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数学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数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9篇)

时间:2018-10-16 来源:数学 点击:

篇一: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篇二: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谁有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要详细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你要什么版本的呀?你自己在这里看看,基本都是详案.

篇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几和第几(苏教版)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活动,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仪谦让的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压缩包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几和第几.doc

篇四: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 一共有多少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来是5.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 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书P25 第1和2.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作业设计:
4+1= 1+3=
算出答案并说说每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篇五: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谁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

到书店里去,大把大把有

篇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尝试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两捆小棒。
[媒体说明]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2、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3、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4、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 + 6 = 14 8 + 6= 14

篇七: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求一共有多少公开课教案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009-12-16 → 手机版
教学内容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
1.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2.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口算(20道)
师:小火车开起来.
一、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比如,比大小,比长短,比轻重,比多少.今天我们再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结果,还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1、 比大小.
出示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本,提问:比一比,教科书和练习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较大?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教科书和练习本的封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
2、 比长短.
出示两枝铅笔,红色铅笔稍长,蓝色铅笔稍短,分握左右两手.提问:比一比,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来长短的,可以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使一端对齐,就可以比出长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一比.
3、 比多少.(电脑出示:)
第一排:7只小鸡图
第二排:4只小鸭图
提问:小鸡和小鸭是怎么排的?(一个对一个).
这样对齐排列的好处是什么?谁来比一比说一说(能一眼看出小鸡比小鸭多3只)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鸭比小鸡少3只)
小结:看来,对齐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是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一个好办法.
二、 探究方法.
1、 多媒体出示例题的抓花片插图,引导观察.
提问:瞧,图中两个小孩在做什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求和或求差的问题.
教师指出:求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我们已经会解决了.现在我们来解决“哪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个?”这样的问题.
2、 探索例题的解决方法.
(1)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吗?(不能)
那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呢?(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出: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排列.
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一个排呢?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都有八九十个,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来比出多少,方便吗?那怎么办?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列算式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研究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算式计算.
(3)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提醒学生说出单位名称,然后有学生口头对问题作出回答.学生边叙述,教师边作如下板书:
13-8=5(个)
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
(5)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说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3、 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接下来赵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学校的合唱队,好不好?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1页“试一试”中的图.
瞧!他们排练得多认真呀?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 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后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时要说出单位名称,进行口答,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
感悟:只要从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列出同样的算式来计算.
三、 巩固练习
1、 基础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在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猴和小熊一起帮鸡妈妈到地里采玉米棒.小猴采了53个,小熊采了30个玉米棒.你们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多少个?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括号里填什么单位名称,并让学生对问题做出口答.
提问:如果问题是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解答?
指出:列出的算式仍然是53-30=23(个).只是口答应是“小熊比小猴少采23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提问:图里画的是哪两种书?《数学故事》有多少本?《童话故事》有多少本?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交流后提问:如果问题是《童话世界》比《数学故事》多多少本,该怎样列式计算?怎样来回答问题?
2、 提高题
(1)出示:唐老鸭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鸭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导:高多少其实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书包的价钱是24元,铅盒的价钱是10元,笔盒比书包便宜多少元?
提问: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少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题
出示有关我们班级的一些情况: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 年龄8岁的有13人,年龄9岁的有37人.
提问:根据上面的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选择l-2个问题解答.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四、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生活中有许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你能举些例子吗?
板书设计: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篇八: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有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1.激趣导入:我们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小朵朵可急坏了,她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她。
2.分析问题
(1)出示例题中第一个信息: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引导至少要23个)追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为什么?在出示“还剩5个”和问题,完成的读一读。
(2)解释“原来”是什么意思(动画演示把23个桃还给树上)?原来树上的桃分成了几个部分?怎样求原来的桃?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3.解决问题

篇九: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4年秋一年级数学上册 7.4 有几棵树教案 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实录、课件及反思
一、 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 导入语
(课前观察,小组比赛,给第2、3小组纪律好画上智慧果.)
师: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生:想!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种希望.
(1)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生:好!
(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
生:8棵.
师:第二排呢?
生: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
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
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
师:你真棒!不过你的第一棵树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呢?(师指着树问)
生:第一排的.(师奖励生1和生2小红花)
师: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呢?
生(全体):7棵.
师:还有问题么?
生:上面多几棵?下面少几棵?
师:你回答得很好,不过不完整,谁能来帮帮他?
生:上面比下面多几棵?下面比上面少几棵?
师:你们都好棒,提出很多问题.那一共有几棵树?谁来列个算式呢?
生(全体):8+6=14.(师板书8+6)
师: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 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预备,开始!(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摆小棒)
(4)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8+6=14,数一数这边有8棵,那边有6棵.
生: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真棒!如果你的声音下次再响亮一点,我就给你一颗红花.
生:6给8两个(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巧妙!(操作演示,移动黑板上的树)
师:把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边重复边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棵接着数,9、10、11、12、13、14,一共14棵.(师操作数一数)
师:恩,好厉害!还有其他方法么?
生: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总共就是14棵树.(师板书)
师:你这种方法也很好!
生:9+6=15,8+6=14.
师:哦,9+6=15,9比8多1,所以8+6比15少1,8+6=14.(师板书)
生:7+6=13,8比7多1,8+6比13多1等于14.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2)班的孩子都好棒,想出这么多方法.看哪一组坐得最端正!(给1、2组的小朋友画智慧果)
师:动物们也有他们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课件):小白兔它喜欢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课件卡住,只能看黑板上的板书)
师: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猪爸爸也说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课件恢复)
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念给大家听听,请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地听一听: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引导学生念两次,还比手指“2”、“10”)

二、 自主探究,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1)师:春天种了很多树,夏天来了,花开了,美丽的花丛中飞来了许多蝴蝶,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么?(课件展示,出现些许错误,与课本的蝴蝶只数有出入)
生:8+8=16
师:哦,你列出了算式,能不能说出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75页第2题,做一做.(课本蝴蝶为8+7=15只)
(2)师:花丛我也发现了蜻蜓,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左边有4只蜻蜓,右边8只蜻蜓,一共有几只蜻蜓?
生:右边比左边多几个蜻蜓?
师:蜻蜓我们用单位只,你能再说一次吗?
生:右边比左边多几只蜻蜓?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怎么列算式呢?
生(全体):8+4=12(打开课件)
师:还可以怎么列呢?
生(部分):4+8=12

2、金秋收获希望(摘星星游戏).
(1)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秋天,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摘星星的游戏.(备课语言:你看——闪烁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它说要和小朋友们玩摘星星的游戏.)
师:请打开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请举手摘星星.
师:哪组表现最好,我就请这组来摘星星.
师:先请第三组.
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
生:14.
师:能把整个算式告诉大家么?
生:8+6=14
师:第四组.
师:第二组.
师:第一组.
师:摘到星星开心么?把星星收起来,放到抽屉里边去.
(每个孩子都上台摘星星,场面有点乱,但孩子都很开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拍小手游戏,重整孩子纪律
师:小小手,拍起来.
生:我就跟你拍起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肩膀)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拍腰)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请你跟我坐好来.(端正的姿势)
生:我就跟你坐好来.
师:这次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动作最快,给他们加上智慧果.

3、冬天储粮.
(1)师:秋天走了,来到了冬天,冬天真冷啊,小朋友们要穿多点衣服,才不会感冒哦.看,小蚂蚁来搬粮食了,搬了这么多粮食,可找不到它家的门牌号,你能帮帮小蚂蚁吗?
生(全体):能.
(2)师:请打开课本第75页第4题的蚂蚁图.请小朋友们动手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师下去巡学生完成情况)
(3)师:请孩子们看看大屏幕,陈老师也帮蚂蚁找自己的家,不知道对不对,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
生喊出:2+8的小蚂蚁找不到家了,我给它画了一个门牌号10.
师:恩,你好厉害!
四、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8加上几的进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许许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对,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那么,陈老师想问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儿歌.
生:我学会了8加几.
生:我学会了摘星星.
生:我会帮蚂蚁找家.
生:我学会了找小棒.
生:我学会了春夏秋冬.

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你的把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8 + 6 = 14 9+6=15
/ \ 8+6=14
2 4
8 + 6 = 14 7+6=13
/ \ 8+6=14
4 4
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出炉前夕
接到上级通知,一个星期后我要上一节基地校的实验课,心里万分焦急:我该选什么课题?一节课下来,请教了一、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终于定下了《有几棵树》这个课题,然而计算课对我来说实在有难度,但也定下了课题.
不容易熬过了周末,终于把粗糙的教学设计写了出来.经过了集体备课时间,我以说课形式简单介绍了我的教学设计,数学组的老师们提出她们的看法与建议,我一再修改,直到周四中午才把摘星星环节重新设计,告别教学设计的苦日子.
设计一个课题,需要灵感,这灵感有时一闪而过.数学教师的创新,便是在不断地活跃自己的数学课堂上下功夫.

二、教学反思

1.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设计摘星星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2.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后面很多家长和老师听课,学生们却没有胆怯,仍很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对“8加几进位加法”在课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计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于是我用数学儿歌体现优化计算,让孩子们在算法多样化中找到简单的方法做题目.

3.不足之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衔接语不到位,备课时缺少详细斟酌.
2)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时间掌握不到位,应该增加3分钟.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有自身学习水平的偏见,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4)关注学生不够,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

4.课堂小插曲
正当我讲着“夏天”美丽景色的时候,一位家长从最后面走上来,她兜了教室的大半部分走到她女儿前面(她女儿坐靠墙的第一排),抢走了女儿手上的玩具,走回她的凳子.而此时,我就站在第三排的位置地方讲课,她女儿刚好在我背后.
我忘记自己当时的表情,估计愣了至少10秒,看到家长往回走,我已经进入我的角色讲课.
周日的时候,我发信息咨询各位观摩教学的家长,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上面这位家长给我回复:您好啊陈老师,星期五去听了你的课,觉得现在上课很生动又让人觉得很趣,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很投入,以前是死背口决,而现在的教学方式更能启动小孩子的思维,加上现在读书的环境设备也这么好,让我这做家长的觉得自己小孩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真的很幸福的!我最想说的是陈老师真是一位年轻漂亮很有才华的好老师,很讨小孩子喜欢的.我和女儿都很喜欢你.我发现王梦琪对那个8加几借几个的还不理解,但她算题目也会算,能算出来也行.好了,陈老师就说到这里了,祝陈老师周末愉快!88 王梦琪妈妈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教师生涯的第一次,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或许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差.但当时确实没发现她孩子手上拿着东西,这也让我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在课堂上用两只眼睛关注50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呢?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74页《8加几》的进位加法及其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练习卡,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学习新课.
1、导入语: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春天来了,
2、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1)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先贴好,撕开外面的纸)第二排呢?(生数8棵,生数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引导出: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谁能来列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生:8+6,师板书8+6)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先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要求: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预备,开始!
(4)(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5)小结:你们的方法好多,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动物们也有他们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兔它喜欢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猪爸爸也说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念给大家听听,请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地听一听: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引导学生念两次,还要指手划脚)

二、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1)师导入:春天里我们栽下树,夏天来了,院子里可谓鸟语花香,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请打开课本75页第2题 ,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列算式呢?(8+7=15)
(2)花丛我也发现了蜻蜓,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指名说自己的数学故事以及列算式.(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原来有4只蜻蜓,飞来了8只蜻蜓,一共有几只蜻蜓?)
哇,一(2)班的小朋友表现真不错,陈老师可开心呢!
2、金秋收获希望(摘星星游戏).
(1)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丰收的秋天,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你看——闪烁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它说要和小朋友们玩摘星星的游戏.请打开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请举手摘星星.
(分组上讲台摘星星)(45张口算卡片,45个星星)
(2)拍小手游戏,重整孩子纪律

3、冬天储粮.
(1)导入:冬天快到了,勤劳的小蚂蚁们忙起来了,原来他们正为过冬准备食物呢,可是忙乱中却忘了自己的家住在几号,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呢?
(2)请打开课本第75页第4题的蚂蚁图.请小朋友们动手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
(3)请孩子们看看大屏幕,陈老师也帮蚂蚁找自己的家,你们也帮帮陈老师一起找.
(4)思想教育: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尝到丰收的喜悦,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8加上几的进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许许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对,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那么,陈老师想问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8 + 6 = 14 8 + 6 = 14
/ \ / \
2 4 4 4

推荐访问: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上一篇:找作业作文(共10篇)
下一篇:李毓佩数学历险记(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