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英语阅读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英语阅读

妈妈的心(共10篇)

时间:2018-08-31 来源:英语阅读 点击:

篇一: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阅读《母亲的心》,回答15~19题(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l
5.(3分)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1)——(2)——母亲捞起螃蟹——(3)
l
6.(3分)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l 7.(3分)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1
8.(4分)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l
9.(2分)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5.(3分)(1)母亲翻找螃蟹
(2)母亲发现螃蟹
(3)母亲放下螃蟹
16.(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17.(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1
8.(4分)(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
(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19.(2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篇二: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的答案

1.仿佛是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
2.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母亲的行为做铺垫.
4.恰当.因为本文是以母亲对女儿的爱展开的,母亲爱女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5.言之有理即可.

【妈妈的心】

篇三: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有什么含义

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
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篇四:妈妈的心

丁立梅《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1.请分析划线句中“努力”“小心翼翼”所表达的含义.
22.母亲的“笑”这一神态描写,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请找出来,用曲线标出,然后回答:每次笑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2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请写写你的想法,不少于100字.
答案:
20.一个乡下母亲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寄农家土产品的故事.
21.“努力”说明母亲带的东西很多,很重,也表明母亲身体瘦弱,跑了很远的山路,已经很累了.但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小心翼翼”表明母亲来自穷乡僻壤,没见过大世面,第一次跑到城里给儿子寄东西.这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爱子心切、憨厚朴实的农村母亲形象.
22. 第一次 “笑”:“她冲说话的人笑”这次笑既表明她委婉拒绝别人的好意,为了能让儿子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儿子想吃的土产品,即使自己在家怎么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儿子的要求,这点钱算什么;这次笑也表现母亲的自豪感,在这么多人面前,告诉大家自己有这么一争气的儿子在国外,能不从内心深处欣慰的笑吗?其实这次笑的深层含义还是一个中心:爱儿子!
第二次“笑”:“她笑笑,摇头”这次笑仍然是委婉拒绝别人的好意,但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母亲稍有失望无奈,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她在努力的想其它办法满足儿子的要求,其实给儿子寄东西的决心在笑中已经体现了.
第三次“笑”:“她笑着走了”这次笑是她满怀希望的、欣慰的、开心的笑,终于能满足儿子的要求了,问题解决了.
23. 是一个爱子心切、憨厚朴实的农村母亲.
24. 略

篇五: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 作文

【妈妈的心】

  拿到期中考试的试卷后,我恨不得一口吞了它。

  终于挨到了放学,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耷拉着脑袋,无力地挪动着脚步走出了学校大门。母亲看到我后,便迫不及待地问我考得怎么样——她对这次考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一看我阴沉的脸色,马上关紧了话匣子,很关切地问:“怎么,没考好?”

  听到这句话,我“嗯”了一声,泪水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嗫嚅着:“妈,我这次真没用,少了一分,只考了个第二名。我……我对不起您!”这时,我感觉到母亲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握着我的手也不自然地抖动了一下。

  我不知道那个黑色的一天后来是怎么度过的。只记得母亲在回家的路上,竟然骑车载着我有好几次都跌进小土洼地里——这样的错误对于小心谨慎的母亲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怎么会……

  那天中午,午饭吃得很是索然无味。平常这个时候是我们全家气氛最活跃之际,我和弟弟争先恐后地讲着学校里的趣闻,爸爸妈妈听得兴致勃勃。我们边谈笑边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张不大的简易小条桌成了温暖的源。可是今天,似乎十分默契地,每个人都埋着头只顾吃饭,香喷喷的饭菜变得味同嚼蜡。其间,母亲离开了好一会儿。

  母亲回来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把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夹到我的碗里,朝我挤眉弄眼:“怎么,还把考试的事放在心上?瞧,你平时最爱吃的红烧鱼,快吃吧!”“我……我没考好,妈,您打我一下吧,这或许我好受一些……”我用小得和蚊子一样的声音说着。“我道是多大点事儿啊!那是撒撒水啦!”母亲调皮地吐吐舌头,做了一个极为夸张的惊讶表情,并学着广东人那样拖长了声音。与此同时,她还趁我不注意,向父亲使了个眼色,父亲立马心领神会,也配合着母亲,附和着道:“是啊,是啊,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了,我闺女是什么人,重整旗鼓,定能杀他个片甲不留!没门题的啦!”他边掺杂着广东话说,边扮演两角,一面演那锐不可当、英姿飒爽的将军,一面又扮那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敌兵。他们的这一唱一和,逗得我“扑哧”一声绽开笑脸。

  吃罢午饭,我怀着蛮好的心情上楼午睡。不经意间触摸到了母亲的枕巾,湿湿的……,咦,怎么会这样?在我到楼上之前,只有母亲来过这里呀!难道她……,两行温热的液体顺着我的脸颊滚落下来,我也无暇去擦,任凭泪水肆意流淌。

  在得知自己期中考试分数的那一刹那,她一定是最为失望的;一路上心不在焉,故而接二连三地掉链子(掉在小土洼地里);好不容易装出来的笑容的背后,又是多少的沉重与辛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鲜为人知的,只有那湿了的枕巾,才默默地将一位母亲的眼泪,母亲的心真实地记录了下来,震撼着淋浴在爱的光环下却又毫不知情的糊涂虫——我的心灵!

  泪,又一次打湿了枕巾。

篇六: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 阅读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作者在刻画”她“是,综合运用了外貌、神态和语言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列举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3.文章结尾说”那儿,正走着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用肩扛着,一颗做母亲的心.“这句话中”母亲的心“指什么?

1.一位母亲想给远在国外的儿子航空邮寄自家做的花生蚕豆萝卜丝等,但被告知不允许寄.母亲焦急万分.最后想到把这些制成包装好的再寄,于是怀着满怀期待的心回家.
2.她赶了不少路,额上的皱纹里,渗着密密的汗珠,皮肤黝黑里泛出一层红来.
用了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辛苦赶路后流汗的样子,表现出母亲勤劳及关爱儿子的品质.
3.天下所有母亲关爱子女的心态,在这篇文章具体指的是她抗的东西.

篇七: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

8.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记叙的六要素.(2分)
时间:春天     地点:溪边    人物:我、母亲、螃蟹
起因:我想吃螃蟹  经过:           结果:
9.第⑧段中加点字“是”是“这样”的意思,请说出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0.仔细阅读第11段,联想全文想想,为什么我会“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2分)
11.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12.找出第②段写景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13.第12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经过:母亲找螃蟹 结果:母亲放螃蟹(每空1分)
9.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到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意近即可,2分)
10.为我的过分要求让母亲为难而自责(1分),为母亲因我憔悴而难过(1分).(意近即可)
11.动作、神态描写(1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想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螃蟹的痛苦心理(意近即可,2分).
12.写景句子: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1分)
作用:用美丽的春景既反衬母亲的憔悴,又烘托了母亲因我清醒而喜悦的心情.(意近即可,1分)
13.议论抒情(只答议论给1分,只答抒情给0.5分,总共1分)
作用:结构上:点题(1分)内容上:深化文章中心或画龙点睛(1分)(意近即可)【妈妈的心】

篇八:妈妈的心

阅读下文,《母亲的心》
原文:
听亲戚说,小时候母亲曾想把我送人,我从未敢问母亲这件事的真伪.想把我送人的母亲,一定不爱我的吧,这件事在无形中给我造成很大的阴影,以至我和母亲的感情一直都很淡.我努力读书,安静做事,也从不给家里添什么乱子,生怕母亲一生气真的会把我送人.
有一次家里修理屋檐,在檐下发现一个鸟窝,里面有几只小鸟,我们都非常高兴,想着拿小鸟来玩,母亲见了忙阻止:“快放回来,如果鸟妈妈回来看不到小鸟,会很伤心的.”“这只是瞎的,我可以拿来玩吧!”我发现这些小鸟中有一只尚未睁开眼,以为是瞎的.“不可以,对鸟妈妈来说,哪只小鸟都一样!”可是你就不一样,你甚至想把我送人.当时我恨恨地想.大学毕业后,我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经常看到什么好的,我会买来送给父亲,但却很少送东西给母亲.每次看到母亲渴望的眼神,我会觉得小小的满足,我以如此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报复着母亲.
那年夏天,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院子里蚊子很多,我用扇子赶着蚊子,见飞到母亲那边去,顺手也帮着赶走.母亲欣慰地说:“女儿们都长大了,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母亲接着说:“由小到大,你总是最乖的,从来不用大人操心.有你这样的女儿,真是我的福气!”既然这样,为什么想把我送人?强烈的不满突如其来,我强压着心火,然而问题还是脱口而出:“妈妈,小时候你是不是曾想把我送给别人?”“你怎么会知道的?”母亲有些惊讶.“听人家说的,说你曾想把我送人.”我轻描淡写.
“是啊,我们家孩子多,有个远房亲戚不会生育,曾想把你领走做女儿.”母亲很平静地说.“那你同意了吗?”我问.“同意呀,当时家里穷得连吃的都没有,你那么瘦,老是生病,我非常担心不能养活你.那个亲戚家非常富有,夫妻俩又都是知识分子,如果把你给他们,不但可以吃好穿好,而且将来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母亲很平静地说.
竟是这样,竟然是这样!我听了心神恍惚,完全不知所措.“那为什么又没送走我呢?”“你是妈妈的女儿呀,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啊……”母亲说.我坐在黑暗里,心里一阵阵颤抖,咬着唇,任泪水恣意横流,为自己的私心和母亲的心,我竟然为此恨了母亲这么多年……
想起多年前鸟妈妈的故事,至今才真正明白.对于母亲,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呀.
1.第三自然段属于插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作者对母亲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
3.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女儿,知道事情真相后,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今后又会怎么对母亲呢?
.

1.结构上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插入的情节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内容容上通过插叙更加真实的表现作者不理解母亲想把自己送人的这一做法,为下文情感爆发埋下伏笔.
2.小时候知道母亲想将自己送人后感到不安害怕,想讨好母亲,这是由于年龄小的缘故.长大后因为自己有能力便想着报复母亲,这是因为作者对母亲的爱还不理解.最后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作者十分后悔自己的行为,对母亲充满了深深地爱.
3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以后语文要自己做哈.

篇九: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
尤今写的,快【妈妈的心】

1.仿佛是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
2.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母亲的行为做铺垫.
4.恰当.因为本文是以母亲对女儿的爱展开的,母亲爱女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5.言之有理即可.

篇十:妈妈的心

母亲的心 阅读理解
母亲的心
文/丁立梅
那不过是一堆自家晒的霉干菜,自家风干的香肠,还有地里长的花生和蚕豆,晒干的萝卜丝和红薯片……
她努力把这东西搬放到邮局柜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寻问,寄这些到国外,要几天才能收到?
这是六月天,外面太阳炎炎,听得见暑气在风中“滋滋”开拆的声音.她赶了不少路,额上的皱纹里,渗着密密的汗珠,皮肤黝黑里泛出一层红来.像新翻开的泥土,质朴着.
这天,到邮局办事的人,特别多.寄快件的,寄包裹的,寄挂号的,一片繁忙.她的问话,很快被淹在一片嘈杂里.她并不气馁,过一会便小心地问上一句,寄这些到国外,要多少天才收到?
当她得知最快的是航空邮寄,三五天就能收到,但邮寄费用贵.她站着想了会,而后决定,航空邮寄.有好心的人,看看她寄的东西,说,你划不来的,你寄的这些东西,不值钱,你的邮费,能买好几大堆这样的东西呢.
她冲说话的人笑,说,我儿在国外,想吃呢.
却被告之,花生、蚕豆之类的,不可以国际邮寄.她当即愣在那儿,手足无措.她先是请求邮局的工作人员通融一下,就寄这一回,她说.邮局的工作人员跟她解释,不是我们不通融啊,是有规定啊,国际包裹中,这些属违禁品.
她“哦”了声,一下子没了主张,站在那儿,眼望着她那堆土产品出神,低声喃喃,我儿喜欢吃呢,这可怎么办?
有人建议她,给他寄钱去,让他买别的东西吃.又或者,你儿那边有花生蚕豆卖也说不定.
她笑笑,摇头.突然想起什么来,问邮局的工作人员,花生糖可以寄吗?里边答,这个倒可以,只要包装好了.她兴奋起来,那么,五香蚕豆也可以寄了?我会包装得好好的,不会坏掉的.里边的人显然没碰到过寄五香蚕豆的,他们想一想,模糊着答,真空包装的,可以罢.
这样的答复,很是鼓舞她,她连声说谢谢,仿佛别人帮了她很大的忙.她把摊在柜台上的东西,一一收拾好,重新装到蛇皮袋里,背在肩上.她有些歉疚地冲柜台里的人点头,麻烦你们了,我今天不寄了,等我回家做好花生糖和五香蚕豆,明天再来寄.
她走了,笑着.烈日照在她身上,蛇皮袋扛在她肩上.大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会留意到,那儿,正走着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用肩扛着,一颗做母亲的心.
1、
2、文章第三段有几句对母亲的外貌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她小心翼翼地反复地问“寄这些到国外,要多少天才能收到”时是什么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结尾“心”指什么
1、“她有些歉疚地冲柜台里的人点头”为什么歉疚

1.”歉疚"是因为她感觉麻烦了别人,感到不好意思.
2.这几句对母亲外貌的描写是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位朴实母亲.
3.急切并高兴的心情.她的问话,很快被淹在一片嘈杂里.她并不气馁,过一会便小心地问上一句,寄这些到国外,要多少天才收到? 她冲说话的人笑,说,我儿在国外,想吃呢.
4结尾提到的心,是指母亲肩上背的不仅是儿子喜欢吃的东西.更是对儿子所有的爱.
.

推荐访问:

上一篇:地狱时代(共10篇)
下一篇:妹妹扮演的角色(共10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