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常识 > 正文

太子迟之的迟(共9篇)

来源:文学常识   2018-11-02

篇一:太子迟之的迟

《荆轲刺秦王》中 为什么太子迟之 的迟 是意动用法 ,还有迟的翻译是什么 什么是意动用法

很高兴为您解答!
这里,“迟”的用法的确是意动用法,翻译成“认为……是迟缓的”或者翻译成“以……为迟”.
也就是当时太子嫌荆轲动身迟缓,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或者“以.为.”.那也就是说,用作意动用法这个词语本身不是动词,而是把它当做动词用,你看这句话,本身,“迟”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的,但是这样一来句子中也就缺少了动词的成分,便构成不了主谓宾结构,所以便把它活用成了动词.
也就是说,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在你分析句子成分时候,注意抓主干,也就是缩句,看看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

篇二:太子迟之的迟

<荆轲刺秦王>中“太子迟之”的之该如何翻译?

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
之指荆轲

篇三:太子迟之的迟

太子迟之,疑其有悔改,其的汉语意思

太子迟之,疑其有悔改
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翻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
个人认为:
这里的“其”可解释为 “他”,代指荆轲

篇四:太子迟之的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 一匕首入不测之强泰——提:拿着。
B.持丁金之资 物——币:钱币。
C.愿举国为内臣, 诸侯之列——比:并、列。
D. 使 使以闻大王——使:派遣。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顷之未发,太子迟    ②秦王闻 ,大喜
B.①今日往而不反 ,竖子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皆白衣冠以送之
C.①日 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②不敢兴兵 拒大王
D.①荆轲和而歌, 变徵之声 ②复 慷慨羽声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了一段时间,荆轲还没动身,太子丹认为走晚了,怀疑他有改悔之心,于是就生气地对他说了先派遣秦武阳的话,这激怒了荆轲。
B.太子先遣秦武阳的说法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的侮辱,于是荆轲怒叱太子,表现了他“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刚烈性格。
C.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皆白衣冠以送之”,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
D.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使他替他们向秦王进美言,得以引见,可见行事周密。

1.B
2.D
3.A

【太子迟之的迟】

篇五:太子迟之的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工以药 之——淬:浸泡。
B.人不敢与 视——忤:逆,对着。
C.顷之未发,太子 之——迟:晚,不早。
D.于是荆轲遂 车而去——就:登,乘。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为”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令秦武阳
B.复 慷慨羽声
C.荆轲和而歌, 变徵之声
D.又前 为歌曰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
B.荆轲等一个朋友与他一道去,可那人住得很远没有来,荆轲就一直等他,这受到了太子的猜疑。
C.已有武阳,还“有所待”,荆轲实感没有得力的助手就没有成功的把握,预示了失败的可能性。
D.太子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荆轲发怒辞决,赌气而出行,从中可以看出荆轲的气节和勇敢。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A 
3.D
4.(1)用这把匕首在人身上试验,只要刺破人流出血,被刺的人没有不立刻死掉的。
  (2)现在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意对即可)

【太子迟之的迟】

篇六:太子迟之的迟

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
(2)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
(3)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赤壁》)
(6)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
(7)被明月兮宝璐。(《涉江》)
(8)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
A(1)(4)(5)(7)
B(1)(4)(7)(8)
C(4)(6)(7)(8)
D(3)(4)(6)(7)


B

(1)“绝”通“决”(4)叛(7)披(8)纳

篇七:太子迟之的迟

谁能给我几份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啊.
试题.
人教版.

我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秦军.
b) 许之.②代词,(退秦)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
a) 以其无礼于晋:①连词,因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连词,表目的,来
c) 越国以鄙远:②连词,表目的,来
d) 敢以烦执事:③介词,拿,用
3)而:
a)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就,才.
b)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指动作的方式.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起连接作用,无意义
d)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竟然,却.
e)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4)其:
a)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
b) 君知其难也:(代词,它,这件事 )
c) 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使者)
d)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e)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
5)焉:
a)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无意义.
b) 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无意义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d)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3.句式:
A. 宾语前置句:
1. 何厌之有?——有何厌?
B. 状语后置句
1.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C. 判断句:
1. 是寡人之过也.标志:是……也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无标志
3. 失其所与,不知.无标志
4. 以乱易整,不武.无标志
D. 省略句
1.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2. 敢以( 之 )烦执事
3. 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主.
4. 晋军( 于 )函陵
《荆轲刺秦王》
1. 闻、引、见、迟、诚
1) 闻:
乃今得闻教!闻:听到.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到.(报告)
2)引:
秦王惊,自引而起:挺起身.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3)见:
秦王必说见臣:召见.
乃遂私见樊於期:会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出现.通“现”
未尝见天子:看见过.
4)迟: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认为…迟.
5)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觉得…怪
6)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确实.
7)就:
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
2. 句式:
一、两个被动句.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两个表原因的判断句.
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三、两个一般判断句.
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四、两个定语后置句.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五、两个状语后置句.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②取之百金.—(以)百金取之.
3. 虚词用法
一、而:
1) 图穷而匕首见(承接)
2) 荆轲遂就车而去(承接)
3) 秦王还柱而走(修饰)
4) 倚柱而笑(修饰)
5) 伏尸而哭(修饰)
二、以: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2) 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
3) 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
4) 日以尽矣:副词,通“已”,已经
5) 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6)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7) 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8)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9) 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
10) 乃欲以生劫之:介词,用
11) 箕踞以骂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4. 6个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
2) 日以尽矣 :“已”,已经
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返回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武阳色变振恐、故振慑:“震”,害怕
5) 秦王还柱而走 秦王方还柱走:“环”,绕
6) 卒起不意、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猝”,突然
5.词类活用
1) 进兵北略地 北:名作状,向北
2)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作动,上前
3) 函封之 函:名作状,用匣子
4) 太子迟之 迟:意动,以为迟
5)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6) 前而为歌 前:名作动,上前
7)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日夜:名作状,日日夜夜
8) 发尽上指冠 上:名作状,向上
9) 函封 函:名作状,用匣子
10) 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动,使…听到禀告
11) 乃朝服 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12) 群臣怪之 怪:意动,以之为怪
13) 前为谢曰 前:名作动,上前
14) 箕踞以骂 箕踞:名作状,像簸箕一样
15) 左右既前 前:名作动,上前
16)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绝:使…断
6.古今异义:(前古义,后今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处境艰难,走投无路/贫穷
2)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悬赏征求/买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袒护
4) 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侍卫/医生
5)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眼泪/鼻涕
鸿门宴
一、 通假字:
a) 具以事告.具通“俱”
b)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 内通“纳”
c)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e)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f) 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 隙”
二、 词类活用:
a) 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名词作动词
b) 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
c) 好美姬. 好:喜好 形容词作动词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e) 臣活之. 活:使……活 使 动
f) 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名词作状语
g) 籍吏民. 籍:编造史册 名词作动词
h) 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带着,使动用法
i) 范曾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j)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翅一样
k)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就象
l)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间:抄近路
三、 古今异义:
a)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b) 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指意外事故
四 句式:
a) 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判断句
c)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判断句
d) 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判断句
e)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判断句
f) 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兰亭集序》
1)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交往;与:交好.俯仰:表时间短
2)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有的;诸:兼词,之于,从……中(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3)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因:依,随着.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4)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尽管;趣:通“取”
5) 不能喻之于怀
介词结构后置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数词作动词;齐:形容词作动
7) 亦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今异义
8)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介词结构后置句
9) 及其所之既倦
及其:古今异义,等到他
10)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犹:尚且.以之兴怀: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

篇八:太子迟之的迟

荆轲刺秦王中所有虚词的解释
例如,因:亲王因曰,(于是,就

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 事所以不2、 成者,3、 乃欲以生劫之,4、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判断句.注意“所以……者,乃……也”,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5、 箕踞以骂曰 “以”的用法同6、 “而7、 ”
8、 卒惶急无以击轲 “以”,9、 连词,10、 表目的.
11、 以故荆轲逐秦王 “以”,12、 介词,13、 意“因为”.
14、 秦王惊,15、 自引而16、 起,17、 绝袖.“绝”,18、 使动用法,19、 “使……断了”.
20、 秦武断阳色变振恐,21、 群臣怪之 “怪”,22、 意动用法,23、 “对……感到奇怪”.
24、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25、 函封之 “函”,26、 名27、 词作状语,28、 “用盒子”.
29、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30、 取之百金 “取之百金”应为“以百金取之”,31、 状语后置.
32、 顷之未发,33、 太子迟之 “迟”,34、 意动用法,35、 “认为……迟了”.
36、 其人居远未来 “远”,37、 形容词作名38、 词,39、 “很远的地方”.
40、 日以尽矣 “日”,41、 通假字,42、 通“而43、 ”.
44、 而45、 秦武断阳奉地图匣,46、 以次进 “以”,47、 “按照”意.
48、 至陛下,49、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50、 应为“台阶”意,51、 不52、 同53、 于后来对皇帝的称呼.
5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55、 译为“太子和知道内情的宾客们”.
56、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57、 名58、 词作动词,59、 “穿衣戴帽”.
文章分析:
荆轲的“勇”表现在何处?如何表现其“勇”的?
1、 顾笑武阳 年十二杀人——色变振恐
2、 为己解围
3、 倚柱而4、 笑 箕踞 而5、 骂——目眩良久
荆轲的“智”:
a) 私见樊於期
b) 顾笑秦武阳
c) 为自己解围 不d) 畏强秦,e) 不f) 怕牺牲——镇定自若,g) 从容不h) 迫
i) 荆轲有所待
j) 厚遗秦蒙嘉
安庆石化一中 周宗富

篇九:太子迟之的迟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中的二十个虚词和实词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使工以药淬之 “淬”通“焠”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卒起不意 “卒”通“猝”
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通“刺”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词类活用】
【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龄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白】
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上】
发尽上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生】
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望采纳哟

推荐访问:成长经历作文450 成长经历作文450
最新文章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10篇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_400字尊敬的... 2019-05-24

  • 三年级看图写话6篇

    第一篇三年级看图写话:看图写话_350字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小... 2019-05-24

  • 国庆节演讲稿500字9篇

    一:[国庆节演讲稿500字]国庆演讲稿500字--国庆节朗诵稿_400字国庆... 2019-05-24

  • 粗心大意的妈妈9篇

    (1) [粗心大意的妈妈]粗心的妈妈_300字我有一个粗心的妈妈,她经常... 2019-05-24

  • 风筝续写7篇

    风筝续写篇一:《风筝》续写_350字我们急忙向水磨方向跑去,在水面上... 2019-05-24

  • 军训随笔10篇

    军训随笔篇(一):军训随笔_400字弯弯苍穹上挂着一轮明月,月光打入门... 2019-05-23

  • 中秋感悟10篇

    (1) [中秋感悟]中秋感悟_650字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 2019-05-23

  • 信阳征文6篇

    第一篇信阳征文:[11月征文]坚持,大家都在为我加油_900字坚持,坚持... 2019-05-21

  • 麻雀续写刑虐陈深2篇

    第一篇麻雀续写刑虐陈深:续写窦娥冤_3000字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 2019-05-21

  •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10篇

    篇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_600字从小到大... 2019-05-21

上一篇:寂静反义词(共10篇)

下一篇:《金陵十三钗》(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