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城的诗歌
你这条巨蟒
曾以雄性的拥抱
紧缠中国二十多个世纪!
起伏的漠野上
唯独你
守住代代人的安全
守住代代人的心悸——
烽火熏黑天幕
杀声冲破塞门
妇女号啕胡马上
她男人的头颅
悬在胡儿鞍旁滴血.
春闺梦里的柔情
解不开戍人的郁结
化不开役夫的憔悴.
北风纠缠她的长发
穿越漫天的黄沙
她火热的眸子搜查
每一个枯枝般的役夫
每一个枯枝般的役夫
直到绝望砖一般
砌在她黧里的脸上.
长城啊,她朝你跪下
哭诉三天三夜
鲜血自她双眼
野花般涌现.
大慈大悲的长城啊
你终于显灵了
崩倒在她眼前
揭发暴君的罪行
还她一个良人
碎砖下一具不烂的尸身.
而今是太空世纪了
去了势的长城啊,
你仍要忧心忡忡
戍守北方腾腾的杀气.
这次你为什么显灵?
一只北美飞来的鹰
那勾鼻的白人头目
立在城堞上
在报章的头条里探头探脑
向我咧嘴微笑.
琵琶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席慕容《长城谣》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有什么有关长城的诗歌,要古诗词.要名人写的
最好附带简介
长城
【唐】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长城下
【唐】曹邺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饮马长城窟
【唐】陈标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登长城
【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长城
【唐】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
【唐】苏拯
嬴氏设防胡,烝沙筑冤垒.
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
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
黔黎欲半空,长城舂未已.
皇天潜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万雉崩,不尽数行泪.
自古进身者,本非陷物致.
当时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长城
【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闻笛
【唐】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长城
【唐】朱庆馀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写一首关于长城的短诗
现代诗歌形式
长城之魂
屹立雄关漫道
遥想沧桑的古城堡
无数民夫的血肉之躯
支撑起绵延千年的民族脊梁
孟姜女为之哭断肠
那是小女子思夫的风情
秦始皇为之折弯了腰
那是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历史的流连使你资历倍增
昔日的断垣镌刻成你不朽的功绩
岁月的轻烟把长城风化为
故国文化深深的积淀
文明的碧波把古墙剪辑成
游子思乡中一道弯弯的风景
描写长城的古诗词【长城诗歌】
居庸关二首
(清)顾炎武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九日迎銮北口和寅甫学士韵
(元)王恽
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
龙虎台高惊峻绝,蓬瀛人老许扶携.
九天日月瞻光近,万国烽烟入望低.
佳节迎銮得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
长 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
(金)刘迎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
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
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棰,
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
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八 达 岭
(明)徐渭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简单 通俗易懂 短小精悍的关于赞美长城的诗歌
仿佛巨蟒游弋于起伏的山岭中,
又似蛟龙翻腾在辽阔的海面上,
你,长城,
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瑰宝,
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灵魂。
经历过太多次暴风雨的洗礼,
接收过太多场硝烟战火的考验,
数千载历史长河,弹指一瞬,
不变的,
依然时你昂首挺立的身躯,
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斗志。
从远古起步的瞬间,
注定你将在血雨腥风中
苦苦而不懈地挣扎,
一步一步
你艰难而执着地前进,前进。
青砖缝中,记述着一幕幕曾经震天动地的悲壮;
烽火台上,
写满了勇敢、血泪、善良、智慧……
也许,
有血红色的青砖,
在炮火中化为粉末;
也许,
有矗立于山颠的城墙,
在喊杀声中变为废墟。
但是,透过斑驳的断壁残垣,
我们看到的,
依然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历史,
依然是一颗辉煌过并将再次辉煌的璀璨明珠。
长城,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长城,中国人不便的脊梁。
当红日又一次冉冉升起的时候,
长城,
你将更加雄伟,更加壮大!
谁有有关长城的诗句?
最少十首
长城 【唐】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长城诗歌】
长城颂 这首诗歌的情歌和内容
长城颂
题记:
这首诗是我在大一暑假游览长城后有感而发写成的,发表在《北京科大》,用长城来比喻祖国,希望祖国在风雨中变得更加强大!
仿佛巨蟒游弋于起伏的山岭中,
又似蛟龙翻腾在辽阔的海面上,
你,长城,\x05\x05\x05\x05\x05
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瑰宝,
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灵魂.
经历过太多次暴风雨的洗礼,
接收过太多场硝烟战火的考验,
数千载历史长河,弹指一瞬,
不变的,
依然时你昂首挺立的身躯,
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斗志.
从远古起步的瞬间,
注定你将在血雨腥风中
苦苦而不懈地挣扎,
一步一步
你艰难而执着地前进,前进.
青砖缝中,记述着一幕幕曾经震天动地的悲壮;
烽火台上,
写满了勇敢、血泪、善良、智慧……
也许,
有血红色的青砖,
在炮火中化为粉末;
也许,
有矗立于山颠的城墙,
在喊杀声中变为废墟.
但是,透过斑驳的断壁残垣,
我们看到的,
依然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历史,
依然是一颗辉煌过并将再次辉煌的璀璨明珠.
长城,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长城,中国人不便的脊梁.
当红日又一次冉冉升起的时候,
长城,
你将更加雄伟,更加壮大!
内容上是对长城的描写与赞美.
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身为中华民族的深深自豪感.
.纯属个人意见.
写长城雄伟的诗
长城颂
文 / happyworm
题记:
这首诗是我在大一暑假游览长城后有感而发写成的,发表在《北京科大》,用长城来比喻祖国,希望祖国在风雨中变得更加强大!
仿佛巨蟒游弋于起伏的山岭中,
又似蛟龙翻腾在辽阔的海面上,
你,长城,
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瑰宝,
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灵魂.
经历过太多次暴风雨的洗礼,
接收过太多场硝烟战火的考验,
数千载历史长河,弹指一瞬,
不变的,
依然时你昂首挺立的身躯,
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斗志.
从远古起步的瞬间,
注定你将在血雨腥风中
苦苦而不懈地挣扎,
一步一步
你艰难而执着地前进,前进.
青砖缝中,记述着一幕幕曾经震天动地的悲壮;
烽火台上,
写满了勇敢、血泪、善良、智慧……
也许,
有血红色的青砖,
在炮火中化为粉末;
也许,
有矗立于山颠的城墙,
在喊杀声中变为废墟.
但是,透过斑驳的断壁残垣,
我们看到的,
依然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历史,
依然是一颗辉煌过并将再次辉煌的璀璨明珠.
长城,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长城,中国人不便的脊梁.
当红日又一次冉冉升起的时候,
长城,
你将更加雄伟,更加壮大!
长城颂
卞育能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
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
舞起矫健的巨龙
短兵相接的年月
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
和平建设的时代
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
站在古老的烽火台上遥望群峰
山川秀美
江山多娇
不到长城非好汉
如织的游人往最陡最险地段涌来
思绪飞扬在那人背马驮的时代
巨石是如何运上陡峭的山峰
整整齐齐地垒起
无法知道
想象也苍白无力
但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永永远远定格在硬朗的青山之巅
树起一座民族丰碑
镌刻着永不褪色的字痕
征服一切困难
战胜一切险阻
哦,一个伟大的民族
白灵的《长城》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之一的思想感情?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的特点是化静为动,试举一例,并略加赏析.
常常想,如果中国人都坐定一节城垛
握一支长长的木桨,看扬起的鼓棰
击下!划,用力划,咦呀一声
将长城从群山中,划入渤海湾
帝王将相抛之不管,纵游太平洋去也
吆喝活泼,会是多么快活的中国龙舟
又常常想,如果中国人都排在城墙下
握起一节长长的竹竿,当放响的鞭炮
乱窜!顶,用力顶,吱嘎两下
将长城自万山脊上,奋力撑起
舞入啊野阔的高原,结彩江南,挂灯东北
繁华喧闹,会是何等壮丽的彩龙
后来我又想,如果,如果有个盘古
寄籍在现代,能不能请他
左脚踏阴山,右脚秦岭踩住
俯身出手,从山海关那头
将长城连高山纵谷,用十亿马力
浑身竖起,镇在甘肃---神州之心
让,让天下人都景仰,抬头望
盘转迂回,看不尽的
青烟缭绕---耸入古代的云端
那将是古苍苍,多么昂然的
一根龙柱!
常常想,如果中国人都坐定一节城垛握一支长长的木桨,看扬起的鼓槌击下!划,用力划,咦呀一声将长城从群山中,划入渤海湾帝王将相抛之不管,纵游太平洋去也吆喝活泼,会是多么快乐的中国龙舟又常常想,如果中国人都排在城墙下握起一节长长的竹竿,当放响的鞭炮乱窜!顶,用力顶,吱嘎两下将长城自万山脊上,奋力撑起舞入野阔的高原,结彩江南,挂灯东北繁华喧闹,会是何等壮丽的彩龙后来我又想,如果,如果有个盘古寄籍在现代,能不能请他左脚踏阴山,右脚踩秦岭俯身出手,从山海关那头将长城连高山纵谷用十亿马力浑身竖起,镇在甘肃——神州之心让,让天下人都景仰,抬头望盘转迂回,看不尽的青烟缭绕——耸入古代的云端那将是古苍苍,多么昂扬的一身龙柱
求有关长城的词语,古诗
老龙头古诗
老龙头位于明万里长城入海处,有关的诗作主要是描写长城入海处的雄奇瑰丽的景观.其中有许多诗高度概括地描摹集大海、山脉、关城为一体的景色:
“云出山含雨,
潮来水溉城”(明·葛守社《观海亭》);
“城头望海海潮生,
白浪乘风撼塞城”(明·蔡可贤《观海亭》);
“长城枕山尾掉海,
海楼倒挂长城外.
地坼天分界混茫,
山回城转横烟霭.
楼脚插入大海头,
巨灵触搏海怒流”(清·陈廷敬《澄海楼观海》);
“沧溟之北山重重,
长城划断关西东.
南趋入海行且止,
势如峻坂回奔龙.
龙奔欲驻首昂起,
云霞万丈摩青空.
危楼高压老龙顶,
雕梁画栋疑神工”(清·史梦兰《澄海楼》).
老龙头诗中还有对秦皇汉武的求仙问道进行批判:
“秦帝关存终失鹿,
汉皇舟阻未成仙(清乾隆帝《登澄海楼望海作》).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岌岌可危,老龙头逐渐荒凉,八国联军的大炮使澄海楼毁于一旦,海边筑起’六国营盘”.偶有诗人至此,吊古伤怀,发出感叹:
“宁海城边衰草秋,
残垒夕阳相向愁,
国旗拔去张欧帜,
吏歌互答声啾啾”(刘文临《哀澄海楼》).
山海关古诗作
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
“前趋皆大将,
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
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
“长城古堞俯沧瀛,
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
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
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
书生急欲请长缨.”
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
“甲胄诗篇少,
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
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
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
一剑几经过.”
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达岭长城古诗
八达岭不仅地势巍峨险要,而且风景秀丽奇异.中国北方长城关塞众多,但绝少有像八达岭那样集险与翠于一身的长城关口.很少有一个关口曾经走过那么多的军事家、政治家、旅行家、文学家与商贾行旅、贩夫戍卒、羁官游子以及少数民族.当他们通过八达岭时,有的惊叹天险,有的欣赏美景,有的忧劳国事,有的吊古伤怀,留下了大量诗篇.金朝的刘迎是最早提出“八达岭”一词的人,他在《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一诗中写道:
“车马两山间,
上下数百里,
萦纡来不断,
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
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
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
进寸退还咫,
息心固安分,
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
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
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
疲牛苦鞭箠,
如五更鼓,
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
喘汗正如洗,
何以慰此劳,
村醅正浮蚁.”
明代徐渭《八达岭》:
“八达高坡百尺强,
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
戍堡终年雾噀黄.”
清代诗人沈用济在《登八达岭》诗中写道:
“策马出居庸,
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
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
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
云气总成龙.”
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三十一岁时单骑出居庸关游八达岭作诗数十章,其中有一首是:
“汉时关塞重卢龙,
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
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
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控弦嗟往事,
一鞭冷月踏居庸.”
八达岭不仅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群山苍茫,长城腾飞在高山之颠,宛如巨龙.
参考资料
节选自着名长城专家董耀会着《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