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知识 2018-06-18
有关月亮的知识 作文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木、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甙弥斯,并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剑作为月亮的天文符号。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由于发射太阳光而被人们观测到。月球表面上自由落体重力速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有众多环形山、山系、月海、月陆、辐射纹等结构;无水,基本无大气;温度变化大,在太阳光直射下高达127摄氏度,夜间降至零下183摄氏度。“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球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月圆月缺,引发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想像;月晴月阴,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于是,月亮便拥有了数以百计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别称。
指导教师:卢月红
关于月球的知识有哪些呢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1]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
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月相变化而
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平均轨道半径384,401千米.
轨道偏心率0.0549.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8.85
年.
食年346.6 天.
沙罗周期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0.0012.
表面面积 3.79×10^7平方千米.
体积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1.62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0.12
宇宙中的月球
满月时视星等-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1.3×10-10 千帕.
月周期:
名称 数值(单位:天) 定义
恒星月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
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关于月亮的知识】
关于月球的知识有哪些呢?【关于月亮的知识】
月亮上没找到嫦娥和吴刚,玉兔没看见,桂花树也不见了.
满目尽是环形山,粉尘很厚,日照很热,阴面很冷.
引力是地球的1/6 ,距离地球38万公里.
没有自转.
你还想知道什么?
关于月球的知识
月球的起源
关于月球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
1.俘获说: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2.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太平洋就是月球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分裂.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3.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月球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你还了解有关月亮的哪些内容?
从科学角度去了解月球
探月行动对研究整个月球和更多自然界的知识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从科学技术角度讲,探月行动在火箭、通讯、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领域技术要求很高,这需要科研人员去努力和实现,而由此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我国月球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太阳系演化学、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天气与空间环境科学等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学科的进展又将带动更多的基础学科交叉、渗透与共同发展.
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对联及有关于月亮的知识
越多越好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众人皆知的吧)
诗词: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联:
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2、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3、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4、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5、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6、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7、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8、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9、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0、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11、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12、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13、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4、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15、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关于我们的宇宙的知识:宇宙的概况及演化,关于太阳系、地球、月球的知识.
宇宙的产生:
大爆炸模型认为,最初的宇宙是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大约180亿年前,这“一点”突然爆炸了,仅用10-36秒,伴随着真空相转移的过冷却现象,这“一点”在瞬间几十个数量级的膨胀,成为一厘米规模的宇宙.
其后宇宙继续膨胀,温度从几十亿摄氏度开始下降,大约在5500万摄氏度时,由降温过程的能量,生成中子、质子,它们又合成原子核,这些过程仅有3分钟.约30万年后当宇宙的温度下降到3000摄氏度时,自由电子被原子核捕捉形成原子.在随后的大约3000万年中那些原子继续向外膨胀.宇宙也继续冷却,到宇宙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之上167度时,原子开始化合形成稀薄气体.此后因密度波动、引力作用等开始向新的天体进化.再经过100多亿年,显示出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成了今天的宇宙.
自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星体和各星系一直各自向外飞散.实际上膨胀还在加速进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斯坦哈特说,宇宙无始、无终,一次次宇宙大爆炸将会永不止息,不断发生.
这就是宇宙.
宇宙有大小尺度:
目前已经发现的河外星系有大约50亿个,加上我们本身的银河系,统称为总星系,也就代表了目前人类所接触到的所有的宇宙范围.但是宇宙本身是无限的,而且也是在不断膨胀的,所以应该有无限多个我们尚未知晓的河外星系.宇宙中有多少星系,迄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有说800多亿个,有说1000多亿个,有说1000~2000亿个.
1995年,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北部外空进行了观测,估算出宇宙中大约有800亿个星系.3年后,即1998年10月又对南部外空进行了观测,估算出的宇宙星系数量达1250亿个.
为什么两次观测的数字相差这么多,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哈里•弗古森解释说,这是由于对南部外空的观测距离比北部外空的观测距离更远.
由此可以知道,宇宙中的星系数量比1250亿个还要多,众多的星球则会像蜂群一样遍布于宇宙的各个位置..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因为哈勃空间望远镜并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所以宇宙就应该是无限的,至此为止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非常的宇宙画卷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像布一样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目前已被从行星里开除,降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8颗.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以冥王星作边界).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集团,地球是太阳的子民,月亮又是球的女儿.
太阳,地球,月球的知识?
太阳的直径为139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是月球的400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平均密度是1.4克/厘米3.
太阳的重量是月球重量的270倍,太阳与月球相比,就像大象和蚂蚁之比.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这个距离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400倍.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从表面向中心,温度越来越高,中心区约有1600万摄氏度,3000亿个大气压.在高温高压的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区,它的成分是氢与氦,在氢转化为氦时,可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阳辐射.50亿年前,自太阳形成之日起,它就不间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估计这种状态还能持续50亿年.肉眼看到的太阳表层为“光球”,“光球”外围为“色球”,最外层为“日冕”,这几层组成了太阳的大气.太阳也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周期在日赤道带约为25天,在两极区约为35天;公转周期(环绕银心运行的周期)约为2.5亿年(假定轨道偏心率为零).
而月球只有地球体积的1/49而已~
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不是千万个为什么而是十万个为什么?十万用于... 2019-01-15
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谁知道星期天,我正在用复读机听英语,可听着听着,... 2018-12-19
《果壳中的宇宙》概括着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新书《果壳中的宇... 2018-11-02
有没有一些很有趣简单的科普书,比如《1001个可怕的事实》、《世界上... 2018-10-17
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急1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 2018-10-12
世界上的文字有多少种?如题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彩,有代表各民族文化... 2018-09-26
小学生参加市科普知识比赛,答对一道得20分,答错扣12分,共得了136分,... 2018-06-21
有关月亮的知识 作文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 2018-06-18
什么是大自然科普知识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五彩缤纷的季节里,昆明路... 2018-06-14
关于科幻的作文“嘀嘀嘀 ”我的机器人在叫我起床了,这是年,因为我... 2018-03-20
上一篇:小学科普知识资料大全(共10篇)
下一篇:小学生科普知识(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