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学 2018-07-28
龙门新教案在线课堂 八年级数学(上)的答案
1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人所上的这节《平方根》是一节以概念的理解为主的新授课.
一般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引入新课是建立在学生对数字的规律和联系的把握上的,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在上一章勾股定理一章时,有意识的让学生知道类似X2=4时X的值有两个即X= 2或X=-2,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边长,边长不能为负数,故只取正数,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哪个数的平方等于4或16等等,又为何取正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接触到如何求X的值,为学习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接触到这个概念时,学生就没有太多困惑了.另外,我设计了两种题目:一种是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面积;还有一种是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对于第一种题目,学生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快就可以解决,对于第二种题目,面积为9、16、49的,学生也可以很快利用平方的知识进行解答,但是当面积=7时的,学生就被难住了,到底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学生无法找到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7,这时,我告诉同学们,当我们无法找到符合这个条件的数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知识:平方根.我也及时给出了表示方法:,.那到底什么叫做平方根呢?我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加深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从而归纳出三个结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有1个,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通过这些探索,最后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
接着就要和学生学习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了,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我还特意把与之相反的“负的平方根”的表示也同时列举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加深印象.
得到概念后正面的强化很重要,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例题: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数平方根,负的平方根?通过搭建脚手架,给了学生正确的表达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随后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组分层进行训练,让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形成正确的一印象并加以巩固.但是在练习中还是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求49的平方根,他写成 出现错误.“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因此我在讲课中重点强调书写格式,反复强调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个教师都要重视概念课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力求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概念,从而能够灵活使用概念解答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教案
201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了勾股定理,并在先前其他内容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逆向思维、逆向研究的经验,如:已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样的结论?反之,满足什么条件的两直线是平行?因而,本课时由勾股定理出发逆向思考获得逆命题,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但具体研究中,可能要用到反证等思路,对现阶段学生而言可能还具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节.教学任务有: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利用该定理根据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3.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能力;
4.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实验—猜想—归纳—论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结论已有一定的体验,但数学思维严谨的同学总是心存疑虑,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同学心服口服显得非常迫切,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从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探究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组数.
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出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效果: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①5,12,13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从上面的分组实验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内容2:说理
提问:有同学认为测量结果可能有误差,不同意这个发现.你认为这个发现正确吗?你能给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吗?
意图:让学生明确,仅仅基于测量结果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需要进一步通过说理等方式使学生确信结论的可靠性,同时明晰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确认该结论,需要进行说理,有条件的班级,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让同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活动3:反思总结
提问:
1.同学们还能找出哪些勾股数呢?
2.今天的结论与前面学习勾股定理有哪些异同呢?
3.到今天为止,你能用哪些方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4.通过今天同学们合作探究,你能体验出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该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交流小结
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总结出:
1.今天所学内容①会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从今天所学内容及所作练习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方法:①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②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③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当遇见数据较大时,要懂得将作适当变形,便于计算.
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体会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总结出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3第1,2,4题.
五、教学反思:
1.充分尊重教材,以勾股定理的逆向思维模式引入“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是否能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充分引用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和练习.
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从中体验任何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3.在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善于对公式变形,便于简便计算.
4.注重对学习新知理解应用偏困难的学生的进一步关注.
5.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论证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不做要求.
由于本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因而本设计教学容量相对较大,教学中,应注意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调整.
小亮家的书架上放着《八年级数学辅导教学用书》上、下两册书,它们从封面上看完全一样,小亮随意抽出一本,他拿出的是《八年级数学辅导教学用书》下册的机会是( )
A.0
B.
【八年级数学教案】1 2
∵小亮家的书架上放着《八年级数学辅导教学用书》上、下两册书,它们从封面上看完全一样,
∴小亮随意抽出一本,他拿出的是《八年级数学辅导教学用书》下册的机会是:
.1 2
故选B.
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及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研究室编答案 急!求报纸 学英语八年级暑假专号 2012~2013
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及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研究室编答案
急!求报纸 学英语八年级暑假专号 2012~2013学年(下)2~40页答案
请问你有这些答案吗?我们马上就要开学了!拜托各位帮帮忙啊!
自己做.学习只有自己做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重点教学内容是哪些
数学: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6分)
1、如果a÷7/8=b×7/8(ab都是自然数),那么( ).
[ ①a>b ②a=b ③ a
谁有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长征》节选的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5课 《长征》节选答案
1.cù è 歉 枉
2.冉-染 际―迹 赢-迎 玄-绚
3. (1)这儿的特写句主要表现红军战士崇高的革命信仰、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向着北”表现红军战士北上的坚定决心;“拼命挣扎”表现了他们的英勇精神.
(2) 刘少奇怀中的战士已经因饥饿昏倒过,他手拿着的那袋炒面一直保存着,舍不得自己吃一口.从这些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关心他人、关心革命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位战士牺牲了,但是他的这种伟大精神却极大地感染了读者.
4. 略
5.前三个场景着重反映红军过草的艰难,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草地之夜”这个场景,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乐观、喜悦的气氛.
6.围绕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谈.
7.我从你们的歌声中不仅感到了力量,忘记了饥饿,而且还看到了中国革命最美好的希望!
8.道出了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财富,红军指战员“不仅感到可力量,忘记了饥饿,而且还看到了中国革命最美好的希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体验略
9.文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革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光荣和自豪.
10.略
求四川省广元市2011秋季八年级期末数学教学质量监测题!
朋友,你的问题是非常深刻的,恐怕没有人可以帮你.然而,有一个捷径可以告诉你.在考试前,好好看看这学期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找人是一个学期的数学问题,自己的.水平之下.基本上没有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书人教版129页第7,8,9,10,
10.⑴0≤x≤4时,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所以是正比例函数,设y=kx,过(4,20)代入解析式可得k=5,所以解析式为y=5x.
⑵4≤x≤12时,图象是直线,可设y=mx+b,经过(4,20)及(12,30),分别代入成为关于m、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得m=1.25,b=15,所以解析式为y=1.25x+15
⑶进水5升/分钟,即⑴中的k;出水(5-1.25)=3.75升/分钟.即m-k.
八年级数学常量与变量教学疑点:表达式y=x-4 ①常量中写不写1; ②常量的数值包不包括“-”号;
①常量如果是-1就要写-1,如果是1就要写+1; ②常量的数值包括“-”号.
x自变量,y是因变量,y的系数要化为1的形式,x的系数如果为1可省略,如果是-1可省略1不写但要写"-"
读你作文篇一:读你_600字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几页薄纸... 2019-05-10
第一篇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作文:我又想起了那句话_600字“遇到困难,摔... 2019-05-10
苏步青的故事篇(1):《百位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读后感_750字读完《... 2019-05-07
作文写人篇(1):写人的作文_800字刚开学,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传遍了... 2019-05-07
(1) [崔事班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班上_600字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 2019-05-03
篇一:[写关于老师的作文]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_900字“老师... 2019-05-03
的作文一:写人的作文_800字刚开学,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传遍了我们班... 2019-04-23
篇一:[快乐来自于坚持600字]快乐,来自于坚持_550字幼鸟张开翅膀在... 2019-04-14
赞美老师的作文篇一: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_900字“老师”是... 2019-04-13
篇一:[外国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外国数学名人故事诺伊曼(1903-1957... 2019-04-13
上一篇:数学小故事(共10篇)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