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有什么,给个参考(至少3个)内容积极向上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一、四书五经
1、《论语》(10则)2、《孟子》(2章)3、《诗经》(部分)⑴《关睢》⑵《子矜》⑶《鸡鸣》⑷《伐檀》⑸《硕鼠》4、《礼记》(3篇)⑴《苛政猛于虎也》(3篇)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5、《左传》(1篇)⑴《曹刿论战》
二、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径》)2、《夸父逐日》(《山海径》)3、《鲧禹治水》(《山海径》)4、《女娲补天》(《山海径》)5、《嫦娥奔月》(《山海径》)
三、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2、《狐假虎威》(《战国策》)3、《拔苗助长》(《孟子》)4、《鹬蚌相争》(《战国策》)5、《自相矛盾》(《韩非子》)6、《愚公移山》(《列子》)7、《螳螂捕蝉》(《说苑》)8、《卖椟还珠》(《韩非子》)9、《曾子杀猪》(《韩非子》)10、《朝三暮四》(《庄子》)
四、爱国治国篇(10篇)
1、《国殇》(屈原)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3、《阿房宫赋》(唐·杜牧)4、《木兰诗》(北朝民族)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6、《满江红》(宋·岳飞)7、《正气歌》(宋·文天祥)8、《少年中国说》(清·梁启超)9、《前出师表》(诸葛亮)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五、劝学励志名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2、《师说》(韩愈)3、《孟母戒子》(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5、《孙权劝学》(司马光)6、《陋宝铭》(唐·刘禹锡)7、《爱莲说》(宋·周敦颐)8、《为学》(清·彭端淑)9、《卖油翁》(宋·欧阳修)10、《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六、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2、《游子吟》(孟郊)3、《清明》(杜牧)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6、《送友人》(李白)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9、《春望》(杜甫)10、《过零丁洋》(文天祥)11、《泊秦淮》(杜牧)12、《题临安邸》(林升)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5、《望岳》(杜甫)16、《观书有感》(朱熹)17、《元日》(王安石)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19、《山园小梅》(林逋)20、《乌衣巷》(刘禹锡)21、《游园不值》(叶绍翁)22、《登鹳雀楼》(王之涣)23、《春晓》(孟浩然)24、《枫桥夜泊》(张继)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7、《江南春》(杜牧)28、《春夜喜雨》(杜甫)29、《初春小雨》(杜甫)30、《示儿》(陆游)31、《卖炭翁》(白居易)32、《望庐山瀑布》(李白)33、《如梦令》(李清照)34、《西江月》(辛弃疾)35、《石壕吏》(杜甫)
求适合中华经典诵读的篇目,急!【中华经典】
少年中国说,节选后半部分,结构整齐,也较有韵律.但有个别字不好读.难字较多.
女生单独朗诵的话,建议选诗经,或者婉约词.男生的话辛弃疾,岳飞,苏东坡的词都还好.
如果年龄比较小,建议千字文,要比弟子规好.
给我一个中华经典诗文
至少300个字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
中华经典诵读 作文
中华经典诵读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食粮。经典诵读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十分珍贵的作品。诵读是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朗诵,并对一些人民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一定地了解。当我了解了这些以后,便可以开始诵读了。你们还记得《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就是说三个人行走,其中一个人身上必然有你需要学习的地方,他必能成为你的老师。这让我联想到:高山之所以绵延雄伟,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粒小石子;大海之所以奔腾不息,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河流。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得到长进,就必须去仔细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积极进取,让它成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中华经典诵读,让我受益匪浅。它滋润着我的心田,给于我阳光和雨露。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组朗诵不超过5分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励志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知缘斋主人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中华经典】
中华经典美文
5到10篇急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曹植的《洛神赋》
苏轼《赤壁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庄子《逍遥游》
王勃《滕王阁序》
屈原《离骚》
李白《蜀道难》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都写过这篇文章.
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荷塘月色》
沈从文《边城》
汪曾祺《受戒》
归有光《项脊轩志》
林清玄《沉香三盏》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作文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男:风华少年,阳光灿烂,少年时光我们亲近诵读经典。
女:风华少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合:老君庙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评委——
男:老君庙中学经典诵读比赛评比标准……
(看标准)
女:老君庙中学经典诵读比赛出场顺序
(看顺序表)
1
男:我们的祖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女: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请欣赏六(3)班带来的节目《我的祖国》。
2()
在那峥嵘岁月里,有多少仁人志士在不懈探求我们民族的出路。请欣赏71班带来的《再别康桥》
3
男:今天,我们的书香校园,再谱阅读新篇。
女:本学期,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做二十一世纪中华少年
男:请欣赏62班郭真、丁超文的诗朗诵《中华少年》
4
女:有一个人,沐浴风霜雪雨,服务春夏秋冬,饱尝心酸苦辣,爱在南北西东,倾注热血真情,融入真善美中,他就是雷锋。
男:请欣赏74班刘鑫井方圆等10名同学的演讲《你,就是浪花里的一滴水》
5
男:少年是灿烂的朝阳,少年是祖国的明天。一百多年前,志士文人梁启超振臂疾呼,写作了《少年中国说》,今天,我们73班同学刘亚美井云飞朗诵的《少年中国说》。
6
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我们七年级开学之初就学习了《弟子规》,请欣赏78班王如梦等同学的回报演出——弟子规。
7
男: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下面请欣赏7(7)班同学带来的《水调歌头》。
8
男:英雄,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
女:英雄,你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歌。
男:我想深深的向你鞠躬,你已飘然远去。
女:我想捕捉你的音容笑貌,你已安详地静卧在鲜花丛中……
男:你远去了,却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在先秦两汉明月边关的映衬下,令我们魂牵梦绕。女:金戈铁马,驰骋疆场,那一声响彻寰宇的“还我河山”,至今仍震撼着历史的漫漫长河。男女:请欣赏诗七二班的朗诵——《满江红》
9
男: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滔滔黄河,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巍巍泰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请欣赏61班和雪莲、邹凯莉、陈梦起、阎闯的诗朗诵《中华少年》
10
女:五千年来,多少文人骚客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美丽诗篇,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把春天的夜晚、东升的月亮、江上的小舟、两岸的花影一一展现给我们,给了我们无限的美感和艺术的熏陶。
11
男:时间如流水,逝者如斯夫
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女:明日复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男女合: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请欣赏75班姚港峡等同学带来的《明日歌》
12
女:有那么一根成长长的情思,拴在心头,千里万里剪不完挣不断;有那么一个亲切的声音,萦绕在梦里,千次万次挥不去理还乱。是啊,祖国,对于你,每个炎黄子孙都有着一种永远减不掉的思念,永远抽不去的牵挂,永远替代不了的爱,永远忘不了的根。请欣赏64班邹孝杰、王雨甲等同学的朗诵《我的祖国》。
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老君庙镇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华经典阅读读后感
[中华经典阅读读后感]
\x05\x05\x05
这个假期我读了《三国演义》,中华经典阅读读后感.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统一.
《三国演义》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备,读后感《中华经典阅读读后感》.
刘备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
刘备为人宽厚,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刘备手下虎将如云鲜为人知的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都是他的宽厚所致.
刘备一生跌宕起伏,时而飞黄腾达,但不久就有开始颠沛流离,但他不气不馁,依然心怀光复汉朝的梦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伟人也有也有错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去攻打孙权,那是刘备因为二弟关羽的死而痛不欲生,决心攻打吴国,结果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自己也落个白帝城托孤的惨状.也为蜀汉灭亡埋下了伏笔.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篇着作,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 〔中华经典阅读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