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频道 > 儿童诗歌 > 正文

诗歌创作方法(共9篇)

来源:儿童诗歌   2018-02-25

篇一:诗歌创作方法

诗歌的写作方法共有哪些?

我之建议你使用语言的陌生化的写作手法,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收法,我很喜欢,你要是不明白,可以搜一下,如果你善于这种手法,我敢保证你的诗歌也好,作文也好,尤其是散文,都会有不少的收获.

篇二:诗歌创作方法

诗经的创作方法

【诗歌创作方法】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

篇三:诗歌创作方法

诗歌的基本写作手法

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诗歌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总称. 古体诗可不按韵律,但近体诗必须按韵律. 古体诗: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近体诗: 近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篇四:诗歌创作方法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创作手法,通过( )来( )另一种事物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做象征.《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则把( )( ) ( )和( )这些意象赋予象征的意义,增强诗的深度.
补充括号内的,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创作手法,通过(比较 )来( 衬托)另一种事物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做象征.《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则把(黎明 )(风 ) ( 河流,)和( 土地 )这些意象赋予象征的意义,增强诗的深度.

篇五:诗歌创作方法

诗经的创作手法

诗经的创作手法——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创作手法,就是赋比兴.也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赋: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比喻.
  兴:起兴,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篇六:诗歌创作方法

小树和小鸟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篇七:诗歌创作方法

诗歌创作的起兴手法是什么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指桑骂槐”,想说B,但先说A,A和B有一定类比的联系,然后从A引入到B.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这两只鸟在河中间你追我赶的亲热样子,岂不是正象一对情侣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连低等动物都如此,何况我们这些高等动物呢.所以男人啊,看见美女就要挺身而出,宁可犯错,不可放过!嘻嘻,逑,匹配意思.
所以B的出现,最终是为了表现A的意思.举例:易水寒七律一首:一望蓝天万里空,深思何处觅芳踪?,同名另一首:浮世芸芸多少人,布衣天子亦烟云.来一整首的:七律.狗尾巴花【诗歌创作方法】

篇八:诗歌创作方法

我国古代诗歌的写作特点【诗歌创作方法】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篇九:诗歌创作方法

以读书为主题创作诗歌,

对于诗歌创作,我完全是门外汉.但有一句老话:“旁观者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对于当前的诗歌创作,我斗胆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关于旧体诗创作
旧体诗是一种“高雅文化”.旧体诗创作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丰富的知识,比如古典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古汉语知识、诗词格律知识、历史知识等等,因此,并不是每位古诗词爱好者都适合搞旧体诗创作.会写旧体诗词固然头上往往有一道“文人雅士”的光环,但我们不要为此去附庸风雅,以免耽误自己的前程.毛泽东曾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致臧克家的信,1957)当然,兴之所至,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另外,这里所说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不是单纯指学历和所学专业.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不一定都具备创作旧体诗的知识和能力,相反,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甚至没有上过大学的有成就的旧体诗作家并不鲜见.最近我浏览了诗人周英所创作的部分旧体诗,觉得在遣词用语、章法格律诸方面都很雅正,也富有文化内涵,很有水准的,而据说她在大学读的是法学专业.
(二)关于现代自由体诗的创作
当前的自由体诗歌创作有很大成绩,涌现出不少好作品,但从总体上看,不能不说存在着一种不好的倾向:不顾及广大读者的欣赏习惯、正常思维、认知方式、美感诉求,常常是率性而为,任意挥洒,写出的诗歌往往玄深怪诞,不知所云,甚至让人感觉是“满纸荒唐言,一盘杂烩菜”.这样的作品不管作者多么“自我感觉良好”,读者也不会买账的.当然,诗歌语言不等同于人们的日常用语.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伟大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常规语言和观点在对付现实方面是必要的,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刻,我们会发现它们是不能胜任的.诗歌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抵抗这一发展.但是,不管诗歌的语言多么特殊,多么有“弹性”,也应以让人看得懂、愿意看为前提,如果把诗歌打扮成谁也看不懂的怪物,一般人无法欣赏,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诗歌创作又怎么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呢?
(三)关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文学创作先考虑内容,后考虑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样的观点早已被颠覆.实际上,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也不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在创作实践中,内容和形式是统一进行的.但是,诗人创作一首诗歌,总是先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启迪、有了某种感悟、产生了某种原始的冲动之后才开始构思的.因此,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独特的、深刻的、典型的、具有巨大美学价值的体会和感悟,才是创作出一首优秀诗歌的前提和基础.有些诗作者似乎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只要多掌握一些古今中外优秀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因此他们不在深入生活、开掘思想上下功夫,而是一味地追求“时髦”,生硬地模仿国外那些朦胧诗、后朦胧诗、反文化诗等等“魔怪诗”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无病呻吟,读后让人头痛.老实说,这种做法完全是与文学创作规律相背离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如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所说:“缪斯哑了”.“如果连‘小众化’都做不到,那现代诗的困境就不能全怪罪社会,而要自我反省,找出本身有什么缺陷.”(《缪斯未死》)
诚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襟怀学习、吸纳国外一切优秀文化,但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在诗歌创作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基本规律,而不要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 你用什么温暖了我作文8篇

    你用什么温暖了我作文一:2016年泸州中考作文题目:你用_______温暖... 2019-04-26

  • 孝的作文2篇

    (1) [孝的作文]关于“孝心”的作文_800字把孝心献给父母孝敬父母是... 2019-04-23

  •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5篇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篇1: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我与自然_800字在一个八面... 2019-04-15

  • 轻的作文2篇

    篇一:[轻的作文]一月有奖征文:想变轻的书包_1000字新年即将到了,... 2019-04-15

  • 竞赛作文2篇

    第一篇竞赛作文:竞赛星期五的时候,咱们班举行了一场五子棋比赛。从... 2019-04-14

  • 关于打屁股的作文2篇

    关于打屁股的作文篇一:打屁股的作文: 一次打屁股的教训_900字 ... 2019-04-13

  • 关于孝的作文2篇

    关于孝的作文篇(一):关于“孝心”的作文_800字把孝心献给父母孝敬父... 2019-04-13

  • 关于母爱的诗歌

    一:[关于母爱的诗歌]关于母爱的儿童诗歌大全-亲亲妈妈妈妈回来啦妈... 2019-04-07

  • 歌颂母亲的诗句

    一:[歌颂母亲的诗句]赞美母亲的诗歌:母亲和我——江河近来母亲常... 2019-03-15

  • 杜甫简介

    第一篇杜甫简介: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2019-03-15

上一篇:在阳光下成长(共6篇)

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50字(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