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教案 > 正文

信陵君窃符救赵(共9篇)

来源:教案   2018-12-28

篇一: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100字梗概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赵使请魏出救兵,魏王惧秦不相救,信凌君盗取兵符,使杀手击杀边将晋鄙率军八万击溃秦军,解赵之围.(简单来讲就是这么个吃里趴外的故事)

篇二:信陵君窃符救赵

英语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

老臣我本来应该跟从您去的,年纪大了,不能去,我斗胆请求计算着公子您行程的日子,就拿那在您到达晋国边的日子面向北自尽,来为公子您送行.

篇三: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为什么自刭啊?

第一:这是绝密计划,知道的人越少,其成功率便超高.
候赢自己也说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去战场,
所以只有自杀,才能保密!
第二:他作为整个事件的策划者之一,也想通过自杀来激励
信陵君等人,必须成功!
第三:为了“诚信”二字,用自杀表达自己对朋友、主公的诚信
(刚刚看到的人家的回答)【信陵君窃符救赵】

篇四: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人物点评
随便里面那个人物都行,要正面的点评,300字左右~

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马迁就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说信陵君的声名能够盖在当时诸侯之上,确有他实在的道理,并非浪得虚名.正如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马迁就是用这样的凝情之笔,写下了《信陵君列传》,通篇称呼信陵君的“公子”,共计一百四十七个,赞誉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了.节选自《信陵君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作为历史传记,确实颇为出色;作为文学散文,也十分优美.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形象跃然目前,信陵君为国忘身、谦逊待士、虚心纳谏的品格,“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信陵君窃符救赵】

篇五:信陵君窃符救赵

英语翻译
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

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篇六:信陵君窃符救赵

请问“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节,选自于《史记》的哪个列传啊?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在这篇列传中,亲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时代背景简介(参看人教社1991年5月第1版高中第四册《教参》第175页).

篇七:信陵君窃符救赵

谁看过 信陵君窃符救赵 的故事?有什么感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追问: 能不能再详细一点?最好在150字左右 回答: 去百度查古文观止现代译本 应该有的 不止150 你们老师的作业啊 追问: 有点笨,没有找到,能不能给写下来?实在不行给我地址也好,我给你加分. 回答: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哩.那强劲的秦国 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 ,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x0d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 唐顺之 苦修的陈渡草堂,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拯救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拯救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当得起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x0d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替魏公子盗窃兵符于魏王卧室之内,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若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发、建议于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壬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这样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等二人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象夷门监侯生等鄙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这就是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x0d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而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人君操持权柄于上,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一的吗?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x0d因此,信陵君可以做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做为人君失权的鉴戒.从《春秋》的书写“葬原仲”和“翚帅师”的笔法来看,哦,圣人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解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为此,我认为《古文观止》卷十二中的一篇《信陵君救赵论》(作者唐顺之)可被收录于大学语文教材之中.\x0d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一文,以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为题材,对已有的评论予以反驳,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开篇简练,没有过多赘述即阐明自己观点,指出赵国在军事上乃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则魏国亦凶多吉少,由此得出“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的论断,因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并无不可.\x0d然而,紧接的第二段笔锋一转,切入作者本人观点:“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作者认为,信陵君之所以救赵,并非为保魏国或其他几国,而只因其姻亲平原君在赵.并由此引出,其实信陵君不仅不为就魏国,甚至他心目中根本没有魏王.接下来,作者又将矛头指向魏王,说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计所以能成功,魏王本身也有一定疏漏.文章末尾对全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为人臣的信陵君之罪在于结党营私,目无君主;为人君的魏王之罪在于君权不明,君威不振,才使得臣子有犯罪的余地.运用辩证法对论点详加阐明,使全文无懈可击.\x0d整篇文章构思严谨,逻辑特征鲜明,以驳斥原有论点开篇,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陈述出自己的论调.不仅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全文虽为古文,但词句深入浅出,即使不加注释,也可通篇阅读并把握文章主旨,适合帮助学生提高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x0d除此之外,文章立意独特,对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论证,使学生在提高对古文词句的理解力的同时,还可以领略作者借文章所发表的评述,从而引发学生在学习课文之余,对文中观点立场进行辩证性的思考.

篇八:信陵君窃符救赵

围魏救赵是魏赵之战,之后又有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问这到底是一段什么历史渊源,前言后语,还望指教.

战国时魏国与赵国,连同韩国都属于原本的晋国一系(史称三家分晋),这三个国家之间关系较为友好,互为联盟但又各有野心.后来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国力日益强盛,向韩、赵两国提出合力兼并邻国土地,令弱小诸侯称臣的发展方针.但后来从结果上看,赵、韩并未获得实利,白白让魏国一家独大,最后对韩、赵构成了威胁,所以三晋联盟逐渐瓦解,
公元前361年(周显王八年),为了加强对中原东部地区的控制,减少西方秦国的威胁,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而齐国觊觎中原已久,自然视魏国为眼中钉,自此,桂陵之战爆发.
周显王十五年,赵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强占魏国属地,魏惠王出兵邯郸,以消心头之恨.魏国主将庞涓,带领军队八万,五百辆战车兵临都城之下,赵国不得已求救于齐国,许诺将占领的魏国属地交给齐国做答谢,齐威王答应了,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带八万人解救赵国.孙膑出奇策,围困大梁,攻敌必救,大破魏军,解了邯郸之危,史称”围魏救赵“——其实就是个赵国被齐国当枪使的故事.
而”窃符救赵“发生的年代更晚一些,这时候秦国国力十分强盛,已经成为其余六国的心腹大患.
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赵国全国震惊恐慌,整个国境内成年男子不足十分之一,绝对无法抵抗秦军.赵惠文王向魏国求助,魏安厘王有心援助赵国,却又恐惧于秦国的强大,只能派兵驻守在国境线处,观望双方态势.
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娶了魏国信陵君的姐姐为妻,因此写信给信陵君,向他求助.信陵君用计窃取虎符,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史称” 窃符救赵“.——楚王摇摆不定,信陵君一是为了姐弟之情,二是以赵国为魏国分担西方来自秦国的压力,因此救赵.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篇九: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史公做传如生,______.下联是:其门馆_______,读《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读后感想对联.
《信陵君窃符救赵》被认为是太史公的最得意之篇.有后人写对联对信陵君的“爱客如此”作此评价,有知道这副对联的朋友吗?
我记得好像上联是: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令”,下联是:于今视昔,不是:于今思昔?闻君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闻”,而不是“问”,“磊落”前头还应加个“塞”字。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

推荐访问: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最新文章
  •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一: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九矣yi1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 2019-03-15

  • 清平乐村居

    (1)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原文及注释译文《清平乐⑴村居》... 2019-03-13

  •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篇一:《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注释译文《天净沙秋思》作者... 2019-03-11

  •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篇(一):《登岳阳楼》原文及注释译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2019-03-10

  • 猴王出世

    篇一:[猴王出世]猴王出世_400字海外有一国土,曰傲来国,傲来国有一... 2019-03-02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篇1:《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缩写_300字... 2019-02-26

  •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作文(共10篇)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转载) 作文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无非是完整无缺... 2019-02-20

  • 迎春花开(共10篇)

    迎春花开万木荣 作文立马登高千山矮,迎春花开万木荣。立马泰山昆... 2019-02-16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共10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 2019-02-14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共9篇)

    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包括教案的格式、设计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 2019-02-13

上一篇: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前后故事(共10篇)

下一篇: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