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优美段落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优美段落

山西普救寺(共10篇)

时间:2018-09-26 来源:优美段落 点击:

篇一:山西普救寺

关于山西的名胜风光,写100字左右的游记.Thank You
知名一点的,最好是自然风景
要有地理位置,主要是介绍风景,自然环境的优美,最后说一下可以使人怎么样,心情舒畅一类的.
非常感谢了.

山西.永济
  你可能不知道黄河边有个小城叫永济,但不会不知道唐朝时有个大美人叫杨玉环;你可能不知道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但不会不知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登鹳雀楼》;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里,但不会不知道《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而这些,都出自同一个地方——永济.可别小看这个小城,它完全会让你大吃一惊!
  写永济,就如同在写一篇散文,一篇游记,如果有机会来到黄河边的这个古城,按着这篇文章去寻访,一定会颇有收获.
  首先,永济是一个爱情圣地.闻名天下的普救寺就坐落在永济城西的蒲州镇西厢村,在它的怀抱中演绎出的《西厢记》何其美丽和传奇,是中国古代爱情的经典.在西方,教堂皆为爱情的圣地,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在劳伦斯神父的教堂中成就了千古绝唱.而作为一个四大皆空的中国佛家寺庙,能与爱情有如此亲密接触的,能让众多才子佳人纷至沓来的,也只有普救寺了.在中国人眼中,普救寺不是个求神拜佛的地方,而是用来感怀坚贞爱情,追寻“红娘传书”、“莺莺探病”、“月下听琴”情节的地方,它不是一个青灯古佛的寡味之地,而是个萦绕着爱情香味的建筑群.如果说你认为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只是戏剧,不那么可信,但杨贵妃与唐明皇的忘年之恋是绝对假不了的.长安的华清池水充满了香艳和脂粉的味道,但永济蒲州永乐坊中的贵妃池却是青波荡漾,那是杨玉环从小丫头长成亭亭少女的见证.这里的山水可曾想到,自己哺育了如此美丽的女儿;站在村头,你能否想像到一位丰腴却青涩的少女正从盛唐的辉煌之中款款而来?
  可以说,《登鹳雀楼》是中国小孩继《鹅,鹅,鹅》后最早会背的诗歌之一,因此,鹳雀楼也是中国人扯不断的怀古情结之一,所以,去永济,就千万别忘了鹳雀楼.你可以说这事很俗,但如果故作清高而省略了这一段,你会后悔,你的永济之行也永远不会完整.这首最为通俗、意境最为开阔的诗成就了一座名楼,也成为了鼓励无数中国人不断向上的座右铭.虽然当初王之涣所登的鹳雀楼早已不复存在,但他用20个字跨越时空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都建造了一座励志之楼,一座与黄河之水一起为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鹳雀楼.
  永济这座文化名城的自然风景永远都和历史缠绕在一起,柳宗元、司空图等大诗人的故居不去无妨,但是有一处特别值得喜欢怀古的人一游,那就是蒲津渡的开元大铁牛.看着古渡口奔流远去的黄河水,看着孤伶伶地卧在那里的四尊威严无比的铁牛,那种历史的沉重感使我们窒息.那四尊铁牛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可以想像,当年的蒲津渡桥会是多么的壮观,当年在桥上走过的人们会是多么的神气!而我们能感受到的便是民族的沧桑感和责任感,那四尊铁牛看过了多少起起落落,如今,它们正等待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
  永济的瑰宝又何止这些?舜帝陵、五老峰、万固寺,王维、聂夷中、马远、杨博,还有那奔流千古的黄河,它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历史,它的每一方花草都在呼吸文化,如果可以,请在永济多逗留一会,因为,在每一个不经意间,你都会发现这座古城的灵韵和诗情画意!

篇二:山西普救寺

宝轮寺塔 作文

你来过三门峡吗?你知道宝轮寺塔吗?不知道没关系,听听我的介绍吧!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宝轮寺塔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另外三处回音建筑分别是: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该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但它比回音壁早353年,比莺莺塔早387年,比石琴早250年,是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塔门南面,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宝轮寺塔风格典雅,结构坚实,虽然历经16次地震,其中4次破坏性地震,塔身仍基本完好。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越逼真、越响亮,所以群众俗称"蛤蟆塔"。
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所以声音洪亮。后来,喇嘛僧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了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亮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喜欢这个地方了?喜欢的话就快来玩吧!

【山西普救寺】

篇三:山西普救寺

我的家乡 ——永济 作文

我的家乡——永济
永济,一个美丽而有魅力的城市,山好水好风景好。我的家就在这个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风景优美。鹳雀楼分为六层,第一层是繁华的蒲州壁画;第二层是中华民族的古代历史,女娲补天,王之涣塑像。第三层有制铁程序,蒲州的一种酒——落桑酒,还有陶制物品,嫘祖织布。四楼有十大名楼的简介。五楼有永济的特产,还有一个许愿池。六楼有红木家具一套,编钟等。鹳雀楼的西边是黄河,夏天,乘艇游河,仿佛置身在仙境里。鹳雀楼东临普救寺,普救寺又叫莺莺塔,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永济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悠久。许多古代名人都出自我的家乡,有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柳宗元,唐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唐代诗人王维……其中,柳宗元的塑像就在柳园内。唐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家乡就在山西省永济市韩阳独头村。
我的家乡就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让我感到自豪。我爱我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篇四:山西普救寺

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指的是什么?

  一.山西永济县普救寺莺莺塔(西厢记的发生地)
  在塔前拍掌或击石,可以听到清楚的蛙鸣回音.
  据分析,这是由于各层塔檐反射造成.
  二.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天心石、皇穹宇对话石
  A.回音壁
  在回音壁的一侧墙壁小声说话,可以在墙壁的另一侧听到.
  B.三音石
  在一音石、二音石、三音石这三块石板处击掌,分别可以听到一声、二声、三声回音.
  C.圜丘天心石
  天心石又称亿兆景从石,在天心石中心说话,自我感觉话声拉长、响亮.在天心石上
  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音.
  D.皇穹宇对话石
  若有一人站在皇穹宇大殿前甬道第十八块石板上说话或击掌,则站在距此约36米远
  的东配殿东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的另一个人,虽然受配殿阻隔看不到对方,但却可以清晰
  地听到丫在第十八块石板上的人的说话声或击掌声,就好象人就在附近似的.
  以上这几条声学现象的原理均是墙面声学反射.
  三.河南郏县蛤蟆音塔
  在塔的任何一面,距塔十米以外,无论拍掌、击石都可以听到蛙鸣的回声.
  分析结论是,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且其塔檐对声音有汇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
  四.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
  石琴位于大佛阁右侧的一条上山石道中,从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级石阶,
  直到第十九级石阶,凡步履所触,会发出悠扬婉转,音色颇似古琴的声音.其中以两侧
  岩壁最高处的七级石阶发声最响.古人称为“七步弹琴”,并题“石蹬琴声”四个大字
  于主洞石壁之上.
  其机理是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山西普救寺】

篇五:山西普救寺

山西有哪些野生动物
主要有那些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哪些保护措施,当地的群众保护的意识如何,目前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西则汾河为之襟带.北则阴山、南则首阳、砥柱、析城诸山滨河而错峙.汾、浍荣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取名山西.  地形 地处中国华北、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 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20.0%.  矿产资源 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   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 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 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着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见 愁、蝎子草、芨芨草、马蔺、葛 条、荆条、龙须草等.  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白鹳、黑鹳、金 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褐马鸡、丹顶鹤、大鸨、金钱豹、虎、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有56种,包括鸟类40种,两栖爬行类2种,兽类14种.此外,还有毛皮动物20多种,名贵的有水獭、石貂、貉、豹猫、黄鼬、獾、狐等;肉用动物可供食用的有野 兔、野猪、环颈雉、石鸡、斑翅山鹑、岩鸽等;药用动物有70多种.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152.4亿立方米.  山西省陆地地表水十分贫乏,而且分布不均.集水面积大于 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条.根据计算,全省河川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与全国各省比较,占倒数第二位,仅比宁夏多一些.  山西河流全属外流水系.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其中黄河流域面积为9750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8%.河流大都发源于东西山地.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  旅游资源   山西也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北有大同云岗石窟,中有佛教圣地五台山,南有黄河惟一的瀑布--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永济普救寺莺莺塔等都在山西.据统计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物(不可移动者)计31401处.其中:古遗址2639处、古墓葬1666处、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18118处、石窟寺300处、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360处、石刻及其它6852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1466处,以及依附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观壁画26751平方米.所以"依托文物,开发旅游"在山西前景广阔,旅游事业必将成为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能源   山西电力充足,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47.5万千瓦,年发电量417.8亿千瓦时.近15年来,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6条,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229千伏输电线路69条,变电容量603.6万千伏安.山西在华北电网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山西全省近2000个乡镇全部通电,农户高峰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国向省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电力来自山西.

篇六:山西普救寺

山西省、中国、运城的着名旅游景点(景点名称,位置,有关历史人物,诗文,故事名称,传说)要详细的,求了【山西普救寺】

城的旅游景点很多!着名的也不少!主要有:
普救寺 永济市西郊 莺莺和张生、红娘 《西厢记》 王实甫
黄河铁牛 永济市西郊 小学课本上学过的
鹳雀楼 永济市西郊 孟浩然 《登鹳雀楼》
关帝庙 运城市解州 关公 《桃园三结义》
司马光故里 运城夏县 《司马光砸缸》
万固寺,和普救寺比较近;
永乐宫,运城市芮城县,壁画非常出名;
盐湖,运城市南山,可以洗黑泥浴
堆云洞,夏县,运城最着名的康杰中学的旧校址;
后土祠 ,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

篇七:山西普救寺

山西的导游词(不少于150字)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平遥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处.近年来陵川王蟒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处.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在新的世纪,山西经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了三大旅游区,即,以大同云冈石窟、佛教胜地五台山为主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平遥古城和乔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为主的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壶口瀑布、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主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

篇八:山西普救寺

运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是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春秋时期着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秋风楼、夏县司马光墓等.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着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粟海、忠民、新绛蔬菜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小麦、棉花、苹果、稷山板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蒲州柿子、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黄河鲤鱼,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经打入首都和国际市场.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装备规模居世界第一的运城制版集团、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山西铝厂、全国第二大铜冶炼基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铁道部的龙头企业永济电机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产业群体.即:铝电材联营、钢铁和镁业等冶金产业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医药产业群,机械及精密铸造产业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点产业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群.
  培育了海鑫、阳光、通达、振兴、忠民、粟海、龙门、南风、关铝、制版、亚宝、丰喜等一批年产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海鑫、阳光、通达、振兴、粟海、龙门等6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海鑫集团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最大纳税户.[1]

【山西普救寺】

篇九:山西普救寺

王之涣是什么时候写的登鹳雀楼?

  (公元557—581年),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鹊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预计2002年底,这座九层高楼将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着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楼在古代作为一种名胜,诗人多有登临赋诗的雅兴.鹳雀楼在唐代别具风格,诗人多来访胜,留下不少名作.除王之涣外,畅当、耿湋、马戴、司马札、李益、张乔、吴融等七位唐朝诗人也曾登楼赋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畅当这首诗前两句用鹳雀楼的高来寄托诗人清高俊逸的情怀,后两句写四周景象抒发奔放的激情.宋朝人对这首五言绝句评价很高,认为可以和王之涣同题名作相提并论.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耿湋这首五律气势很大,同时感慨自己的抱负不成,壮志难酬,读来令人扼腕!
  尧女西楼望,人怀太古时.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马戴是贾岛的诗友,五律最见功力.这首诗想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司马札这首诗前四句写登鹳雀楼所见的景色,后四句抒发今古兴亡的感慨.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李益以七言绝句见长,边塞诗颇盛名,在当时已广为传诵.这首七律写登鹳雀楼远望,由怀古之情转而生出思乡之意.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张乔这首诗情绪低沉,一派悲凉,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嬴得云溪负钓竿.吴融这首诗景色苍凉,是唐朝末年混乱形势的反映,再也看不到王之涣诗中显示的盛唐气象了.

篇十:山西普救寺

中国的四大名楼?各有什么历史典故?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另一说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 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岳阳楼历史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着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着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蓬莱阁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 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越王楼历史
  越王楼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银50万两,历经三载建成,楼高10丈.后毁于明末清初战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开始重建,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越王楼重建工程于2005年3月28日停工.越王楼重建工程停工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越王楼的续建工作,市民也非常关注.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着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现在,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着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推荐访问:山西永济普救寺 山西永济普救寺导游词

上一篇:描写海边的优美句子(共10篇)
下一篇:抒情散文欣赏(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