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传统家规家训小故事吧!
传统家规家训小故事
我们家从一开始,就是妈妈管教我比较多。她的很多言传身教,我现在都记不清了。但有那么几个小故事,回过头来看,却让人感触颇深。
一个男孩真正长大,是当他知道自己的钱,该花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很小的时候,我就拥有了自己的银行卡。与许多家庭一样,给到我的压岁钱,我都要存在这张银行卡里。这笔钱的主要开支,按照妈妈当时的话来说,是花在“大事”上的。
我的开销,被妈妈分成“大事”与“小事”,“小事”要花钱,比如每天放学买零食,书店买玩具、课外书,妈妈都会给。而“大事”花钱,需要我先动用这笔积蓄,积蓄不够了,父母再会给。对当时的我来说,学业是最重要的“大事”,所以压岁钱主要都用来交了学费,但时间长了,还是有些结余。后来有一天,学校里组织为一位患白血病同学的募捐。我就问妈,应该捐多少?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我就在心里打小算盘,想多给自己留一点。我妈没有明说,只是问我,捐款对你来说,是“大事”还是“小事”呢?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便去学校对面的银行,把卡里的400元都取了出来。
我的家庭十分看重我的学习,而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念书的时候,正好是“应试教育”盛行的年头。许多学校、培训机构都开始搞课外补习班,老师放学带小课也屡见不鲜。我妈妈对我的教育却与大多数家长不同,她常对我说,你只要今天作业写完,就可以出去玩。于是为了到家就能和大院的小伙伴踢球,我作业完成的时间越来越早,从刚布置的下课、自习时间,到课上、课前。
后来,甚至练习册刚发到手,我就写完了一半。妈妈这样做,不仅让我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还提高了我预习、复习的兴趣与效率,可以说是现代版的“笨鸟先飞”。
在家里,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洗碗、洗衣、扫地、拖地、整理房间,只要是涉及到我个人的物品,父母统统不插手。同时,妈妈很早就教我炒菜、做饭。一开始我还很费解,为啥明明他们能顺手完成的事情,非要让我再去做一遍。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念书,独立生活,才发现,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是多么重要。
小孩子好奇心与攀比心都很重,我小时候也是一样。当时流行玩悠悠球,一日,班里同学带来一个特别酷炫的,边缘闪着彩灯,碰到地面还能打出火花。一到放学,大家就都围了上去。我当时嫉妒心上涌,牛皮一顿吹,说我家有个比这个还好的。回到家,妈妈就批评了我,“做人要诚实”。但对我买悠悠球的要求,她并没有直接拒绝,而让我自己做出选择,是周末买一个一般的悠悠球先玩着,还是半年之后的生日买个特别好的作为礼物。我选择了后者。第二天我诚心的向那位同学道歉,生日那天也最终如愿以偿。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妈妈总是会教导我懂得取舍,不能随心所欲。
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代代相传;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但其精髓是不变的,那就是和谐、孝道、劝善、勤俭、诚信、励志、修养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要,如何能让孩子深入浅出的理解、接受上面这些品质,传统的“家规门矩”可能还不如一些生活小事来的有效。所以在此,记录下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也算作为一种提醒与勉励吧。
导语: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文明不仅是他人对家庭的看法,也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训家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家训家规小故事(1)
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20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那一条面包。”“,每天早晨,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装面包的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都想拿到最大的一条面包。等他们拿到了面包。顾不上想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慌忙跑开了。只有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的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盛在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
她从来不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后才捧着面包高高兴兴地跑回家。有一天,别的孩子走了之后,羞怯的小格琳琴得到一条比原来更小的面包。但她然不忘亲吻面包师,并向他表达真诚的谢意。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发现里面竟然藏着几枚崭新发亮的银币。妈妈景气地叫道:“格琳琴,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赶快去,把钱亲自交给好心的面包师!”
当小姑娘把银币送回去的时候,面包师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特意把它放进去的。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的人,上帝会给于他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您妈妈,这些钱是上帝的奖赏。”
家训家规小故事(2)
李世民,唐代有作为的皇帝,着名政治家。
帝范·纳谏篇
夫王者高居深视,方聪阻明,恐有过而不闻,惧有厥而莫补。所以设?树木,思献替之谋;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荛,犹不可弃;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其谈可观,不责其辨;其理可用,不责其文。至若折槛坏疏,标之以作戒:引裾却坐,显之以自非。故忠者沥其心,智者尽其策。臣无以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极荒淫之志,其为壅塞,无由自知,以为德超三皇,才过五帝。至于身亡国灭,岂不悲矣!此拒谏之恶也。
帝范·崇俭篇
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所,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 斯二者荣辱之端,奢俭由人,安危在已。五关近闭,则令德远盈;千欲内攻,则凶源外发。是以丹桂抱蠹,终摧耀日之芳;朱火含烟,遂郁凌云之焰。故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身,不遏则身丧。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
帝范·后序
古人有言:非知之难,唯行不易;行之可勉,唯终实难。是以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岂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皆俯从其易,不能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逸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是故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唯慎过于将来。择哲王以师,与无以吾为前鉴。夫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其为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吾在位已来,所缺多矣。奇丽服玩,锦锈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数其行幸,以亟人劳,此非屈已也。斯数事者,吾之深过也。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但我济育苍生,其益多矣;平定区宇,其功大矣。益多损少,民不以为怨;功大过微,德之未亏。然犹尽美之踪,于焉多愧;尽善之道,顾此怀惭。况乎无纤毫之功,直缘基而履庆,若崇善之广德,则业泰而身安。若肆情以纵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小编为你整理了我家的家规家训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篇一: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
篇二: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之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然而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之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8个弟妹、做繁重的劳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
篇三:勤俭节约,不挑吃穿
我们作为家庭当中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自觉践行家规家训, 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呢?以前,我的孩子吃东西总是喜欢挑精拣肥,见到合口味的,肚子吃得胖胖的,像个大罗汉,平时怕吃粗纤维的食物,尤其是青菜、罗卜。穿戴呢,拣新的、好的。我们对孩子几乎没有办法。现在好了,我们找他一起学习家规第一条,让他读几遍。他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挑剔吃穿是不对的,得赶紧改。要改就得看行动。你看:他现在吃饭时,见到青菜罗卜,都是用筷子大块大块往嘴里夹,吃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他的体质增强了,人也长壮了。穿衣服也不讲究了,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了。我们做家长的看在眼里,欢喜在心里,经常在人前人后夸奖:“还是新的家规好啊!我家小孩现在比以前懂事多了。有了规矩,真的就能成方圆啊!"
是的,家庭教育缺失要讲究方法啊!事实已经证明,而且将要继续证明:好的家规家训会给家庭成员的言行、品质、意志的养成带来好的影响,会给家庭各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互相体贴增添许多有利因素,会使家庭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倍加敬业,多作贡献。
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在教育子女时不妨尝试践行各自的新家规家训,培养自己和孩子的良好习惯, 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健康地、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