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王亚平太空授课
王亚平太空讲课是几点啊?
北京时间今天也就是6月20日的上午10点,央视四套中文国际将会在明天也就是21日上午10点重播
篇二:王亚平太空授课
王亚平太空授课有什么意义?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王亚平太空授课】
篇三:王亚平太空授课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内容写一份观后感.
学校要求,求一篇观后感拿来参考,字数400到700字左右,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篇四:王亚平太空授课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
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王亚平太空授课】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篇五:王亚平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她授课的直播视频信号是利用__________波传回地球的。她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做了一个水球,她通过水球成的像如图所示,该像是__________(虚/实)像。她在水球中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分子是__________的。
|
篇六:王亚平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人类第二次、中国第一次进行太空授课,这一举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在“天宫一号”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根据你的观察和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天宫一号”内用手推出太空笔,笔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天宫一号”内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C.在“天宫一号”内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D.图中在太空授课的实验水球,若将它收集带回地球,其质量增大
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失重状态:
A、推出的太空笔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正确;
B、天平根据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失重状态下无法测量,故错误;
C、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失重状态下无法测量,故错误;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水球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A.
篇七:王亚平太空授课
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地面的小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
高二(1)班的48个学生,将成为今天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将有机会直接向航天员提问呢!“你们兴奋吗?”记者忍不住问学习委员汪洋.“其实我们是很激动的,这样的提问机会很难得,我们很珍惜.”汪洋是班级里最喜欢提问的学...
篇八:王亚平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是一个新课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完成了太空授课,成了太空授课首席老师.她演示了在地面上不可能完成的几个物理实验,其中之一是用细线拴着小球在任意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某同学观看太空授课后,想在电梯里模拟此实验,用以探究失重状态下的圆周运动.长为l的轻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拴着小球,在电梯启动向下加速运动的时间内,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电梯的加速度为a(a<g),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小球通过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A、电梯静止时,球恰好经过最高点P,速度取最小值时只受重力,重力提供向心力:mg=
v1=
在电梯启动向下加速运动的时间内:mg-ma=
所以:v2=.故A错误,C正确;
B、电梯静止时,球经过最低点Q时,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F1−mg=,m=m+2mgl
在电梯启动向下加速运动的时间内:F2−mg=−ma,m=m+2mgl
联立以上各式,得:F2<F1.故B正确;
D、由AB的分析可知,小球对细线的拉力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BC
篇九:王亚平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教。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然后把手松开,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显示器上显示聂海胜的质量是74kg。此次测质量的原理你认为是利用了 A.二力平衡 | B.牛顿第二定律 | C.能量守恒定律 | D.惯性 | |
推荐访问:
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
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
上一篇:三顾茅庐(共10篇)
下一篇:如何做双皮奶(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