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是什么意思
中华成语大词典
修身养性
【拼音】:xiū shēn yǎng xìng
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 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纪就安安静静地~颐养天年了.”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英文】: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and mould one’s temperament
修身养性的句子
1.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人生最可恶的是**.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工作修养的含义!
"你说的实际上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是什么意思?
恩恩恩~,是——做文明事,只有有修养的才做,而人们都想做有修养的人,所以“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这句话就是叫我们文明而已
品德修养,论语【修身养性什么意思】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反求诸己对个人修养有什么意义
不要相信书上的东西,到社会上行不同.
我的行动是:上进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低调做人.遇事则忍,不找事就行了.
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的句子【修身养性什么意思】
论语》之论仁、论修身
论仁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修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四义:
1.指道家的修炼养性.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柳公权 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2.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近思录·为学》引 宋 程颐 :“修养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
3.学习,仿效.《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权利篇》:“胥一国之人,皆以忍耐谦让为美德,争相模效修养之,日无暇刻,岂不痛哉!”
4.休息调养.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除去浮花,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内涵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多看一些有内涵的书,生活中多注意一些小细节,与人交往要真诚,要有自信,注意礼貌
礼仪修养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请求帮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真正懂礼仪讲礼仪的人,绝不会只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话的细节,早已在他们的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