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观后感 > 正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共9篇)

来源:观后感   2018-05-14

篇一: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故宫读后感
第20课故宫
写拓展与交流,文章是怎样按照文章的叙述顺序来理解文章的呢?让我们在交流中做一次小结吧!
例:我就的《青花》的情节有些曲折,不太容易读明白.不过如果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读,就好读多了!
求啊,我分多着呢

故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古迹,我们有没有亲身体会到故宫的人文魅力呢?我没有亲身游览过故宫,这是很遗憾的.但我读了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弥补了这个遗憾.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
  作品首先介绍了故宫的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让我们简单的熟悉了故宫
  其次介绍了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以一游览者的眼光介绍了从前向后的游览故宫所看到的一切.,以总分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着介绍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游览完观全景,从景山离开这次故宫的旅行.
  全文条理清晰,内容简练,语言真实准确而又不失生动.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带领我们走完故宫,让没有去过故宫的人也可以领略到故宫的建筑奇特和文化底蕴.

篇二: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作文 说明文 故宫
我们的教室
北京故宫

有关故宫:
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可以吗?

篇三: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互访,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掘、故宫学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⑤把故宫当做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故宫人来说,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关系。(节选自《文汇报》,2009年3月18日)
1.选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
2.选文是一篇__________说明文(类型);就全文来看,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3.认真阅读第④段,解释“故宫学”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宫喉舌为文化整体的价值,使故宫顺民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故宫听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故宫文物藏品过去具有国宝意义,在上世纪民族危难时期,这些文物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因此,故宫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应放回选文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段间,并简要说说放在此处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故宫博物院》和选文谈谈你对故宫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1.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或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2.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
3.故宫学是以故宫这一文化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涉及故宫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宫廷历史文化及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的历史。(意对即可)
4.③—④段间。本段放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上文“故宫文化整体的”基本内容,又引出了下文说明的内容;故宫的特殊价值,即“故宫学”学术概念的形成。(意对即可)
5.读《故宫博物院》我们了解到了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完整最完美的古代建筑群,又是我国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读《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后,我们了解到故宫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今天“故宫学”的形成,使我们的文物保护理念更得到提升。(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闪为有这样的“故宫文化”而骄傲自豪)(或: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让我们的这些文化得到保护并继续发扬光大)。(意近即可)

篇四: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北京天坛 北京故宫介绍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编辑本段历史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天坛简介】
  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祈年殿里面真是漂亮,可惜不能进去.接着,我们又到了圜丘,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只可惜,现在不是冬天.我们到了回音壁,它是天库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有了回音壁,你在里面说的话,我都能听得见.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
  中文名称: 天坛
  英文名称: Temple of Heaven
  编号: 200-021
  天坛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天坛于199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篇五: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封建权力的中枢所在地,是历史的缩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结晶,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见证与载体.他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故宫里精美的馆藏.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文明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文物南迁,我国人民为保护“国宝”,保护国家传统文化所付出的艰辛及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都在弘扬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两岸故宫文物藏品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文物内涵以及历史原因决定的.还介绍两个故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说故宫学是两岸故宫博物院长期交往的内在动力.
说故宫收藏显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一条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得到充分的印证.【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篇六: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你对文物保护有哪些合理化建议.格式要求:夹叙夹议,字数不少于400字.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今天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这里正在进行五十年的大修,前一段时间太和殿刚刚修缮完毕.
  现在文物修缮都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在故宫,这一原则更是被遵循.如在太和殿正吻得安装时,每块吻件之间的接触面都要用捉麻刀灰,这是一个传统的做法.通过其他一系列的修复,如去除殿内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误涂饰的彩绘,从而恢复历史原貌等措施,是故宫太和殿真正还原.由此看出,文物修复应尽量使用原有材料、原有物件、原有工艺.通过这些“原有”来恢复其原有风貌.在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伪造文物的风潮,即借用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在当地新建一批所谓文物,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实际上恰恰违背了历史文物保护的初衷.真正的文物保护应像保护故宫一样,在原有文物基础上,通过一些“原有”措施,是文物存在更长时间.
  在参观故宫的书画展厅时,我发现,这里都设置有恒温恒湿控制的机器.这也是保护古旧书画、古旧档案的一个现代化的做法.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代表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的目的是运用文物这一历史的活教材,教育现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光宗耀祖,爱我中华.切莫将文物封闭起来,成为少数人附庸风雅的玩物.文物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文物自身的文化信息,宝贵程度及价值揭示出来,利用科学的保护方法和展示手段,对国民进行知道文物,透视历史,从文物价值看个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激励国民提高素质,自觉地养成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风气,使文物流传万载,惠及子孙.
  做法; 1.为我国的名胜古迹自豪.
  2.恶盗窃、贩卖、毁坏文物和不爱护名胜古迹的行为.
  3.出旅游自觉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4.做到发现损坏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行为能劝阻或报告

篇七: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故宫博物院读后感

故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古迹,我们有没有亲身体会到故宫的人文魅力呢?我没有亲身游览过故宫,这是很遗憾的.但我读了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弥补了这个遗憾.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
  作品首先介绍了故宫的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让我们简单的熟悉了故宫
  其次介绍了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以一游览者的眼光介绍了从前向后的游览故宫所看到的一切.,以总分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着介绍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游览完观全景,从景山离开这次故宫的旅行.
  全文条理清晰,内容简练,语言真实准确而又不失生动.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带领我们走完故宫,让没有去过故宫的人也可以领略到故宫的建筑奇特和文化底蕴.

篇八: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修改病句: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出土的文物.【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故宫博馆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故宫博物馆最近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故宫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篇九: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幅传世名画,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这辐画反映了:
A.魏晋的文人个性 B.唐朝的经济繁荣
C.北宋的风土人情 D.明清的商业兴盛

C

本题考查的是《清明上河图》。上幅名画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的风土人情,故选C。
推荐访问: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最新文章

上一篇:交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共9篇)

下一篇:生态文明教育课观后感(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