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载歌载舞的三月三来临之际,有着许多的风俗习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三月三节日的意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汉族传统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 【起源及变迁】 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民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曲)草,合米粉为?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阴历三月三有什么禁忌
1.额头要露出来
额头有正气之光,不要让头发遮住额头,否则会影响你的运气,尤其是在中元节这天,更要露出来为好。
2.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3.不要乱踩
无论是祭品或是其他,在烧的时候不可乱踩乱跳,否则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其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4.忌半夜洗晾衣服
洗后的衣服因潮湿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5.中元节这天不要随意乱拍他人肩头
此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头顶与两肩,会让鬼魂等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6.女性的禁忌
民间认为女人在某个期间身体生理原因等,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这期间女人气场比较弱,容易受到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7.不要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其上门。
8.吹口哨
大街上历朝历代的鬼都有.晚上吹口哨的时候天知道你叫谁。
9.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10.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11.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
1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1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14.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15.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16.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17.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18.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9.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20.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21.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三月三的“蒿子粑粑”与“鬼节”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舒城、霍山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呢。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毕竟这个节日好多人都不熟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1、汉族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汉族,有吃地(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当天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2、壮族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盛大的节日,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3、侗族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清晨,姑娘们到菜园采来半篮蔬菜,洗净,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树下,等在那里的小伙子们伺机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便与姑娘约定还篮日期,届时回赠水果与布料。从前有对青年男女相爱,而女方妈妈将她许给一富商,定于三月初四出嫁。初三这天,相爱的这对情侣在莫嘎树下,悲愤欲绝,跳潭殉情。为纪念他俩,每年三月三,当地青年便来到这里吹笙对歌,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
4、苗族
“三月三”又称“挑葱节”,是从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恋爱节日演化而来,据传每到三月三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葱为名汇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亲相爱,边挖野葱边说话边唱苗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5、瑶族
“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
瑶族,也以三月三为歌节,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类的。
三月三吃什么
1、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农历三月初三,在侨乡江门家家户户都有吃“鸡矢藤”饼的习俗。先将其叶子洗净,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部分还会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用鸡矢藤叶做出的饼甘凉可口,别有风味,食后清热解毒。
2、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为什么要吃荠菜
1、三月三吃荠菜,预防春季流行病
荠菜入药,最大的作用是祛陈寒的功效特别强,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
《黄帝内经》里说得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寒气会深入人体内部潜伏下来。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寒极生热,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在春天特别容易产生各种流行病的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郁积化热,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热的药物,而是要用荠菜来预防春天的“温病”。荠菜是平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陈寒,又能祛血热,使得伏寒无法化为内火,维持人体的寒热平衡。
2、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荠菜在南方四季都有。如果做菜吃,不论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但是入药的话,就以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采药采药,采的就是天地之灵气,所以不管哪一种草药,都讲究采摘时间。不是合适的时间采来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三月初的荠菜,开春发出来的第一批嫩苗刚刚成熟,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而且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生长慢,所以药用价值最高。以后再发出来的就长得快了,药用价值也就下降了。
在我国的广西地区过三月三是有假期放的,而且有很多节日活动。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广西三月三放假节日活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三月三为什么放假
因为三月三是壮族等南方广大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的传统节日,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广西有权根据本自治区民族风俗习惯来灵活安排传统节日放假。
广西南宁历年来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1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 20xx年南宁市民歌湖活动
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至晚10时
地点:南宁民歌湖
活动依托南宁民歌湖区域,共分为民族文化汇演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大型民歌专场演出三大项十小项活动,力争将民歌湖打造成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歌圩。
当天上午9时至9时40分举行的民歌湖水上舞台演出,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演出将隆重推出百名“刘三姐”现场汇歌,百名少女身着华美壮族节日盛装开场。据介绍,演出服装专为各名“刘三姐”量身定做,既有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元素,是演出一大看点。
民歌湖水上舞台沿途还有六项体验活动。分别为民俗商品体验区、壮族“三月三”风情体验区、中国传统“三月三”(上巳节)体验区、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区、创意集市体验区、传统体育竞技展示区,将推出“百名绣娘”、快闪歌圩、民族风味小吃等特色活动,让市民在好看、好玩、好听、好吃的体验中传承文化。
当天晚上,民歌湖将举办“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大型民歌专场演出。演出以融合多民族文化特点为原则,现场台上唱台下和,千人合唱,全民参与,打造一场壮乡歌圩、民歌盛会。
2 “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 系列文化活动
时间:3月30日至4月13日
地点: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剧场等
活动主要包括五项:
3月30日上午9时,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桂风壮韵三月三”主题文化活动,活动以歌圩、刘三姐、绣球情缘为主线,浓缩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精华。
3月30日、31日晚上8时,在广西音乐厅举行春暖花开三月三交响合唱音乐会。
3月30日、31日晚8时,在南宁剧场演出彩调歌舞剧《刘三姐》。
3月30日至4月1日,在南宁市五一路19号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水街传承展示中心,举办民族风情三月三文化活动。内容包括广西民族民间器乐展演、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等。
4月9日~13日,举办第五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
3 武鸣歌圩活动
时间:3月29日至4月1日
地点:武鸣城区
歌圩是“三月三”民俗活动中的重头戏。今年的歌圩活动以“美丽壮乡·踏歌追潮”为主题,活动项目总数增加至44项,其中新增项目有16项。活动内容共分为5个大项。
一是壮族文化活动,包括开幕式、《壮乡欢歌》文艺演出、千人竹竿舞、千人广场舞、千人武术展演等12个项目;
二是民族体育活动,包括武术散打擂台赛、狮王争霸赛、民族体育竞技大赛等8个项目;
三是壮乡旅游活动,包括伊岭壮乡文化休闲游精品线路启动仪式、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花花大世界民俗文化与体育竞技活动等9个项目;
四是壮家特色经贸活动,包括房产交易会、“壮乡美食·武鸣特产”展销推介会、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等4个项目;
五是“三月糯米香、昂昂在壮乡”系列活动11个项目。
4 民族文化旅游节
时间:“壮族三月三”活动期间
地点:南宁市各县区、各景区
“壮族三月三”活动期间,南宁市各县区、各景区组织开展的活动达50多个,改变了过去武鸣“三月三”一枝独秀的状况。壮族传统的山歌对唱、歌王争霸赛、打扁担、抛绣球、竹竿舞、抢花炮、品五色糯米饭和艾叶糍粑等传统民俗文化、旅游、体育活动遍及各县(区)、各村寨。
5 民族体育欢乐节
时间:“壮族三月三”活动期间
地点:南宁市各县区、各景区
“壮族三月三”活动期间,南宁市直机关工委和市民宗委组织举办以“欢度三月三,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南宁市市直机关“民族团结”健身运动会;在民歌湖广场开展壮族迪尺、滚铁环、抛绣球、板鞋竞技、跳竹竿、投壶等民族体育展示活动;各县区组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或展演活动,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魅力。
阴历三月三有什么禁忌
1.额头要露出来
额头有正气之光,不要让头发遮住额头,否则会影响你的运气,尤其是在中元节这天,更要露出来为好。
2.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3.不要乱踩
无论是祭品或是其他,在烧的时候不可乱踩乱跳,否则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其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4.忌半夜洗晾衣服
洗后的衣服因潮湿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5.中元节这天不要随意乱拍他人肩头
此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头顶与两肩,会让鬼魂等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6.女性的禁忌
民间认为女人在某个期间身体生理原因等,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这期间女人气场比较弱,容易受到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7.不要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其上门。
8.吹口哨
大街上历朝历代的鬼都有.晚上吹口哨的时候天知道你叫谁。
9.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10.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11.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
1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1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14.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15.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16.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17.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18.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9.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20.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21.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