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励志故事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励志故事

残疾人励志故事(共10篇)

时间:2018-09-13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篇一:残疾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励志故事

  一位残疾人与七个孩子的故事
  铅山县汪二镇有一名残疾人名叫汪会旺,他靠农村喜事说唱和做导游为生,尽管生活十分艰苦,却收养了5个弃婴和2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并把他们送进学校读书识字.他这一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今年42岁的汪会旺出生在铅山县青溪镇银村.他2岁丧母,8岁丧父,本村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将他收养.不幸的是2年后,养父病逝.他自己又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病好后,为了生计,小小年纪的汪会旺凭着一副好嗓子四处给人说唱,稍大一点他便来到葛仙山做“土导游”.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不偷不抢,不取不义之财.1982年7月的一天下午,汪会旺来到铅山县汪二镇桥东村说唱,看到一个盗贼溜进一户村民家里行窃.他大喊捉贼,盗贼丢下钱物惊慌逃窜.汪会旺捡起钱物,一直等到傍晚主人回来把钱还给他.屋主被汪会旺的诚实善良感动,主动让出老房子的半边给他居住.这一年汪会旺19岁,从此他便有了一个相对固定,可以遮风避雨的“家”.
  汪会旺有了落脚点缘于他的善良,收养弃婴则缘于他自己是孤儿.1989年农历八月十六,汪二镇熙熙攘攘的街头,一个女婴躺在一只竹篮里,哇哇大哭.直到第二天晚上热闹的人群散去,弃婴仍然躺在街头竹篮里,已奄奄一息.路过这里的汪会旺动了恻隐之心,把女婴抱回家并取名汪艳.他请来桥东村顾老太太帮忙护养.转眼6年过去,汪艳到了上学的年龄.汪会旺不想让汪艳跟自己一样做“睁眼瞎”.1994年7月他把汪艳送进了汪二镇中心小学.后来,汪艳的亲生父亲李火林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女儿一面.他托人找到了汪艳,为了满足汪艳生父的愿望,汪会旺把汪艳送回了李家.
  从那以后,汪会旺又先后收养了4个弃婴.每次收养,他都不讲条件.小孩生病了,他毫无怨言地想方设法筹钱为他们治病;小孩想要上学,他也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抚养一段时间,汪会旺和小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弃婴的生父或者福利部门找上门,要领走他们时,汪会旺虽然舍不得,但是却从来没有拒绝过.他总是说:“只要小孩有前途,我就高兴.”
  2001年,39岁的汪会旺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妻子何莲仙也是个苦命人.5年前,前夫患精神病长年在外疯走,两个孩子又在上学,生活十分艰苦.汪会旺到这里说唱时认识了她,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并把身上仅有的35元钱给了何莲仙.何莲仙丈夫病故后,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征得何莲仙儿子吴溯恒、女儿吴小芝同意,汪会旺把何莲仙和她的一双儿女从上饶县一起接到汪二镇桥东村,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但是,这个特殊的家庭仍然把收养弃婴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在艰难和困苦中坚持了下来.
  汪会旺的家虽然很清贫,但他感到很幸福.妻子何莲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读书也很争气.只是每年多达近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压得汪会旺喘不过气来,每学期开学汪会旺都要四处筹借.汪会旺的事迹感动了大家,许多好心人纷纷向这个特殊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手.

篇二:残疾人励志故事

有关残疾人的励志事例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轮椅上站起的“灵魂行者”
青春励志:刘伟,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腿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记巴东无臂少年杨彬的成长之路
励志人物:断臂钢琴师刘伟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篇三:残疾人励志故事

一个天生残疾人的励志短文

陈州 或者 尼克胡哲,听听他们的演讲,或者事迹,送你一句话,不要总在意自己的鞋子不够漂亮,世界上还有没有脚的人 .一篇短文不难写,类似的人很多,张海迪,海伦凯勒等等

【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四:残疾人励志故事

求150字的英文残疾人励志小故事【残疾人励志故事】

英语励志故事:雄鹰
A boy found an eagle"s egg and he put it in the nest of a prairie chicken.The eagle hatched and thought he was a chicken.He grew up doing what prairie chicken do-scratching at the dirt for food and flying short distances with a noisy fluttering of wings.It was a dreary life.Gradually the eagle grew older and bitter.One day he and his prairie chicken friend saw a beautiful bird soaring on the currents of air,high above the mountains.
"Oh,I wish I could fly like that!" said the eagle.The chicken replied,"Don"t give it another thought.That"s the mighty eagle,the king of all birds-you could never be like him!" And the eagle didn"t give it another thought.He went on cackling and complaining about life.He died thinking he was a prairie chicken.My friends,you too were born an eagle.The Creator intended you to be an eagle,so don’t listen to the prairie chickens!
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只老鹰下的蛋,把它放进了一只山鸡的窝里.鹰被孵出来了,但他以为自己是一只山鸡.渐渐的他长大了,却做着山鸡所做的事---从泥土里寻找食物,做短距离的飞翔,翅膀还啪啪作响.生活非常沉闷,渐渐地鹰长大了,也越来越苦恼.有一天,他和他的山鸡朋友看见一只美丽的鸟在天空翱翔,飞的比山还高.
“哦,我要能飞的那么高该多好啊!”鹰说.山鸡回答说,“不要想了,那是凶猛无比的鹰,鸟中之王---你不可能像他一样!”于是鹰放弃了那个念头.他继续咯咯地叫,不停的抱怨生活.最后他死了,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只山鸡.朋友们,你们天生就是雄鹰.造物主有意把你造就成一只雄鹰,所以不要听信山鸡的话!【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五:残疾人励志故事

写一篇关于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
急!明天要交了.怎么半啊,快,不要抄的

美国着名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小时候患上了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拴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拴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来练习说话.海伦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着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着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褒奖.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

篇六:残疾人励志故事

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要150字

身残志不残,自力更生,百折不挠,勤劳为本,助人为乐,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干为孺子牛.发愤图强 ,敢与正常人比肩 ,奋发有为,誓与日月同辉煌.

篇七:残疾人励志故事

A
Adrian’s “Amazing Race” started early when his parents realized that he, as a baby, couldn’t hear a thing, not even loud noises. In a special school for the hearing-impaired (听觉受损的),he learned sign language and got to mix with other disabled children. However, the sight of all the disabled children communicating with one another upset his mother. She wanted him to lead a normal life. So after speaking to an advisor, she sent him to private classes where he learned to read lips and pronounce words.
Later on, Adrian’s parents decided to send him to a regular school. But the headmaster tried to prevent them from doing so, saying regular school couldn’t take care of a special needs students. His parents were determined to take the risk and push him hard to go through his work everyday because they wanted to prove that, given the opportunity, he could do anything. Adrian made the grade and got accepted. It was a big challenge. The pace (节奏)was faster so he had to sit at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which wasn’t always easy. But he stuck to it and did a lot of extra work after school.
The efforts made by Adrian and his parents paid off. Adrian graduated with good grades and got into a top high school. He also achieved a lot in life outside school. He developed a love for the outdoors and went to Nepal to climb mountains. He even entered the World Yacht Race 05/06--- being the first hearing-impaired Asian to do so.
But none of these achievements would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s from his mother.” “If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work hard, you can achieve great results.” She often said.
小题1:How did Adri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 children in the special school?
A.By speaking. B.By using sign language
C.By reading lips D.By making loud noises
小题2:Adrian’s parents decided to send him to a regular school because           .
A.they wanted him to live a normal life
B.they wanted to prove the headmaster wrong
C.he wouldn’t mix with other disabled children
D.he wasn’t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e special school
小题3:How did Adrian finally succeed in his study?
A.He did a lot of outdoor activities.
B.He was pushed hard to study every day.
C.He attended private classes after school.
D.He worked very hard both in and after class
小题4:Why is Adrian’s life described as an “Amazing Race”?
A.He did very well in his study
B.He succeeded in entering a regular school
C.He reached his goals in spite of his disability
D.He took part in the World Yacht Race 05/06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这是一篇关于一位听障青年( a hearing-impaired young man)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其中包括了母亲的呕心沥血,永不言弃的决心。本文呼吁家庭和社会应对残疾人有关爱之心,同时也在无形当中起到了鼓励青少年永不言败,自强不息。
小题1:此题考查文章的细节。根据文章的第一段的第二句话可得出答案。
小题2:此题属于推理判断题。C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父母亲并不是因为校长的话而把儿子送往学校的,所以他不是母亲作出此决定的原因。C与D明显错误。无论把儿子送往“private classes”还是“ a regular school”都是想让儿子过上正常的生活。
小题3:此题也属于推理判断题。做对本题的关键是要看清题目中的“in his study”,否则就容易误选。在根据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But he stuck to it and did a lot of extra work after school.”可推断出答案。
小题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深层理解。A、B、C涉及到的都是表层上的内容。

篇八:残疾人励志故事

读《做个有出息的女孩:磨练飞翔的翅膀》有感 作文

拿到一本好书就是遇到一个好的机缘,而这个机缘会从心灵的深处激发出最淳朴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这本《做个有出息的女孩——女孩子不能不读的81个励志故事》给了我深刻的启发。
没有天赋怎么办?没有好的环境怎么办?没有别人有的智慧怎么办?大多数人也许会颓废的说:“反正已经不行了,我不如别人,还不如放弃,也让自己好过一点吧!”可是本章的主人公——海伦凯勒没有这么想。即使在一岁半的时候,她因为疾病而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儿,但是她没有放弃,在教师安妮的帮助下,19岁时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语,并取得优良成绩、成为哈佛的一名学生,一生出版了14部着作,《我的生活故事》更是得到了马克吐温等作家的赞赏,被誉为“世界文学的杰作”。在黑暗的世界中,小海伦靠记忆去理解学过的课文,用凸写器写作业,她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代数、几何、物理等课程,还用打字机学文章和翻译作品,“我的手指甚至磨出了水泡!”,可是她没有放弃,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她取得了她应得的成功。“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如是说。她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儿,在她的记忆中,别人眼里的多彩世界却是黑暗的,但是海伦一直都有一个信念、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她为这个信念和梦想而拼搏,终于获得了成功!我不禁联想起了一则新闻:北大3500名学生军训病倒,甚至还有两名学生退了学!这是多么的天方夜谭啊!一所全国学生都梦寐以求进的学校,竟因为小小的军训而退了学!这些不缺胳膊不少腿、五官都健全的学生就如此娇气吗?那不是除了读书就只会读书,其他什么也不会做了?这样的人还能做出什么大事儿呢?
那些没有通过军训的学生,个个都是健康的正常人,但却没有目标,轻而易举地放弃梦想。海伦是个残疾人,但是她有她的梦想,并且她付诸努力获得了成功。对比一下,我不禁对海伦产生了莫大的敬佩。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这首《隐形的翅膀》我很想送给海伦。有人把女孩儿比作美丽的天使,而身体的缺陷使海伦一度失去了飞翔的翅膀,但她靠自信和毅力、坚强和信念获得了一双隐形的翅膀,终于飞过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曲折坎坷,也许它们看起来是不可能跨越的,但只要你坚持梦想,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你就能飞向理想的彼岸。
读完本章海伦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像海伦一样,坚定地按自己的路走下去,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到达成功。等到回头看看的时候,我一定会感慨信念的力量!

篇九:残疾人励志故事

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 观后感(800到1000字)

【残疾人励志故事】

  梦想·飞翔
  曾经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启一道窗.”开始还略带点疑惑,但渐渐地明了了.
  这星期四,我们观看了影片《隐形的翅膀》,片中的主人公志华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坚强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
  15岁,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无忧无虑似蓝天下自由飞翔的风筝,可厄运却往往依附在美好之后……为了去取附在高压电杆上“落群”的风筝,志华失去了她的双臂.妈妈不住的叹息,志华的情绪也一天天的暴躁.
  我想:双翅才能翔天宇,单翅也难高飞啊!何况失去双臂.
  当然,一时失去双臂,谁也受不了.不能自己穿衣,洗漱;不能骑脚踏车;也不能再……放风筝了.她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冰冷的河水总敌不过温暖的亲情,在父母的鼓励下,志华又重拾了勇气和信心,决定去学校读书.可学校又为她设置了一道难题——写字.于是志华尝试用脚写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被学校破格录取了.
  志华的成功已是奇迹,可她仍不满足,她想和正常人一样.她也学骑车,虽然跌倒了几百次;她也学缝线,虽然会刺痛脚趾;她还学打字,学一切正常人会的.我亲耳听见她对班主任说:“我要考大学!”,我亲眼看见她在电脑上打:“我要飞翔.”
  这一切,她都做到了.
  命运的安排,志华被一位知名的教练看好,并招进了国家残疾人队里,面对这个机会,志华欣然接受,但却执意要学游泳,因为她要保护妈妈.训练是艰苦的,她却没有退步,高考时,虽然分数过了线,但她报的医科大学却不能录取她,原因又是残疾.更可悲的是,妈妈因为这个打击,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双肩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她挺住了,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志华迅速跳入水中,向前游,脑海中仍不断浮现出和妈妈的回忆,那是多么甜美啊,可现在妈妈不在了,她只能把这股伤痛化作前进的力量,最后,夺得了冠军.台下的我也忍不住拍手,这是多么的感人啊!
  志华的事迹也发起了我们的深思,她是残疾人,却拥有这一份拼搏精神,而我们都是健全人,却总是停滞不前.也许我们认为电影都是骗人的,但生活中的身残志坚的人难道会少吗?你一定读过《海伦•凯勒》吧,还有霍金的传奇故事,你一定也会为之一怔,感叹他们的事迹悲惨.但如果你没有实际的感动,你才是真正的可悲.
  拼搏,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拼搏,绝对不会成功!相信自己能行,就要永不言弃,美好正在向你招手.
  空中的风筝,正在自由飞翔,它在向梦想飞翔!

篇十:残疾人励志故事

尼克胡哲观后感
我要关于尼克胡哲的观后感,300~400之间即可.我有急用,今天晚上6点就要交的.
四年级水平即可.放心你不会亏的.
亲们加加油

尼克胡哲观后感
上次课堂老师放了有关《尼克·胡哲》的视频,深受感触,于是回来又搜了点关于他的资料.
尼克·胡哲是以为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0岁,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
像这样一个在中国人贩子肯定不会要孤儿院都不一定会收的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在他少年时期的引导鼓励和教育.
尼克·胡哲以残疾人励志演讲家着称,不过他骑马、打鼓、游泳、足球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是没有难成的事.如果尼克?胡哲生在中国也许他也会成为一个知名的人物,但不太可能会拥有这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能力,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唱歌特别好或者某乐器演奏得特别好的残疾艺术家,奔走于各电视台晚会之间,而在中国最大的可能是他只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这里要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别.
中国的家庭教育就像在温室中种豆芽,家长往往会觉得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奇葩都有,孩子在小时候接触这些事物会不安全,怕孩子受到伤害,另外,中国太注重学业了,家长总是以学业为重,望子成龙,所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中国孩子总是处在一种病态之中,他们要很好的智商却总用来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而对于出现在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往往却不能独立解决.而国外家庭普遍采用放羊式教育,这里的放是放养而不是放弃,父母总会在合理的范围内放任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在这期间,人的各种能力是最容易培养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缺乏创造力的原因,中国为什么目前在自然科学方面还看不到诺贝尔希望的原因.
因此,个人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教育理应改革,改变其模式,应向西方学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尼克胡哲观后感
我不由得停住了翻书的手.
眼前的照片上,一位面目清秀的青年正在演讲,看得出,他洋溢的热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似乎很平常.
然而,再向下仔细一看,空荡荡的衣袖和裤管,他简直就是一尊穿衣的素描石膏像一般,矗立在讲台上.按耐不住好奇的我翻过书页,读完一段文字才明白,他叫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重度残疾人,却在全球完成了数千次的巡回演讲并拥有博士学位.
“上帝在我的生命里面,有一个计划,那就是用我的故事为他人插上梦想的羽翼.”读到这里,我从镜子中望到了自己,已经经历了中考的自己,一个期待在崭新的天地中抹出属于自己色彩的自己,却还有一个疲倦不堪,萌生放弃的自己.“你会遇到这样的抉择:go,up或give,up,我不知道你的困难有多大,但记住,只有坚持下去熬到的明天才有可能迎来拂晓!”破茧而出的碟纵然美丽,但它却经受了无比痛苦的挣扎才赢得梦想;树枝上悬挂的颗颗硕果纵然骄傲,但却是花、叶以枯萎的代价为他们换来了明天.我会为梦想和憧憬选择“go,up!”
"当我生下时,我的父母一定不知道它们的儿子会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并且能够实现梦想."我想起了自己在拼搏过程中的否定、批判、嘲讽.当读到尼克·胡哲的话时,我释然了,这些只是束缚梦想,让它更加坚韧和美丽的茧,我相信束缚再厚,也无法阻挡一只怀揣梦想的碟.
“我也能站起来!”尼克用一本《圣经》作支撑,头部顶书,咬住牙身体使劲一弓,短小的身体站了起来.“我都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我想到了那次考试失利后一蹶不振的我,尼克的三个字诠释了什么是对困难的有力迎击——站起来!对,站起来,你仍有前进的力量和机会.
梦想总会破茧而出.
我不由得轻轻合上了书……

求采纳

推荐访问:着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名人残疾人励志故事

上一篇:励志短句子十字以内(共9篇)
下一篇:坚持不懈的名人(共9篇)
推荐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