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国学经典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国学经典

吟诵国学经典(共9篇)

时间:2018-07-31 来源:国学经典 点击:

篇一:吟诵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诵读国学经典
——《弟子规》读后感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三(2)陈俊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诵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品悟中华文化;能传承民族精神;能涵养自己的修为.可以让我们承继民族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皆备的人.
在众多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弟子规》犹为让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诵读《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顺、博爱、谨慎、讲信用.有父母、爱亲人,继而才能关爱每一个人,读后感《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不会变成一个危害社会,让人唾弃的人.社会上也再不会出现“大头奶粉”害人,假药毒人的事件.
诵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友善、礼让,生活上不要挑三拣四.不要把长辈对自己的疼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养成骄横的坏习惯.衣服不再于华丽,而应注重整洁;要看轻财物,少计较个人得失.学会礼让,宽以待人,严与律己;多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这样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宽广,生活会变得快乐甘甜.
诵读《弟子规》,让我领悟了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还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不要养成浮华的习性、马虎的习惯;在学习上要多下功夫,不要做一个半罐水响叮当,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是攀不上了科学高峰的,从点点滴滴做起,滴水能穿石.
诵读《弟子规》让我在言简意赅的文字里,休味到它丰富的内涵和深遂的哲理;里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里.它让我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诵听圣人的教诲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诵读这些宝典吧!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篇二:吟诵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感悟成长.
关于“诵读国学经典,感悟成长”的征文,从哪些方面写比较好呢?可以只针对一部名着或者书(国学经典方面的)来谈么?或者是提取精华,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请资深这方面的人士帮我解答下吧,谢谢.
【吟诵国学经典】

恩,我推荐《论语》《道德经》因为它们一个是道家经典,一个是儒家经典.可以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趋势开始!对这两本书或一本进行分析,以人的思想变化为主题!以五千年的社会风气背景! 写《孙子兵法》也行,从战争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来写! 追问: .嗯谢谢,我想:如果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趋势开始的话引用 道德经 好还是论语呢.请详细解答.谢谢谢谢 回答: 《论语》 吧.因为自汉朝以来,唯尊儒术,以儒治国.这方面的资料你需要自己查了!不用谢.

篇三:吟诵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感言怎么写

有什么感的就写,大多数没什么感的.

篇四:吟诵国学经典

求一篇关于经典诵读伴我成长的作文

品国学经典 扬中华精神 泱泱中华,五千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筹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便是中华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结晶,用哲学谱绘的乐曲,这些经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精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在这个物质豪奢,精神贫乏的年代,每个人虽然并非孑然一身,但却都深感孤单,都感到很难见证自我价值,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诵读国学经典来进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赎.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静静思索这一名句,便总会产生精神共鸣:凡欲成大事者,必须自强,其德必须淳厚,以此为本,方可成一代英杰.在竞争劲烈的今天,像要谋求发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厚德载物,这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 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成长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正是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着,镌刻下了中国历史的兴颓变迁.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辉煌巨着——《史记》.成为国学经典中的一块璀璨奇葩.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在与这些伟大的物理空间上从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无限亲密,与我们的心灵无限靠近,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数十个世纪抵达我们的心魂.而我们作为明天社会的栋梁该如何去对待这些经典呢?如何利用千人留下的这笔财富呢.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清晨醒来,手捧《桃花源记》,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诗行意味着宽度,诗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读者构成了长度,不朽的国学灵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这都是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文学的魅力,这便是国学经典的魅力,它往往能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也这是由了国学经典,通过文化这一特殊载体,拉近了我们与圣人的距离,让我们可以与圣贤为友,与经典通行,在国学经典中去品味蕴藏着的中华精神. 现在,让我们从日常做起,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去守候这片泛土,使民族精神万古长青!

篇五:吟诵国学经典

谁帮我找朗诵的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可以是经典诗词、经典散文、经典人物故事等文学题材,诵读时间不超过4分钟.

朗诵的文章是要适合自己的 如果你比较擅长于柔和的 可以选择《再别康桥》 如果你擅长激昂的就选《海燕》吧 注意朗诵时要有停顿有表情 把真实感情融入去

篇六:吟诵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
(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吟诵国学经典】

篇七:吟诵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吟诵国学经典】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四川广元青川县青溪镇中心小学六一班六年级:宋宗民

【吟诵国学经典】

篇八:吟诵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作文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着作、诗词曲赋、文学名着、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体诵读《弟子规》,并举行了开笔礼。

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 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 ,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

篇九:吟诵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有感

“读经典书、做儒雅人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于12月8日在临武县三中隆重举行.全县师生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激人奋进的爱国名篇《少年中国说》,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还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等种种被称之为国学的文化经典.这些节目借助音乐、舞蹈、美术、服装的艺术魅力,辅以声、光、色的现代舞台渲染,化成了一场见证我县“国学热”的视听盛宴,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唐风宋雨的古典风雅.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虽然朗诵的只是其中的节选段落,但是每一个字都那么的掷地有声.“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通过孩子们的朗诵,我仿佛看见了中国少年的磅礴气势,屹立于世界之巅.《少年中国说》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对中国少年的谆谆教诲震撼人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建设少年中国时不可待,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然而当今少年:刚步入社会的80后、受人诟病的90后、充满着未知的00后,却又让人无法放心地将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现代的少年远离了战争的硝烟,在和平的年代里养尊处优.更有甚者,早已忘了悠悠历史,忘了那不堪的国耻,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少年中国的责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的扭曲,盲目的追星,追逐名牌,追求时尚,哈日、哈韩,发表着不切实际的言论.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该怎样引导这些“少年中国”的少年呢?该怎样做才不会愧对于这伟大而光荣的“教师”称谓呢?
引导孩子们用心学习国学吧!国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指明人生的方向.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指出正确的方向.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迷失自己,而是让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化融入自己的心中,并以此为准,拼搏向上.让孩子们懂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不是个人而是群体,只有当这个群体的力量强大了,我们的祖国才会强大,我们的民族才会振兴.同时,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引领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自己,引领他人.不仅要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在个人行为修养上起到模范作用.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前途和亲人的期望,更担负着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博采众长,求知求真,这不仅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也是少年成长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建设少年中国,要从细微入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一个国家的振兴,必须以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
也正因为此,我县正在进行区域性国学教育.让国学进教材,让国学进课堂,让孩子从小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最基础的文化根基.所以我校已将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定为国学经典校本课.教师组织学生或诵读经典,或分享经典中的小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深受学生喜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此为傲.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国学学习的行列中,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让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能有更多人继承并发扬国学文化,让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让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国学,与古代圣贤为友,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推荐访问:吟诵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吟诵视频

上一篇:我的西游记(共8篇)
下一篇:劳动节的来历20字(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