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一、字词:
1、她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语,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随后就一哄(hòng)而散了。
2、年迈的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3、小明的爸爸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4、网里的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他的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并没有太在意。
5、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二、文学知识积累:
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2、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0、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枚乘《上书谏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