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频道 > 历史故事 > 正文

皮影戏的来历(共10篇)

来源:历史故事   2018-05-04

篇一:皮影戏的来历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各自独立,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物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竞达四五十家。
   皮影戏作为一种综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 之一
  公元13世纪,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1.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广泛流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粗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悠久历史 皮影表演
2.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增强文章趣味性。
3.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太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4.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意对即可)

【皮影戏的来历】

篇二:皮影戏的来历

请你研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作为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皮影戏,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特别是云梦皮影戏,曾在国际上获奖,多次出访国外.但是,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民间表演艺术,皮影戏面临失传的危险.
材料二 善书是湖北汉川独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汉川,善书仅因为少数民间老艺人口耳相传,手抄笔录而幸存.
写出探究结果:

一些珍贵民间表演艺术面临失传危险,呼吁关注和拯救.【皮影戏的来历】

篇三:皮影戏的来历

阅读《中国皮影戏》,完成问题。
中国皮影戏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⑤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⑥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⑦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和广泛流传。
2.准确提取信息,写出制作皮影的步骤。(每个步骤不要超过16个字)。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悠久历史、皮影表演
2.
将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涂油;
把皮革镂刻成人物形象;
用线把皮人的头、四肢、躯干连成一体。
3.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篇四:皮影戏的来历

英语翻译
只要人工翻译啊,软件翻译的算了啊
皮影戏 -
起源
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关于它最早起源于何时民间有不少说法。山西晋中一带的皮影艺人,供奉黄龙真人为祖师爷。据传早在殷商时代,黄龙真人与他的外甥剪兽皮成人形在窗前自娱,后人据此剪成纸窗影人,随之才有后来的纸窗影戏。而在陕西的皮影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并认为皮影发源于陕西。但这些民间传说并没有充分的证据。
五代时已有类似影戏的雏形出现,为僧人俗讲之“变文”。“变文”是俗讲之底本,是僧人用说唱的形式演绎佛经故事。讲时有图像,犹如一幅幅连环画,这种佛经画被称为“经变相”。讲解这些图画的文字,有韵文有散文,有吟有诵,可歌可唱。这是唐代向一般民众普及佛教的文艺形式,此与皮影戏艺人传说关于影戏始于宗教相近似。道教也有类似宣传教义的说唱形式,名曰“道情”,它源于唐代的“道曲”。然而,“变文”、“俗讲”、“道情”虽有图画,尚非真正的影戏,其后“生心作意改图像为纸人,又后改为皮人”,便有了皮影戏的雏形。

Shadow play - History
Origin
Chinese shadow play is the earliest one of the Chinese operas.Has a long history,it originated in the folk have a lot of saying when.Shanxi Jinzhon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hadow artist,Huanglong man for the zushi ye worship.Rumored as early as in the Shang Dynasty,Huanglong man and his nephew,cut into the figure of a man at the window for skins,later then cut paper window film,then have the paper window film later.While in Shaanxi the shadow,there is a saying:"shadow play began in the Han,originated in the Tang Dynasty,flourished in the song",and that the shadow rises in Shaanxi.But these folk tales and no sufficient evidence.
Tang,prototype have similar movies of five generation,Bianwen for monks vulgar talk ""."Narrative" is the original vulgar talk,the monk dedu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with rap form.Speak with the image,like a comic strips,this sutra paintings are called "disguised".To explain these pictures of the text,a verse prose,there is Yin has song,can sing.This is a Tang Dynasty to the general public popularity of Buddhism art form,the shadow play artists and legends about the film began with the religious phase approximation.Taoism has a similar publicity doctrine of rap form,fine-sounding name "Daoqing",which origin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Tao qu".However,"Bian Wen","vulgar","Qing" although there are pictures,not real film,followed by "heart meaning change image for the paper,and after the change in skin",will have the embryonic form of shadow play.

篇五:皮影戏的来历

我眼中的皮影戏 作文

皮影戏俗称“影子戏”,起源于北宋的汴京(今开封)。随着宋氏代南迁而流传到浙江。有一些,皮影艺人在海宁乡间设坛传艺,创办了皮影草台班。艺人们用坚韧的牛皮制成偶人,躲在白白的舞台(幕布)后面,用一盏油灯照着,偶人被一根细线拉着,如真人般活动了起来,配上兼唱对白,锣鼓弦乐,变幻出一幅幅灵活的画面。真是,“两根竹棍看尽喜怒哀乐,一双巧手调动千万军马。”。
我海宁市的斜桥镇是个历史古镇,这里长久以来文化底蕴深厚,出了不少民间艺人。但是,后来群众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渐渐减弱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皮影戏是很苦的。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使得皮影戏被众人所遗忘。现在,海宁的皮影戏喘息着,难道人民所创造的文明,优秀的民族文化就这样被遗弃?海宁的皮影戏这是一朵民间艺术之花。然而,这朵艺术之花正在逐渐枯萎,而面临死亡而永远消失,这跟自然资源该得到保护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注意保护,失去的永远找不回来!
皮影戏是海宁市珍贵的民族遗产。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民需要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特别是我们,广大的少年儿童,更需要有这类艺术来满足我们的要求。
我想,作为一名21世纪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学会保护我们家乡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
让我们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来拯救、保护、扶植、发展我们海宁的皮影艺术!
指导老师:王海龙

篇六:皮影戏的来历

三皮匠指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皮匠原指人物中的那一位?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是怎么和皮匠扯上关系的,下面有几种解释:
一是《字海拾趣》中的解释:这则俗语来自江南乡间的“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猪革梁”指旧时,为使鞋子结实和美观,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包边的竖梁(今日僧人鞋上仍有此梁),劣等皮匠一人做不好这样技术较高的活儿,人们就用“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讥讽蠢笨之人,“猪革梁”音似“诸葛亮”,俗语就被误传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皮匠”指皮影戏表演艺人.皮匠是皮影的制作者,有时也兼为皮影戏的表演者.皮影相传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0年),到了宋代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三国戏是较常见、并且较难演的皮影戏剧目,在民间很受欢迎.皮影通常要用竹棍操纵,皮影人物中的文官(比如诸葛亮)动作比较简单,操纵时只要用竹棍顶一顶就行了,而武将的动作十分丰富,要有娴熟的手上工夫,运用推、挑、拈、擦等丰富的技巧才能灵活表演.一般一个人可以操控一个皮影人物;表演技术娴熟的皮影艺人称为“把式”,他们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都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缭乱;对于新手或者门外汉(臭皮匠)来说,要有好几个人才能操控一个简单的皮影人物.于是,就有了像“一个老把式,推挑三结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类的俗语,意思是一个高手可以胜过n个菜鸟.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讹传,却变成了今天的这样截然相反词义.
(图为皮影表演)
还有一种说法:“皮匠”是“裨(音pí)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篇七:皮影戏的来历

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这句话怎么来的?有什么历史典故么?
这里面有什么故事么?

原话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集思广益出智慧,褒义.不过这句俗语有许多变体,褒贬不一,例如: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两个臭皮匠,也顶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不上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vs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胜似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搞定一个诸葛亮.
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
没有臭皮匠,遍地诸葛亮.
一群臭帖(铁)匠,狂顶诸葛亮.
......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是怎么和皮匠扯上关系的,下面有几种解释:
一是《字海拾趣》中的解释:这则俗语来自江南乡间的“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猪革梁”指旧时,为使鞋子结实和美观,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包边的竖梁(今日僧人鞋上仍有此梁),劣等皮匠一人做不好这样技术较高的活儿,人们就用“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讥讽蠢笨之人,“猪革梁”音似“诸葛亮”,俗语就被误传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皮匠”指皮影戏表演艺人.皮匠是皮影的制作者,有时也兼为皮影戏的表演者.皮影相传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0年),到了宋代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三国戏是较常见、并且较难演的皮影戏剧目,在民间很受欢迎.皮影通常要用竹棍操纵,皮影人物中的文官(比如诸葛亮)动作比较简单,操纵时只要用竹棍顶一顶就行了,而武将的动作十分丰富,要有娴熟的手上工夫,运用推、挑、拈、擦等丰富的技巧才能灵活表演.一般一个人可以操控一个皮影人物;表演技术娴熟的皮影艺人称为“把式”,他们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都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缭乱;对于新手或者门外汉(臭皮匠)来说,要有好几个人才能操控一个简单的皮影人物.于是,就有了像“一个老把式,推挑三结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类的俗语,意思是一个高手可以胜过n个菜鸟.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讹传,却变成了今天的这样截然相反词义.

篇八:皮影戏的来历

皮影是影还是像
到底是哪一个
理由?

影是没有光线到达的,也就是说光线找到了除此之外的部分,而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形成了影.
像则是有光线到达的,也就是说像是由光照形成的

篇九:皮影戏的来历

我要11个词语的意思,佳句11句,名言11句,古诗11句,精彩文段篇章2个,读书笔记2个.谢谢

第一组词: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雨 伞——记住要明确打开伞的那个动作,之后放在肩上.当然如果有人非要说这是鱼竿你就有理反驳了.
摩托车——右手转动油门,右脚踏下启动.这个很简单.
口 红——开始是打开口红,之后尽量将嘴向前伸,慢慢涂抹.
电风扇——身体站直,右手像螺旋桨一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
跳 棋——身子略向前躬,右手快速向前做几个跳跃式动作.
围 裙——两手从腰前向后绕去,在身后系上.对于一些家庭主妇,或者妇男这很Easy.
皮 影——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有节奏的跳动,将身体看做一个皮影,类似皮影舞.
第二组词:日常运动(注:这里的运动比较广泛)
打麻将——灵感来源于赵本山的小品,在揉入太极元素的同时主要做好洗牌,摸排看牌,胡了几个动作.
看 书——身子站直,左手托书右手轻翻书页.
遛 狗——躬身双手或者单手牵绳向前跑就O了!
开 车——身体半蹲或者马步,右手挂档,右脚给油门,双手握方向盘状旋转.
羽毛球——左手高抛羽毛球,右手从后向前用力挥拍.
摔 倒——这是一个搞笑的题,重点在于很受人会把摔倒也当做一项运动.你就尽情摔吧!
占 座——这个动作要做到大体类似打乒乓球,第一排推球,第二排长距离推球,第三排扣球.
第三组词:动物
螃 蟹——两手如嵌状,侧身行走.大家都懂,说不定还有人猜“河蟹”!
猩 猩——两手虚握拳下垂,两腿“罗圈”状,上身前倾,头缩起来就可以了,可以加上两个捶胸的动作.
大 象——弯腰低头,左手压在右手上,右手向下直伸.小新在喊“大象,大象……”
小白兔——蹲下,两手置于头上作耳朵状.就这么简单.
青 蛙——蹲下,两手向前着地,最好鼓起腮帮子.
恐 龙——张牙舞爪的向前走,注意节奏!
人 ——这个就是纯搞笑意味的题目了,你可以做任何动作.误区在人们大都不会记起人也是一种动物.

篇十:皮影戏的来历

傣族人名会干什么 要傣族人民的知识
急 寒假作业 快开学了 急

  主要分布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部.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宏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勐婉坝(陇川)等.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立足、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掸)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阿萨”.
  民族文化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着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剧
  傣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1].
  民歌舞蹈
  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着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
  着名舞蹈家——刀美兰(傣族)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推荐访问:新闻评论200字 新闻评论200字
最新文章
  • 作文中国3篇

    篇一:[作文中国]我眼中的中国_1200字我眼中的中国,是和平的、和谐... 2019-05-21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9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篇(1):“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_4... 2019-05-09

  • 历史乱套了作文3篇

    第一篇历史乱套了作文:历史乱套了_600字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 2019-05-08

  •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10篇

    第一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_700字“起来,不愿... 2019-05-05

  •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8篇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篇(1):我的中华骄傲_650字在这一撇一捺、一横一竖... 2019-05-05

  •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3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_450字中国的传统节... 2019-05-03

  •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4篇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篇(1):黄河,母亲河_400字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 2019-04-28

  • 桥作文8篇

    桥作文篇(1):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 2019-04-25

  • 作文桥8篇

    作文桥篇一: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大... 2019-04-23

  •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8篇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一:祖国在我心中_450字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9-04-20

上一篇:丰南唐人街(共9篇)

下一篇:学习汉字(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