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频道 > 儿童诗歌 > 正文

如何写杂文(共10篇)

来源:儿童诗歌   2017-09-23

篇一:如何写杂文

关于作文文体
考试时题目中说文体不限,这文体指什么?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这种?还是只分为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类?为什么我写杂文或散文时被判为文体不明呢?我写记叙文思路又太开阔,怕老师看不顺眼或一眼看不出内涵而误判,搞得我现在能写议论文尽量写议论文,只能写记叙文时只写很普通的记叙文,

=-=亲你是高中还是初中,我按高中的来答了哦,如果不是你再问
虽说文体不限但大多数考卷上都有一句“选好文体”或者“明确文体”若是选好文体那基本上没什么跑的按现在才材料作文的兴盛程度来说基本就是议论文了,若是明确文体那就是写你最拿手的,这是最基础的审题.
按你的提问来说,敢于在考场上写散文诗歌的写作水平都不会太差,不过建议不要写诗歌了,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几乎都是潜规则了=-=,散文化语言议论文形式是高分作文很基本的一个表现,杂文不太被看好主要是杂文主要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批评不多说了,除非你是牛到一定程度,一不小心还可能“思想问题”零分,而议论方面很容易让老师认为是议论文论据不够凑字数来的.
真的是议论文最占优势,因为老师在改了几千份议论文后忽然看到一篇散文并不会让他觉得耳目一新只会让他一时转不过来在你的文章里到处找论据,找不到论据脑子里只留了一堆散文化语言,一不小心就是文体不明了
=-=好累……等会儿我歇会儿
写议论文思路开阔是好事,但前提是你开阔了还能收回来,做简单的方法就是确定中心论点(一个小方法,把中心论点写成一句话抄纸上)在文章中隔一段抄一遍,当然不能太长.
写记叙文太平淡不好抓分,既然散文写的不错就在里面惨几句散文化语言,题记啦什么的,像分小节,每小节前面几句散文诗的方法也不错,不过很有可能纸不够写=-=

最后说一句很多平时写文章很好的人都会觉得这样按公式写文章很=-=嗯……不要脸=-=在考试的时候默想一会儿你现在写的东西是要拿去取悦老师为自己赚得分数的,就像是一道数学证明题那样就会好很多^ ^
累死我了……有事么不清楚的再补充问【如何写杂文】

篇二:如何写杂文

以“时代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最好是议论文(杂文),散文,【如何写杂文】

新时代的方仲永
宋朝末年的中国,出了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从小就能歌善舞,并且具有很强的写作天赋,能写诗作对联,五岁时,他的父亲叫他当众作了一首诗,那首诗还非常值得欣赏,反应出他的天赋并不是虚假的.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很愚蠢,带着神童方仲永到处拜访,实际上是显耀,认为既然是神童,就不必要让他再学习.又过了几年,仲永已十二三岁,着名诗人王安石又去看望仲永,并叫他当场作一首诗,却发现文采与辞藻都已经大不如前.又过七年后,仲永已经变得与和普通人一样了.再有天赋的人,不努力,不学习,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管是有天赋的人,还是一般的普通人,都要努力学习和更新知识,才会有成就.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脑筋迟钝的人,经过不懈努力,也能做成不平凡的成就;而天赋很好的人,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小聪明作为资本去显耀,甚至看不起反应稍慢一点而正在努力拼搏的人,从此停滞不前,那么,她也将浪费掉宝贵的光阴,最终一事无成!科学家曾经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过验证,证明他的大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还有些迟钝,小时候同学和老师总是欺负他,父母甚至担心他今后的生活都会成问题.但爱因斯坦不在乎这一切,在人生路上不懈地努力着,不断学习和创造,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着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同样,人的知识不更新,也肯定会枯竭,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才使他最终成了一个普通的人,浪费了上天赏赐给他的智慧,不然,凭着方仲永天生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后来的努力,他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这说明:“钟不鼓不鸣,人不学不灵.”这句名言是多么正确.现在,我们拥有了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没有谁会阻止我们去学习,反而家庭和社会都在花大力气支持我们去学习.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种大好时机.经过自己的努力,我们的人生路上也一定能划出一道耀眼夺目的光彩.

篇三:如何写杂文

吴晗与邓拓,廖沫沙合作写了什么杂文?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如作者在第一集前的“两点说明”中所讲的:“办此专栏,将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又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篇四:如何写杂文

怎么写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兴《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等.
任何一种文体都没有固定的写法和内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还有散文诗,只要文体存在,歌颂也好,讽刺也好,批评也好,幽默也好,包罗万象,这样才能使某种文体发扬光大.如宋词,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大江东去,散文诗亦然.把散文诗当成了美丽、纯洁的公主,那么,粗犷、幽默、诙谐的以诗歌的语言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算不算散文诗?

篇五:如何写杂文

随笔应该怎么写?

【如何写杂文】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写作技巧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总结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键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篇六:如何写杂文

了解崇拜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朋友们请进来?
当代的作家都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多,指的是哪一类的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写的最多的是不是“杂文”?
讽刺批判文章,一般用什么文体写?
鲁迅先生写得最多的是哪一种文章?

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多的是谁?是哪位作家?阁下完全可以把他的尊名放这晒晒,简直是无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之浩瀚,形式之多样,思想之深邃,意蕴之丰富,是近代文坛真正的盟主地位,当然这也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的.客观呐喊地讲先生最擅长写小说,从他仅有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即可看出,但为“治病救人”杂文更有战斗力,所以一生写的最多的问题当为杂文,我们可以知道,从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至1936年逝世前未完篇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止,杂文创作贯穿了其文学活动的始终.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18年至1926年,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后期从1927年到1936年,杂文集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大概有16本之多!但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的诗写的是非常好的,尽管作品不多,但俱是精品,无论古体还是近体诗……哦,还有一问——讽刺批判类文章不一定非得用杂文形式,随笔可以犀利如钱钟书,写诗可以如北岛,都很有穿透力!

篇七:如何写杂文

学习要脚踏实地 作文 急、急、急、急啊!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如果我们整天高唱“明日歌”荒废时日,然后梦想能取得一份优异的成绩,我想这也只能是痴人做梦吧.我觉得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努力是根本.但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积累,它不会出现早上栽树晚上乘凉的效果.
既然是学习,是努力,是探索,就难免有失败.我们有些同学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稍微遭遇了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就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一切.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做“失败乃成功之母”吗?需知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你能否在失败后立即爬起来,认真反思失败的原因,鼓足勇气再次战斗.我觉得与其在平时嬉笑玩乐虚度光阴,还不如抓紧时间学习工作;与其在失败时抱头痛哭,还不如化眼泪为力量,化埋怨、悔恨为行动.
同学们,努力吧,努力请从今日始.相信你美好的未来就在你的决定和行动中.据说,在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学校,每天上课前学生都要念这样一段格言:“一个人一生只有3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3天!”这段富含哲理的格言,意在提醒我们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时间,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年华,浪费生命.
在这3天中,我认为最具实际意义的是今天.只有永不放弃今天的努力,才有昨天的成绩,也才能永不停止明天的追求.正如明代学者文嘉在《今日论》中说的:“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等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努力请从今日始”,就是要求"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就是要抓住每一个今天.人的一生可分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是不论哪个阶段,都是由每一个“今天”组成的.“昨天”是已经过去的“今天”,“明天”是将要到来尚未到来的“今天”,“明天”是将要到来而尚未到来的“今天”,介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是现实的今天.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的:“已经遥远的过去和延伸到无边憧憬的未来,是两个永恒,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活在两个永恒之中,一秒钟也不能.我们只是活在两个永恒的交接点上——今天.”
“昨天”已经过去无法捕捉回来,“明天”是个未知数.唯一能抓住的就是现实的今天.抓住了每个今天,也就抓住了每个昨天和明天,失去了今天也就失去了昨天和明天.无论什么人,要想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只有努力于今天.要补昨日之非,创明日之是,也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虚度今天就是糟踏了昨天,丢失了明天.就像《今日始》的姐妹篇《明日歌》所描述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的好:“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因此,谁赢得了“今天”谁就赢得了一切.
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病逝前三天,还给一本翻译小说写序言.在逝世前六年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从没去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在每一个今天的每一时刻里.作为正在学习的我们,抓住今天的最好办法,就是集中自己的智慧、精力和热诚,投入到一个“今天”的学习活动中去.
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加强责任感,打破条件论,下苦功,抓今天.”这是我国着名作家姚雪垠晚年完成《李自成》这一长篇巨着的创作,给自己写下的四句座右铭.我想:只要我们也能像姚雪垠老人那样,切实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即使条件再差,也一定能“下苦功,抓今天”.这里,让我们牢记着无产阶级革命前辈董必武的教诲:“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真的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能够做到“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投入工作和学习.”

篇八:如何写杂文

社戏中的平桥村和鲁迅在《故乡》中所描写的记忆中的故乡有什么联系
这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认识

这是两篇表现主题完全不一样的文章.在这两个片段中所描写的故乡也是不一样的两个场景.不过说起来,惯写杂文的鲁迅先生,写起描写风景和生活场景的文字来也是别有韵味.

篇九:如何写杂文

谁知道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集>>的含义,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且介亭杂文》得名由来: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 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附:原文如下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和《且介亭杂文》的得名由来 高一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鲁迅先生在《华盖集·题记》中引旧时命相家言,说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成祖的先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鲁迅觉得自己就和一个普通人交了华盖运一样.“碰钉子”自然是常有的事.用“华盖集”来作书名,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愤懑和反抗.《拿来主义》一文于1934年6月7日发表在《中华日报》副刊,暑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 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篇十:如何写杂文

人品与文品(转载) 作文

这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我先前弄了两帖子,反对者居多,也有少数人表示谨慎的同意,还有一部分人是模棱两可的。写个杂文不是要求作者是如何如何客观,客观这个词在文学中是不好界定的,写杂文就如写一个诗,李白杜甫各不相同,千遍一律,让人视觉萎缩,但也不以总是以美国大片的方式,只图个暂时的冲击。如果说一个杂文必须有思想性,我倒不如说是思辨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曾经在历史上引导了最先进的文明,包括文学艺术。但是这些都已是历史陈迹,遗产有时候会阻碍一个人创造新世界的脚步,让其躺在祖先的荣耀里,不思进取,成为僵硬的化石。


在中小学,老师教导我们,做文必先做人。小小年纪的学生便可可怜怜地去接触那些人生大道理,有一次儿童节,一个学校交来学生画稿,都是千篇一律,上了橱窗,仿若个人画展,这样的儿童将来有什么希望去发展他们本来应该是自由的天性?由于中国教育制度存在这些忽略个人思想的集中式教育,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奇怪。一个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从一个大众话语的圈子里跳出来洞察研究,哪怕他看再多的读,读再高的文凭,都只是一个弥勒佛祖的装天口袋,只知填充,不知消化。


从这个意义上延伸到我再试图努力阐述的上述话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中国正统教育的那种影子,做人要谦虚,心态要平和。久而久之,头上也便自然箍上了一紧箍咒,若敢有些自个的想法,这脑海中的唐僧就开始念起经来,立马得求饶。延伸到社会现象,也逐步形成一种中庸的人生立场。列位看官,你们看娱乐版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台上高呼一声,各位观众,是不是啊?台下便回答一声是啊。人家鼓掌,你也鼓,整个电视节目观众就象牵线的木偶一样。


历史上那些影响文学进程的大师,影响进程的仅是他们的文学,别加上中国式的人品等附加物。许多大师都是在无视传统甚至践踏了传统之中建构了一个新的世界,哪怕他们必然也是从传统从汲取了许多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对其顶礼膜拜,中国文学圈最有趣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对《红楼梦》一书进行莫名其妙的狂热研究。一部小说终究是一部小说,它最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点成就。就供起来,大烧香火,也太隆重了吧?


在这些大师的作品后面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确实不知道。可就是有人愿意首先设定一个不高尚的人是无法写出作品来的。呵呵,这个世界也太过简单化了,打个比方,谁在论坛写的好,谁就有人品,别人就得听————这是什么逻辑?有人说文品与人品有莫大的、直接的、亲密的关系,我实在无从知道他们这种坚定的以文度人的信念是从何而来的。恐怕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更为恰当。


列位,文学创作是一项独立的个体思想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无外乎是写作都的气质与他对这个笔下世界的那个瞬间的认识以及最终的文本展现。他仅是看到那些东西,有了感悟,形成了文字,记录下一种感悟而已。它更多的是依靠一种作者能力之内的想象力,以虚构的东西来反映人的表层之下的那些现实。真实的东西往往是被遮掩了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过是以文学的手段,将其复原,而且,往往是那些最伟大的作品,都往往是使人看了不舒服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这个观点的阐述是很困难的。我屡次试图从新的角度去讲,都不是很令自己满意。但是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反对者,以辛辣的笔调来阐述他反对的依据。因为一种话语习惯一旦形成,人首先就已被框住,寸步难移。

推荐访问:成长经历作文450 成长经历作文450
最新文章
  • 你用什么温暖了我作文8篇

    你用什么温暖了我作文一:2016年泸州中考作文题目:你用_______温暖... 2019-04-26

  • 孝的作文2篇

    (1) [孝的作文]关于“孝心”的作文_800字把孝心献给父母孝敬父母是... 2019-04-23

  •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5篇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篇1: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我与自然_800字在一个八面... 2019-04-15

  • 轻的作文2篇

    篇一:[轻的作文]一月有奖征文:想变轻的书包_1000字新年即将到了,... 2019-04-15

  • 竞赛作文2篇

    第一篇竞赛作文:竞赛星期五的时候,咱们班举行了一场五子棋比赛。从... 2019-04-14

  • 关于打屁股的作文2篇

    关于打屁股的作文篇一:打屁股的作文: 一次打屁股的教训_900字 ... 2019-04-13

  • 关于孝的作文2篇

    关于孝的作文篇(一):关于“孝心”的作文_800字把孝心献给父母孝敬父... 2019-04-13

  • 关于母爱的诗歌

    一:[关于母爱的诗歌]关于母爱的儿童诗歌大全-亲亲妈妈妈妈回来啦妈... 2019-04-07

  • 歌颂母亲的诗句

    一:[歌颂母亲的诗句]赞美母亲的诗歌:母亲和我——江河近来母亲常... 2019-03-15

  • 杜甫简介

    第一篇杜甫简介: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2019-03-15

上一篇:祖国在我心中作文(共10篇)

下一篇:感恩同学诗歌(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