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拼音 > 正文

卖炭翁原文(共10篇)

来源:拼音   2018-09-20

篇一:卖炭翁原文

求文言文、诗词原文!
卖炭翁、曹刿论战、小石潭记、孔孟论学(前四则)、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捕蛇者说(这些最好附注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书湖阴先生壁、一剪梅(红藕……)、凉州词、诉衷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此词以案)、青玉案(元夕)、书愤、过零丁洋、观书有感、观猎、生查子(元夕)、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不要网站!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jū)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éi)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ná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 暮 苍 山 远 ,
天 寒 白 屋 贫 .
柴 门 闻 犬 吠 ,
风 雪 夜 归 人 .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剪梅(红藕……)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诉衷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此词以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净沙(秋)
雪飞柳絮梨花,
梅开玉蕊琼葩.
云淡帘筛月华.
玲珑堪画,
一枝瘦影窗纱.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那个孔孟论学(前四则)我找不到
sorry very sorry

篇二:卖炭翁原文

求《琵琶行》《卖炭翁》《春江花月夜》《蜀道难》《兵车行》《石壕吏》原文
老师让背《琵琶行》《卖炭翁》《春江花月夜》《蜀道难》《兵车行》《石壕吏》这些东东哪个ggmm帮一下忙 下面3条有一条不符合,最佳答案没你的份1【6首律诗须注明题目、作者、朝代】2【只要原文,注释、译文,一律不要】3【如果回答这个问题,请把6首全写下来】

《琵琶行》   唐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蜀道难》 唐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兵车行》 唐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我素HLL滴分界线桑-----------------------------------
于是我不容易啊、帮你找了好久还要复制粘贴的TAT
要给分哦~

篇三: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最能体现卖炭翁悲惨遭遇和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卖炭翁原文】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翻译:一个卖炭的老人,(终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分析: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地在深山老林中烧炭,已经是无可奈何之事.
原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翻译:满面灰尘透出烟火熏烤的脸色,两鬓已经灰白十个指头全是黑黢黢的.
分析:这两句写出烧炭的环境非常恶劣.
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翻译:(要问)卖炭赚得的钱作什么用?要解决身上穿的衣裳、口中吃的食粮.
分析:老人卖炭是要解决燃眉之急.
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翻译:尽管身上穿得很单薄,但是担心炭贱所以还是希望天更寒冷些.
分析:写出老人矛盾的心理:大雪天气“衣正单”已非常冷了,还希望天再寒冷些——为了多赚点钱.
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翻译:夜里城外积起一尺深的雪,拂晓驾着一车炭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分析:为了多赚几个小钱,老人不顾疲劳,一大早饿着肚子、赶着牛车上路.
原文: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翻译:中午牛走累了人也饿得走不动了,只得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浆地里歇息.
分析:拼着老命把炭拉到集市门口,实在没力气从泥潭中挣扎出来,只得将就着就地休息一会儿.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翻译:两个潇洒的骑马人是谁?原来是穿黄衣的出使宫市的太监和穿白衫的爪牙.
分析:老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遇上了耀武扬威的使者和打手.
原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翻译:(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宣读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向北拉去.
分析;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强行把一车炭给抢走了.老人一场辛苦全都落空.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翻译:一车炭足足一千多斤,被宫使赶走了,老人舍不得也没有办法.
分析;面对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强抢明夺,老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默默忍受.
原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宫使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抵炭的价钱.
分析:“半匹红绡一丈绫”对老人来说,没有丝毫用处,根本不能解决眼前的温饱【卖炭翁原文】

篇四:卖炭翁原文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原文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锁哪,吹出的曲调短小,可是声音很大.宦官们坐的官船来来往往,多得像乱麻,全都倚仗着你来抬高名声身价.士兵听了士兵发愁,老百姓听了老百姓害怕,哪里去分辨什么是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鉴赏】
  作者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高邮)人.他出身富家,但不喜豪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精通音律,着有《王西楼乐府》.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生活.《朝天子 咏喇叭》是他的代表作品.曲中写到:喇叭,唢呐,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简单,但音量特别大,能盖过一切.不论官儿大的,官儿小的,所有的官船今天来明天去如穿梭一般,全靠了喇叭、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当地的官儿听了,官怕;当地的平民百姓听了,民怕;昏头昏脑地哪里还辨什么真和假.喇叭唢呐天天吹,吹得地方上官库见了底,平民百姓断了粮,都倾家荡产变成了穷光蛋.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 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 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篇五:卖炭翁原文

请问大家这个"敕"字读什么?它的拼音/

chi四声

篇六:卖炭翁原文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

【卖炭翁原文】

《观刈麦》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赏析】: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中重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撼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篇七:卖炭翁原文

谁给我一下这些古诗 古文的原文?
《勤学篇》《儿时记趣》《为学》《岳羊子妻》《石壕吏》《卖炭翁》
《扁鹊见蔡桓公》《周处》《童沤寄转》《齐大饥》《愚公移山》《狼》
《小人无朋》《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原文就行了.不要翻译的.

  《勤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篇八: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 白居易
(1)卖炭翁为什么一方面身上衣单,另一方面希望天寒?这写法与主题有什么关系?
(2)宫使的形象和卖炭翁的形象,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遗责了哪些人?

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描写出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喝着困牛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张建封传》及《通鉴》卷二三五),其受害者当然不止一个卖炭翁.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原文】

篇九:卖炭翁原文

卖柴翁——{白居易(写的),不是摘自《资治通鉴》的}原文+翻译

对嘛,卖炭翁是白居易的,卖柴翁是韩愈的.
卖炭翁
白居易
序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烟熏火燎的脸色;两鬓斑白,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干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有吃有穿.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
牛已疲倦,人也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了,就在市南门外歇息.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一个是穿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持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拉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宫使强行拉走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韩愈 卖柴翁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

篇十:卖炭翁原文

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揭露唐朝一种残酷的剥削方式(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充”,抵偿.“炭直”,炭价.古代一匹有四丈或五丈长.系上牛头的纱和绫,合在一起最多不过三丈余.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

推荐访问: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最新文章
  • 心情故事征文8篇

    心情故事征文篇(一):[2013暑期征文]我的读书故事_600字我的读书故事... 2019-05-05

  • 我爱读书作文8篇

    我爱读书作文篇(1):我爱读书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 2019-04-10

  • 篇一:[伫]蝶恋花_500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 2019-03-16

  • 春望古诗

    春望古诗一:关于春天的古诗21首1、《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 2019-02-27

  •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篇(1):学习普通话心得体会记得我刚来琼台的时候,... 2019-02-27

  • 迷离的意思(共9篇)

    扑朔迷离的意思是?扑朔迷离 【拼音】:pū shuò mí lí 指难... 2019-02-22

  • 缁怎么读(共9篇)

    认字——淄怎么读淄博的淄读什么啊 拼音的怎么样的正确的读音是zi... 2019-02-21

  • 葱翠的意思(共9篇)

    葱翠是什么意思葱翠,指草木茂盛青翠 语出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2019-02-20

  • 若隐若现的拼音(共10篇)

    词语若隐若现的意思是什么若隐若现 【拼音】:ruò yǐn ruò x... 2019-02-20

  • 瘦弱的意思(共10篇)

    消瘦的意思词目:消瘦拼音:xiāo shòu医学术语:指纤弱,憔悴的意... 2019-02-19

上一篇:密切反义词(共9篇)

下一篇:两女一男什么字(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