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教案 > 正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共9篇)

来源:教案   2019-01-13

篇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文

古往今来,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无疑明是非,分黑白。但现如今的时代已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周恩来读书的时候,校长曾向同学们提出过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而读书,为全国几万万同胞能安稳生活,为更多的还在能健康成长,能上学学习知识,为了让中国人能昂首挺胸,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而读书。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也许现在有人说:“新中国已经建立,已经不用我们上战场真枪实弹地和侵略者硬拼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养家糊口而已。那么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错了,中国的危机虽已过去了,但在黑暗之下却又隐藏了无数未知的危机。中国仍然需要人才,来推动国家发展。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而父母把我们送进学校,在我们身上灌注下了太多心血与期盼,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这并没有错。在当代的社会中,不进则退,唯有不断的努力与追求,才能在这世界站立。但是在老师家长的认知中那浮现在纸上决定一切的成绩的思想在脑海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但是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当我们走在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时,我们面前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那一张张白纸上的分数并不代表一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书,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理性,态度,技能,逻辑,和前人的宝贵经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表面。在没有标准答案时,我们应该试着创造另一种可能性,那才是读书的乐趣与真正意义。深圳中学的马小平老师正是明悟了这一点,所以才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老师和学生自由自在的教和学。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力。

传统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老师自身的素养和水平以及先进的教育观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仅仅只是纸上谈兵,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潜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何谓“雅”?又何谓“俗”?这只不过是他人的看法,如此,人要按照他人的看法来做事,那么他无疑间接失去了自由,这个人会活得好累,即使偶尔他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却不敢做。因为他过于重视他人对他的看法。太重视于在众人眼中的“标准”而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追求与看法。把自己局限于客观的表面。人生的目的很重要,这个目的,是谁给我们预定的呢?没有人,你的父母,你的师长,你的朋友,都有可能参与你的目的的制定,但他们绝不是制定者。

那么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是教育错了吗?不,教育当然没错,教育让你学会知识。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做人。那么错的是什么呢?是老师家长对成绩的过分重视,是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然而哪些所谓的高分考生,出了社会,没了那些标准答案,却什么也不会了。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有才能,有本事,能创新地提出问题,理性地思考问题,能推动国家,社会发展,让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人!而不是那些只会一味追求成绩,追求标准答案的人!上学,不仅仅只是学习这书面上的片面知识,而是要开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追求的能力。

同学们,请明确你们的学习目的,解开被束缚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为了中华民族更好地站立在世界而奋斗!为了自身的追求,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而奋斗。

篇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篇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振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义勇军进行曲》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传入我的耳畔,当冉冉升起、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入我的眼帘,当气势雄伟的滚滚长江波涛汹涌,当连绵起伏的长城屹立天边……我总是心潮澎湃,心中自豪的火焰油然而生: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她的一年四季,如梦如幻江南景色,夏山如碧海南风景丰收在望华北田野,白雪皑皑北国风光,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它的大好河山,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疆土上,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杭州西湖人间天堂、波澜壮阔黄果树瀑布、秦始皇陵兵马俑.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它的悠久历史,上下五千年,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造福了人类.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它灿烂的文化,刚劲端庄的汉字,内涵丰富的唐诗宋词,引人入胜的京剧.谁能不热爱这可爱的祖国?
可谁能想到,这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东方巨龙,却饱受风霜,经历了千灾万难呢?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英法联军强盗般的掠夺我国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把圆明园内所有的无价之宝,奇花异草统统掠走,将这皇家园林毁于一旦,只留下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发展而读书,因为,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发展如一匹马驹,飞速前进日新月异,当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鸟巢、水立方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当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时;当宇航员王亚平漫步太空为我们授课时,我们骄傲,我们自豪,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篇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问题:为( )而读书

为(崛起)而读书

篇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25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周恩来12岁的那一年自己一人离开了住了那么久和有乡念的家乡。

周恩来离开了他独自一人生活的家乡,来到了他伯父家,一下火车,见到他伯父指着的地方,就是(外国租界地),伯父还说了叫他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千万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惹出祸来就可糟了。

不久,周恩来进了关东的小学,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有一天,一个风和日丽过后的晚上,周恩来背着大伯,和一些要好的同学们一起闯进了外国租界地,见到了一些黑头发.白鼻子的洋人和一些耀武扬威的巡警,他们一起走在半路上,见到了一个妇女,身边还有一个得意扬扬的洋人,一问才知道,原来那个妇女的亲人别那些洋人的汽车扎死了,那个妇女原本靠那个巡警帮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过了一会儿,谁知,那个巡警不但不惩处那个洋人,还把那个妇女训斥了一顿,围着观看的中国人气得紧握双拳,可以又没有怎么办,那里是外国租界地,不能把他们什么,只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而已,回去学校以后,周恩来一声不吭,

直到那一天上修身课才把这个密解开。

校长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而读书?

有很多同学回答,只有周恩来没有抢着回答,有的说:“为吃饭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赚钱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校长注意到了,打了一个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了名让周恩来回答,周恩来起了身,清晰而坚定的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校长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具有如此抱负和胸怀,校长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得到了校长的喝彩:“好哇,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少年周恩来在那里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不想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以此为目标。

篇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25课为什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因为那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更是内忧外患并存,只有努力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篇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生 平 年 表
1898年 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
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
1910年 春,随伯父离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
岭市)银岗书院和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1913年 春,到天津.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的“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此”在文中指的是(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一: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九矣yi1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 2019-03-15

  • 清平乐村居

    (1)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原文及注释译文《清平乐⑴村居》... 2019-03-13

  •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篇一:《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注释译文《天净沙秋思》作者... 2019-03-11

  •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篇(一):《登岳阳楼》原文及注释译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2019-03-10

  • 猴王出世

    篇一:[猴王出世]猴王出世_400字海外有一国土,曰傲来国,傲来国有一... 2019-03-02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篇1:《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缩写_300字... 2019-02-26

  •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作文(共10篇)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转载) 作文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无非是完整无缺... 2019-02-20

  • 迎春花开(共10篇)

    迎春花开万木荣 作文立马登高千山矮,迎春花开万木荣。立马泰山昆... 2019-02-16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共10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 2019-02-14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共9篇)

    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包括教案的格式、设计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 2019-02-13

上一篇:学雷锋班会(共10篇)

下一篇:五年级小学英语(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