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育发展很快,在社会现代化方面显示极重要的的作用.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管理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总和.它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例如阶级性等.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现代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商品性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并日益普遍化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与商品经济有一定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但教育不能商品化,教育本身不是商品.
生产性
古代学校主要职能在政治方面,从事传统的手工工具生产,不需要经过学校教育.现代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高校则要求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科学性 现代科学技术向社会有机体全面渗透,不仅生产劳动科学化,日常生活也日益科学化,因而学校教育内容以科学技术教育为最主要方面.当代重视STS教育,即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相互关系,并引入学校教育.
民主性
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被看作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过程中师生间民主平等关系等,都体现了民主性.当然这些并不否定现代教育仍有阶级性.
发展性 现代教育更重智力发展,重视人的各方面的潜能,包括右脑潜能的开发,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目的?
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中国社会和舆论大都认为,中国教育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公平问题和均衡问题.这不,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都写的很清楚嘛.但是,我认为,公平问题和均衡问题是伪问题和现实价值比较小的问题,真正的大的问题,中国教育从来没有正视和认真对待过.
公平问题和均衡发展问题表面看,迎合了社会舆论,其实是对中国教育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首先,中国教育存在均衡发展和公平的问题,但是,在中国,公立教育基本上能够保证中国孩子受到教育的机会,不过是质量的好坏而已.其次,质量差距的问题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必然存在的现实,地域和经济状况会制约某些学生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所谓均衡发展,绝对的均衡是不存在的.有人说,正是因为不均衡,才在讲均衡,有什么不应该讲?应该看到,市场永远会对教育形成作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始终会倾向市场需要的地方.过分讲均衡,其实是在随声附和,哗众取宠,把真正的问题放在一边.
中国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人文主义和理想精神.为什么缺乏?因为中国教育行政的人正在做的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在很严重的贪污腐化——一个正在敛财或者希望敛财的行政部门,它能够做出一些什么?所以,只要稍微理性一点,清醒一点,就知道,中国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优质的教育.但是,中国教育从来没有真正的把这样的问题放在眼里,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部门,他们却把最基本的正义和理性放在一边,把丑陋的现实和问题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却埋头搞未来十几年的发展纲要,这是多么可笑的思维和思路.
问题太多的话,只能闲谈一些了.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许多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早餐中餐给予无偿提供,有的还保证多少学生配备一个营养师.日本就非常务实地通过牛奶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中国的发展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无偿提供的程度,但我们的教育行政当局可以下去看看,除了大学的伙食基本合理外,中国中小学食堂对于中国学生是长期的盘剥,而且越在农村越厉害.只可惜我们的行政当局主要是“管大事”的,学生吃饭的“小事”简直不值一提.想想看,公立学校明目张胆剥削学生,除了饥饿其身体外,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起,就习惯这种毫无理性的剥削,或者对社会种下冷漠甚至厌恶的种子.剥削学生,这样的公立学校你在世界上能够找到多少?但中国遍地都是.
腾讯网在报道南科大自主招生时谈到,“在美国很多州,注册一所大学和注册公司一样容易.例如在夏威夷,要得到州政府颁发的“资质证明”,只要花27.5美元通过夏威夷州政府的网站就可以获得”,谁说大学只能政府办,文凭学位要教育部同意才能授予呢?世界上象中国一样把教育管理的那么死可谓绝无仅有.中国大学的问题除了水平不高外,更突出的是官本位和造假等恶劣风气.我们该说,是中国发展水平使得教育只能达到这个样子,还是说,官本位,行政化等现象压制甚至阻碍了中国教育的自然发展呢?
中国教育经常谈减负,谈了最少二十年,这个问题倒是越演越烈.这时候管大事的教育行政当局却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民众和媒体了.这个几十年的问题症结在哪?拿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来说,中国小学课本一般在30篇以上,许多还要背诵,日本呢?说出来可能无法相信,七篇左右.日本的教育质量应该是不容否认的吧?起码是比中国要高吧?可日本人读书怎么这么懒散随便呢?而且没那么多考试,教师们便也没那么多竞争,自然应试教育的成分就很少了.你说是中国教育部门让中国孩子读傻了,还是日本教育部门让日本孩子玩聪明了?中国课程教材的繁难杂世界罕见,你说这是中国式的聪明还是中国式的愚蠢呢?
以前老说清朝官员不睁眼看世界,现在是我们许多官员睁眼也不看世界,看了,好像也是白看,怪现状还是怪现状.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我们这个社会都见怪不怪了吧?
求,急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中长期教育是重点..
再写点改革的利弊.然后是自己的感想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三个方面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纲要》意见稿在序言中承认不足说“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随后很重视地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这让我产生了一丝希望:这样高度重视教育,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不适宜认识很清楚,看来教育“改革”有希望.
但接下来指导思想与教育工作方针让我感到莫名其妙,失望的情绪油然而生.征求意见稿上的指导思想是旗帜、理论、重要思想、发展观和什么兴国战略和强国战略,以及空洞的“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口号和标语.
前面说的“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标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怎么在指导思想上没有表现呢?在我的头脑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围绕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教育理念,否则你怎么开展教育工作?怎么进行教育改革?
在乌托邦世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很简单,大致意思就是:每个儿童都是潜在的人才,要充分培养他们的潜能,让孩子的潜能自由的成长,确保每个儿童都成长为人才.再有的,就是加上指导教育工作的主要科学教育理论.
《纲要》意见稿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具体做法.其中,关于改革创新的部分是我最关心的,全文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里面,改革的内容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的内容是各种体制、制度,但没有说围绕什么为中心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围绕灌输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还是围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创新筛选人才制度的高考教育体制改革,还是创新人人成才机制的教育体制改革?更让我奇怪的是:改革和创新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和化解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而不是建立让每个儿童成长为人才的教育体制.
在乌托邦世界,落实教育指导思想的工作方针大致是:建立和完善让孩子潜能自由成长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儿童不同成才方向的知识结构指导,知识教育以自学为主,能力教育以实验教学为主,社会合作教育以模拟社会活动为主.根本要求是以培养孩子潜能的能力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社会合作教育为辅助,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社会、身心健康、充满自信的追求社会价值承认的人才.
相比之下,《纲要》意见稿的指导思想是虚的,工作方针指出的做法也没有教育改革的思想核心.如“优先发展”的内容主要是说教育投入要优先;“育人为主”的内容主要是说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要是说要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管理体制;“促进公平”的内容主要是说要缩小各地教育差距;“提高质量”的内容主要是说要提高灌输知识的教学水平.这些做法的核心不是教育改革,而是巩固和扩大以灌输知识为核心的高考教育模式.
中国当前和未来人口状况对我们高等教育规模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人口和教育政策需要巨大改革?一胎政策会改
希望联系中国大局深入的分析中国人口动向和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提法.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强则中国强.人口和教育会关系中国日后的发展强大,解决这两大问题有助于中国的崛起.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这些问题都成为中国发展的突破口.例如调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1.老龄化严重,带来巨大养老负担.
2.必须改.个年龄层人口比例分布不合理,教育偏向过热专业,专业技术人才从缺.
3.不改一胎政策会导致中国出生率和死亡率比例失调,老龄化和个年龄层比率呈中心在上的倒三角图样,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教育产生希望】
读后感: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后感: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
\x05\x05\x05
让我最为欣赏的一句是“能激发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这种真正的教育呢?苏翁的几个观点正好可以解释怎样激发学生自我教育.
一、“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
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而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断然的命令,没有合理的教导和不善于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服从于多数人的利益,服从于集体的利益是不可能有什么责任感的,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责任教育则是指班主任站在祖国未来需要的高度,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的责任认知,履行正确的责任行为.
二、“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去逼迫自己”
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平常所说的培养自己的信念,实际是培养不违背自己良心的那种能力.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教育工作方面有个严重的缺点,就是只会去逼迫学生,而不会启发学生让他自己去逼自己!
人的最大胜利就是他能战胜自己.一个人从童年起就要学会支配自己,从小就要学会命令自己,管束自己,逼迫自己去做应当做的事,而且把应该做的事变成你愿意做的事,这是一种和谐.
三、“要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谴责” 青少年犯了错以后,采用惩罚手段是很简单的,要教育他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受,从而受到良好的谴责.所以,根据苏翁的观点,在学生犯错以后,我们应该努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成为一个和我现在不一样的人,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受,这是对别人的不良行为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协的源泉,读后感《读后感: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学生犯了错以后,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学生本人,作为老师,我们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火花.
四、“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学的学习态度”苏翁说“用知识教育学生,并不意味着把知识变成成品,然后将它们塞进学生的头脑.学校的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学学习的态度,确立对知识的坚定原则立场和自己的见解.”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要让这些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只是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教育者,一定要让他们成为教育者,去教育更小的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好的东西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这样他们也就教育了自己,这也正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开始!看到了这些美好的东西得以展示,也就增强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信心,也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当然,劳动锻炼、身体锻炼等在自我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书籍是自我教育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看好书,进行劳动、身体锻炼是促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手段.
总之,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进行自我教育,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从而达到我们教书者的理想境界——“不教”.\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 〔读后感: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有四类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第一类是家庭不睦的孩子。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希望在网络世界得到关心;第二类是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在现实世界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在网络里却容易找到成功的体验;第三类是性格孤僻的孩子,他们不愿和别人沟通,却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第四类是自制力差的孩子,他们明白沉迷网络的危害,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想多玩会儿。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你为“网瘾少年”戒除网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上网时应该该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开放性试题,学生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①示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却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等。②示例:家庭、学校、社会行动起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开展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成立网瘾研究救治基地,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积极推荐一批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络游戏;运用技术手段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消除不良信息对他们的侵害等。 (2)我们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待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网络只是生活的一种补充,只是一种交流工具;要有上网的明确目的.或是为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或是为他人提供帮助,善于利用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做网上的游手好闲者,不做网上的虚度光阴者;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浏览、不传播网络秽色情信息;充分认识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积极同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净化网络环境作贡献等。 |
英语作文 :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
1.电脑和网络技术促进了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
2.网络教育能帮助我们实现终身教育理念.
3.网络教育的前景.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 distance education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s.
Stud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Keep studying can keep us as the times. We need find an easy way to keep studying. Distance education is a good choice. All you need is a computer which can connect to Internet.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distance education nowadays.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or what time it is, you can always study from distance education with your computer all by yourself. You can all you need from it. It"s very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Distance study is a good way for people keep studying.
手写,希望能帮助你.
希望可以找一篇 谈谈你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的文章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增强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人类科学化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特别需要注意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幼教工作需要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而科学态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我觉得正确的教育科学态度能够反映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及特有的规律性的深刻理解,并体现着研究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科学研究既是崇高的、伟大的工作,又是平凡的、艰辛的劳动.那些在科研领域中取得过伟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对科研的价值和意义、科研工作特有的规律性以及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使着他(她)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了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了好的教育科学的态度,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就能获得真实的研究材料.客观地认识事物,客观、详细、全面的获得研究材料,是科研工作在确定研究课题后的中心工作环节,是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的前提和条件,从客观事实中去发现客观规律.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科学研究活动是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与繁杂而精细的操作劳动的高度统一.客观详尽地占有事实和材料固然不易,而从事实和材料中做出正确的理论概括更是非常艰辛的.居里夫妇在完成了历时四年多、近6000次的实验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并未得到预期的“大约有一小撮盐那么多”的纯镭.面对这意外的结果, 居里夫人凭着锲而不舍、冷静客观的科学态度,终于以“或许只是量的问题” 这种正确的理论认识完成了他们的伟大发现.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每当辛勤研究的成果从研究者的思维中脱胎而出的时候,研究者在庆幸和珍惜自己成果的同时,总难免对自己的成果产生沉醉和偏爱之情.这时,需要研究者用冷静、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控制这种沉醉和偏爱之情的膨胀,否则,就有可能自我堵塞进一步认识真理的道路.而那些卓有成就的研究者们总是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并尽力将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反复的检验和验证,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求更新、更有价值的突破.我们应该做到:一、科学开展理论教育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科学认识的结果,它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理论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的系统化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客观现象、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定律、科学假说、运算公式等构成要素. 科学理论教育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科学理论教育包括客观现象的获得、科学事实的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对科学假说的验证、形成科学概念、建立理论体系过程.科学理论教育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理论知识,使他们系统地掌握某一门科学的基础理论.通过科学理论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等),为形成科学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刻的思维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定律、定理等知识,形成该门科学的体系结构.把握该门科学的学科思想,为灵活运用该门科学知识打下基础.二、科学开展思想教育 科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思想教育就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去认识客观世界,奠定遵循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的基础.进行科学思想教育,一是要使他们认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客观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各门科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它的发展变化规律;二是使他们知道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即使有一些客观现象人们暂时还不能认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将来人们总是可以认识的,使他们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三是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使他们逐步体会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过程的无限性和阶段的有限性,领会科学理论的相对性;四是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是全人类第一重要的任务;五是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等等.只有进行科学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思想,达到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科学开展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活动主体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所使用的主观手段.它是人们揭开自然界奥秘的钥匙,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用工具. 按照科学方法适用的普遍性,目前人们大体上把科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别领域和学科中采用的特殊方法,如化学中的比色法、光谱分析法和层析法,生物学的解剖法等;二是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它包括感性认识阶段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理性认识阶段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与历史统一、假说与理论等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抽象等方法;三是适用于所有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以及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个别与一般等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另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等现代科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与科学理论知识相比,科学方法知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科学方法教育也是教育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向学生有意地传授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在科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科学认识问题.由于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理论的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具备了获得科学知识的本领,因此掌握科学方法往往比掌握科学理论还重要.另外,科学方法作为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使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增强科学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科学实践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注意实验,注重研究过程.只有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通过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科学方法. 四、科学开展态度教育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科学态度是更为具体的态度,它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按照目前人们的认识,科学态度的外延包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谦虚谨慎善于合作、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等内容.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态度不仅仅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行为倾向,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迁移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否用科学态度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可以成为判断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独立思考追求新知、谦虚谨慎善于合作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科学态度也是学生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态度,才能从周围的客观世界发现问题,并努力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因此,理科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几乎都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五、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它包括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 客观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承认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的存在,承认科学理论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自觉地避免主观意志对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干扰,它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原理,克服唯心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理性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各种自然现象的内部规律,追求合理性或合规律性,使感性的、经验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它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原理,克服经验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实证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把科学实验看作检验理论和学说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验本身又要求可以重复,不受认识主体特性的干扰,它是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把科学实验作为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创新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不受现有观念和成果的束缚,把追求新知作为根本目的.创新精神的实质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遵循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科学精神能够体现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也能够决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工作作风,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对于从事科学活动、使用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目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科学开展道德教育 科学道德是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包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团结协作、热爱科学、勤奋进取、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等内容.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是最基本的科学道德,可能也是科学家们普遍承认的一个科学道德观点.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报道研究成果时,作者对他所参考利用的前人成果以及任何曾经实质上为他研究提供过帮助人,有责任给予应有的肯定和感谢”.把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窃为已有是最不道德的行为.在科学活动中能与他人团结协作也是很重要的科学道德.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不是科学的启蒙阶段.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个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科学项目都需要科学工作者的集体合作.团结协作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注意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八、科学开展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东西,审美观念是人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从科学研究的对象到探索过程乃至研究手段都浸透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绚丽多彩的自然界就是非常美的,山峰河流、森林草原、岩石矿藏、花鸟虫鱼、奇特现象等自然景观都给人无穷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均衡对称的美学构成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守衡、和谐、韵律、节奏的无穷变化不仅给人以稀奇的美感,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研究欲望.科学探索过程磨砺人的意志品质,规范人的行为,造就了科学家百折不回的进取精神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美的心灵.科学探索成功的由衷喜悦更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高级审美享受.正如法国着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当你终于确实明白了某件事物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快乐”.科学探索过程中奇思妙想、科学公式的简洁明了、科学理论的严谨乐章胜过和谐优美的旋律.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好审美教育的材料,使它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也要以自身的形象美、语言美、板书绘画美等来陶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种审美享受. 综上所述,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知识的的教育,而且也是系统地传授各方面科学知识的素质教育.虽然上面把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分八个方面来计论,但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它们还是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上有一些问题也很难把它确切地划分到哪个方面.如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勤奋进取、爱护环境等,都可以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等不同角度来认识它.本文分论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更多内容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文中对教育科学研究各方面内容的探讨显得不够深入,还有待于通过专题学术讨论争鸣来完成.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刻准确地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对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篇初中生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操场.(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作)
(1)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得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成功鼓掌,为同学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的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你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和文体自定,字数500字左右.
(2)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你有什么打算?请以“新年畅想”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500字左右.
岁月的脚步匆匆,来不及向去年挥挥手,新年就到了面前.新年总会给人太多的憧憬,太多的畅想.
我不愿朔风掩去往昔,也不愿冬雪覆盖一切.过去的有多少记忆,多少故事,那怕是伤痛,是挫折,都值得回味、反思.但也不愿沉湎过去,受陈旧的桎梏,那怕是成功,是荣耀.因为过去的毕竟是过去,是人生时段中的一个句点.新年才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走出沉闷孤寂的围城,漫步在大自然清新的空间,沐浴着新年的阳光和清风.看那冬至后的山野开始泛青,解冻的小河欢畅地向前流去,田头上冒出点点新绿,是在报告新年的喜讯.你会由衷地感到新年的一切多么让人欣喜,人生多么美丽.
当我今天站在新年的门槛,一种庄严、神圣之感由心而生.新的一年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值得终生记忆的一年.这一年将有多少历史盛事让你振奋和自豪,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一年都会翻开崭新的一章,都会加倍努力,奋发进取.人生中许多缺撼都会在这一年弥补,事业的失败都会在这一年成功,家庭在这一年更加安康幸福,爱情生活在这一年更加多姿灿烂.总之,一切,一切,新年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让你豪迈地走向人生的辉煌.
新年,有许许多多的畅想,每个人都会用行动诠释,让畅想变成现实.无论年复一年的更替,无论春夏秋冬的轮回,新年定会带给你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