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达,李忠,史进来到潘家酒店喝酒,听到隔壁有人啼哭,一问店小二才知道是卖唱的父女俩。
过了一会儿,父女俩来了,一问原因,才知道是原来是女儿金翠莲被屠户镇关西霸占,金翠莲还被镇屠户的大老婆赶出家门,并要他们还聘书上根本没有给过的三千贯钱,可他们没钱,所以只能哭泣。
鲁达很生气。第二天,鲁达来到镇屠户的肉店里,叫他亲自切了十斤精肉,不要半点肥肉。十斤肥肉,不要半点素肉。十斤软骨,不要半点肉筋在上面。并都要剁成末。镇屠户大怒,举起刀,向鲁达扑去,鲁达趁机把镇屠户按在地上,狠狠地踢了一脚,并重重打了三拳,算为金翠莲妇女报仇雪恨了。不料,镇屠户就这样死了。鲁达打死了人,是要吃官司的,他收拾好行李,逃出城去了。
五年级:袁艺侨
《水浒传》的第三回,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受至深,是因为身为军官的鲁提辖,为了一个遭受恶霸豪强欺压的弱女子,而敢于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最后因失手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而被迫出家做了和尚,让我不禁对鲁智深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故事描绘的是,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和史进、李忠在一家酒馆喝酒时,闻听了金翠莲父女遭受当地恶霸镇关西欺压的种种不幸遭遇,甚感不平,就出手相助。不
如何描写人物语言
1、语言要体现人物的职业特点
人物的语言体现他的职业特点是一个常识,否则就会驴唇不对马嘴,闹出许多笑话。例如:《赶花》一课中,赶花人说:“我们也和养蜂人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开花就往哪里赶。”这极精彩的比喻,符合养蜂人的职业特点,如果换成医生、教师、工人、或者其它行业的人。这么说就不行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出其从事的职业。例如有家哥俩儿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调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头,讨论一下。下面A、B、C、D分别对应的是谁呢?厨师的老婆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A.一个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啊碗啊分不清。”
B.一个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是针线是线才行。”
C.一个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D.另一个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哆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根据人物的语言,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人物的职业。A是厨师,B是裁缝,C是车把式,D是船老大。而厨师的老婆是吆喝卖东西的小贩。
2、语言要体现人物的身份
人的身份各不相同,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例如:《列宁和卫兵》一课是这样写卫兵和列宁的对话:他非常不安,举手敬礼说:“列宁同志,请谅解,我耽误了您的时间。”列宁握住这位小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他们的对话符合各自的身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例子。例如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就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身份。
在一个冬天,天空中纷纷扬扬飘着柳絮般的大雪。有四个人看到了漫天飞舞的大雪,各赋诗一句。四个人的诗句凑起来刚好是一首诗,音韵工整,雅俗共赏。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下面一个人接过话来:此乃皇家瑞气,另一个人接诗:下它三年何妨;最后有一个人冲口而出:放你娘个狗屁。这四个人有:县官,财主,农民和秀才。大家猜一猜这些话都是谁说的。我们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首诗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我们发现最后一句“放你娘个狗屁”,语言很俗气,肯定没受过多高的文化教育。我们发现农民最合适。接着我们分析,发现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县官邀请本县最有钱的大财主和最有才华的秀才来家里做客。面对着窗外纷飞的大雪。秀才来了兴致,赋诗: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想想深受皇恩,要赞扬皇上,吟道:此乃皇家瑞气。财主很自信,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顺口说出:下它三年何妨。这句话,恰巧被路过的农民听到了,气的农民,破口大骂啊:放你娘个狗屁。农民想,大雪下了三年,你财主不愁吃不愁喝,我们农民就得饿死。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所以诗所对应的人物顺序就出来了:秀才、县官、财主、农民。
3、语言要体现人物的地位
人物的地位是不同的,语言要体现人物的地位。老板的话就要体现老板的地位。例如:《高尔基的童年》一课中,老板娘絮絮叨叨地骂着走进厨房。一看见那支燃烧的蜡烛,就叫起来:“瞧,一支蜡烛全点完了,他不是要把房子也点起来吗?”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高傲、刻薄的老板娘的嘴脸,完全符合她的身份。
4、语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性格千差万别,在语言上也能表现出来,语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例如:《鲁迅先生》一课中有一段话:“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时候,鼻子和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你怎么能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段对话,鲁迅先生的幽默,对黑暗势力的抨击,与“我”的幼稚可笑表现出来,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清代着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持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
“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
在学生的作文,也经常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朱映兰的《那目光,永远的记忆》中的一段话:
“过了一会儿,正当她拿着笔在纸上埋头记录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闯“了进来,”就是那个女生,短发的那个。“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是那个总和童呆在一起的女孩,似乎叫冉欣,她正指着我这边,我疑惑地看了看她,以及她身旁那几个因为尖酸好挑事而在年级里出名的女生。其中的一位用下巴挑了挑:“写东西那个?”样子极没有教养,一脸的刻薄,“是啊,看她那样子,真是不自量力,还真把自己当什么了。”冉欣扬着头,看着那个昔日里与她挽着手臂的好友。“
这段话通过三处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人“尖酸、刻薄、无礼的性格特点。
5、语言要简洁
语言是为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服务的,话不在多而在精,前面引用的鲁迅先生和”我“的对话。列宁和卫兵的对话,老板娘的话,每一句都很简练。
6、语言要口语化
口语一般少修饰,多短语。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口语特点。《列宁和卫兵》一课中如下的对话就体现了口语特点:“同志,您的通行证?”“哦,通行证,我就拿。”“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你做得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7、不写套话
套话就是指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作文时,不能把自己认为是精彩的议论硬要给文中人。例如:“老奶奶,不用谢我,是红领巾让我这么做的。”这样的话偶尔用一次还行,如果不分环境,不看人物身份,到处用,成为套话就不好了。
8、不写废话
生活中的语言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