,称为“胎病”,如“颠病”就是“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二十二子•黄帝内经》卷1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27页.)为避免“胎病”发生,保证胎儿健康发育,以提高新生儿的天然素质,有必要对孕妇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通过母教实施胎教.这是我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述. 隋唐以后,我国医学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与胎教有关的儿科、妇科日渐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科目.大批医学家介入对胎教的研究与提倡,他们一方面继承和总结了前人实施胎教的经验,一方面从医学角度进行阐明和论证,进一步提出养胎与服教相结合的主张,不仅丰富了古代胎教实施的内涵,也增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