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频道 > 历史故事 > 正文

化石的资料(共9篇)

来源:历史故事   2018-04-22

篇一:化石的资料

如何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
立刻!来不及了!是如何收集,不是化石的资料

到哪儿去收集?怎样才能找到化石这样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见证人”呢?其实这里边并没有什么奥秘.我们知道化石通常是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那就要在地层内寻找化石,但化石并不像现代动物那样可以自由移动,也不像现代植物那样生长出地表,因此寻找化石就像寻找地下矿藏一样,首先要寻找它的露头.怎样寻找化石的露头呢?
第一,古生物化石保存于沉积形成的成层岩石中,因此要在沉积岩如灰岩、页岩、沙岩、砾岩等岩层里去找,因为火成岩如花岗岩等是由地心炽热的岩浆冷却而成,不可能有生物化石的存在.
第二,要到水冲沟、河床、风蚀地等处寻找,因为那里化石易于出露.在我国内蒙及西北草原戈壁上的风蚀面上常有大量化石被发现.那里的土地没有经过耕作,出露完好.寻找化石时,要细心观察,追踪寻找,甚至连一点碎小的骨片都不能放过.如在江西赣州发现的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就是从碎小的蛋片追踪寻找到的
第三,洞穴也是寻找化石的好地点.洞穴是动物出入和人类最初活动的场所,常有丰富的化石堆积.在着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曾经居住的洞穴里,不仅发现了北京人的头骨化石,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原始工具——石器,以及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烬,这些都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第四,从地质史的角度考虑,凡生物繁盛而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一般化石就较多.例如,我国甘肃东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陕西等地,就有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另外,还要根据所要寻找的化石类型来考虑.如在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发现动物化石,特别是珊瑚一类的化石,在含煤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得到植物的化石.
为了更好地进行收集工作,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采集化石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做好记录.要详细记载化石发现的地点和层位.要知道,没有“履历”的化石就会失去科学价值.
(2)必须使化石完整.发现化石后,不要急于挖出标本,要使化石充分暴露,最好拍一张照片或绘一张图后,才决定处置办法.
(3)应注意化石的包装.包装化石要起到保护作用,要使它经过长途运输不致损坏才行.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地下蕴藏着无数的化石资源,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采集、开发和利用.

篇二:化石的资料

琥珀的化石

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琥珀的品种和评价.中国根据琥珀的不同颜色、特点划分的品种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密腊、红松脂等,其中金珀是珍贵优质琥珀.现在琥珀的价值不高,除非是古董、精湛的艺术品或含有生物遗体.琥珀依昆虫的清晰程度、形状大小、颜色决定其经济价值.颜色浓正,且无杂质者为佳.颜色以绿色和透明红色为最好.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多用来制作串珠、佛珠、雕刻品、香烟盒、卫生香等.
琥珀的保养.琥珀的熔点低,易熔化,怕热,怕曝晒,琥珀制品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不宜放在高温的地方.琥珀易脱水,过份干燥易产生裂纹.琥珀属有机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指甲油、酒精、汽油、煤油、重液中,不宜放入化妆柜中,一般情况下,不要用重液测定其密度和用浸油法测折光率.琥珀性脆,硬度低,不宜受外力撞击,应避免磨擦、刻划,防止划伤、破碎.
琥珀仿制品及其识别.琥珀的仿制品有电木、塑料和玻璃仿琥珀.一般根据琥珀很低的密度、硬度、易软化来区别.把琥珀和其它仿制品一起放入盐的饱和溶液中,只有琥珀能浮起来,而电木、塑料、玻璃仿琥珀等仿制品均沉入饱和的盐水中.折光率:电木1.66,塑料1.63,均大于琥珀.用热铁针试,琥珀发出松香味,而电木、塑料则发出辛辣味.与琥珀最相似的是压制琥珀.压制琥珀是将块度很小的琥珀集中在一起,在200℃-250℃之间加热,使其熔化、冷却后即融凝在一起,有拉长或扁平的气泡,显流动构造,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浑浊的粒状结构.
琥珀是一种古老的宝石饰品材料,作为宝石,也有近6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希腊和埃及的许多古墓中,都曾出土过用琥珀制成的饰品.古罗马的妇女,有将宝石拿在手中的习惯,其原因是在手掌的温度下,琥珀受热能发出一种淡淡的优雅的芳香.古罗马人赋予琥珀极高的价值,一个琥珀刻成的小雕像比一名健壮的奴隶价值都高.琥珀还能够消痛镇惊,有的地方常给小孩胸前挂一串琥珀,以此驱邪镇惊.
琥珀常产于煤层中,与煤精伴生.抚顺琥珀主要产于新生代早期第三纪含琥珀的煤层中,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产的琥珀最着名,其它如北美、美国、印度、新西兰、缅甸等国均有产出.中国的琥珀产地有辽宁抚顺和河南南阳地区,抚顺产的琥珀呈黄到金黄色,其中常包含有昆虫,清晰美观,是极珍贵的品种.南阳产的琥珀质量差些,只能药用和制作压制琥珀.辨别琥珀的真假
天然琥珀质地很轻,在饱和盐水中浮起,然烧或用力磨擦会散发出送香味,琥珀室很“涩”的物质,没有两块琥珀是完全相同的.建议消费者,不要因真假问题的困扰而放弃了享受琥珀的机会,不妨加强了解关于琥珀的知识.
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资料一:
当古代可分泌树脂(胶)的树木被折断枝条的时候,树胶就从伤口中流出来,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嗅觉灵敏的昆虫.当昆虫与树胶一接触,它就被牢牢地粘住了.而树胶仍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把昆虫包裹得严严实实,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也就幸免于细菌的分解作用,而完整地保存下来.随着年代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原始森林被埋在地下,树木变成了煤炭,而一团团树胶就变成了透明的化石.所以,琥珀实际上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物所形成,是一种遗物化石,而琥珀中的昆虫则是一种身体未变的遗体化石.还有,你听说过鱼儿“游”上山的故事吗?现在就请你看看“游”到喜马拉雅山峰上的鱼龙吧!鱼龙是古代海洋中成功的一支,是海洋鱼类的劲敌.在1964--1968年,我国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许多鱼龙化石.这是世界现知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产地.那么它是如何“游”到喜马拉雅山上的呢?原来产有鱼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距今2亿1千万年前.当时,喜马拉雅地区为一片汪洋大海,并与地中海相通,以后随地壳运动而上升为平地、山峰,而原来埋在海底的鱼龙也随着地壳的上升而“游”到了山上.喜马拉雅是一条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着.从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研究生物进货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古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证据.
资料二:
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资料三:
琥珀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和现代的天然树脂有本质的不同.

篇三:化石的资料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人类学家在东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化石,这些古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约600mL,脑的大体形态以及上面的沟回与现代人相似,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
资料二:在我国云南省元谋上那蚌村西北的一个小山丘上发现了属于同一个体的左、右上内侧门齿各一枚,其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的门齿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别,这就是元谋人,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在附近地层还发现了7件人工打制的石英岩做的削刮器和碳屑、哺乳动物化石.
(1)资料一中的古人类属于人类进化的______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类的脑容量平均______mL,能制造石器.
(2)资料二中的元谋人学会了______,是人类进化______的阶段.

(1)根据资料一判断,资料一中的古人类属于人类进化的直立人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类的脑容量平均 600mL,能制造石器.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2)根据资料二判断,资料二中的元谋人属于直立人阶段,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关键的阶段.
故答案为:(1)直立人;600;
(2)用火;关键;

篇四:化石的资料

历史作业
化石考古发掘对于历史的研究有什么作用?

化石资料的大量收集为古生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基础.现代生物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发展而成的,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一个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
化石研究意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W.史密斯在地层层序律的基础上,根据化石的纵向分布建立了化石顺序律.这不仅利用化石确定地层时代,且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古生物学家发现地层层位越高,所含化石类别越多,化石的形态构造越复杂,反映了生物类别从少到多、形态构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规律.

篇五:化石的资料

我家有个从地下挖出来的动物的角,请问怎么确定它是不是化石?
我想传个照片过来给大家看看【化石的资料】

用刀刮点下来看,是软的角质的就是动物的角;如果是硬的石头粉末,就是化石了.

【化石的资料】

篇六:化石的资料

鸟类的祖先是谁?

鸟类的祖先--始祖鸟
鸟类是怎样演化来的?这是科学上的一个难题.因为鸟类的骨骼脆弱,又是在天空飞的,形成化石的机会很少,所以关于鸟类起源的化石资料也不多.目前,世界上只发现5例原始鸟类的化石.这5例原始鸟类化石都是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的石灰岩层中发现的,距现在已有1.5亿年了,这些化石被证明为始祖鸟.这些化石上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为初级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它的前肢特化成飞行的翅膀,后足有4个趾,三前一后;锁骨愈合成叉骨,耻骨向后伸长.这些特 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但奇怪的是,它的嘴里长着牙齿,翅膀尖上长着三个指爪;掌骨和跖骨都是分离的,还有一条由许多节分离的尾椎骨构成的长尾巴,这些特点又和爬行类极为相似.经研究证明,它是爬行类向鸟类过渡的中间阶段的代表,所以被称为"始祖鸟".据测定,始祖鸟最小飞行速度是每秒7.6米,它可以鼓翼飞行,但不能 持久.始祖鸟是怎样从地栖生活转变为飞翔生活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原始鸟类在树上攀缘,逐渐过渡到短距离滑翔,进一步变为飞翔.另一种认为,原始鸟类是双足奔跑动物,靠前肢网捕小型动物为食,前肢在助跑过程中发展成翅膀.始祖鸟虽然仅仅发现在化石里,但它为鸟类的起源提供了证据,被认作鸟类的祖

【化石的资料】

篇七:化石的资料

“北京人”化石在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中属于哪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后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属旧石器时代.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 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它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因此,“北京人头盖骨”的珍贵可想而知.但是,也正由于这样,它也成为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的对象.裴文中等发掘出来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竟然奇怪地“失踪”了.这事件,成为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五十年代以来,人们继续寻找着;令人气愤的是,至今仍无结果.这一案件目前已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北京人头骨化石理当回到他们的后代手里.

篇八:化石的资料

动物与植物“分家”的时候是在大约多少亿年前?【化石的资料】

对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 中国云南澄江动物群和贵州瓮安动物群的正确鉴定,说明大约距今6亿年前,动植物已经开始出现分野了.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证据,仍然无法确定动植物分野的具体年代.
新的化石证据不断涌现.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东部,发现了生活于 13 亿年前的单细胞的绿藻和金藻化石,在澳大利亚又发现了一些生存于9亿年前的藻类植物化石.这些证据显然表明,动植物的分野至少应该始于10亿年之前.
动植物化石的新发现为确定动植物分野年代提供了大量直接材料,但仅仅依靠化石是不够的.于是 ,分子生物学家们也加入到探索动植物分野年代之谜的讨论中.科学家研究了动植物体内共有的一种蛋白质——细胞色素 C,通过分析和比较物种之间细胞色素与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异同,便可掌握它们彼此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家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确的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植物和动物的分化年代,应该是距今12-13亿年以前.
新发现的化石资料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使人们在了解动植物分野年代的问题上,迈进了几大步,但要真正揭开这个谜团,尚需要有更多的证据和发现

篇九:化石的资料

资料2:①研究发现,狗和狼的骨骼结构极其近似。②现已发现的狼化石最早可追溯到40万年前。③狗起源于狼。④通过对狗和狼的基因检测发现,中东地区狼和狗的基因组成相似度最高。 (1)根据资料1可以推测,狗和狼隶属于同一个______。
A.纲     
B.科     
C.种     
D.亚种
(2)资料2中,属于事实的有_______,属于观点的是______。(请填编号)
(3)狼的体细胞内有39对染色体,如果这只“白色母狼”被确认为家犬,则它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
A.39条
B.78条
C.78对            
D.无法判断
(4)综合资料1和资料2,用_________的方法鉴别山东警方活捉的“白色母狼”,可以得到最可靠的答案。

(1)ABC 
(2)①②④;③
(3)B
(4)基因检测

推荐访问: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最新文章
  • 作文中国3篇

    篇一:[作文中国]我眼中的中国_1200字我眼中的中国,是和平的、和谐... 2019-05-21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9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篇(1):“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_4... 2019-05-09

  • 历史乱套了作文3篇

    第一篇历史乱套了作文:历史乱套了_600字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 2019-05-08

  •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10篇

    第一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_700字“起来,不愿... 2019-05-05

  •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8篇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篇(1):我的中华骄傲_650字在这一撇一捺、一横一竖... 2019-05-05

  •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3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_450字中国的传统节... 2019-05-03

  •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4篇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篇(1):黄河,母亲河_400字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 2019-04-28

  • 桥作文8篇

    桥作文篇(1):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 2019-04-25

  • 作文桥8篇

    作文桥篇一: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大... 2019-04-23

  •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8篇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一:祖国在我心中_450字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9-04-20

上一篇:近墨者黑的上一句(共7篇)

下一篇:洪湖赤卫队(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