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说过的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孔子说过的名言】
孔子所说的所有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述而》)
孔子说:“ 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门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
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谦虚之心.这番话也有教育弟子的意思,让他们知道学与教都无止境,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
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子曾经说过哪些名言?
一定是孔子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孔子说过关于文学的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过关于守信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孔子说过关于“春天”的名言,【孔子说过的名言】
有与孔子有关的关于春天成语:沂水春风,孔子与弟子对话时曾点言:“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释义:“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成语:沂水春风 ( 释义: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出自典故.
孔子说的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墙时人就倚着强站着,没墙时人就自己站直了
——题记
世态变幻无常,安逸和安乐本是一对双包胎,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就读于一所贵族学校.两兄弟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说神仙都不及,富裕的生活其实不错,这只不过是对于常人来说,但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这对双胞胎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安逸是弟弟,安乐是哥哥,安照常理来说,哥哥应该比弟弟懂事早,然而事实却相反,弟弟安逸,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他勤奋克苦,努力学习;然而哥哥安乐,却恰恰相反,每天都游手好闲,从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贫玩,他总是认为,父亲是个百万富翁,有父亲的能力,不会让他受苦,根本用不着他自己奋斗,只要他需要,父亲就会满足他;但是谁都会明白,就算是金山银山,照这样下去,也会坐吃山空的.
然而好景不长,安乐和安逸的父母感情不和,终有一天,父母离异,这对双胞胎必定要分开.法院判决,他们两个一个和父亲继续在这么富裕的家庭里生活,而另一个注定要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是个普通的家许主妇,不像爸爸是个生意场上的高手,父亲拓手可得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说却尤如登天,像是要经过万水千山,似乎比唐僧取经还要困难,才能得到.就这样,勤奋的弟弟安逸,选择跟着母亲改名为忧患;而幼稚的哥哥安乐,继续跟着父亲,继续游手好闲的生活着.
忧患跟着母亲艰苦的生活着,过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张口的忧患,对于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有些不适应,但是他有坚韧的毅力,忧患更加的克苦,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日子虽然平淡,没有过去的风光,但是优秀的忧患总是会为母亲带来快乐,艰苦的生活,总是夹杂着甜密和幸福.时间一天天过去,岁月的年轮在不断的增长,忧患和安乐也渐渐的长大.就要面临高考,忧患的大学是进在咫尺,然而安乐却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高考过后,成绩必然会有云泥之别.终于皇天不付有心人,成功不会给没有付出丝豪努力的人.忧患经过努力,勤奋,克苦,终于金榜提名;而安乐每天游手好闲,不努力,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弟弟忧患和哥哥安乐就这样告别了他们的高中生活.忧患走向了理想的大学,继续寻求美好的未来,安乐不知悔改,命运会惩罚他.
在忧患中生存发展,在安乐中失败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安享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秦始皇兵强马壮的军队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此时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秦始皇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的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暴政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秦始皇依旧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愿所有统治者都记住这句话.
孔子的名言名句(5句)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问孔子说过哪些带有“文”字的名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给我7个孔子的名言,而且带意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么?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而来,不也快乐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或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只是,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指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求知态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了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在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缺点就应该注意改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当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呀,可是小人当中从来没有有仁德的人.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君子天天向上,小人日渐堕落,追求财义.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成,知者不惑,勇者不俱.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君子之道有三条标准,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己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乎而己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贵族、大夫们安乐.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尧舜尚且担心做不到哩!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义,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义,这就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君子庄重矜持而不同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君子不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君子谋注学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未必不挨饿;学了知识,则可以获得俸禄.君子担忧道学不成或不能行,不担忧贫穷.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不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对君子,不可让他只做小事情,而可让他接受重大任务;对小人,不可让他接受重大任务,而可让他做些小事情.
子曰:君子贞而不凉.
译文:君子坚定执着于正道,而不固执拘泥于讲小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心胸狭隘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天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