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春秋末期,吴国(今江苏南部)的越国(今浙江北部)互相接壤,互相仇怨,经常打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越兵,越王勾践只剩下五千多兵,被围困在会嵇山。勾践对三军发布命令说:“凡是我的父老兄弟及国君的同姓同宗,有能帮助我想法打退吴国军队的人,我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随后派大夫文种到越国求和,吴王夫差终于把军队撤走了。
为了报仇复国,勾践对本国的人民说:“我不知道我国的力量不足,去和大国结下冤仇,因此害得老百姓们牺牲在荒郊野外,这是我的罪过啊,请让我改过。”于是,他埋葬在战争中牺牲的勇士,慰问那些受伤的兵士,抚养那些幸存的人,安慰那些有丧事的人家,废除那些百姓不满意的规定。他忍受了奇耻大辱,亲自去侍候吴王夫差,并派三百个士人到吴国当差,他亲自在马前给夫差开道。骄横贪婪的吴王夫差信以为真,允许越国作为吴国的属国而存在。
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以弱胜强,实现了复国的心愿。这个故事被后人引以教训,并被作为题材编成各种戏剧(如《卧薪尝胆》,《胆剑篇》等),在人民中间演唱,流传,给人们以巨大的教育力量。
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选自《国语》。《国语。》是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史料,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实。
它具体深刻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外交上的种种情况,歌颂了符合人民愿望的英雄人物,鞭挞了那些残暴荒淫,卑鄙无耻的反动统治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爱憎。
剧作家曹禺的着名历史剧《胆剑篇》,也是我国春秋末期吴越战争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题材,成功塑造了古代英雄人物勾践的形象,歌颂了勾践坚韧不屈,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
城北中学初二:cape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陌上花开,醉了红尘,迷了风月,不只在春天一朝相逢,回首冬日,那不畏严寒,凌霜而立的“奇葩”更具有迷醉之美。人生就像一朵“奇葩”,不只在春天开放,就像冬天的寒梅,如果不经历苦难,何谈成就一番伟业。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的心声。司马迁由于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圣颜,被受以极刑。但他没有放弃,为了尊严,即使百般受辱,也坚持下来,他为了成就自己,使名声流传后世,他着就了《史记》,司马迁最终达成心愿。他的人生就像一朵“奇葩”,开在历经辱没的冬天,他没有放弃,用一生着就《史记》。
花开不只在春天,司马迁在他人生的冬天用顽强的毅力,着就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