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教案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教案
语文知识 > 教案 > 正文

散文写作要求(共9篇)

时间:2019-01-17 来源:教案 点击:

篇一:散文写作要求

自己的散文风格 作文

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

1、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物、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既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2、思想精辟,诗意盎然

散文多事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

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迅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到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

3、短小精粹,自由灵活

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余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0余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他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文体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嬉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4、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形散而神聚”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5、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练、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一看到文章,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他写的。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的散文严谨畅达,方纪的散文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实践、创作,努力形成

6、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手法兼用比兴手法,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得来的,既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篇二:散文写作要求

.在.里 半命题作文.要求散文.字数大概780字.(只要写作主题,不要文章
.在.里 半命题作文.要求散文.字数大概780字.(只要写作主题,不要文章,新颖些)

时光在白发里(没办法 老师们喜欢这种类型的 写父母亲的 唉)

篇三:散文写作要求

有关叙事散文写作问题
一 叙事散文所写的事一定是要伤感的或者感情方面的吗,写励志方面的事不行吗?通过亲身经历的励志的事件悟出道理~不也一样吗?
二 如果这样写可以那对于语言的要求和写感情方面的叙事散文一样吗?

【散文写作要求】

第一,可以写励志方面的事情
第二,不需要一样,个人觉得写感情的散文一般笔调优美,富于想象和抒情,但是并非每个作者都有这种风格,朴素的语言也能写出感人优美的文章,但是你说的励志类的事件一般还是处理成小说比较容易,散文比较难把握,具体的作品可以参考赵丽蓉和林清玄的,个人比较喜欢两人的散文!

篇四:散文写作要求

一些优秀文章
因为写作需要,
描写景色的句子也可以,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与赏析
一、《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二、《登泰山记》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阴谷和阳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时齐国所筑的长城.最高处是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处.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二月,自京都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的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我与泰安府知府朱子颍从南面山脚下开始登山.山道长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一共有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环绕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这条山谷进去.不到一半路,越过中岭,又顺着西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都是顺着东谷进去,道中有天门.东谷,古人叫它天门溪水,我这次没有到.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那些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山道上迷漫着雾气,非常光滑,那些台阶几乎不能攀登.等到达山顶,看到青翠的山峰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半山上停留着云雾,就像飘带一样.
二十九日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和朱子颍一起坐在日观亭上等候日出.这时大风刮起积雪扑打着脸面,亭子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渐渐地看到云雾中数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那是山呀.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太阳出来了,像丹砂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呀.回过头来再看日观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到,或红或白,错杂相间,一个个都弯腰曲背,好像在向日观峰鞠躬致敬.
日观亭西边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边.这一天,返回的路上观看了道路两旁的石刻.自从唐高宗以来,那些远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都来不及前往.
泰山多石头,少土.石头都是苍黑色,多是平方的,很少是圆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生长在石缝里,树顶都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山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足迹.到日观峰几十里内没有树,而雪深得与人的膝盖相齐.
桐城人姚鼐记.
三、《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有室名惜抱轩,学者因此称他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他是清朝着名的古文家,桐城派重要首领之一.他早年跟随伯父姚范学习经学,又跟同乡刘大 学习古文.三十二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曾担任过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后来辞去官职,主持江宁(今江苏南京)、扬州等地书院四十余年.着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他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是近代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部古文选本.他发展了方苞、刘大櫆 的“义法”说,使得他们的文论才成为体系.他们又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他们这一文学流派为桐城派.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体现桐城派“义法”(言有物曰义,言有序曰法)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他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同上泰山.泰山气势雄伟,风景壮丽,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春秋佳日,联袂登山,吟哦题咏,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姚鼐的《登泰山记》把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真实动人的描绘出来.且记述的是冬日的游历,有别于余缙、李健吾诸公的文字,因而显得不落窠臼、更具特色.
作者从地理环境着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作者巧妙的利用介绍山谷而引出齐国修筑的古长城,从古长城又引出“最高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作者胸有成竹,把山、水和长城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接着,作者写自己由京师至泰安的沿途经历,交代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动身起程那天,“乘风雪”出发,气候十分恶劣,这似乎是一巧合,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他悄悄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以便为描写登山的艰难、游览的豪兴而创造出有利条件.接着他记叙丁未(二十八日)那天,由南面山脚处登山,谁知那山竟高达四十五里,石阶竟有七千余级,这用数字来显示峰峦险峻的手法实在高明.作者选择的路线是循中谷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颠”.看似轻描淡写,但读至下文,“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顿有“成如容易却艰辛”之感.登上山颠,广阔的视野中,山、水、城郭尽收眼底,座座青峰身披皑皑白雪,照亮南天,鸟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沐浴在夕照中;环绕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夕照图,真可谓尺幅千里,呼之欲出.
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与子颖至日观峰之日观亭,坐候日出.他不惜浓笔泼墨,分三个步骤:一曰日将出,“云一线异色”.二曰日正出,“须臾成五彩”.三曰日已出,“日上,正赤如丹”.日出之景,变幻莫测,形诸文字,有些棘手,他却能穷形尽相地正面描摹旭日升腾时灿烂的光彩和跳跃的欢态,而且还把长天、云彩、大海作为背景,有力地烘托出日出的壮观.寥寥数语,气势磅礴的日出就宛然在目.诗仙李白也在此看过日出,“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虽有特色,却稍有逊色.杜甫途经泰山,赋有《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绝唱.这和姚鼐的“
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后,作者又欣然回视西峰,见雪后初晴,日光照射,颜色相杂.这一笔,似乎可削,但她却表现了日出的效果和影响,是绝不可缺少的.
山顶的建筑,山道中的石刻,记叙收放自然,详略有序.这都与登山活动的对象的主次、个人感受的深浅息息相关.最后综述泰山冬景的特点: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众鸟飞绝.用凝练的语言把自己的游览所见归结为“三多”、“三少”、“三无”.结句照应冰雪,嘎然而止,令人回味.
桐城派古文以简洁着称.姚鼐的《登泰山记》是其代表作之一.登泰山,可记可写的东西很多,要是信马由缰,洋洋几千字亦不为多.以本文而论,登泰山路见何物,路遇何人,与子颖有何谈论,泰山有何传说,有何感慨,可挑可拣.但作者却只写了“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和“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两句,算是路途所见.他把重点放在登山路径和山顶景物上.他觉得路径复杂而艰难,为后来者着想,需详细交代.山顶奇观,乃众人向往,不可不细细描摹.名胜古迹,土石动植冰雪,自有特色,作“记”自然不可忽略.
历来的大家都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扣题,文章高手总是为突出题“目”而或收或放.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目”,本文开始介绍泰山的山水形势,为“登”字作铺垫,寥寥几十字收笔.作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点,.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本文却发现,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无非在取材上较为自由罢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没有离开泰山,二没有离开“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在表现方法上,也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没有议论.故本文取材和表现方法上的聚和凝,是桐城派简洁的文风“言有物”的有力注脚.
用语准确,不事渲染,更无铺陈.以记登山经过而言,“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从京师去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并能让人悟出作者当时冒风雪,过县城,穿山越岭的艰辛.以描写山顶景色而言,七句话描绘了七个画面:①“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②“大风扬积雪击面”;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⑤“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⑥“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⑦“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可见作者用语何等准确.如写山顶的风,作者不用烘托或渲染的方法,只用“大风扬积雪击面”七个字,便可使人想见.不但写出了“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日观亭以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写云雾之大.云中山“白若 ”,抓住了形状的特点.“极天云”细如一线是其特点.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抓住了它瞬间的变化.而且静动有序,有张有弛.堪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典范.

篇五:散文写作要求

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篇六:散文写作要求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有什么区别

从应用文与文学写作的比较看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摘要 从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比较来看,应用文写作具有四个重要特点:一是起草应用文的被动性和受命性;二是内容表达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三是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四是写作要求的快速性和限时性.
关键词 特点  应用文  文学  写作  比较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是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的两种重要写作形式.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写作是以塑造文学形象为目的,是一种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的写作实践活动,而实用写作是以适合社会实用性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具有实作性、规范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相对于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起草应用文的被动性和受命性
从创作动机来看,文学写作是写作者主动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被动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文学写作是写作者自主地反映客观世界或主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形成的;而应用文的撰写却是为了满足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是因事或受命成文.起草应用文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意图和兴趣,而是由于实际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或者是领导的公务安排.如,年终,上级机关要求报送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十七大胜利召开,明确提出了今后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为了向群众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学习要求,就需要起草学习贯彻十七大的通知;单位计划更新办公设备却经费不足,就需要向上级政府报送请示或向财政主管部门报送求批函等.
应用文写作的这一特点,要求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主动地站在所代言的组织的角度和立场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写作者在写作构思中,既要对实际工作有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还有对宏观政策的透彻理解和贯彻落实;既要能够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问题,还要能够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合理安排;既要善于准确把握领导者个人语言特点和思维习惯,还要兼顾上级要求和写作规范.只有积极地换位思维,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规律和特点,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来.
二是内容表达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从内容表达上看,文学写作的内容表达相对比较自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文学写作的目的是为欣赏而非实用,即使是领导者个人的作品,也不具备权威性和约束力.应用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担负着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任.应用文写作必须严格遵照、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求政治性,要体现权威性、严肃性、庄重性,对受众有很强的约束力,必须按照应用文的要求遵照、办理和执行.正所谓“一字入应用文,九牛拔不出”.应用文写作强调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写作者的思维要服从于客体对象的需要,把握对象的特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去组织应用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这就要求从事应用文写作的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效加以落实.
三是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和模式化
从表现形式上看,文学写作鼓励创作性,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应用文写作的程式化特点比较明显.文学写作个性更为张扬,形式更加灵活,写法更加多样,鼓励写作者展示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突破束缚,创造崭新的艺术境界.与文学写作相比,应用文写作格式化思维明显,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写作比较枯燥.有人说,应用文就是“八股”,这是误解.应用文体式和格式上的一致性、标准化特点是应用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绝不是“八股”.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应用文具有固定的和惯用的体式和格式.从应用文文面格式处理上看,应用文格式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格式》国家标准.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处理办法》和《党的机关应用文处理条例》分别对行政公文和党务公文做出了规定,从文种、行文规则、应用文用纸、应用文办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应用文正文的写作看,应用文的开头、主体、结尾具有惯用的方式,有各部分的习惯用语,各个文种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方式也有通常惯用的写作方法.例如,“通知”文种的写作,开头先写通知因由、再写通知事项,最后是结尾习惯用语;“请示”的写作,要写明请示理由、请示事项、结尾;“计划”的写作,在主体部分要写明目标、措施、步骤.
应用文的模式化和程式化是适应应用文实用性的要求而形成的,简洁明了,有利于受众了解应用文的主要意图,不致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有利于公务处理,在实际应用文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应用文写作的这一特点,应用文写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各个文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能够更快地掌握应用文写作规律,提高公务处理效率.“照猫画虎”,进行仿写与模写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四是写作要求的快速性和限时性
从写作过程上看,文学写作没有时间要求,比较自由宽松,而应用文制作处理上有比较严格的时间限制.文学写作没有什么时限性,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了不朽的艺术杰作.应用文的制发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用文写作无论是向上级报送文件,还是向下级布置工作,通常都有完成的时限要求.应用文的写作时限与工作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连.例如,十七大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迅速抓好学习十七大精神这项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要尽快制发通知和意见,做出工作安排和部署,撰稿任务时限要求很紧.应用文写作的快速性和限时性,同样锻炼了写作者思维敏捷、迅速成文的写作才能和良好的工作能力.
总之,应用文写作是一项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工作,要求写作者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还要有较好的写作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既要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业务工作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学习力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否则,很难驾驭好应用文,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篇七:散文写作要求

散文与作文不同点

一,范围不同:作文一般是指学生的习作,作者应该是学生;散文是文学体裁之一,作者的身份不限.
二,要求不同:作文要求要低,一般要求文从字顺,中心突出;散文要求高点,什么形散神不散,什么文学性,不是随便那篇作文都能称之为散文的.

篇八:散文写作要求

很美很美的散文
恩 作者的话没什么要求 反正要很优美的散文
但也不要太长
知道的话 把文章发上来 或者发作者和文章题目上来 最好是女作家的文章【散文写作要求】

  不知道你是否踏上这辆同行的列车,我们是熟悉还是陌生?.只记得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车厢里随着时光的节拍缓缓前行.
  曾经蜿蜒穿行,为那些阿尔比斯雪山的冰清玉洁深深吸引,感动,也曾经历过碧海连天的茫茫草原,为那种旷阔,博大感叹,震惊.世界某个角落的奇异风俗,文化,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存的意义.
  当慵懒的阳光穿过树林,透过玻璃,打着丰富的切分音符依偎在我的身边,暖洋洋的感觉已与自己彻底地融为一体.偶尔风起了,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那稀稀落落的雨滴轻轻地拍打着窗前,朦胧中,依稀可以听见轨道与大地无尽缠绵与亲昵的声音.远方的山脚下,不知何时已被罩上了暮色余晖,渐渐升起的炊烟,让人想起全家围着昏暗的灯光用餐的那份贫穷而富贵的温馨.
  一路上,曾有多少朝露,晚霞和彩虹,记不清了.
  只是有些累了,很想下车找个偏僻的小店,就在那个墙角,饱尝久违的新鲜空气,看着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或者找片清静的草地,枕着那些没多少人记得了的往事,望着天空,数着星星宿营.
  记得你曾问我,为什么那么钟情火车,延伸的铁轨和站台的图片,是否总是想着去看另外一个世界,期盼着另外一片天空?希望一生能与我同行.于是你给我收集并send来了所有关于铁路,站台的画面和clips.这份久违了的温暖让人想起了些什么?是大学时代的那位青春少年,为了感动一颗冰冷的心,全世界找遍琼瑶小说,为了找回那把丢失的木梳,跑遍天津城的大街小店.还是那个陈旧的故事,为了一句不经意的誓言,一段迷失的浪漫恋情,怎么也不甘让它烟消云散,就此湮没尘间,不惜独身守候十多年?还是.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那节车厢,没有乘客,没有服务生,谁又能真正一路同行?
  只要我曾经珍藏在记忆中的那些动人的风景,在你历经这个驿站时驻足欣赏,我聆听的那些迷人的乐章,你也曾有过共鸣,便足矣.
  最终,不论我们曾怎样迷恋于外面的精彩世界,有着数不清的共同话语,都要推开这扇车门,静静地回到原来的座位,伴随着这单调的节奏,在人生的旅程独自缓缓前行.

篇九:散文写作要求

作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作文—— 可作动词,重在作,解为写作文,可作名词,重在文,解为文章.散文是一种文章体裁,而且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一般作文(在教学上)限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类虚拟文体.这四种文体都有可能是散文,也有可能不是散文.作文如果要求里面不限制文体,可以写成散文.当然也可写在其它文体.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写作时应当有内在的线索,即所谓一线串珠.

推荐访问:散文写作教案 叙事散文写作

上一篇:五年级小学英语(共10篇)
下一篇:我懂事了(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