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的味道 作文
在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有着许许多多的老房子。特别是一条巷口的一大片老房子,更是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在我的记忆中,老房子就开始伴着我成长,直到现在,我居住的地方,也是一座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呢。
在老房子的环境下,我已经生活了12年了。虽说我一样羡慕其他同学家宽敞而漂亮的大房子,可是老房子却一直陪伴着我。毕竟,这座房子里记载着我的童年。老房子散发出那股熟悉的味道,确实让我感觉十分亲切。
爬上二楼,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大箱子的书籍。那是因为我十分爱看书,大大小小的杂志订了一大堆,名着小说也买了好几本,可是我却一直没有书柜,因此也只好拿来几个大箱子来装。这样,箱子里的书不仅排放得整齐,要看的时候也很方便呢。
墙壁的蜡笔画就是正读幼儿园时我的“杰作”。什么数学的加减乘除和一朵朵小红花,都是我用那时唯一的蜡笔一笔一画仔细地画的。看来那时候我简直把这墙壁当成幼儿园里的小黑板了!记得当天我画完以后,妈妈看到的表情就是惊讶,接着就是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最后一间房间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的“天地”。这间房间里只有简单的一张床,还有一个笨重的衣柜。其实,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两扇窗户外的风景。真不知道那时候我的想法是怎么样,反正只要一到星期六日的下午,我是一定要到窗户前去看风景的。其实那也不算是什么风景,顶多有鸟儿飞过,一大丛的小花小草罢了。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看日落。那次,我本来想着一定要看看太阳是怎样落下的,可没到的太阳落下的速度那么慢,后来我干脆就睡着了。还是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惊醒过来,睁开眼睛时,天已经黑了。
走到了厨房的餐桌上,这里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趣事。只是在每年的新年时,全家人都会快乐地在餐桌上吃火锅,只可惜,我的外婆外公与阿姨叔叔都在另外一个地方过年,团圆的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但是我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过年应该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难忘的还有夏天。夏天的时候,三三两两的老人都会拿着小扇子出来乘凉,聊聊家常。夏天的时候经常停电,所以爸爸妈妈经常会到阳台上去睡觉。可能我有恐高症吧,读幼儿园的时候,我还不敢从二楼往下看。(我胆挺小的。)这时,我就可以惬意地躺在竹床上进入梦乡,一阵风吹过,顿时就感到凉丝丝的。
……
对我疼爱有加的家人,可爱的同学,这一切的回忆好像都浓缩在了老房子里。它就好像一个盒子里,把我的童年装在了里面。老房子里熟悉的味道,让我感觉到温暖……
学前班数学教案
目的:
1
、学习
10
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
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2
、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准备:贴绒教具
过程:
1
、
学习
10
的组成.
(
1
)
教师出示
10
个苹果教具,让幼儿说出名称和数量,然后在旁
边贴数字卡
10
.
(
2
)
教师请幼儿想一想,将
10
个苹果分为两个人吃怎么分,有几
种分法?并请幼儿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
3
)
教师分别用数字卡贴在
9
种分法分出的数量旁边.
(
4
)
教师拿掉所有的苹果,留下数字卡,让幼儿知道数字
10
可以
分为
9
组不同的数字.
(
5
)
教师引导幼儿用计算袋中的石头和数字卡自行学习
10
的
9
种
分法.
2
、
认识一个数分出的两个部分的数的增减规律.引导幼儿观察上
面
10
的分合排列,
分出的两边的数各有什么变化?
(左边的数
一个一个地减少,右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没
有改变.)
3
、
小结.
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
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
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4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根据
10
像什么创编一个故事,帮助幼
儿学习
10
的组成.
(
1
)幼儿先一起讨论,互相讲述.
(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
(
3
)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并要求幼儿都会讲述这个故事,帮助幼儿
记忆
10
的组成.
5
、练习,写出
10
的组成.
学习
10
的加法
目的:
1
、
学习
10
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
、
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准备:贴绒教具
第
1
课时
过程:
1
、
学习
10
的加法.
(
1
)
复习
10
的组成.检查幼儿是否掌握.
游戏:碰球
玩法:
首先教师提出双方碰球的数字合起来应该是
10
的要求,
然
作文:再见,那些天真的日子 1.使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2.至少使用六个成语 3.做到首尾呼应
回忆···那么绚烂,那么美好 福建省福州市西峰小学 六年级 坎坷六年的时光一眨眼飞逝而过.回忆,那么绚烂,那么美好!想起过去那幼稚的话语,想起那过去做的那些天真的傻事,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回想过去,尽管有悲有喜,但回忆终究是那么绚烂,那么美好!当我刚踏入小学的大门,觉得一切都十分新奇:小学虽叫小学,可它并不小:操场比幼儿园大,楼房比幼儿园高,黑板比幼儿园大,人比幼儿园多.这些天真童趣的想法,让我对小学这个大“家庭”充满了兴趣.一年一个阶梯,小时候总是在想:一年级在一楼,二年级在二楼,三年级在三楼···学校有六楼,那最高的就是六年级,我一定要快长大,爬上最高层,让一年级的弟弟妹妹羡慕.现在,我将要离开这里.离开那陪伴了我六年的学校,但我不会忘记它的;当然,我更不会忘记那无私奉献、培育我的老师们;现在,我将要离开这里,离开那可爱的同学们,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可爱的同学们.无论怎样,我必须经历我成长的必经阶段之一—小学.再怎样新奇,现在我的学校,我的小学,我的母校,它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将成为回忆.但那回忆还不够完整,还需要一个句号.句号不仅仅代表了一句话的结束,有时,它还代表了另一句话的开始.有结束,就会有开始.就像我即将踏入初中的大门一样,我成长的另一个阶段,又将开始.我的小学生活,永远灿烂,永远美好.我的回忆,永远绚烂,永远美好!%D%A【幼儿园黑板】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我要上前鼻韵母an
首先要给同学打招呼,最好是用英语,然后在黑板上写上日期,开始上课,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四线三格,向同学介绍四线三格的含义,比如说,哪是上中下格,字母应该在什么位置,笔顺,然后教他们读音,这节课基本就是这样了,轮廓已经出来了,具体应该怎样去吸引孩了,就靠自己了,
蒙氏数学5的分解组合教案怎么写
标: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准备: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一、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有几种分法?
二、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幼儿每人四条小鱼,两个鱼缸.边分边画圆圈记录.
2、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三、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四、游戏:出手指对数.[有意识按顺序出]"小朋友我问你:"4可以分成1和几"幼儿"郭老师我告诉你4可以分成1和3""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幼儿园黑板】
如果在黑板写三个自然数:4,4,4,然后任意擦去一个数,换上未擦去的两个数的和减去1,这样继续若干次后,黑板上的数字能不能变成18,1673,1991这三个数?
某班有25个同学坐成5行5列,每个座位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叫做这个座位的邻座,要让这25个同学的每一位都做到邻座上去,(还有这题!)
第一个问题:
原来的数是三个偶数,擦去其中一个后,换上的数是另外两个偶数的和减1,是个奇数,此时三个数是一奇二偶,接下来,如果擦去奇数,换上另外两个偶数的和减1,换上的数与擦去的数一样是奇数;如果擦去其中一个偶数,换上另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减1,换上的数与擦去的数一样是偶数.也就是说,从第二步起,无论进行多少次操作,三个数一定是一奇二偶,这说明黑板上的数是不可能变成18、1673、1991的.
第二个问题:
办不到
把25个座位间隔涂上白色或黑色,则任何坐在白色座位上的同学的邻座的座位都是黑色的,而坐在黑色座位上的同学的邻座都是白色的.但无论怎样涂色,黑白座位数都不相等,这说明不可能使每名同学都坐到邻座上去.
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这篇文章怎么写
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
————《德》黑格尔
看到一篇文章,使我受到极大的震撼:“一个记者,去幼儿园调查,她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孩子这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是蝌蚪,有的孩子说是一滴眼泪,有的说……总之,答案千奇百怪,让人感到了孩童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两年后,记者再次采访了这些孩子,他们已经一年级了,记者还是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但是全班集体认为,这是一个点,一个粉笔点到黑板上的点……”
“孩子们的天真,童稚,想象力到哪里去了呢?”我问自己.
孩子们想象力的“丢失”不怪他们,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泛滥的资讯戳破了他们童稚的梦,使他们“早熟”了
“早熟”的孩子们,无趣的生活在一个无梦的年代里.一个无梦的孩子,是无法将快乐的色素织在自己人生的锦衣里……
“要想象力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学点知识呢!”有些人这样认为.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 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
是啊,没有想象力的人,只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的工作,学习,如果这样,那世界就不能进步,知识也不能够“进化”了.那该有多恐怖……
凡是能够自由想象,并把互不相干的各种观点结合起来的人,就是最勇敢,最有创造力的人.而现在的社会,缺的不就是这类人吗?
朋友们,快展开想象的翅膀,搏击长空,自由飞翔吧!
怎么写幼儿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周围,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已有一定的了解.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数字,在小椅子上贴上数字,每位幼儿一个数字挂件.
3、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发射升空直播.
一、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教师贴在黑板上.)
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最近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数字”的话题,知道了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今天有很多数字宝宝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4、说说自己记得最清楚的数字、最喜欢的数字.
教师: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记得最清楚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今天把它带来了没有?
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让人难忘的数字.
教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看一段录象,里面讲到的数字在生活中可不是经常能听到的.(观看录象,在发射升空时大家一起倒数)
讨论:刚才的画面你看了以后觉得怎样?
教师小结: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中国人真了不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刚才录象里听到的数字真让人难忘啊!
四、玩数字游戏.
教师:数字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数字宝宝来玩游戏呢?
1、找座位游戏.
教师:老师要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数字挂件,看看你的数字是几,把它挂在脖子上打扮成数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玩找座位的游戏,要找到比胸前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看谁的动作快.
幼儿找座位,教师及时帮助出错的幼儿.
2、数字宝宝找朋友.
1)请数字宝宝们帮忙把小椅子放到旁边去,分男、女两边.
2)请幼儿遵守规则:音乐开始,数字宝宝们可以跟着音乐跳舞,音乐停时要求两个数字宝宝头靠头做朋友,记住,只能是两个.
3)幼儿游戏.
4)再次游戏,四个数字组合在一起,加大难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竖排.
需要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是黑板上的记忆.一定要看好了200字左右,别太多!不要网上搜的
说起“黑板上的记忆”这个题目,我最先想到的是幼儿园那次的贴鼻子比赛.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脸蛋”,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咧开的小嘴,但缺少了一个鼻子让可爱的小脸蛋逊色的不少.哦,原来这次玩的游戏是贴鼻子大赛呀!全班都沸腾起来了.老师要叫一个同学上来,同学们的屁股都坐不下了,纷纷把小手举起来.好了,来了一个同学.他先把眼睛蒙上,手上拿了个“纸鼻子”,然后转三圈.“好戏”开场了,他转了三圈之后,感觉天旋地转、晕头转向,分不清哪个方向了.“左边点!”“上面,上面!”他不急,我们都急了.哟,他已经贴上了,我看看,哈哈哈哈……正所谓“牛头不对马嘴”.有的人笑的连眼泪都出来了,还有人捧腹大笑、开怀大笑.我们的笑声都洋溢了整个班级.
这些记忆也许早就在黑板上消失了,可能被密密麻麻的字给掩盖了,或许被那陈旧的黑板擦抹掉了,但是这些记忆,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因为它早已刻在我的心里.
如何让热水快点变冷
设计思路:有天,在照顾个别幼儿喝水时,有幼儿问:“老师,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其实,平常的生活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引领幼儿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更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的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1、知道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热水变冷,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1、玻璃杯数个,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记录表.
3、冰块、冷水、扇子、小勺等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
幼儿很自然想到用温度计,教师示范测试,幼儿测试自己水杯中的水温,并记录结果.
幼:水温会下降.
幼:热水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2、幼儿思考并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记录方案,有的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里,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电扇下面.”有幼儿说:“倒进大杯子里.”有的提出用扇子……将幼儿提出的方案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根据自己审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
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结果记录.
四、交流讨论:
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记录表,发现使用不同的方法后,水温下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幼: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水不断往外跑,使热水快点变冷.
幼:因为冰块更冷,它会化在热水里,使热水快点变冷.
师幼共同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放进更冷的东西,能使水温下降的更快.五、激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