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百度文库带答案(北师大版)
初一数学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 学号 得分
说明:1、本卷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
2、本卷考试时间45分钟;
3、卷面分基础题100分,提高题20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 如果高出海平面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 ( B )
(A)不足30米;(B)低于海平面30米; (C)高出海平面30米;(D)低于海平面20米
2.仔细思考以下各对量:
①胜二局与负三局;②气温上升30 C与气温下降30 C;③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
④增加10%与减少20%.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 ( B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B)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 (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4. 零是 ( C )
A.最小的有理数. 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 D.最小的整数.
5.下列数轴的画法中,正确的是 ( C )
6.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C )
(A) 和0.2 (B) 和 (C)—1.75和 (D) 和2
7.大于—2.6而小于3的整数共有 ( C )
A. 7个 B. 5个 C. 6个 D. 4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若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数必相等
B.若两数不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若两数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D.两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9.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C,1°C,-7°C,把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C )
A、-10°C, -7°C,1°C B、-7°C, -10°C,1°C
C、1°C, -7°C, -10°C D、1°C,-10°C,-7°C
10.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 (B )
(A)—1 (B)1 (C)0 (D)±1
11.数轴上到数—2所表示的点的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D )
(A)—6 (B)6 (C)2 (D)—6或2
1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 ( C )
(A)0 (B)正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二、细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3.若上升15米记作+15米,则-8米表示 下降15米______
14.写出一个负分数: - 12 .
15.一艘潜艇正在水下–50米处执行任务,距它正上方30米处有一条鲨鱼正好游过,这条鲨鱼所处位置的高度为______-20米__.
16.规定了__原点________、____单位长度________、_____正方向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
17.用“”号填空: -9 > -11.
18.抽查四个零件的长度,超过为正,不足为负:(1)-0.3;(2)-0.2;(3)0.4;
(4)0.05.则其中误差最大的是 (3) .(填序号)
19.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到达P点,那么P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5_____.
20. 比—2.99小的最大整数是__-3________
21.绝对值大于3而不大于6的整数分别是 -6,-5,4 ,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在数轴上,绝对值小于3并且离—2两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0________.
三、认真做一做(本题共有4小题,共34分)
23.(本题4分)
=0.25+3*12
=0.25+36=36.25
24.(本题4分)
=17
25. (本题12分)把下列各数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数集内:
①1 ②- ③+3.2 ④0 ⑤ ⑥-5 ⑦+108 ⑧-6.5 ⑨-6 .
(1)正整数集{ ① ⑦ …}
(2)正分数集{ ③ ⑤ …}
(3)负分数集{ ② ⑧⑨ …}
(4)有理数集{ 1,2,3,4,5,6,7,8,9 …}
26.(本题6分) 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5, 5, 0, -3, , -1.
27.(本题8分)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15, -2, +5, -1, +10, -3, -2, +12, +4, -5, +6.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65km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李共耗油多少升?
65*0.2=13L
努力试一试(附加每题5分,共20分)
1.式子5- 能取得的最大值是 5 ,这时 = 1 .
2.观察下面一列数,探求其规律:
(1)请问第7个,第8个,第9个数分别是什么数?
- 17 ,18 , - 19
(2)第2004个数是什么?如果这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个数越来越接近?
12004 0
3. 如图,图中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__-1__________.
②如果点E、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_0__________,图中表示的5个点中,点___C_____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最小,是_____0______.
4. 某牛奶厂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设有O,A,B,C四家特约经销店. A店位于O店的南面3千米处;B店位于O店的北面1千米处,C店在O店的北面2千米处.
(1)请以O为原点,向北的方向为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画一条数轴. 你能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O,A,B,C的位置吗?
O:0km
A:-3km
B:+1km
C: +2km
(2)牛奶厂的送货车从O店出发,要把一车牛奶分别送到A,B,C三家经销店后再回到O店,那么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千米?
2+3+2=7km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卷子答案卷子
一、 填空(本大题共有15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1、如图:在数轴上与A点的距离等于5的数为 .
2、用四舍五入法把3.1415926精确到千分位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02400,应记为 ,近似数3.0× 精确到 位.
3、已知圆的周长为50,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圆的半径,应是 .
4、铅笔每支m元,小明用10元钱买了n支铅笔后,还剩下 元.
5、当a=-2时,代数式 的值等于 .
6、代数式2x3y2+3x2y-1是 次 项式.
7、如果4amb2与 abn是同类项,那么m+n= .
8、把多项式3x3y- xy3+x2y2+y4按字母x的升幂排列是 .
9、如果∣x-2∣=1,那么∣x-1∣= .
10、计算:(a-1)-(3a2-2a+1) = .
11、用计算器计算(保留3个有效数字): = .
12、“24点游戏”:用下面这组数凑成24点(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2,6,7,8.算式 .
13、计算:(-2a)3 = .
14、计算:(x2+ x-1)•(-2x)= .
15、观察规律并计算:(2+1)(22+1)(24+1)(28+1)= .(不能用计算器,结果中保留幂的形式)
二、选择(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2分,满分8分)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不是代数式 (B) 是单项式
(C) 的一次项系数是1 (D)1是单项式
17、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2a+3a=5 (B)2a-3a=-a (C)2a+3b=5ab (D)3a-2b=ab
18、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6,……,第2002个数应是( )
A、 B、 -1 C、 D、以上答案不对
19、如果知道a与b互为相反数,且x与y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
|a + b| - 2xy的值为( )
A. 0 B.-2 C.-1 D.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6分,满分24分)
20、计算:x+ +5
21、求值:(x+2)(x-2)(x2+4)-(x2-2)2 ,其中x=-
22、已知a是最小的正整数,试求下列代数式的值:(每小题4分,共12分)
(1)
(2) ;
(3)由(1)、(2)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法?
23、已知:A=2x2-x+1,A-2B = x-1,求B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有5题,24、25每题7分,26、27、28每题8分,满分38分)
2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b,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a
求:(1)梯形ADGF的面积
(2)三角形AEF的面积
(3)三角形AFC的面积
25、已知(如图):用四块底为b、高为a、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
拼成一个正方形,求图形中央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你不难找到
解法(1)小正方形的面积=
解法(2)小正方形的面积=
由解法(1)、(2),可以得到a、b、c的关系为:
26、已知:我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车里程不超过五公里的一律收费5元;乘车里程超过5公里的,除了收费5元外超过部分按每公里1.2元计费.
(1)如果有人乘计程车行驶了x公里(x>5),那么他应付多少车费?(列代数式)(4分)
(2)某游客乘出租车从兴化到沙沟,付了车费41元,试估算从兴化到沙沟大约有多少公里?(4分)
27、第一小队与第二小队队员搞联欢活动,第一小队有m人,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2人.如果两个小队中的每个队员分别向对方小队的每个人赠送一件礼物.
求:(1)所有队员赠送的礼物总数.(用m的代数式表示)
(2)当m=10时,赠送礼物的总数为多少件?
28、某商品1998年比1997年涨价5%,1999年又比1998年涨价10%,2000年比1999年降价12%.那么2000年与1997年相比是涨价还是降价?涨价或降价的百分比是多少?
2006年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答案
一、1、 2、10-mn 3、-5 4、-1,2 5、五,三 6、3
7、3x3y+x2y2- xy3 +y4 8、0,2 9、-3a2+3a-2 10、-a6
11、-x8 12、-8a3 13、-2x3-x2+2x 14、4b2-a2 15、216-1
二、16、D 17、B 18、B 19、D
三、20、原式= x+ +5 (1’)
= x+ +5 (1’)
= x+ +5 (1’)
= x+4x-3y+5 (1’)
= 5x-3y+5 (2’)
21、原式=(x2-4)(x2+4)-(x4-4x2+4) (1’)
= x4-16-x4+4x2-4 (1’)
= 4x2-20 (1’)
当x = 时,原式的值= 4×( )2-20 (1’)
= 4× -20 (1’)
=-19 (1’)
22、原式=x2-2x+1+x2-9+x2-4x+3 (1’)
=3x2-6x-5 (1’)
=3(x2-2x)-5 (2’) (或者由x2-2x=2得3x2-6x=6代入也可)
=3×2-5 (1’)
=1 (1’)
23、 A-2B = x-1
2B = A-(x-1) (1’)
2B = 2x2-x+1-(x-1) (1’)
2B = 2x2-x+1-x+1 (1’)
2B = 2x2-2x+2 (1’)
B = x2-x+1 (2’)
24、(1) (2’)
(2) (2’)
(3) + - - = (3’)
25、(1)C2 = C 2-2ab (3’)
(2)(b-a)2或者b 2-2ab+a 2 (3’)
(3)C 2= a 2+b 2 (1’)
26、(25)2 = a2 (1’)
a = 32 (1’)
210 = 22b (1’)
b = 5 (1’)
原式=( a)2- ( b) 2-( a2+ ab+ b2) (1’)
= a2- b2- a2- ab- b2 (1’)
=- ab- b2 (1’)
当a = 32,b = 5时,原式的值= - ×32×5- ×52 = -18 (1’)
若直接代入:(8+1)(8-1)-(8+1)2 = -18也可以.
27、解(1):第一小队送给第二小队共(m+2)•m件 (2’)
第二小队送给第一小队共m•(m+2)件 (2’)
两队共赠送2m•(m+2)件 (2’)
(2):当m = 2×102+4×10=240 件 (2’)
28、设:1997年商品价格为x元 (1’)
1998年商品价格为(1+5%)x元 (1’)
1999年商品价格为(1+5%)(1+10%)x元 (1’)
2000年商品价格为(1+5%)(1+10%)(1-12%)x元=1.0164x元 (2’)
=0.0164=1.64% (2’)
答:2000年比1997年涨价1.64%. (1’)
-----------------------------------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题,
1 ,2 ,3 ,4 ,5 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运算结果等于22
(可以颠倒数字顺序,可以加括号)
加减乘除死符号只能各用一次
1.2100-21×53+2255
2.(103-336÷21)×15
3.800-(2000-9600÷8)
4.40×48-(1472+328)÷5
5.(488+344)÷(202-194)
6.2940÷28+136×7
7.605×(500-494)-1898
8.(2886+6618)÷(400-346)
9.9125-(182+35×22)
10.(154-76)×(38+49)
11.3800-136×9-798
12.(104+246)×(98÷7)
13.918÷9×(108-99)
14.(8645+40×40)÷5
15.(2944+864)÷(113-79)
16.8080-1877+1881÷3
17.(5011-43×85)+3397
18.2300-1122÷(21-15)
19.816÷(4526-251×18)
20.(7353+927)÷(801-792)
21.(28+172)÷(24+16)
22.6240÷48+63×48
23.950-28×6+666
24.86×(35+117÷9)
25.2500+(360-160÷4)
26.16×4+6×3
27.39÷3+48÷6
28.24×4-42÷3
29.7×6-12×3
30.56÷4+72÷8
(1) (-9)-(-13)+(-20)+(-2)
(2) 3+13-(-7)/6
(3) (-2)-8-14-13
(4) (-7)*(-1)/7+8
(5) (-11)*4-(-18)/18
(6) 4+(-11)-1/(-3)
(7) (-17)-6-16/(-18)
(8) 5/7+(-1)-(-8)
(9) (-1)*(-1)+15+1
(10) 3-(-5)*3/(-15)
(11) 6*(-14)-(-14)+(-13)
(12) (-15)*(-13)-(-17)-(-4)
(13) (-20)/13/(-7)+11
(14) 8+(-1)/7+(-4)
(15) (-13)-(-9)*16*(-12)
(16) (-1)+4*19+(-2)
(17) (-17)*(-9)-20+(-6)
(18) (-5)/12-(-16)*(-15)
(19) (-3)-13*(-5)*13
(20) 5+(-7)+17-10
(21) (-10)-(-16)-13*(-16)
(22) (-14)+4-19-12
(23) 5*13/14/(-10)
(24) 3*1*17/(-10)
(25) 6+(-12)+15-(-15)
(26) 15/9/13+(-7)
(27) 2/(-10)*1-(-8)
(28) 11/(-19)+(-14)-5
(29) 19-16+18/(-11)
(30) (-1)/19+(-5)+1
1)23+(-73)
(2)(-84)+(-49)
(3)7+(-2.04)
(4)4.23+(-7.57)
(5)(-7/3)+(-7/6)
(6)9/4+(-3/2)
(7)3.75+(2.25)+5/4
(8)-3.75+(+5/4)+(-1.5)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17/4)+(-10/3)+(+13/3)+(11/3)
(2)(-1.8)+(+0.2)+(-1.7)+(0.1)+(+1.8)+(+1.4)
(三)已知:X=+17(3/4),Y=-9(5/11),Z=-2.25,
求:(-X)+(-Y)+Z的值
(1)(+1.3)-(+17/7)
(2)(-2)-(+2/3)
(3)|(-7.2)-(-6.3)+(1.1)|
(4)|(-5/4)-(-3/4)|-|1-5/4-|-3/4|)
1)(-4)(+6)(-7)
(2)(-27)(-25)(-3)(-4)
(3)0.001*(-0.1)*(1.1)
(4)24*(-5/4)*(-12/15)*(-0.12)
(5)(-3/2)(-4/3)(-5/4)(-6/5)(-7/6)(-8/7)
(6)(-24/7)(11/8+7/3-3.75)*24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71/8)*(-23)-23*(-73/8)
(2)(-7/15)*(-18)*(-45/14)
(3)(-2.2)*(+1.5)*(-7/11)*(-2/7)
(三)当a=-4,b=-3,c=-2,d=-1时,求代数式(ab+cd)(ab-cd)的值.
(四)已知1+2+3+.+31+32+33=17*33,计算下式
1-3+2-6+3-9-12+...+31-93+32-96+33-99的值
我发文档个给你
这样可以么?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关于有理数的,
、填空题
1、引入负数是实际需要,我们用 正 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 正数 ,则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就是 负数 .
2、如果水位下降3米记作-3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4 ,不升不降记作 0 .
3、若某仪表顺时针方向旋转45°,记作-45°,则120°的意义是 逆时针方向旋转120° .
4、某同学三次考试成绩为:57分、78分、90分,以60分为及格,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该同学超出及格的分数是 -3 +18 +30 .
5、向南行进-20米表示的意义是 向北行20米 .
6、规定收入为正数,那么支出-130元的实际意义 收入130元 .
8、只有 符号不同 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0 .
10、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和是 0 .
11、若a=-4,则-a= 4 ;若-x=3.1,则x= -3.1 .
12、-5的绝对值是 5 ,10.1的绝对值是 10.1 ,0的绝对值是 0 ,绝对值是3的数是 -3或+3 ,12与 -12 的绝对值相等.
13、数轴是规定了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的直线,数轴上-3在原点的 左 边,-2.5在-3的 右 边.
14、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正、负2 .
15、a的相反数是____-a___,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____-1____.
16、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___0_____,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____0、1、2_____.
17、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5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____-2、-3、-4_____________.
18、_____1______的绝对值与它的倒数的绝对值相等.
19、已知2a与3-a互为相反数,则a=_____1______.
20、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cd+b=__-1__,3a+4cd+3b=__+4__
初一上册第一单元数学题
|1-1/2|+|1/2-1/3|+|1/3-1/4|+……+|1/999-1/1000|=?
具体的简便的算法、解法,
老师讲到绝对值了,这个好像和绝对值有关的
答应该怎么答呢?
你观察每组在绝对直号里面的数,你会发现1-(1/2)=1/2>0的,1/2-1/3=1/6>0.其他也一样,绝对值号里面的结果是大于0的,那我们可以把绝对值去掉.
|1-1/2|+|1/2-1/3|+|1/3-1/4|+……+|1/999-1/1000|
=(1-1/2)+(1/2-1/3)+(1/3-1/4)+……+(1/999-1/1000)
(去掉括号,重新组合)
=1-(1/2-1/2)-(1/3-1/3)-(1/4-1/4)-...-(1/999-1/999)-1/1000
=1-1/1000
=999/1000
---------------------------------------------------------------------
按照我这个格式解答就可以了.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公式
要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
是人民教育版的 麻烦呐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1一个n棱柱,有n条侧棱,2n个顶点,3n条棱,(n+2)个面.顶点数+面数—棱数=2
2.棱柱有n个面,最多就可以截出n边形.
3.正方体可以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4.n边形从某个顶点出发可分为(n-2)个三角形,从某个边上出发可分为(n-1)个三角形,从内部出发可分为n个三角形.
5,①、主视图每列的方块数是俯视图该列中的最大数字.
②、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
③、左视图每列的方块数是俯视图该行中的最大数字.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有理数练习题最好是有答案的练习题谢谢【初一数学第一单元】
我这里有一份练习.
急求人教版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课程解答——丰富的图形世界
我和你一样,也是6年级就预习玩初一的了.不过我现在发现太早预习没什么用的.我现在是老师教到哪我学到哪,现在还是课代表呢.数学很简单的,上课听着,作业完成就行了.我就这样的,现在数学在班里也算数一数二的.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观察题有什么诀窍
譬如: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1/1*3+1/3*5+1/5*7+.+1/2009*2011=?(解答出来,并解释清楚,你是如何观察的?)
1/1*2+1/2*3+1/3*4+.+1/2006*2007=?( 并解释清楚,你是如何观察的?)
回答地好的话,
1/1*2=1-1/2
1/2*3=1/2-1/3
1/3*4=1/3-1/4
2题等于1-1/2+1/2-1/3+1/3-1/4.+1/2006-1/2007=1-1/2007=200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