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心得体会 > 正文

采访老党员(共9篇)

来源:心得体会   2018-04-21

篇一:采访老党员

采访老党员后的感想(三年级作文)

我的姨夫是一名电器工程师,他虽然很瘦小,但却是个吃苦耐劳的人.他对待工作总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甚至连自己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下班回家后,还认真钻研有关电器修理的问题.他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党员,如今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预备党员.因此,我很想了解一下党员的知识,更想了解姨夫为何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就利用周末的时间来采访他.
通过采访,我知道了许多预备党员的知识.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审核通过后,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
在采访过程中,我向姨夫提出了一些有关共产党员的基本常识,比如说共产党的创始人是谁?现行党章于什么时候通过等.姨夫都一字不落的回答了出来,我还问他为什么想加入共产党?我被姨夫的回答震撼了.他说:“我之所以想加入共产党,是因为我想为人民服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到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劳累 .姨夫还说过共产党员是要起带头作用的,做什么都要抢着干,看到别人有困难也要去帮助他,给年纪小的同志做榜样.”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就是应该要有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精神,这样才有资格做一名共产党员.”
我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驱使他们不怕吃苦呢?曾经有多少站立在边防的战士保卫着祖国;又有多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干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舍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共产党员那无畏的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啊!
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默默无私的奉献,给群众带好头,助人为乐,奋斗在最前线的精神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明白了很多党员的知识,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有着高尚品质的姨夫.

篇二:采访老党员

我们老师要我们写一篇采访稿,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

17年的坚持
——采访老党员有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赞扬了中国共产党为我们所创建的美好社会与发达的城市,没有他们当时的革命奋斗,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上周五,我们团员采访了一位75岁高龄的老党员,通过他的故事使我更加了解到党的意义.
他在1970年时就已经加入了党的行列当中,到现在党龄将近50多年.当我问起他作为党员有没有做过令他记忆深刻的事情时,他告诉我一个故事.他依稀记得那是他20岁的时候,当时中国共产党需要建设上海三星工程,要一批党员自愿进入大山学习开发技术.他那时,正值青春年貌,刚结婚不久,这个任务便下来了,然而他却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这个奉献的队伍.可谁知呢,这一呆便17年的漫长岁月.在大山中的日子,他没有充足的食物,每天只能吃小米粥,几个月才能吃上一趟肉.我无法想象17年,是怎样一个概念.17年,我无法预料的一个未来,而他却坚持呆在了那偏僻的大山中.我更加无法想象的是,在这煎熬的岁月中,他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自己的妻子孩子,自己的父母,他无时不刻的都在思念.他为了国家的建设,放弃了家庭来到了这,却还有过着难熬生活.
我听完他的故事后,十分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么做,是什么信念支持他那么做的?他跟我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是怎样的一个日子,他站在鲜红的五星国旗下,目光紧紧地注视着它,一只手放在胸膛上,郑重对它宣誓,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坚定.那是他对国家的承诺,对国家的责任,他知道他要为国家所奉献.现在我可能无法了解他那时是怎样的心情,但是我依然能从他坚定的眼神中看出,他对党的热爱,他选择了为大家奉献自己,选择了这条革命的道路.
最后他也对我们团员提出了3个要求:1、要有文才,现在只有好好学习,了解各个方面,才能有所成就.2、要有体才,生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已经缺乏了许多的身体训练,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才能做好事情.3、要有口才,要口才并不是说要讲大道理,而是要开导别人的思想,宣传文明的理念,给大家带来欢乐.
他的一生都在为党工作,现在他是居委会的一名干部,他经常带领志愿者去街道打扫卫生,进行清洁,还给居民进行道德规定宣传活动.
党的意义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地奉献,虽然艰苦,却光荣.
没想到,一次简简单单的采访,一个简简单单的老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让我洋洋洒洒写了那么一大片.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团员,也许,要了解的不止这些,今后的路,或许会很崎岖,但,我坚信,心中有那份信念,万事都能解决……

篇三:采访老党员

采访我身边的一位党员.入党时间,入党原因,对党组织的认识,优秀事迹,入党后最大的改变和收获.
最好有个你想对党说什么

今天,我去敬老院采访老党员,完成我的暑假作业.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敬老院.一进敬老院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听:有没有那位老爷爷是党员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位老奶奶口中了解到了有一位姓张的爷爷,以前是一位老党员.于是我便去采访那位姓张的爷爷.
我兴奋地来到张爷爷面前,只见张爷爷满头银发脸上满是皱纹,但目光还是炯炯有神显得非常有精神.以下是我的采访内容:
我:“张爷爷我是衢师二附小的学生,听说您是个老党员建国六十周年马上就要到了我可以采访您吗?”
张爷爷:“当然可以小同学你问吧!”
我:“张爷爷我们国家马上就要过六十周年的生日了您作为一个老党员亲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您有什么感想吗?”
张爷爷笑着说:“当然有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时我才19岁啊,但是从父母亲的口中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因为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从此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张爷爷新中国刚成立时是什么样子的呢?”
张爷爷:“那时候的中国,经济严重落后,人民的生活非常贫苦,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党和人民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但是我们并没有畏缩,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记得我那时在市煤矿机械厂工作,大家建设祖国的热情非常高,每天都主动加班而且不要任何报酬.我在那个时候表现积极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党员后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每年都被单位评上“先进生产”工作者 .可以说我们那一辈的党员都是无怨无悔的“老黄牛”啊!”
我:“那张爷爷经过你们的努力后新中国有了哪些变化呢?”
张爷爷:“变化可是很大的,我们的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变化更大:那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是很低极的.出行用的是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富起来了.我们有了自己的轻工业和重工业.还有近几年的奥运会啊,航天载人飞船啊等等都是我国巨大的成功啊!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排名第六的国家.”
我:“谢谢张爷爷我的采访结束了.”
我心想:正是有了像张爷爷那样的大批共产党员无怨无悔的工作,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啊,所以我们作为祖国下一代的主人,一定要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把我们伟大昌盛的祖国继续发展下去.

篇四:采访老党员

访问年老长辈或党员,了解改革30多年来的发展。
访问年老长辈或党员,了解改革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们的聊天中,我得知了··
要写知道什么,有什么感受。最好详细一点。

这个不困难,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改革开放前政策与现在的比较。2、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与现在的比较。3、人们心里的变化。4、物质生活的变化,如住房、食品等。5、精神生活的变化,娱乐生活等方面。通过这些变化,与党的政策市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做为党的一份子从中感受党的力量和温暖,类似这样的就很好了,希望能对你有用。

篇五:采访老党员

求:关于寻访老党员的作文,字数不限.好的话再加分

  寻访身边的老党员日记三则
  4月2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来到了爷爷家,问访他在入党前和入党后发生的一些事.我的爷爷周善道,今年69岁,是一名有28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爷爷一头花白的头发,脸上总是红光满面,老花眼镜后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一有空,爷爷就跟我讲他以前的故事.
  爷爷说,在他小时候,没有现在读不尽的书,没有现在这么好走的路,更没有现在餐桌上这许多的美味佳肴.爷爷是家里的长子,也是7岁开始上学,也和我们一样,戴过红领巾,向鲜艳的五星红旗敬过队礼.与我们现在不一样的是,家里兄弟姐妹一大帮,没有我现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集一身的宠爱,没有先进的电器,也没有专门的书桌,没有专门看书写作业的那一盏台灯.
  爷爷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农村合作社,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医院当中医学徒工,在当学徒工的时候,爷爷还参加了陕西中医学院的函授学习,自学完成了中医专业的大专学业.当时因为医院人手不够,爷爷又特别勤快好学,所以什么岗位他都能上,很快便被派到乡下的卫生院独立开展工作.后因为建设新中国开发公路需要,被组织上派到林业工程队屏南公路医务室工作,跟工人们一起日夜奋战在工地,驻荒山野岭的工棚里,和工人们一起开发山区公路建设,不但担负起工程队的救死扶伤工作,还和工人们奋战在一线.
  4月3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星期六,天气晴朗,我又吵着让爷爷给我讲故事.在深山老林里,生活非常艰苦,夏天酷暑,冬天严寒,但为了能早日改变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局面,爷爷和开公路的工人们奋战在一线,毫无怨言.下雪天菜运不进山里,三餐就用酱油拌饭吃.爷爷耳背的毛病就是那时候开公路经常要实施爆破作业,而医生必须在爆破现场附近随时实施救治,久而久之,耳膜损伤造成.现在要想跟他顺利的交流都很难,他即便是戴上助听器我还是要很大声地说话他才听得到.问起爷爷是否后悔那段开公路的经历,爷爷说:“用我一人的无声世界换来这许多的鲜活生命,值!”
  爷爷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好学上进就是其中的一条,一有空,爷爷的手上总是捧着一本书,几十年如一日,就是通过刻苦学习,刻苦钻研,自学成材,爷爷救治了不少疑难病例,记得爷爷还在工程队医务室工作时,所在村里的一位会计走路摔了一跤,摔过后,肚子觉着有些痛,听村里人说周医生医术了得,便寻到医务室找爷爷看病,通过会诊,爷爷发现这个病人不是普通的肚子痛,而应该是脾脏内出血,山里条件简漏,如不及时送到县医院手术治疗,将有生命危险,当机立断,爷爷拨通了县人民医院的急救电话,医院立刻派了救护车,工程队用开工路的车将病人送到救护车能到达的地方.一到医院,一诊断,爷爷的判断果然不错,该病人是脾脏出血,医院立刻将他送到手术室进行了抢救,术后,这位病人在感谢主治医生时,医生对这位病人说:“不要谢我,要谢,你就谢把你送来的周医师吧,如果不是他诊断正确,及时把你送来抢救,你这条命早就没了!”
  5月1日 星期日 晴
  到了寻访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在这期寻访的活动中,听爷爷讲最后一个故事,并写下了我的感受.爷爷还有一手内病外治的绝活,通过临床试验自己研制出一种治疗肿瘤的膏药,通过穴位敷贴延缓和救治了不少肿瘤病人的生命,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衢州化工集团都有人慕名前来请他前去救治,有谁会想到爷爷原来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所有的医术都是后来自学成材,通过丰富的一线卫生所的治疗经验积累起来的呢.
  爷爷的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热心助人使他成为党员的发展对象,通过他自己的积极努力和领导关心,同事的帮助,1983年8月,爷爷终于实现他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成为党员后,爷爷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至始至终不忘自己的救死扶伤的天职,1993年,爷爷还担任了林业工程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一职,直到退休.
  爷爷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以救死扶伤为自己的天职,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不分贵贱贫富,走乡串户,从不落下任何一个病人.用他有声的世界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健康.
  我爱你,我的好爷爷!我更热爱你,中国共产党,我一定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也做一个为祖国、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公仆!【采访老党员】

篇六:采访老党员

采访党员 作文

今天,老师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采访党员。正因为如此我兴致勃勃的请教了年老资深的姥爷。

在我姥爷儿时是少年先锋队的队员的时候,他们这支少年先锋队曾遵照党中央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积极地为人民服务,看到别人有难,大家纷纷出钱出力,听到哪家哪户的孩子上不起学,大家就轮流帮助补习……那个时候他们认为劳动最光荣,助人最快乐。所以在爷爷那一代少年身上体现了一种质朴、高尚的品格。现在,我自己也成为了少先队的一员。入队后,红领巾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戴着它,我开始学会在公交车上让座:戴着它,我开始乐于助人;戴着它,我开始坐在教室里好好听课……只要碰上困难,看着飘扬的红领巾,我想到的不是懦弱和退缩,而是迎着困难来的那一股勇气。因为我知道,红领巾是我坚强与勇敢的见证,戴着它,我不会胆怯,只会越来越勇敢!我们难忘有一种誓言,我们一起高呼了六年,这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红领巾永远飘扬!

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四年级:兰雅超

篇七:采访老党员

老党员的文章有哪些?急

请打开这个网页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采访老党员】

篇八:采访老党员

与老教授谈话后的感悟怎么写

与老教授谈话后的感悟
这样写:
先写介绍教授的一些话,
再写你为什么会和老教授谈话,
然后写你们谈话的内容,老教授对你的帮助勉励,
最后写你的收获,
就这样写,
肯定高效.

篇九:采访老党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小题。
竺可桢——“浙大保姆”
张伟
(1)在任校长之前和之后,竺可桢一直是以气象学者为人所知。因此,1936年受命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2)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3)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一度对竺可桢不满,开教务会时,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处长。
(4)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又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数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这种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5)这位校长,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6)正如竺可桢在就任声明中所言,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博学敦行的学者”。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刚复、梅光迪、张其昀、束星北、张荫麟、苏步青、贝时璋……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气度不同,却都对竺可桢服服帖帖。
(7)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也有人认为,这得益于他作为科学家所强调的“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
(8)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就任校长时,他曾约法三章,第二条就是“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
(9)他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10)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军警们荷枪实弹,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到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11)书评家马勇曾感叹,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就此垮台,相反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复兴保留了难得的读书种子,毫无疑问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有一批有见解、有能力的大学校长。
(12)浙江大学迁址途中,每到一地,即结茅架竹,搭屋建棚,图书仪器一箱箱开出来,按时开课。学生黎明即起,于朝阳之下,漫山遍野,朗诵默读。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贫苦,但这段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一生最难忘的时光。而当时的竺可桢,总是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这位老校长的话, “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小题1:下面对文节有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一出手,就如此漂亮”,用语精简,以点带面,指出当时撑起中国大学教育天空的校长们德才双嚣的共性特点。
B.文章第7段总结性收束前文,从磊落人格和科学精神两方面高度概括了竺可桢为浙江大学做出的突出贡献。
C.文章为了全面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采取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在叙述中又融入“评”成份,既体现了全面性,又体现了深刻性。
D.最后一段描写浙江大学迁址途中学生勤于读书的情景,烘托了竺可桢精于治校,善于培养学生的不凡精神。
E.文章结尾引用的画线句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竺可桢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启发学生不断进步成长的情怀,饱含了学生对竺可桢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小题2:依据全文,全面概括竺可桢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3:文章第9段写竺可桢对学生的要求与第10段所写的似乎存在矛盾,你是怎样看的?请简要分析。(6分) .
小题4:从全文角度,探究文题“浙大保姆”的丰富内涵。(4分)


小题1:CD
小题2:①对同事的讥讽、不满表现出大度宽容;②任人唯才唯德;③生活上,以仁爱之心体贴关心他人;④办学、浩校富有远见、富有科学精神;⑤人品明静磊落,品德高尚,学问深厚,⑥爱生如子。
小题3:并非矛盾(2分)。竺可桢反对学生参加党派之争、组织“学潮”以及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的活动是出于他作为科学家“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因为在他看来,学生当以读书为首要任务,要做到“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2分)。而他参加学生的游行、营救被捕学生、旁听学生受审等则是出于位长者对晚辈、校长对学生的爱护,体现了竺可桢的人文情怀。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全面体现了一位学者治校的人格魅力(2分)。
小题4:“浙大保姆”既是学生对竺可桢先生的真情评价,也是作者包括所有尊敬竺可桢先生的人的真情评价。面对竺可桢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学生书写“浙大保姆”锦旗,表达了学生对竺可桢校长由衷的钦佩和感激之情,温馨而朴素的称呼中,彰显了竺可桢的伟大人格(2分)。作者以“浙大保妈”为题,表达了对传主的尊重,在尊重中倾注着对竺可桢伟大人格的歌颂与赞扬。作者所记竺可桢的事迹,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学生、对学校所做的一切,都出于真心,出于责任(2分)。


小题1:A项引用的语句只是赞扬竺可桢的;B项第七段既是承上,又是启下;E项无拟人、夸张,4分。
小题2:每项1分,共6分。
小题3:须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两方面回答,共6分。
小题4:答案须从学生评价和作者评价两力面回答,4分。
推荐访问:成长经历作文450 成长经历作文450

最新文章

上一篇:看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共8篇)

下一篇:军训体验800字(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